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情世故一本通
4534200000047

第47章 聪明一点,为人处世不要太老实(5)

明白了这个道理,也就知道为什么在待人处世中,为什么许多事上司说“研究研究”之后便没了下文;为什么对上司提意见“直来直去”的人,不仅难以获得上司的满意,反而会因此而遭到打击报复。

有一个单位,上司在会议上,提了一项改革计划。在上司的长篇大论之后,上司照例问问各级主管有没有意见。正当众人都静默无声的时候,却有一个不识相的家伙立刻站起来,提出他的看法,并针对计划的弊病,说得口沫横飞,最后还提出了另一项改革计划。几天之后,他被调职了。不久,又因为犯了点小错,被上司连降三级,下放到一个最偏僻的仓库当了一名“超配”的副主任。

上司既然会在会议中先提出计划,就是摆明了要大家等一下表决时,全部没意见通过。表决当然也只是走走形式而已,否则在计划公布之前,他自会先私下征询部属的意见。如果是公开要各级主管做评估时,可别当真,他只是给大家面子而已。换句话说,上司问大家有没有意见,实际上就是要告诉大家——不准有意见。

要想获得待人处世的成功,必须懂得察言观色,善加分辨,认清对方是真要你开口,抑或只是礼貌性的客套。此外,最好在说话时巧妙地拐个弯儿,千万不要“乱放炮”。因为每个人都需要自尊,需要面子。直来直去,实际上就是“不给面子”,使对方心中不快,以致造成双方关系破裂,甚至反目成仇。事后想想,仅仅因为区区小事和非原则性问题而失去“头儿”的赏识,真是毫无意义,后悔晚矣!

朱元璋称帝后,要册封百官,可当他看完花名册时,心里又犯起了愁。因为功臣有数,但亲朋不少。封吧?无功受禄,群臣不服;不封?面子上过不去。军师刘伯温看出了朱元璋的难处,又不敢直谏,一来怕得罪皇亲国戚,惹来麻烦;二来又怕朱元璋受不了,落下罪名。但事关国家大事,不能视而不见,最后,他想出了一个方法,画了一幅人头像,人头上长着束束乱发,每束发上都顶着一顶乌纱帽,献给了朱元璋。朱元璋接过画,细品其味,忽然哈哈大笑道:“军师画中有话,乃苦口良药。真可谓‘人不可无师,无师则愚;国不可无贤,无贤则衰!’”原来,刘伯温的画的意思是:“官(冠)多法(发)乱!”刘伯温此举,不但没有伤害到朱元璋的面子,没有犯龙颜,还道出了谏言:官多法必乱,法乱国必倾,国倾君必亡。画中有话,柔中有刚,也算是待人处世高明的“说话会拐弯儿”,使听者懂得话外之音,达到顶期的目的。

另外,说话会拐弯儿,还体现在巧妙劝说上司改正自己所做出的错误决定上,让上司从你的拐弯儿话中,自己悟出应该如何去做。

春秋时的晋国,自晋文公即位后,发愤图强,使得国家迅速兴盛起来,成为春秋时的一大强国,晋文公也成了一代霸主。可接下来,晋襄公、晋灵公却不思振作,只图享乐。晋国的霸主地位也不知不觉地被楚庄王代替。晋灵公即位不久,不思进取,大兴土木,修筑宫室楼台,以供自己和嫔妃们享乐游玩。有一年,他竟挖空心思,想要建造一个九层高的楼台。可以想见,在当时那种科学水平、建筑材料、建筑技术等条件下,如此宏大复杂的工程,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这无疑会给老百姓造成沉重的负担,使国力衰竭。因此,大臣和老百姓都反对建九层楼台。但是,晋灵公固执己见,并且在朝堂之上严厉地对大臣说:“敢有劝阻建楼台的,立即斩首。”气氛十分紧张。一些想保全身家性命的大臣,都吓得噤若寒蝉,谁愿意去送死呢?因此,再没有人敢说反对的话。

