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国的范蠡辅佐勾践二十多年,最后勾践打败吴国,成就了霸业。勾践有“孤将与子分国而有之”的美意,范蠡不仅谢绝,而且他放弃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离开了勾践。他跑到齐国“耕于海畔,苦身戮力,”创下数千万产业。齐国人又要他当宰相,范蠡摇着头长叹一声说:“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详。”因此,他再次放弃,散尽家财,丢下相印,跑到了一个叫陶的地方,隐姓埋名,艰难地进行一番创业。没有过多长时间,又创下巨万家资,他在历史上被称作为陶朱公。但范蠡的三个儿子却不行,特别是大儿子,对任何事情总是斤斤计较,什么都舍不得,以致到最后害死了自己的弟弟。
在范蠡成为陶朱公时,二儿子在楚国犯下了杀人大罪。范蠡便准备了一马车金银财宝,要小儿子去楚国救他的哥哥,大儿子却认为:“今弟有罪而遣少弟,是吾不肖。”于是就想自杀,范蠡的老婆慌了神,对范蠡说:“你派小儿子去,未必就能救得出儿子,而大儿子因此就先死了,这又何苦呢?”范蠡迫不得已,也只好让大儿子去。他要大儿子去楚国找自己的老朋友庄生,他对大儿子说:“你去后,就把这所有的金银财宝给庄生,听他的安排,千万不要违逆庄生的意图。”大儿子到了楚国,看到庄生家里一贫如洗,草都长到了门口,心里不以为然,然而,他还是按父亲的意思,把那些金银财宝留给了庄生,庄生说:“你快回去,千万不可留在楚国!你的弟弟被释放以后,也不要问什么原因。”但大儿子却在楚国住下来了,还把自己私自带去的钱财拿出来,找楚国的权贵们帮忙,想救弟弟。
虽然庄生非常贫穷,但廉洁、耿直,在楚国是非常有名望的,连楚王都把他当作老师看待。他指着那车财物对老婆说:“这都是陶朱公的财物,不要动,事情办好后,再送还给他。”说完这些话之后,他去见楚王,要楚王以德治国,消除天灾。楚王当即下令大赦天下。这时,范蠡的大儿子正去一位要人家里送礼,听说楚王大赦天下,其弟弟出狱是理所当然的,而并非庄生出力,可庄生却得了一车金银财宝。他心里很是不平,于是就又去见庄生。庄生十分吃惊地问道:“你为何到如今没有离去呢?”大儿说:“是的,我是为弟弟的事来的,现在听说弟弟运气好,正赶上楚王大赦天下,特来向您辞行。”庄生明白了他的意思说:“你的东西在那里,你就拿走吧。”大儿子便真的把那一车金银财宝带走了。庄生受了羞辱,立刻又去见楚王,说:“我听说陶朱公的儿子杀了人被囚禁在楚国,他家里人带了很多钱财来贿赂您的手下,百姓们认为您这次大赦天下的原因不是怜惜楚国的臣民,而是因为陶朱公这个儿子的原因。”楚王便开始大怒起来,立即下令杀掉了范蠡的儿子。
我们从这里不难看出,范蠡大儿子又想救弟弟,又舍不得那一车金银财宝,结果葬送了自己弟弟的性命。这也正是不懂得放弃造成的严重后果。
那些喜欢钓鱼的人可能都明白,要想钓到大一点的鱼,那么就必须用香甜可口的食物做鱼饵。人们要想在某些方面获得成功,就必须在其他方面有所牺牲。选择是人生成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的航标,一个人只有做到量力而行、睿智选择,才能够拥有更加辉煌的成功。
放弃是智者面对生活的明智选择,只有懂得何时放弃的人才会事事如鱼得水。
人的一生就如同演戏,对于每个人来说,自己都是人生当中的导演,只有学会选择和懂得放弃的人才能创作出精彩的电影,拥有海阔天空的人生境界。
