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人为什么会自卑?就因为自己总是固执地把眼光盯在自己的弱点之上。如果将注意力转移到最能够显示自己才能的活动之中,就能够进一步强化自己的优势,从而增强自信心。这种方法也被称之为“优势转移法”。
还有一种“目标转移法。”首先寻找一件自己有把握又很快能够完成的事情去做,成功后便去体验其中的喜悦。然后再去寻找另一个目标,通过努力实现后又会获得一份成就感。
三是利用优势进行补偿。
通过取得某一方面的成就或者是获得成功去补偿自己在另一方面的缺陷。比如,自己的相貌不太好看,完全可以在学习上通过优异的成绩去增强自身的说服力。
四是外出散心。
假如你刚刚经历了一次挫折,心情抑郁,觉得自己能力不足,那你赶紧改变一下自己的想法,也改变一下自己的处境,放松一段时间之后,再回过头来好好地、客观地总结一下过去的经验教训。
五是精神驱逐法。
一定要让自己安静下来,可以练习书法或者打坐或者欣赏诗歌,总之,要让自己的心沉静下去,使自己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想象自己正位于一座高山的顶峰,自己的身体与心灵都变得十分广阔,仿佛容纳了整个宇宙,一切的焦虑与痛苦都被自己坚强的意志赶出了精神世界,自卑感自然也处于被驱逐的对象之中。
自我狂妄及应对
大多数的人都有一种对自我估计过高的倾向,以此来维护那种很容易就受到伤害的自尊。
青少年正处于强烈需求自尊的时期,很容易形成一种自恋型人格,过分看重自己的一切,从而导致一种自我意识上的偏差:自我狂妄。
自我狂妄者十分渴望能够引人注目,对他人的批评十分敏感,对权力、地位、爱情都有一些非分的幻想。
一、自我狂妄的主要表现
第一,自我理想化的色彩比较浓厚。
自我狂妄的人往往对自己提出极高的要求,并且力求给别人留下一种印象:看!我的理想多么远大!
理想是一种引导人们不断积极向上的力量,是人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理想化不同于理想,它只是存在于头脑中供人膜拜的一种理念,看重理想化的人通常看不清前方的障碍,把自己对完美事物的追求看成是目前的现实。因此,理想能够激励人们克服困难,而理想化只能导致自高自大。
自我狂妄者通常是自我理想化的人,他们要么鄙视困难,要么埋怨困难,从来也不会认真地想办法去克服困难。从这层意义上讲,他们忽略了现实的生活条件,远离了真实的自我。
自我狂妄者所拥有的那种盲目自大的心理根本就不是什么自信心,正由于这种盲目的自大没有一种合理的约束力,他们的生活也就变得毫无目的,同时也丧失了本来就很脆弱的自信心。
自我狂妄者往往生活在自己用语言与意念建造的空中花园之中,对自己的才能进行彻底的鼓吹,仿佛悬置于空中的气球一样,一旦天气发生变化,随时都有发生爆炸的可能。
第二,喜欢指使他人,容易造成人际冲突。
自我狂妄者对自己的认识总是显得那么激进,他们坚决地认为自己非常完美,能力非常强,自己所关注的问题是世界上最有说服力的问题,一般人根本理解不了。
他们自以为自己比别人聪明,更有能力,只有自己才更有资格领导别人,因而时常会出现指使他人的现象,并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给他人。如此过分的炫耀与自命不凡势必引起他人的反感,人际冲突也就在所难免。
第三,有很强的嫉妒心。
对自己的过分迷恋,等同于对别人的忽略不计。
自我狂妄者常常由于自以为是而无法接受别人的优势,无法面对别人比自己强的客观现实,因而,在面对他人的优势时,内心里总是充满了嫉妒之情,显得气量狭小、心胸狭窄。
除此之外,自我狂妄者还缺乏同情心,不懂得如何去体谅别人,总是希望他人要为自己服务。自我狂妄者对光荣与美丽、权力与爱情都会表现出很强的欲望,并且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认为自己理所应当获得这些东西。
二、应对措施:学会爱别人
第一,不要以自我为中心。
自我狂妄者总是渴望自己能够获得持久的关注与赞美,这是十分有害的一种想法。要想获得别人的关注,必须要勤奋学习、努力上进,用自己的成就去证明自己确实值得赞美。
赶紧抛弃自我中心主义的思想,仔细想一想,你就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自己的聪明才智其实是森林中很不起眼的一棵小树!