一天,有个叫荀息的大夫求见。晋灵公以为他是来劝谏的,便命人拉开弓,搭上箭,只要荀息开口劝说,他就要射死荀息。谁知荀息进来后,像是没看见他这架势一样,非常轻松自然,笑嘻嘻地对晋灵公说:“我今天特地来表演一套绝技给国君看,让国君开开眼界、散散心。国君您感兴趣吗,”晋灵公一听有玩的就来神儿了,忙问:“什么绝技?别卖关子了,快表演给我看看。”荀息见晋灵公上钩了,便说:“我可以把九个棋子一个个叠起来以后,再在上面放九个鸡蛋。”

晋灵公听到这事,觉得十分新鲜,不相信荀息会有这么高的技艺,但是又急于一饱眼福,便急急说道:“我从未听过和见过这种事,今天就请你给我摆摆看!”荀息当然清楚,如果国君认为是欺骗了他,就会有杀头的危险。于是,当晋灵公叫人拿来棋子和鸡蛋后,荀息便动手摆了起来。他先是小心翼翼地把九个棋子堆了起来,然后又慢慢地将鸡蛋放置在棋子上。只见他放上一个鸡蛋,又放第二个,第三个……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这时,屋子里的气氛十分紧张、沉寂,只能听到鸡蛋碰到棋子的声音,围观的大臣们全都屏住呼吸,生怕鸡蛋落下来,荀息也紧张得额头冒汗。晋灵公看到这情景,禁不住大声说:“这太危险了!这太危险了!”晋灵公刚说完“危险”,荀息就从容不迫地说:“我倒感觉这算不了什么危险,还有比这更危险的呢!”晋灵公觉得奇怪,因为对他来说,这样子已经是够刺激、够危险的了,还会有什么更惊险的绝招呢?便迫不及待地说:“是吗?快让我看看!”这时,只听见荀息一字一句、非常沉痛地说:“九层之台,造了三年,还没有完工。三年来,男人不能在田里耕种,女人不能在家里纺织,都在这里搬木头、运石块。国库的金子也快花完了。兵士得不到给养,武器没有金属铸造。邻国正在计划乘机侵略我们。这样下去,国家很快就会灭亡。到那时,国君您将怎么办呢?这难道不比垒鸡蛋更危险吗?”晋灵公听到这种十分合理又十分可怕的警告,不由得吓出一身冷汗,意识到了自己干了一件多么荒唐的事,犯了多么严重的错误,便对荀息说:“搞九层之台,是我的过错。”因而立即下令停止筑台。

古语道,伴君如伴虎。一句不慎的话,都可能使臣民人头落地。因此,聪明的臣下总是直话不直说,说话会拐弯儿,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荀息如果直接向晋灵公提出建议,不但达不到目的,而且很可能会引起晋灵公的不悦,到头来事与愿违,后果也很难设想。

直言直语,最终会伤人伤己

某甲是一公司的中级职员,他的心地是公认的“好”,可是一直升不了职,而和他同年龄、同时进公司的同事不是外调独当一面,就是成了他的顶头上司。另外,虽然人们都称赞他的“好”,但他的朋友并不多,不但下了班没有应酬,在公司也常常独来独往,好像不太受欢迎的样子。

其实,某甲的能力并不差,也有相当好的观察、分析能力。但问题是,他说话太直,总是直言直语,不加修饰,于是,这些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他的人际关系。

当然,直言直语是人性中一种很可爱、很值得大家珍惜的特质,因为也唯有这种直言直语的人,才能让是非得以分明,让人的优缺点得以分明。只是在现实社会里,直言直语却是待人处世中的致命伤,理由如下:

喜欢直言直语的人说话时常只看到现象或问题,也常只考虑到自己一吐为快,而不去考虑旁人的立场、观念和能否接受。他的话有可能一派胡言,但也有可能鞭辟入里。一派胡言的直言直语对方明知,却又不好发作,只好闷在心里;鞭辟入里的直言直语因为直指核心,让当事人不得不启动自卫系统,若招架不住,恐怕就怀恨在心了。所以,直言直语不论是对人还是对事,都会让人受不了。于是,人际关系就出现了阻碍,别人宁可离你远远的,免得一不小心就要承受你的直言直语;若不能离你远远的,那就想办法把你赶得远远的,眼不见为净,耳不听为静。