人生短暂,与浩瀚的历史长河相比,世间一切恩恩怨怨、功名利禄皆为短暂的一瞬,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得意与失意,在人的一生中只是短短的一瞬。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古今多少事,都付谈笑中。放弃是一种睿智,它可以放飞心灵,可以还原本性,使你真实地享受人生;放弃是一种选择,没有明智地放弃就没有辉煌的选择。进退从容,积极乐观,必然会迎来光辉的未来。放弃绝不是毫无主见,随波逐流,更不是知难而退,而是一种寻求主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吃亏是福,舍小才能得大
有位哲人曾说过:“吃亏并非是损失,吃亏是一种谦让;吃亏是一种牺牲;吃亏是一种成全;吃亏更是一种人生的至高境界。”无数事实证明,吃亏是成大事者的处世智慧。
1吃亏是种大智若愚的智慧
在人世间,往往会有那么一些人做事怕自己吃亏,因此,他们总是喜欢和别人斤斤计较,处处较劲。即使是蝇头小利,也要与人争得面红耳赤,吵闹不休。他们若占了别人一点便宜,心里就会像吃了蜜一样格外舒服。其实,做人是不能怕吃亏的,更不能损人不利己。做人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乐于亏己。事实就是这样,自己适当主动地吃点亏,就常常能够把棘手的事情做好,能够把很多困难的问题解决得妥妥当当。
人们用“偷鸡蚀米”来说明偷鸡必定要付出的代价:要想偷鸡必须先给鸡吃米,然后再趁其不备逮住鸡。此外,还有人用“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这样一句话来说明:要想干什么事情都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如果想不付出任何代价就干成事情,那是不可能的。
在吃亏和占便宜方面,人们常用的一句话是“吃小亏占大便宜”。也就是小亏可以吃,但是不能白吃,吃了亏以后的目的是为了赚取更大的便宜。换一句话来说就是,暂时的吃小亏是为了以后的大便宜。
某日,在一个自助餐厅里,那里的餐费是30元,甲君是一个不愿吃亏的人,在吃饭的时候也要进行计算,看是否吃亏了。在餐厅花了30元,就要吃回30元的本钱来,吃多了就等于是赚了,吃少了就认为是赔了。于是边吃边算,喝了多少瓶啤酒?吃了多少盘海鲜?为了不吃亏,他一直到吃了50多元才放手,还美其名曰:今天赚了20元,让商家赔了20元,心里面特别的高兴。却不料肚子负担太重,回到家中又吐又泻,到最后又花了几十元医药费才了事。
我们平常生活中还有很多与吃亏和占便宜有关的事情。比如说,有人骂人了,被骂的人为了不吃亏,进而回骂之,这样你来我往,你一句,我一句,大家都是为了不吃亏,互相骂,骂无尽头,到最后,骂赢了也没有占到多大便宜,骂输了也没有见到吃了多大亏。还有人不小心碰了其他人一下,被碰的人就认为自己吃了亏,非要还过来不可,这样,你来我往地吵或者打起来就会没完没了,到最后,打伤了还要付医药费,反而得不偿失。
有些人非常要强,为了不吃亏,永远保持着一颗戒心,什么时候都算计着,什么时候都生怕吃亏,这样的人活得很累。为了不吃亏,今天和张三斗,明天和李四斗,斗来斗去,把自己的情绪斗坏了,把自己的身体斗坏了。到最后,表面上来看是没有吃亏,但是实际上把本钱都给斗完了,最后还是吃了大亏。
古人对于吃亏的理解,很让我们回味,那就是“吃亏是福”。能够做到“吃亏是福”,那是一种非常崇高的境界,是一种处事的智慧。这种不在乎一时一刻的吃亏,着眼长远,正是一种大智若愚的表现!
