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父母强大了,孩子才优秀: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
45270500000006

第6章 了解儿童敏感期——让孩子自由健康成长

一、了解儿童敏感期的意义何在

嘟嘟半岁大的时候,有一次我抱她在小区花园里晒太阳。她把右手五个手指头轮流塞进嘴巴里,津津有味地吮吸着,隔了一会儿,她把湿漉漉的小手从嘴巴里拿出来,低着头反复看,一脸开心的样子。

一位同样抱着孩子的奶奶,见状走过来教育我:“你这妈妈,孩子吃手也不管。”

刚说完,她的小孙子把手塞进嘴巴里,她赶紧把孩子手拿出来,“啪”一下拍在孩子小手上,转头对我说:“吃手就要打,不打不长记性。”

我跟她说,半岁孩子正处在用嘴巴探索世界的“口腔敏感期”,这个时期就应该让孩子吃手,家长要做的是为孩子保持手部干净,而不是不让他吃。

奶奶将信将疑看我一眼,转头抱着孙子走了。

嘟嘟两岁的时候,在公园里跟一个两岁半的小男孩一块玩儿。那个小男孩带了一只泡泡枪,把嘟嘟全部的心神都吸引住了。

小男孩的妈妈见状,对自家孩子说:“把你的泡泡枪借给小妹妹玩一下好吗?”

小男孩不肯。他妈妈立刻说:“宝宝你不能太小气,咱们要做个大方的好孩子。”

我赶紧阻止这位妈妈,告诉他两岁半的孩子正处在“自我意识敏感期”,不爱把玩具给别的小朋友是正常反应,绝不是什么“小气”,家长千万别强迫他“分享”。

嘟嘟五岁的时候,喜欢上了班里一位叫祺祺的男生,每天回来都要跟我说这个男生做了什么、说了什么。

有一天从幼儿园回来,她格外兴奋地对我说:“妈妈,我长大以后要跟谢煜祺结婚!”

外婆立刻说她“羞羞”,嘟嘟很不高兴地大叫:“哪里羞羞了?爸爸和妈妈不是也结婚了吗?”

我拦住嘟嘟外婆,很认真地跟嘟嘟聊起结婚的问题。我告诉她,她有喜欢的人,爸爸妈妈都很高兴;但是结婚是两个人的事,光是嘟嘟愿意还不行,你要征得祺祺的同意,如果祺祺也喜欢你,愿意和你在一起,等你们长大了想法仍不变,就可以结婚了。

事后我妈说我“纵容”嘟嘟,我跟她解释这是儿童必经的婚姻敏感期,并不是什么丢脸的事,家长应该好好引导。

那位奶奶不让孩子吃手的原因多半是吃手不干净,对孩子健康不利;那位妈妈,则肯定是希望儿子成为懂得分享的大方孩子;嘟嘟外婆则出于老一辈的观念,觉得小孩子说起结婚是太“早熟”。可是他们不知道,半岁孩子吃手、两岁孩子不愿分享、五岁孩子说要结婚,以上这些表现,正是处在敏感期的儿童最正常的反应。

由此我想到,作为家长,我们都很爱孩子,却常常因为不了解孩子的发展敏感期而做出错误的举动,无形中阻碍了孩子的正常行为,影响孩子的成长。如果我们能够了解孩子成长不同时期的不同特征,帮助孩子平稳度过每一个敏感期,该有多好。

那么,什么是“敏感期”呢?

教育史上杰出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蒙台梭利博士认为,儿童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随着智力、秩序感、节奏感、行走、观察力等方面的发育特征,会产生环境、秩序、感官、动作、社会规范等一系列的敏感情况。这一时期被称为儿童“敏感期”(也称“关键期”)。

处在某个特定敏感期中的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接受某种刺激的能力是异乎寻常的。在一个时间段内,他常常只对一种特定的事物、知识或技能感兴趣,并会对这种事物、知识、技能显出格外专心的特质,不断重复实践,直到这种感受需求完全得到满足为止。

蒙台梭利说:“正是这种敏感性,使儿童以一种特有的强烈程度接触外部世界。在这时期,他们容易学会每样事情,对一切都充满了活力和激情。同时,儿童不同的内在敏感性,使他能从复杂的环境中选择对自己生长适宜和必不可少的东西……使自己对某些东西敏感,而对其他东西无动于衷。”

敏感期在儿童学习说话和走路时体现得最明显,父母们很容易就能观察到。而与一些明显的敏感期不同,有些敏感期很短暂、易忽视,如果家长不注意,就会很快消失。

一旦孩子能顺利度过一个敏感期,他的心智水平、各方面能力就会从一个台阶上升到另一个台阶。

如果父母能意识到敏感期的存在,并在敏感期来临时,用相应的语言、行动来引导孩子,就能使得孩子的这种能力真正发展起来,从各方面促进孩子的成长。反之,若孩子在其敏感期没有按大自然的指令去自由行事,错过了某一特殊敏感期,那他可能就会失去这种天赋的力量,今后再想发展这方面能力就会事倍功半,甚至永远得不到充分发展。

