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礼”之后,即懂得进退之道、处世之略,能使你在人生奋斗的旅途上减少严重的伤害,有利于你在创造美好前景时得到较多的帮助,所以说,礼虽不大,用途可大。
在礼节的范畴里,送礼就是最能表现人情的方式。逢年过节送给长辈、老师、上司一份礼物,恭贺他节日愉快,对方必定欣然接纳,并会在内心称赞你的有“礼”;朋友结婚、生子,备上一份礼,并附上祝贺之词,必给对方带来无比的感动,在感念你的体贴周到之余,彼此的友谊也会因此增强。
由此可见,送礼虽然表面上是“施”,但实际上却是“受”。因为亲朋好友都接纳了你的情意,你在他们心目中已留下了“富有人情味”的印象,有人情味的人,必然受到人们的喜欢。
有一次,秦桧宴请客人,主藏吏说:“蜡烛用完了,正好广东方任德送来了蜡烛,还没有敢用。”秦桧就叫他把蜡烛拿来点上。不一会儿,香气飘满房间,很是受用。仔细寻味,香气是从蜡烛中散出的。于是,秦桧赶快下令把其余的蜡烛收藏起来。数一下,还有48根。秦桧心想:怎么会是49根?这送礼不能送单数呀。于是,他把骑快马的兵卒叫来问明缘故,他回答说:“方统帅特意制造这种蜡烛进献宰相,只制造了50根。造成以后,恐怕效果不佳,就试点了其中的一根,而又不敢以别的蜡烛来充数,所以是49根了。”秦桧一听,非常欢喜,认为方任德对自己很忠心,因而对他也特别宠爱。
礼物是传达感情的桥梁。任何礼物都表示送礼人特有的心意:或感谢、或祝贺、或尊重、或爱慕、或爱、或友情。所以,我们选择的礼物必须能够表达自己的心意,并使受礼者觉得礼物非同寻常,倍感珍贵,以达到增强情谊的目的。人情往来中,最好的礼品是那些根据对方兴趣爱好选择的、富有价值而耐人寻味的礼品。比如,我们为住院朋友送去一支康乃馨,定会使对方心情放松,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为远方的同窗寄一册母校的照片,定能唤起他对学生时代的美好回忆;给爱好文学的朋友送上一套名著,必然使其欣喜若狂、爱不释手……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在打造人脉王国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做个有“礼”之人,人不到礼到,结交新朋友,不忘老朋友。如此,我们的人脉圈才会越来越坚固。
社交生活离不开“送礼”,它是表达感怀之意或关切之情最直接的方式。诗人黄庭坚说:“鹅毛千里赠,所重以其人。”可见,礼不在大,心诚则灵。小小礼物表寸心,送给朋友的礼物更是如此。
朋友间的送礼,讲究的是礼尚往来,今天你送给我,我明天再送给你,所以,不论是怎样的礼品,应来者不拒,真心收下。他来送礼,你执意不收,岂不叫人难堪?倘若你估计到送礼者别有图谋,推辞有困难,不能硬把礼品“推”出去,可将礼品暂时收下,然后找一个适当的借口,再回送相同价值的礼品。若是实在不能收受的礼物,除婉言拒绝外,还要有诚恳的道谢。而收受那些非常礼之中的大礼,在可能影响工作大局和令你无法坚持原则的情况下,你宁可撕破脸面不收,也比你日后落个受贿嫌疑强。这叫做“君子爱礼,收之有道”。
鸿雁传情,运用书信交流感情
“千山阻隔,鸿雁传情”,千百年来,信函就一直是人类交流信息和感情的一种工具。通信,是人际交往中迄今为止最古老、最实用的一种沟通方式,在日常生活里,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之间都可以利用书信来传递信息,互通情报,交流思想,表达情感。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科技的进步,已涌现出了多种多样的新型通联方式,除了电话之外,还有图文电视、可视电话、语音信箱、电子邮件等。与它们相比,书信可谓既没有速度,又原始。尽管如此,但万万不能认为在当前的人际交往中,信函已经可有可无,甚至即将退出历史的舞台。
就目前而言,在传递信息、互通情报、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等诸方面,书信所发挥的某些特殊作用,仍是其他新兴的通联方式所难以代替的。