喜欢直言直语的人一般都具有正义倾向的性格,言语的爆发力、杀伤力也很强,所以有时候这种人也会被别人当枪使,鼓励你去揭发某事的不法、去攻击某人的不公。不管成效如何,这种人总要成为牺牲品,因为成效好,鼓励你的人坐享战果,你分享不到多少;成效不好,你必然成为别人的眼中钉,是排名第一的报复对象。

所以,虚实规则认为:在待人处世中,直言直语是一把伤人伤己的双面利刃,而不是披荆斩棘的开山斧,有这种直言直语个性的人应切实注意以下两点:

对人方面,少直言指陈他人处事的不当,或纠正他人性格上的弱点,因为这不是爱之深、责之切,而是在和他过不去。而且,你的直言直语也不会产生多少效用,因为每个人都有一个内心堡垒,自我缩藏在里面,你的直言直语恰好把他的堡垒攻破,把人家从堡垒里揪出来,他当然不会高兴!因此,能不讲就不要讲,要讲就拐个弯,迂回地讲,点到为止地讲,他如果不听,那是他的事!

对事方面,少去批评其中的不当。事是人计划的、人做的,因此,批评事也就等于批评了人,所谓对事不对人,这只是说说而已。除非你力量大、地位高,否则,直言直语只会替自己带来麻烦!如果能改变事实,则这麻烦倒还值得;如果不能,还是闭上嘴巴吧!如果非讲不可,还是最好拐个弯,迂回地讲,如果没人要听,那是他们的事,反正又没损失你什么,何必管那么多呢?

慎重承诺,“有求”未必“必应”

在现今社会,有的人为了使别人对自己有个好印象,或为了保全自己的面子,或为给对方一个台阶,往往对对方提出的一些要求不加分析地加以接受,结果弄得自己很难受。

当然,这也并不是说要一味反对帮助别人,只是说不要对人家的一切要求都毫无条件地答应。首先,自己必须得考虑对方提出的要求是否合理,是否影响到自己的利益,即使对方提出的要求合情合理,但如果影响到自己的利益,也不能答应。如果对方的要求既不合理,又影响到自己的利益,那无论是多么亲密的朋友也不能答应,因为你的答应是以损害自己的利益为前提的。

不过,话说回来,朋友之间这样的要求是极少的。那么,对方提出的合理合法的要求你是否一定都得答应呢?也不见得,因为许多事并不是你想办就能办到的。有时受各种条件、能力的限制,一些事是很可能完不成的。因此,当朋友提出托你办事的要求时,你首先得考虑,这事你是否有能力办成,如果办不成,你就得老老实实地说:“我不行”。这时,如果脸皮厚不下来,随便夸下海口或碍于情面不好意思拒绝都是于事无补的。我们知道,言而有信是做朋友的信条,也是友谊的基础。明明办不成的事却承诺下来,到时候不仅令人失望,还可能会耽误朋友的事情。因为如果你办不成,他可能会找别人办或另想其他的法子,但你答应了却没有办成,这样做,就会伤了情义。这就是脸皮儿薄的苦果。

一般来说,拒绝别人的要求也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日本一所“说话技巧大学”的一位教授说:“央求人固然是一件难事,而当别人央求你,你又不得不拒绝的时候,亦是叫人头痛万分的。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尊心,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同时我们也不希望别人不愉快,因而,也就难以说出拒绝之话了。”

