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没有挣扎就不叫生活
45286100000016

第16章 懂得做人比懂得做事更重要(1)

人生的残酷有很多种,创业失败是残酷,失去爱情是残酷,但这些残酷大都是暂时的,有一种残酷叫“不会做人”,它的破坏力是巨大而持久的。如果你不会做人,你很可能在这个社会上寸步难行,更不要妄谈成功了。

1.做人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

人生一世,人品是底子。人品上的缺陷是任何的能力,甚至智慧也无法弥补的。实际上,如果一个人的品格很差,他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就很容易被名利所诱惑,变得骄纵、贪婪,甚至残忍,对于这样的人来说,即使成功也是暂时的。

成功,是人人都渴望的。但是,关于怎样才算成功,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标准。有的人谋得了一官半职,就举杯庆贺,认为自己成功了;有的人因为经商获得一定的财富,就财大气粗,觉得自己成功了;也有的人,出演过一两部热剧,在观众面前混了个脸熟,也就觉得自己成功了。

其实,这些成功都是做事的成功。做事的成功是一时的,也有很多偶然的因素夹在其中,做人的成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首先要学会做人。正所谓,先做人,后做事。人没有做好,就算取得了一点成绩,也必定是一时的。真正会做人的人,就算一时事业受挫,也迟早会柳暗花明。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他们看上去仪表堂堂、风度翩翩,实际上却为了个人利益不择手段,甚至把自己的利益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还有一些人,他们为了获得物质利益,见风使舵、唯唯诺诺,出卖自尊。这样的人,获得了一定的地位和物质回报,就真的能算作成功吗?他们拥有的是真正成功的人生吗?

人生的成功,必须以一个成功的人为前提。比如周作人,虽然他在文学上颇有建树,但因为人格上的污点,他的一生只能算成名,不能算成功。

那么,怎样做人才算成功呢?可能有人认为,做人就是社交,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等于做人成功,实则不然。这里为大家总结了成功做人的六大标准:

(1)尊重他人,善于聆听;

(2)为人谦虚,不卑不亢;

(3)不说空话,多做实事;

(4)真诚;

(5)负责;

(6)平常心。

做人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个系统的整体,这几个标准当然还远不足以涵盖做人的全部内涵。准确地说,人生如一棵竹子。竹子离不开竹节,而竹子最关键的几个竹节就好比人生的几大关键问题——学业、事业、家庭、健康和人际关系。一个人只有在这些方面都取得成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如果只是在一个方面很成功,终究也是有缺憾的成功。

俗话说,山有山脊,人有人格。会不会做人,也直接关系着一个人的职业发展。或许,在初入职场的一定时期内,靠着自己的能力完全可以找到立足之地,但长远来看,要想走向更高的位置,取得更大的成就,优秀的人品是必不可少的。圣贤孔子就曾告诫世人:“子欲为事,先为人圣,德才兼备,以德为首。”做事先做人,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而且,做事失败随时可以重来,做人一旦失败却常常就是一辈子,没有多少重新来过的机会。足见,学会如何做人是多么重要。

可以说,人生一世,人品是底子。人品上的缺陷是任何的能力,甚至智慧也无法弥补的。实际上,如果一个人的品格很差,他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就很容易被名利所诱惑,变得骄纵、贪婪,甚至残忍,对于这样的人来说,即使成功也是暂时的。

从今天起,重视人品的价值,悉心经营好自己的这面“金字招牌”,努力让自己的人品“经得起看,经得起考,经得起问,经得起查”。若真做到这一步,成功也离你不远了。

2.人生残酷,大都因不会做人

有人脉就有力量,有人脉就有竞争力。尤其是在我们中国这样一个“人情社会”,人脉对于人生的成功,特别是商业道路上的成功,简直就像人离不开氧气一样重要。

人生的残酷有很多种,创业失败是残酷,失去爱情是残酷,但这些残酷大都是暂时的,有一种残酷叫“不会做人”,它的破坏力是巨大而持久的。要知道,在这个崇尚分工协作的社会,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靠单打独斗获得成功。美国流行这样一句谚语:“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而是在于你认识谁。”我们中国人也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这说的都是人脉的重要性。如果你不会做人,你很可能在这个社会上寸步难行,更不要妄谈成功了。

正所谓“人脉决定成败”,表面上看,这是说一个有着丰富人脉的人更容易走向成功,其实从更深的层次看,说的是做人问题。一个人为什么能获得丰富的人脉?很简单,因为他善于经营人际关系,通俗地说,当然就是“会做人”。来看一个不会做人的悲剧故事:

李晓勇毕业于某政法大学,学习的是经济贸易法专业,并且是一位学业成绩优秀的毕业生。毕业后,他做过文秘、法律顾问等多项工作,但没有一个做得长久。在毕业后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已经先后换过10多份工作,如今的他,已经不愿意再去公司上班了,所以干脆找到一个卤菜摊,做起了卖卤菜的小工。

作为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为何不做白领,反倒做起了小商贩呢?原来,因为他凡事喜欢自作主张,在工作中有自己的思路后就会毫不犹豫地说出来,而且很坚持自己的看法,从不给别人留余地,这导致他经常跟同事发生冲突。