举例来讲,与电话、语音信箱相比,书信尽管时效性较差,但却具有可读性与易藏性,既可以反复阅读,细心体会,又便于收藏纪念。通过书信,还可以委婉地表达一些口头上不能言语的意思,进行提醒、暗示。
与电子邮件相比,书信虽然通信速度太慢,然而费用也因此很低。更重要的是,由于它是发信人亲笔书写,所以,可使收信人“见字如面”,顿生亲切之感。
对现代人来说,在人际交往中适当地巧用书信,并不意味着自己落伍、守旧。与此恰恰相反,掌握必要的通信技巧,并且在人际交往中尽可能地利用书信与他人保持联络,依旧是人人要做的必行之事。
有的人埋怨自己身边知己太少,其实,普通人只要有心,也能知友满天下。寄信问候旅途中所邂逅之人,或者写信联络远调他方的同事以及学生时代的同窗好友等,这么一来,即可不受时空限制拓展个人人际关系。总而言之,要和萍水相逢的人结缘的话,须以某种形式主动发出信息才行,这点很重要,而通信是较好的方式,比通几次电话更具有亲近感。
卡耐基建议:除了公司研究会和关键人物的介绍之外,另一种培养人际关系的方法就是书写慕名信函,当然,其间多少需要一些勇气。
包括所谓“关键人物”在内,社会上存在着许许多多成功人士、风趣之人。因此,平日无妨就从报章杂志、电视广播当中选取理想之人,伺机主动发出慕名信函。
一般而言,默默无闻的平民百姓即使写信给活跃于媒体的大众明星,那也仅是单纯的慕名信函,而非对等的互通信息。此人收到的类似信函想必为数众多,而您所寄发的也不过是其中之一。再者,对于事业忙碌的当事人来说,书写慕名信函或许是一种难以消受的思想困扰吧!
既然如此,为何还要建议各位寄发慕名信函呢?那是因为万一你的书信感动了其人之心,或万一他有来信必回的习惯。
不管怎么说,一旦不肯主动发出任何信函,就绝对无法创造双方互通信息的契机。
因此,姑且一试有必要,尤其当对方是位名人时更需试试。在这种情形之下,如果你没什么特殊之处的话,想要期待对方回信或许希望渺茫,但也不能放过任何一丝希望。
写信就要做文章,也有一定的文法可循,譬如言简意赅、意思明白、礼貌待人等。
1礼貌待人
写信人在写信时,要像真正面对收信人一样,以必要的礼貌,去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恭敬之意。其中的一个重要做法,就是要尽量多使用谦词与敬语。
例如,在信文前段称呼收信人时,可使用诸如“尊敬的”“敬爱的”一类的称谓。对对方的问候必不可少,对对方亲友亦应以礼致意。在信文后段,还应使用规范的祝福语,等等。
2言简意赅
写信如同作文一样,同样讲究言语简洁明快,适可而止。在一般情况下,写信应当“有事言事,言罢即止”,切勿洋洋洒洒、无休无止、空耗笔墨。
当然,应当避免为使书信简洁而矫枉过正,走另一个极端,过分地惜墨如金,而使书信通篇枯燥无味。比方说,像“爸:没钱,快寄!”这样一封某大学生写给其父的电报式家书,连起码的人情味都没有,便是简洁过头了。
3明白清楚
书写信函时,必须使之清晰可辨。要做到这一点,需注意以下四条:
(1)字迹应当清清楚楚,切勿潦潦草草,信手涂鸦。
(2)要选择耐折、耐磨、吸墨、不残、不破的信笺、信封,切勿不加选择,随意滥用。
(3)要选用字迹清楚的笔具与墨水。在任何时候,都不要用铅笔、圆珠笔、水彩笔写信,红色、紫色、绿色、纯蓝等有色彩的墨水也最好别用。
(4)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条。在书信里叙事表意时,要层次清、条理明、有条有理,切勿天马行空、云山雾罩,令人疑惑丛生、雾里看花。
我们前面提到的都是写信,但是当你收到信的时候,也要回信,这是对人起码的尊重。
信函有来有往。我们重视写信给人,也应重视回别人的信。
回信必须及时,晚回信也就没多大意义了。对方寄信给你,希望你有所回应,但你却迟迟不回,那封信有如石沉大海。即使你后来回信了,但为时已晚。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他人来信之中提及的问题,如有可能,应当热心在复信中给予答复。对于确需延后回答或不能解答的问题,在复信时要说明具体理由,或者是将延后回答所需要的大致时间及时通知于对方。不要避而不谈,或是含糊作答。