2吃亏是福
对于“吃亏是福”这句话,如今许多人认为已经过时了,有点不合时宜的感觉。在他们看来,任何人都不希望自己为某事而吃亏,无论是吃小亏或是吃大亏。其实,小亏者,眼前只是一时的失去,根本就不会有什么严重后果的损失;而大亏者,乃是长远的,在今后的发展中会慢慢凸显,或许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小亏,我们往往能一目了然;大亏,如果不是静下心来,我们常常不能够看到。因此,“吃亏是福”里面所说的亏指的就是小亏,是眼前的一点点小损失、小代价。虽然付出不一定会有回报,但是不付出是绝对不会有回报的。在有些时候,有些收获似乎从天而降,但如果仔细想想,其实是以前付出的一种回报。相对于那种从收获中得到的从天而降的喜悦,对于眼前的付出,损失又算得了什么呢?
西汉时期,有一次在快要过年的时候,皇帝一高兴,便下令赏赐给每位大臣一头羊。羊有大有小,有肥有瘦,一名负责分羊的大臣看着这群羊不由得犯了难,不知道应如何去分才能让每一位都满意。正在他束手无策的时候,其中的一名大臣从人群里走了出来,说:“这批羊很好分。”说完,他就牵了一只瘦羊,高高兴兴地回了家。众位大臣见了,也都纷纷仿效,不加挑剔地牵了一头羊就走,摆在大臣们面前的一道难题一下子就迎刃而解了。这名大臣不仅得到了众大臣的尊敬,同时也得到了皇帝的器重。对于这名大臣来说,吃亏难道不正是福吗?
前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年轻的时候在一家汽水厂当勤杂工。除了洗瓶子外,老板还要他擦地板,搞厂里的清洁卫生。鲍威尔干这些活时十分认真,也十分爽快,从不出差错,从不发牢骚。一次,有人在搬运产品时打碎了50瓶汽水,弄得车间一地都是玻璃碎片和团团泡沫。按照常规,老板应让打碎瓶子的工人把这块地打扫干净。为了节省人工,老板却指令干活麻利的鲍威尔去清扫。鲍威尔本可申述理由加以拒绝,但他没有这样做。他尽心尽力地把满地的脏物抹得干干净净,弄得浑身是汗。过了两天,厂负责人便晋升他为厂装瓶部主管。这一切对鲍威尔来说,吃亏难道不是种福气吗?
亏己者,能够让人们觉得他有肚量而加以敬重。做到如此,亏己者的人际关系自然就比别人好。当他遇到困难时,别人也乐于向他伸出援救之手;当他干事业之时,别人也愿意给予支持,给予更多的帮助。这样,他的事业自然就容易获得成功。只要我们留心一下历史和身边的人,就不难发现,大凡那些取得了成就的人,尤其是那些有杰出成就的人,没有一个不是胸怀宽广又能亏己的人。与此相反,再看看我们周围的那些一生无所作为、无所建树的人,哪一个不是心胸狭窄、爱计较、不肯亏己之辈?
3吃亏是一种风度
由于种种原因,不少的好朋友或者事业上的合作伙伴,到后来却反目成仇了,双方搞得很不愉快。起初相互你好我好大家好地走到一起,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然而结果是大打出手地分手,前后的反差实在太大了。
有个人却不一样,他与朋友合伙做生意,几年后,一笔生意让他们所赚的钱又赔了进去,剩下的是一些值不了多少钱的设备,他对朋友说:“全归你吧,你想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留下这句话后,他就与朋友分手了。这样显得极有风度啊,没有相互埋怨,这叫“好合好散”,生意没了,人情还在。
有人曾这样问小巨人李泽楷:“你父亲教了你成功赚钱的秘诀吗?”李泽楷说:“父亲什么赚钱的方法也没有教,只教了我一些为人的道理。”李嘉诚是这样跟李泽楷说的:“和别人合作,假如自己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么,自己拿六分就行了。”