第二,懂得爱的艺术。
友爱是这个世界最为美妙的一种情感,能够保持一颗爱心,天地都将装进你的心中。有了爱心,也就拥有了一颗包容之心,生活中即使出现摩擦,也不会掀起什么惊涛巨浪。
用爱心去温暖他人就像阳光能够融化冰雪一样。
生活中最简单的爱就是处处为别人着想,就是关心别人,特别是当别人需要你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爱别人与爱自己其实一点也不矛盾,只有真诚地去爱别人,才能够达到爱自己的目的。只要你真心地爱别人,别人也就会用同样的爱心来回报你,而且还会获得别人的尊敬。
当别人在经济上遇到困难时,你要力所能及地解囊相助,当别人生病之时,你要及时地送去一份问候。
当然,爱与讨好别人绝不是一个概念,讨好别人那是献媚,那是一种十分庸俗的低级趣味;爱却是真诚的奉献,是一种十分高雅的生活情趣。
第三,矫治嫉妒。
每一个埋头苦干的人,是没有功夫去嫉妒别人的。因为嫉妒是一种游荡的情欲,能享有的只能是闲人。
写过《神曲》的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说过,嫉妒、骄傲与贪婪是人世间的三大灾星。
嫉妒既会毁坏别人,也同样会毁坏自己,它是一种比仇恨、敌视还要强烈的恶劣情绪。
嫉妒会使自我狂妄者把朋友当作对手,使自己更加孤单。
嫉妒者往往心胸狭小、品德低下,时常会挑拨离间、颠倒黑白,当嫉妒心恶性膨胀之时,还会干出蠢事,说不定会触犯刑律。
嫉妒者一定要把自己融进班集体之中,在健康、乐观、轻松的环境中,调剂自己的心情,要清醒地认识到嫉妒的危害性。下面有一些对付嫉妒的简单方法可供参考:
尝试着与他人进行真诚的沟通。用一种平和的眼光、舒畅的心怀去接近你周围的人。
保持内心平衡,学会自我安慰:
“钱多了也不一定是好事,搞得人整天提心吊胆的。我现在多轻松。”
“我要不是生病,成绩也会不错的。”
“×××歌唱是不错,可我的羽毛球也没有遇到过对手呢!”
适当地寻找一个合适的场合发泄一下自己内心的愤懑情绪。
自我迷失及应对
一、自我迷失的主要表现
第一,找不到统一的自我。
自我迷失的人通常是茫然无助地看着周围所发生的一切变化。由于社会的分工与社会的交往需要人们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环境中,去适应不同的规则,因而,自我迷失者通常无法适应这种社会要求。他们混乱的心理状态使他们在面对不同的规则时,很难把自己拼凑起来,也就很难对自己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
自我迷失的人为了保全自己的面子,通常会选定两种行为方式:
其一,在每一个场合,机械地模仿他人的一言一行,将自己真实的体验、愿望统统地掩藏起来,并且压抑在心间。
其二,在每一个场合,都使用一种固定的反应,无论生活情境如何变化,他依然是我行我素。这种人貌似有个性、有特点,其实内心是极其贫乏的。
第二,人格的多重化。
由于自我迷失者通常是被动地、身不由己地去扮演各种角色,所以永远也不能真正地进入角色。因而,他们就不得不抑制自己起初的设想和起初的体验,在社会交往中也就长期感到孤单与落寞。
表面看来,自我迷失者与他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少了,实际上自己内心的痛苦却与日俱增,由于不同的角色需要他去“假装”,更多的时候只是一种违心的反应,时间一长,自己并不能自觉地作出选择与取舍,只能是被动地按照不同角色的要求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因而,在人格的体验上,常常有南辕北辙、东西分离的感受。
第三,放纵任性。
寻找不到真实的自我,也就不自觉地逐步淡化了自我意识,随着岁月的淡淡而去,自我意识也就流失得无影无踪。自己的言行举止也就无法得到正确的自我评价。
这样一来,自我迷失者对自己身心内外的各种联系根本就没有什么太大的知觉,常常是不负责任地放纵情感、任意行事;即使体会到一些道德的约束与社会的责任,也会为了表示自己的愿望与目的而一味地任性蛮干。
第四,疑虑重重。
自我迷失的人通常缺乏表达自己真实感情的能力,对生活总是退缩逃避,表现出一定的社会焦虑,但同时又宁愿独自承受,忍辱负重。
这类人总有一些古怪的思想与信念,表现出一些离奇的行为,连言语都显得模糊不清和极端贫乏。一旦别人对他的言行举止作出评价,这类人会感到十分紧张,心中更是充满疑问,细细地琢磨他人的用意。
二、应对措施:找回你自己
明确地意识到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角色,并且按照角色的要求承担相应的责任与义务。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不要以为自己的喜怒哀乐会遭到别人的嘲笑,每个人都不会拒绝或者讽刺一个对他真心的人。最重要的是呈现出一个完整的自我。
借助于一定的艺术疗法。
一是踏着舞蹈的节奏。
第一步:选择节奏明快的迪斯科舞曲,独自一个人陶醉于其中;第二步:自由地跳起来,不要讲究规范动作;第三步:大胆地参加一个迪斯科舞会;第四步:参加舞蹈培训班学习交谊舞。
二是用画笔表达心声。
第一步:愉快地买来纸笔,开始只学碳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