对于他人在来信之中求助于自己的问题,若能够出手相助,最好竭尽所能。由于种种原因,难于相助于人的话,亦应及时复信,并在信中声明具体处境,向对方致歉,或请求对方予以体谅。
运用电话,及时沟通感情
在日常生活里,被誉为“顺风耳”的电话早已成了现代人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交际工具之一。即便在所有的现代联络手段中,它也不容置疑地位居排行榜之首。对于电话的好处,人们通常都心中有数。运用电话,不但可以及时、准确地向外界传递信息,而且还能够借以与交往对象沟通感情、维持友谊。在“信息就是资本”“联络创造效益”的今天,人们的生活之中要是没有了电话会成为什么样子,简直难以设想。有一位科学家曾经说:“一个不会正确地利用电话的人,很难说他是一个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人。至少,他算不上是一个具有现代意识的人。”就电话的重要作用而言,他的上述观点绝非恐吓我们。
正确地利用电话,并不是每一个会打电话的人都能做得到的。要正确地利用电话,不只是要熟练地掌握使用电话的技巧,更重要的,是要自觉塑造并维护自己的“电话形象”。
电话形象的含意是:人们在使用电话时的种种表现。因为它是内在的反映,所以会使通话对象“如见其人”,能够给对方以及其他在场的人留下良好的、深刻的印象。一般认为,一个人的电话形象如何,主要由他使用电话时的语言、内容、态度、举止以及时间感等诸多方面构成,人们一般把它看作个人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利用电话主动与人联系。
建立“关系”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不要与人失去联络,不要等到有事情时才想到别人。“关系”就像一把刀,只有常常磨才不会生锈。若是半年以上不联系,你就可能已经失去这位朋友了。
因此,主动联系就显得十分重要。试着每天打5到10个电话,不但能扩大自己的交际范围,还能维系旧情谊。如果一天打通10个电话,一个星期就有50个,一个月下来,就可到达200个。平均一下,你的人际网络每个月大概都可多十几个。
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一次有益的聊天,有时会产生相见恨晚的感觉。但是,聊天要聊出名堂、确有收获,还得费点心思。而且,必须注意下面几点:
1有的放矢
一般来说,聊天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但从微观角度来讲,闲聊未必就是聊“闲”,而是有信息和情感交流。带有一定的目的,你就能及时而又恰到好处地发问,调节聊天的内容。
2选好对象
聊天要做到格调高雅,聊得有水平,善于选择聊友是重要的一环。一般来说,聊友的素质决定了聊天的质量。德国伟大作家歌德,几十年如一日,与其秘书爱克曼每天都要聊会儿天,那些天才的机智许多都是从闲聊话语中诞生的。他嘲弄世俗,讥讽丑恶,以喷珠吐玉般的格言缀串成了令后世惊叹不已的《歌德谈话录》。
3接听电话
电话铃一响,应尽快接听电话,而不要置若罔闻,或有意延误时间,让对方久等。拖延时间不仅失礼,有时还会误事。
电话铃响之际,如果自己正与同事或客人交谈,可先与同事或客人打个招呼,再去接电话。拿起听筒后,先说“您好”,接着自报家门。不要在听电话时与身边的熟人打招呼,或小声谈论别的事情。
如果在会晤重要客人或举行会议期间有人打来电话,而且此刻的确不宜与其深谈,可向其略微说明原因,表示歉意,并再约一个具体时间,到时由自己主动打电话过去。若对方是长途的话,尤须注意别让对方再打过来。约好了时间,即须牢记并信守。在下次通话时,还要再次向对方致以歉意。
4倾听很重要
倾听是理解对方的起点,善于倾听正是判断的基础。尤其是在电话交谈中,双方靠声音传递信息,倘若不认真听,就无法准确地交流信息、沟通感情。当然,静静地倾听、不随便打断对方讲话,并不意味着完全沉默。在听的时候,应时而辅助简单的“嗯”“是”“好的”等短语作为呼应,让对方感觉你确实在认真听着,以示尊重。
5文明不可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