李嘉诚的意思就是,他吃亏可以争取更多人愿意与他合作。你想想看,虽然他只拿了六分,但现在多了100个合作人,他现在能拿多少个六分?假如拿八分的话,100个人会变成5个人,结果是亏是赚可想而知。李嘉诚一生与很多人进行过或长期或短期的合作,分手的时候,他总是愿意自己少分一点钱。如果生意做得不理想,他就什么也不要了,愿意吃亏。这是一种风度,也是一种气量。其实,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风度与气量,才有人乐于与他合作,他也就越做越大。因此,李嘉诚的成功应更多的归因于他恰到好处的处世交友之经验。
吃亏是福,这是智者的智慧。不管你是做老板也好,是生意场上的伙伴也罢,手下的人跟着你有好日子过、有奔头,他才会一心一意与你合作,跟着你干,因为他知道‘老板生意好了’他也会好。生意场上的伙伴是因为同你做生意不能赚钱,才会朝三暮四。好分好合,你要让他人觉得你是个值得共事的人,这才是真正成功的处世。
有的人一旦与朋友分手之后,就会翻脸不认人,一点亏也不肯吃,这种人是否聪明不敢说,但可以肯定的是,一点亏都不想吃的人,只会让他自己的路越走越窄。让步、吃亏是一种必要的投资,也是朋友交往中的必要前提。为什么呢?在生活中,人们对处处抢先、占小便宜的人一般都没有什么好感。占便宜的人首先在做人上就吃了大亏,因为他处处抢先,从来就不会为别人考虑,眼睛总是盯着他看好的利益,迫不及待地想跳出来占有它。他周围的人对他很反感,合作几个来回就不想再与他合作下去了。合作伙伴一个个离他而去,他难以再找到愿意与他重新合作的人,最后,他自己还不是吃了个大亏?
分手,情分不能践踏。主动吃亏,山不转路转,也许以后还会有合作的机会,又走到一起。如果你与人分手时,狠狠地捞一把,不管是不是自己的东西,拿上手就是自己的东西,那么就是忘恩负义、不仁不义。
从心态发展上来看,如果你老不愿吃亏,老占别人的便宜,则会把自己弄得很猥琐。因为当便宜被你占尽的时候,你也就会觉得自己总在吃亏,心中就会积存不满和愤怒,这对自己也是很大的伤害。再者,捞朋友东西的人绝不会有什么出息,因为,他的眼光都集中到了收集和占有眼前的每一点微小的利益上,势必会影响自己的境界,缺乏向远处、高处看的意识和能力。“戴盆何以望天”说的就是这种人。这种人除非是摸彩票中了奖,否则是很难获得很大的成功和利益的。
4吃明亏是福
世界上通常来说有三种人一点亏也不肯吃。一种人度量太差,吃了亏就要想不开,茶不思饭不想,好像被剜了肉一样;一种人火气太大,吃了亏就要双脚跳,轻则破口大骂,重则大打出手,从而把事情弄得一发不可收拾;还有一种人心眼太小,吃了亏就要睚眦必报,常常让别人怨声载道,让自己因小失大。与之相反,如果一个人能经常地、平心静气地吃那么一点亏,那么,至少能够说明这个人的度量不算太差、火气也不算太大、心眼也不算太小,如果能够做到如此的话,那么,他的人际关系一定处得不错,朋友不少、心情也不坏,这其实就是福气。
我们并不去讲所谓的因果报应之佛家思想,也不去谈祸福相倚的道家思想,仅仅用辩证法把“吃亏”这件事情掰开了、揉碎了讲,就会发现“吃亏”是局限于某一阶段、某一方面讲的。比如“千金买骨”的故事,涓人用千金买千里马而不可得,竟然花五百金买了千里马的骨头,可是不满一年,天下罕见的“千里之马至者三”。这是先吃小亏,再得大便宜的例子。历史上这样的故事屡见不鲜,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事也时有所闻。可见,只要平心静气、全面地考虑问题,我们就不难发现,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白吃的亏,所有的付出总会有一天能够得到应有的回报。
但是,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大声张扬的时代,所以,吃了亏也不必“打落牙齿和血吞”,吃闷亏、吃暗亏只有自己甘认倒霉。吃亏应吃在明处,让大家都心知肚明,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因此,通常我们所讲的“吃亏是福”是指“吃明亏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