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心理曹操
45341200000058

第58章 雀斑让美人更真实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随着诸葛亮快速崛起,成为一颗耀眼的政治明星,与诸葛亮齐名的庞统也更加名重天下。

曹操热情接待了庞统。庞统虽然身负使命而来,但却不急于成事,而是先说起周瑜嫉贤妒能、恃才放纵、目中无人的种种劣迹。这些信息,与黄盖、阚泽要来投降的动因完全一致,也让曹操无从怀疑。

曹操对自己的军事能力一向自负,而庞统名满天下,曹操就想在他面前炫示一番,所以,曹操就带着庞统去看自己的旱寨。

这个营寨是曹操一手打造的。庞统看了后,不由暗自叹服曹操确实是行军布阵的大行家,难怪他能够荡平四方。

庞统心悦诚服地发出了一声感叹:“真将才也!”

听到庞统这样的评价,曹操十分开心。但中国人就是这样,越是受到了表扬,就越是谦虚,而之所以谦虚,其目的还是为了得到更多的表扬。

曹操说:“哪里,哪里,先生过奖了。请先生不要隐讳不足之处,好好指教一下我。”

庞统微微一笑说:“傍山依林,前后顾盼,出入有门,进退曲折,虽孙吴再生,穰苴复出,亦不过此矣。”

拍马屁也是分段位的。像曹操这样独霸朝政、权倾朝野的人,身边最不稀缺的就是马屁精。无论多么天花乱坠的拍马之语,曹操都已经听得不厌其烦了。如果庞统也是人云亦云,说一些不着边际的泛泛之论,不但得不到曹操的认可,反过来还会降低庞统自己的品位。

而庞统的这段话,寥寥数语,用字精练,但却使用了非常专业的兵法术语,然后提出古时公认的几位大军事家来为曹操做铺垫,这当然是最顶级的褒奖之语了。

所谓高人,就是连拍马屁也高人一筹的人。

曹操听得心花怒放。人处于好心情的时候,往往会戴上一副玫瑰色的眼镜看待周边的事物,一切都会变得更加美好,这就是“好心情效应”。

曹操心情一好,内心的防范之绳也随之放松。他带庞统来看旱寨,其实内心还是有所保留的。毕竟大战当前,庞统是从江对岸过来的,而旱寨对于即将爆发的大战作用相对不大,所以,曹操会放心地带着庞统做“旱寨一游”。而现在,“游”完旱寨后曹操一高兴,觉得意犹未尽,就带着庞统再“游”水寨。这正是庞统梦寐以求的好机会。

只见水寨向南分二十四座门,皆有艨艟战舰,列为城郭,中藏小船,往来有巷,起伏有序。

庞统看了,暗自心惊。这个水寨虽然原先是蔡瑁、张允所建,但这两人很快被曹操误杀。此后,水寨之事,也是曹操一手经营。曹操素来不识水战,但没用多长的时间竟然将水寨经营得像模像样。如果多给曹操一点时间,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庞统再度以非常诚恳的神情对曹操说:“丞相用兵,名不虚传!”再回首指着大江南岸大声说:“周郎,周郎!克日必亡!”

庞统最后的这句话有两个用意。首先是再度提醒曹操,自己对周瑜的痛恨之意,恨不得早日看到他兵败身亡。其次则是利用预期中必然发生的周瑜的败亡来反衬曹操的必然胜利。

曹操心情愈发高兴,又用谦虚来邀赞。庞统说:“从水旱两寨来看,我自愧不如,哪里敢指点丞相啊。”

曹操哈哈大笑,志得意满之情溢于言表。

两人携手回到营中,一边饮酒,一边共谈兵法,越说越投机。

庞统看看时机已经成熟,装出不经意的样子问道:“军中有好的医生吗?”

曹操问:“要好医生派什么用场?”

庞统说:“水军容易生病,需要医生妙手诊治。”

这正是曹操的最大心病。除荆州降军外,曹操的部队都是北方人,来到南方后,水土不服,又要进行极不习惯的水上操练,绝大多数人都患了呕吐之疾,很多人也因此而死。

曹操立刻问道:“正如先生所言,请问士元有什么好办法吗?”