下面,我们为大家提供一些既拒绝了对方不适宜的要求,又不致伤害对方自尊的有效方法。

第一,柔中带刚。有些请求有明显的荒谬性,但即使是这样的请求,拒绝的形式也要力求婉转。拒绝的意向要表示得坚定明确,不要让对方抱有丝毫不切实际的希望。

当老师的人每个学期期末考试前,都如同过关一样难熬,原因是很多学生以各种借口或方式来打听考题,希望老师高抬贵手“放风”。但这是原则问题,是绝对不能答应的。这时,千万不能说“我们商量一下再说”或“到时候看看再说”之类模棱两可的话。每逢遇到这种情况,富有经验的老师总是这么说:“我也当过学生,当学生的怕考试,古今中外莫不如此。因此,同学们的心情我完全可以理解。但是,十分抱歉,同学们的要求我是绝对不能答应的。如果在复习中有什么疑难问题,我倒是十分乐意和同学们一起研究解决。”这样做,最后并未损害师生之间的情谊。相反,如果拉不下脸面而在考试前“放风”,很可能费力不讨好。因为原来学习好的学生由于现在大家成绩都很高,便认为老师的做法埋没了他的才能;原来学习差的学生,高兴一阵后觉得这样的考试没有挑战性,也没学到多少东西,结果也很有意见。这样的教师,最后,落得个“老鼠掉在风箱里——两头受气”的结局,并未因“放风”得到丝毫的好处。

第二,彬彬有礼。拒绝人的时候,应该努力以一种平静而庄重的神情讲话。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对于一个客气的拒绝,人们是不能非议的。

一个自己所不喜欢的人请你去吃饭,而你又极不愿意去。这时,如果直截了当地回绝对方:“我才不和你这样的人一起出去吃饭呢!”就会令对方下不了台,也许对方请你吃饭并无恶意。相反,若尽管心里一百二十个不愿意,但仍然笑容满面、彬彬有礼地说:“我很感谢你的盛情。不过,十分抱歉,前天有几位老同学已经约好了,所以,今天我就没有福气享受你的美意了。”

由于你笑容满面、礼貌待人,再加上提出了一个对方无法反驳的理由,对方也就会相信,你真的是无法和他们一起吃饭了,也就只好作罢。由于你拒绝的时候先感谢了他,维护了对方的自尊心,对方也就不会责怪你了。

第三,相反建议。如果你想避免生硬的拒绝,可以提出一个相反的建议,但要提得合情合理。

假如你的一位同事想把本来应该由他自己完成的任务转嫁到你的头上,也许你会出自本能地答道:“哎呀,你的事我可干不来。”这就不太好了,此时,你不妨这样对他说:“我很愿意帮你的忙,但实在不凑巧,我手头上自己那份工作还没干完。依我看,就你的能力和素质来看,你是完全可以胜任的。你不妨先干起来,或许我能帮你干点别的什么。譬如说,我今天要上街买东西,能顺便给你带点什么吗?”

这样,既有拒绝,又有一个相反建议,对方还能有什么好说的呢?

第四,不说理由。通常情况下,在拒绝别人的问题上还有一个误解:就是必须说明理由。实际上,在很多场合下是不必说明理由的,而且理由要说起来也说不清楚,或很可能被对方反驳,那就可能会节外生枝、事与愿违。

例如,有一个经常向人借钱而又不还的人来向你借钱,你就可以很客气地拒绝他:“实在对不起,我恐怕帮不上你这个忙。”明确表示无意借给他钱就行了,别的一个字也不用讲。如果他继续缠住你,你就把已经讲过的话再客气地重复一遍就行了。假如你在拒绝之前进行以下解释,那很可能会引起新的麻烦:

“实在对不起,这个月工资都用完了。”

“怎么用得这么快?工资发了还不到一个星期啊!”

“主要是买了不少东西,例如茶几……”

“我知道你这个人向来很节约,不会月月都光吧?”

这样,你便陷入了说不清的境地。因为你开始拒绝的前提是不对的:我如果有钱就借给你,我如果没有钱那就没办法了。对方也正是抓住你内心的这个假设,大做文章,迫使你承认还有钱。有钱,就得借给他,不借给他,就是“自私自利”。这种逻辑继续延伸下去,必然以不愉快的结局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