书城成功励志职场剩女的情感笔记
45347500000010

第10章 小绅士周彤——一个北京男孩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我自从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就很少在同事中碰到同龄的北京男孩。北京男孩稀少得就像盐溶解到了水里,无影无踪。至今为止,我在同事中唯一碰到的年龄差不多的北京男孩,就是1994年在画报社那会儿的搭档周彤。

其实,我一直以来对北京男孩没什么好感觉,总觉得他们虽然聪明,却更娇气些,更有优越感,像温室里的花草。周彤人也很聪明,却谈不上娇气,倒是教养良好,处处体现出绅士风度,当然不是刻板的英国绅士类型,也不是白瑞德那样的貌似流氓的绅士,而是有着清新自然的邻家男孩般的气象。

那时,周彤26岁,已经有些谢顶,牙长得不太周正,一笑起来,有点坏小子的感觉。他起初老穿一件白T恤,胸前一片彩色。我们的美编一眼看出,那是他和女友的合影印在了上面。这个发现使得老摄影记者惊讶无比:“哎呀,这是你俩的照片啊?没看出来啊!你小子真行啊!”周彤不以为然地说:“我都穿这么长时间了你都没发现!”这以后他却很少穿了。

我那时和周彤分在一组采访,虽然事先他就跟我打过招呼,他已经联系了一家大报,在画报社不会久呆,但这并没影响我俩的愉快合作。周彤喜欢摄影,不喜欢写字。我俩一起出去采访,如果我注上“海格文周彤图”的话,他一定会说:“你就写海格周彤文图,这样以后应聘方便。”其实,这样对他有利,照张照片和写一篇文章,下的功夫可是不一样的。虽然如此,我还是每次都成全了他的这个小盘算。

我俩一起采访过著名足球评论员张路,参加过报社组织的对民办教师先进分子的宣传,搞过街头调查,还到北太平庄血站采访过卖血现象……

那次采访卖血,收获颇丰。我采访到好几个生动的故事,周彤也拍了一大堆卖血人点钱的照片。而且,周彤破天荒地和我共写了一篇长文,在画报上分两次载完。更有戏剧性的是,就在我们采访的第二天,血站年轻的会计来到报社,向我们求援。原来,由于他的疏忽,多给了血头1000元钱,但血头不承认。会计想到当时周彤就在旁边拍照,想让他帮忙把这张照片找出来,当作证据。后来,周彤在一堆照片中还真找到了血头从会计手里拿钱的画面,镜头非常清晰地显示出了那多出的一沓钱。会计如获至宝地拿走了那张照片,不久,老奸巨滑的血头只好把钱如数退回。事后,小会计和单位领导一起上门感谢,送给我俩各一套钢笔和圆珠笔。虽然,这里没我什么功劳,周彤却让我选自己喜欢的颜色,剩下的归他。我选了一套葡萄紫的笔,给他剩下的是青蛙绿。这两支紫笔我从来也没用过,至今还放在抽屉里。

就因为这次采访,我还得以亲临周家。周彤家在双榆树,离北太平庄相对来说不远。我要先到他家,再从他家骑上他准备的自行车,一起去血站。到他家的时候,他就像个孩子显摆宝贝一样,搬出了自己珍藏的几十本汽车杂志给我看,那是他姐姐从美国给他寄来的。我其实对汽车一点兴趣都没有,可看他兴致勃勃的样子,不好意思扫他的兴,耐心听他说他喜欢的一款又一款汽车的性能。之后,他又张罗着做饭,亲自下厨炒菜。我跟他说,自从我父亲去世,家里再没吃过切成细丝的炒土豆,因为谁都不会切。周彤说:“我教你。”他给我演示切土豆细丝的方法。可他下刀飞快,我还是没学会。他又颇有兴致地问我,他家是不是整洁,我连连点头。他轻快地笑起来:“你来之前我特意收拾了一下。”午饭做好,他爸爸回来了,我们三个一起吃了午饭,气氛因为他爸爸的和蔼,更显轻松。后来,我骑上他妈妈的小轱辘自行车,和他直奔北太平庄。那辆小车儿闸不灵,几次吓得周彤惊呼。最后他强迫我跟他换了自行车,我骑他的26车,他骑了那辆小车,费劲地倒腿。对他的个儿来说,那辆车的确太小了。

在采访民办教师进京领奖的活动中,我们都住在北师大招待所,每天热热闹闹,嘻嘻哈哈。一天,一群人走在校园里,不知道周彤看到了什么可乐的事情,他哈哈笑着对我说:“海格,你当我弟弟吧!”我莫名其妙:“要当也应该是妹妹啊!”他更乐了,笑得嘴都歪了。我至今也不知道他为什么笑,又为什么让我当他“弟弟”,不过现在想起那个画面,洒满了8月的阳光,让人心情愉快。也许,这就是飞扬的青春?

这个小绅士,最终还是跟他T恤上的女孩分了手,而且是他把人家“踹”了。他说感觉那女孩进了公司,隔阂越来越大。女孩闻说分手,痛不欲生,连周彤给她买的她平时最爱吃的冰激凌都一口吃不下,放在他家门口化了。周彤给我们这几个画报社朋友讲述他的分手场面,我们看他也是一脸疲惫,好像很心疼女孩的样子。不明白好好的为什么要分手,因为看他是个不会为难自己的人,我们几个也就随他折腾去了。

后来,周彤如愿地进了那家大报社,但没有半年,竟被开了出来。他说他得罪了一个关键的领导,至于怎么得罪的,他不肯细说,朋友们也没有追问。

此后,随着离开画报社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都渐渐失去了联系。我已经不知道周彤后来的情况了。眼见着过去的照片,还是他26岁的模样,真好,永远定格于此,包括那些老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