人际交往上的失败,让他觉得很难在公司待下去,于是就不断地跳槽。而频繁地跳槽,也让他陷入了经济危机,为了维持生计,只好做起了每月700元的卤菜工。如今,他每天4点就要起床,跟着老板一起卤菜,白天看摊,晚上9点还要去农贸市场进货,可以说非常辛苦,但收入却远不如以前。

一个名牌大学的高才生,因为不善于人际交往,导致了职业发展陷入困境。当昔日同窗好友都已经在职业发展道路上大有所成,而自己却要做着每月700元的卤菜工,这种落差和残忍的现实,一定让李晓勇的内心百般惆怅吧!可见,是否善于经营人脉关系对于一个人的成功有多么重要。

中国有句古话,叫作“要做事,先做人”,看似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实则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如何做人,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更体现了一个人的智慧。一个人在职场打拼,无论他多么聪明能干,也不管他有着怎样的背景,如果他不会做人,那么他的事业发展必将受到影响。

有句话说得好:“做事是一种技能,做人是一种智慧。”这意味着,做事的技能可以给你带来一个机会,但做人的智慧却可以给你带来上百个机会。毫无疑问,会做人比会做事要重要得多。

其实,做事总是可以学会的,这就好比我们学习一门手艺,只要用心,假以时日,总可以从菜鸟到高手。但做人就不同了,并不是谁都可以学会,甚至这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可以“教”的过程,重要的是自己的判断和选择。比如一个唯利是图的人,无论得到怎样的教导,他恐怕也是学不会做人的。可以说,做事靠学,做人靠悟。

在现实社会中,特别是在注重物质成功的社会里,做事成功看似比做人成功更重要,但这其实是一个误解。圣贤孔子说过:“子欲为事,先为人圣”,是教导我们做事之前先学会做人。所谓做人,说到底就是经营自己的“品牌”——人品。好人品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一个人如果能够德才兼备,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每个人都是一扇门,走进一扇门就是走进一个世界。而每个人的背后还有无数的人,这意味着每一扇门的后面还有无数扇门,这就是人脉的魅力。人脉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财富,有人脉就有力量,有人脉就有竞争力。人脉对于人生的成功,特别是商业道路上的成功,简直就像人离不开氧气一样重要。可是,人脉靠什么赢得呢?短时间看,可能靠利益的交换,但长期看,实际还是靠做人,对于成功来说,人脉有多重要,做人就有多重要。

3.同频共振——共鸣点使双方“固有频率”一致

共同话题是触发“固有频率”的一个有效“武器”。当然,寻找共同话题也并没有那么容易,前提是你要了解这个人。可以从他的发型、服饰以及言谈举止中做初步的判断,也可以“投石问路”,探问到对方的兴趣爱好。

在物理学上,当两个物体的频率达到一致时,它们之间就产生了“共鸣”,导致共鸣的这个频率,就叫作“固有频率”。同样的道理,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上,如果能够找到彼此的“固有频率”,那么“共鸣”也就产生了,这对于增进两人之间的友谊和情感,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里的“共鸣”,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共同语言”。有共同语言的人更容易成为朋友,这是人所共知的。所以,当你试图建立新的人脉关系时,不妨试着先去寻找彼此的共鸣点。

有一次,一个业务员去一家公司销售电脑,起初,这家公司的老板对他并不热情,似乎也没有购买电脑的意愿。就在这名业务员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时,他看到这位老板的书架上放着几本金融投资方面的书,他正好也对金融投资很感兴趣,于是,他就和这位老板聊起了投资的话题。

提到投资,老板的兴致也来了,两人从股票聊到外汇,从保险又聊到期货、最佳的投资模式等等,聊得热火朝天。不知不觉,都到了下班时间,这时业务员提到销售的电脑,这位老板毫不犹豫地就签约下了单。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建立与他人之间共鸣的一个有效办法就是寻找共同话题。一个彼此都感兴趣的话题,可以在瞬间打破僵局,扭转事情的走向。相反,如果没有找对话题,就可能导致四目相对,局促无言。

共同话题是触发“固有频率”的一个有效“武器”。当然,寻找共同话题也并没有那么容易,前提是你要了解这个人。可以从他的发型、服饰以及言谈举止中做初步的判断,也可以“投石问路”,探问到对方的兴趣爱好。

人与人之间建立共鸣是一个讲究技巧的过程,甚至可以说是一个讲究艺术的过程,真正掌握了这门艺术的人,能够先发制人。

伽利略年少时,立志在科学上有所成就,但是他的父亲并不支持他。于是,他决定跟父亲谈一谈。

一天,他问父亲:“我想问您一件事,是什么促成了您和母亲的婚姻大事?”

父亲说:“当然是因为你的母亲很吸引我。”

伽利略又问:“您没有喜欢过别的女人?”

“当然没有,孩子,实际上,我的父亲曾要我娶一位家境富有的女士,可是我只对你母亲钟情,坚决没有同意。”

听到这里,伽利略说:“您说得很对,我现在也面临相同的处境,除了科学,我不想选择任何别的职业,因为我只钟爱科学,就像爱慕一个年轻的女子!”

父亲有些不解,问:“为什么这样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