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信仰
4527100000015

第15章 接纳:从你自己开始(2)

学会尊重现实,无论你眼中的这个“现实”有多么错误或者荒谬,你都要尊重它们,给予它们充分的自由。那么,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难道不应该学会爱自己,懂得完全接纳自己吗?

在课程中,我告诉一位喜欢为了一点小事就批评员工并因此感到苦恼的经理人:“问题可能在于你对自己的不满,你的完美主义倾向使得你不能接受那些有瑕疵的现象。如果你总是在评价自己,总是在审视自己,总是在苛责自己,你也会不由自主地用这些态度对待别人,不接受他们的现实情况或者表现出来的水平。做你的手下是很累的,但你自己会更累。”

这位经理人的坏毛病有很长时间了。他对于每一件事都要做出“好坏”“对错”“公平或不公平”的判定,在他眼中,事情是黑白分明的,没有中间地带,不存在妥协空间。

“玛丽,你为什么不在9点半将文件交给我?”

“老板,客户打电话沟通了一个新问题,所以晚了5分钟。”“那你为什么不在之前主动向我汇报?”

瞧,在他的工作中总出现此类激烈的交锋,因为他拒绝接受现状,他会不时觉得下属在算计他,老板和客户也在对他不怀好意。因为他一厢情愿地认为全部事情都应该毫无例外地按照特定轨迹运行--他设定好的轨迹不应该有任何意外发生。

我们的信仰需要诚实,不论它“好与坏”“善与恶”,你都应该诚实地面对它,解剖它--

首先,“无条件”地接纳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其次,你需要坚定“改变自己、提升自己”的信念。最后,你需要培养能够接纳自己的“自主性”。接纳自己看上去是一件简单的事,但大部分人是无法做到的。我们时常会听到或经历这样的抱怨:

我的鼻子应该再高一点;我的眼睛应该再大一点;我怎么这么胖?为什么我的胸部这么小?

……

这种对于自身的挑剔其实就是一种不能接纳自己的最直接表现。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过这种想法,但你不用慌张,这再正常不过了,我们需要意识到人是可以改变自己的,不只是改变这些不好的现状,还能改变自己的观念,重新认识和接纳自己。当然,这个过程会显得漫长而缓慢。

人与人之间本来就千差万别,不论是外在的相貌还是内在的思想、性格,我们之间总是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别。就像那句话说的:“在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同样,世界上也不会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人。

现在,我们的教育在削弱人们之间的区别,让人们“有条件地”接纳自己。比如,教育系统在要求年轻人,你一定要考多少分,一定要赢,一定要读好的大学,一定要到国企、事业单位工作,一定要……可事实上,没有什么是“一定”的。这种有条件的约束往往会让有些人丢失了自己。其实有些人就是学习不好,可是除了学业,他还有更擅长的事情。

在无数的案例中我都发现,很少有人能够和愿意去意识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而且这种独特也是无法掩盖的。比如我们把一个人的孩子调去服兵役,结果因公殉职了,如果我们找另一个人去给他当儿子--很优秀的一个年轻人,那么他必然是无法接受的,不论这个人多么优秀,即使比他的儿子还要出色,他也仍会怀念自己的孩子。只有这时候,我们才能真正明白独特性有多么重大的价值。每个人都是独特而无法取代的,我们自身更要认真谨慎地对待自己的生活,享受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

接受自己的一切,然后去珍爱生命、崇尚荣誉和把握机遇,这样的人生才会充实。

一位在旧金山的中国留学生向我阐述她的人生信仰:“格兰德,我的人生价值观就是daybyday。”

“什么意思?”我很惊讶。她笑道:“得过且过呀。”

我想,一个人对自己人生的不满得有多强烈,才会产生如此沉重的哀叹呢?如果我是她,我会觉得自己的状态坏极了--这样的状态简直没有任何意义!