士元是庞统的字。当曹操用“士元”来称呼庞统时,表明他内心已经完全接纳了庞统,将他视为了自己人。

庞统心中狂喜,表面上却不动声色,说:“办法当然是有的,只是有些难度。”随即住嘴不说了。

这一招正是通过“欲擒故纵”来增强说服的可信度,这并不是我要强行推销给你的方法。我本来是不想说的,是你自己苦苦追问,我不得已才告诉你的。这样的做法,能够巧妙地将自己的意见转换为他人自己的意见。而人总是对自己所作的决定持有一致性的看法,不会轻易被另外的人所蛊惑变动。

这正体验了庞统对于人的心理的精妙把握。如果让曹操觉得“连环计”只是庞统主动提出的建议,那么曹操很容易就会被其他说法所打动而不予采纳或停止采纳。但一旦让曹操觉得“连环计”正是他自己的想法,那其他人要说服曹操改变主意就困难得多了。

曹操再三请问,庞统才缓缓说道:“大江之中,潮起潮落,风浪不息,而中原之人,不惯乘舟,所以才会罹患呕吐之疾。我有一个办法,可以让船如平地,大小水军,疾病全消。”

曹操追问究竟,庞统这才和盘托出,说:“只需将大船小舟搭配好,或三十为一排,或五十为一排。首尾均用铁环连接锁上。各船之间,铺上宽阔木板,往来行走。别说是人,就是战马亦可通行无阻。如此,任他风狂浪急,又有何惧?”

曹操深为叹服,连连拜谢:“如果不是先生的良谋,又怎么能攻破东吴呢?”在曹操的脑海中,再度浮现出“天意”两个字。而且,在他的潜意识中,破吴这件尚未发生的事件已经成为了板上钉钉的事实了。庞统非常谦虚地说:“这不过是我的一点浅见而已。至于是否采用,如何采用,还是需要丞相您自己裁定。”这句话的目的,还是要将“庞统的想法”转换为“曹操自己的决策”。

曹操毫不犹疑,立即传令,让军中铁匠,连夜打造铁环大钉,锁住大小船只。众军士闻之,俱各喜悦。

庞统献计完毕,接下来就要想脱身之策了。以常理度之,如果庞统马上提出来离开曹军大营,一定会招致曹操的怀疑。这个道理和蔡中、蔡和不带妻小去东吴诈降却被周瑜识破是一样的。如果你心无鬼胎且心怀必胜之念,一定是会留下来接受曹操对你的重用的,毕竟,你当初背反东吴的本意就是因为对周瑜压制贤能不满。而一旦曹操起了疑心,好不容易诱引他采纳的“连环计”也极有可能中途夭折。

所以,庞统要巧妙脱身却又不招致曹操怀疑,其难度非常之大。庞统先对曹操说:“我深感丞相待人至诚,我愿意誓死报效。”这是对互惠原理的反向运用。“回报”是一个最具欺骗性的面具,施惠者或自以为施惠者很容易被这个面具蒙蔽。

庞统接着说:“江东有许多豪杰之士,都对周瑜不满,我愿意以身为例,为丞相去说动他们来投。这样,破吴之后,这些人就不会被刘备利用了。”

庞统名满天下,他如果现身说法,以自己投奔曹操的实例来做一个“示范作用”,确实可以引无数豪杰竞相来投。而刘备几乎已经被曹操忘到爪哇国去了,庞统的提醒,让曹操又想起了这个曾经被他最为看重的对手。

庞统的这个提议,想到了曹操前面。曹操觉得很不错,说:“如果先生你能够克成此件大功,我愿意保奏天子,封你为三公之位。”

庞统借着这个话茬,马上接口道:“我并不是为了追求自己的荣华富贵,我只是想拯救万民啊。丞相渡江之后,请一定不要杀害百姓。”

庞统为自己设定了一个崇高的目标,其目的也是让曹操更加不生疑。而且,他也故意将尚未发生的“渡江破吴”说成无可逆转的事实,也是为了迎合曹操,进一步麻痹他。

曹操果然正色说:“我是替天行道,怎么敢滥杀百姓呢?”说了这一通,庞统看看已经差不多了,终于使出了足可让自己平安脱身的“撒手锏”。

这个办法,说起来也不新鲜,其实曹操自己就用过。当年,曹操为了取信王允,通过向他索借宝刀去行刺董卓。索取,有时候比发誓更能取信于人。

庞统开始索取了。他向曹操请求一份榜文,其理由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宗族,不受刀兵误伤。

曹操问:“先生的家属,现居何处?”

庞统说:“就在这江边附近居住。只有拿到了丞相的榜文,才能保全全族人的性命啊。”

曹操哈哈一笑,心想:“这个庞士元,口口声声为了万民百姓,其实最顾及的还是自己的宗族亲戚。”庞统的这个举动,让曹操感觉到他衣衫下的“小”,却也让曹操对庞统的来投更加深信不疑。

曹操当下写了榜文,交给庞统。庞统这下可以名正言顺地以送榜文回家的名义告辞而去了,临别之际,庞统还不忘嘱咐一句:“丞相,我走之后,你可赶快进兵,以免周瑜知道详情。”

曹操连连点头。庞统安然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