要无条件地接纳自己,你还要忽略世俗的评论和来自不同方向的诽谤。别人对你自身的评价,不论对方处于什么样的层面,对事情做了多么全面的了解,他毕竟不是你,无法感受到你当下的内心感触和情感处境。所以,那些因为别人的议论而产生的心理压力,那些因为绯闻而自杀的明星,只能说他们自己的接受能力还不成熟,还无法接纳被议论、被诽谤的一种“现实”。

不管是称赞还是诽谤,它们都只是浮于表面的议论,不应该动摇一个人内心的信念和对生活的勇气,以及对于工作的独断能力和自身强者的权威。

不应该迷信“可以改变一切”

人对于自身的主宰,最大程度体现在他的信念上。但我们最不应该具备的信念就是--“人可以改变一切。”根据吸引力法则,人的内心具备这种信念的力量,他就能将一切变为现实。这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心诚则灵”--只要自己相信了,只要按照信念的指引去努力了,一切才能真正得到改变。我相信会有一些奇迹就是这样发生的,但大多数时候,情况并非如此。

懂得变通的人才“有路可走”

如果我们的观念不通导致了无路可走,你为什么不改变自己的观念呢?只有观念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我们的行动才会走向正确的方向。否则,你可能面临一种严酷的窘境:付出越多,错得越厉害。

当然,凡事有度才能和谐。我们内心的观念转变也是如此,就如同人类社会不能把“男尊女卑”一下改变为“男卑女尊”的行为规则一样--如此巨大的反差任何人短时间内都是无法接受的,这会引起男人的集体造反?我想可能性很大。

如果一种观念会对自己构成伤害,你就需要改变它。就像一个过于精明的人,他迟早会害死自己,因为没有人能够跟他相处,于是他的精明就成了一种自我伤害。

他必须完全接受这个结果:如果我再这么下去,自己一定会交不到朋友,后果会非常糟糕。认识到这样的错误,他才能去纠正自己的观念。

不管做什么,把事情和观念放到大脑的一个合理的程序中进行计算,这就是理性,是一个人最智慧的生活逻辑。当我们具备这种逻辑时,就不会再觉得环境对我们是不公平的,也不会再冲动地向外界寻找原因,或者推卸责任。

你还在抱怨吗?

在早上拥挤的车流中,我们抱怨糟糕的城市交通状况;在工作进程中,我们抱怨老板的严苛与同事的狡诈;回家后,我们臭骂孩子贪玩,孩子窝火便一脚踢向身边打滚的小猫。这个世界每天都在上演“踢猫效应”的现象。这种现象源自于抱怨,是我们每个人内心的无名怒火在燃烧。

抱怨会杀死我们的信仰。而且抱怨一旦失控,就会像恶性传染病一样急速传播,不仅会把自己扼杀在无法自拔的恶性循环中,也会波及到工作效率与生活的质量。如果你是一位公司的主管人物,那么当你染上抱怨时,你的团队也会集体变成一群怨气冲天的家伙。

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快得已经使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脆弱到了极点,一丁点儿的不顺心都会让情绪瞬间跌落谷底。这是现实,当然不容回避。这种情绪上的不满足和心理上的怨恨,会沿着由等级和强弱组成的关系链条在社会中依次传递,由金字塔尖一直扩散到最底层。其中,最小的那一个无处宣泄的元素,会成为最终受害者。

这个受害者,也许是“一只猫”,也许是你的妻子,你的下属,还可能是另外的某一个人。

而且大家相互抱怨,相互指责。员工们抱怨:“工资低、管理乱。”管理者们抱怨说:“老板不信任、不重视,下属不配合!”而老板也一肚子苦水:“员工素质差、效率低,干部没有责任心。”

等等,没有幸存者吗?很遗憾,没有,任何一个人都是情绪的发泄者,同时又是被抱怨的对象。

我们的一项调查印证了这种现象:超过六成的工薪族表示,自己一天抱怨的次数在1~5次之间;同时,九成的人又厌恶自己的抱怨行为。于是,人们一边抱怨,一边厌恶着他们自己的抱怨。

人们面对这种状态,所采取的方式,无非是两种:

1.停止自己的抱怨行为;

2.继续痛苦地将自己扼杀在抱怨的恶性循环中。

意识到自己抱怨的人少之又少,正如美国心理治疗师威尔·鲍温所言,抱怨就像口臭,当从别人嘴里出来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但从自己口中出来时,自己却浑然不觉。因此,想要成为一个“明白人”,并认清自己的问题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