幼教专家孙瑞雪指出:0~6岁的儿童,如果敏感期没有得到良好发展,到了6~12岁还会有弥补的机会,前提是6~12岁期间,儿童必须有一个充满爱和自由的成长环境。但现实是这一阶段的孩子刚好开始上学,在学习压力下,很多孩子既得不到6岁以前来自父母的宽容和疼爱,又得不到长大后成人给予的尊重,从而得不到敏感期的补偿机会,以至于留下永远的遗憾。

儿童敏感期对儿童的成长发育至关重要,绝不能忽视。

敏感期不仅是幼儿学习的关键期,也影响其心灵、人格的发展。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能上升到一个新层面。

成人应尊重自然赋予儿童的特殊敏感期,并提供必要的帮助,以免错失一生一次的特别生命力。

二、儿童有哪些敏感期

要想帮孩子平稳度过敏感期,让孩子发展得更优秀,我们首先要了解,孩子在0~6岁的成长中,究竟有哪些敏感期。

根据长期的观察和研究,蒙台梭利指出了一些心理现象的敏感时期,大致将儿童敏感期划分为:

感觉能力敏感期(0~5岁)

语言敏感期(1~3岁)

运动敏感期(1~4岁)

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3岁)

秩序敏感期(2~4岁)

学习生活和社会礼仪敏感期(2.5~4岁)

逻辑敏感期(4~7岁)

绘画和音乐敏感期(4~7岁)

文化学习敏感期(6~9岁)

经过不断地完善,我们把儿童敏感期又具体细分为二三十个阶段。每个敏感期出现的时间段不一样,持续的时间长短也不一样,有时候几个敏感期会交叉重叠出现。

1.光感敏感期(0~3个月)

刚出生的宝宝对光感非常敏感,这时宝宝需要适应白天和晚上的光线差异。这一时期的宝宝对黑白图的兴趣远多过彩色图,家长不妨多准备一些黑白图片给宝宝观看。

2.口腔敏感期(4~12个月)

这一时期,孩子喜欢把所有触手可及的东西放进嘴巴里品尝,尤其喜欢吃自己的小手,他们以此探索物品的味道、质地、性状等,并建构着对这个世界的认识。

这种状态可能持续好几个月,如果被强行终止,容易出现口腔敏感期滞后的情况。而敏感期的口腔没有得到充分满足的孩子,则可能会在1岁之后出现补偿性反应,表现出乱咬手指甲、爱吃零食,甚至咬人的情况。

3.手部发育敏感期(6~12个月)

半岁开始,孩子逐渐喜欢抓、捏、扔东西,这既是孩子手眼协调发育的过程,也是孩子摸索世界的过程。家长可以为孩子准备各种软硬、材质不同的物品,供孩子捏、摸、抓,以让他充分感受到外界事物的丰富性。这一时候,看到家长把自己扔出的东西捡回,孩子常会表现出明显的高兴表情。在移除易碎品、贵重物品的情况下,不妨让他扔个够。

4.肌肉发育敏感期(包括:大肌肉敏感期1~2岁,小肌肉敏感期1.5~3岁)

1岁左右,孩子会明显表现得活泼好动,喜欢扶、站、努力行走。此时应给予他充分的空间,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他熟悉更多的肢体动作,和他一起做游戏运动,使各种肌肉得到训练。这既能增进亲子关系,又能使左右脑均衡发展,还能促进孩子身体发育。在动作敏感期,精细动作的训练不仅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还可以增长智力。

5.语言敏感期(1~3岁)

语言的启蒙始终伴随着婴幼儿,0~6岁都可以算是儿童语言发展的敏感期,其集中爆发则常常在1到3岁间。有些孩子说话早,可能1周岁已经能言;有些孩子说话晚,两岁才能说出短语。无论孩子开口说话是早还是迟,父母都要多与他说话、讲故事,促进他的语言发育。良好的语言教育会使幼儿的表达能力增强,极大增强孩子的大脑智能。

6.色彩敏感期(1~3岁)

孩子开始对色彩产生感觉和认识,开始在生活中不断寻找不同的色彩。他会感觉到世间颜色的美丽,这一时期对后面的绘画敏感期和审美敏感期都很重要。

7.对细微事物感兴趣敏感期(1.5~3岁)

这一时期,孩子常常会做出一些我们不理解的细小动作,比如捏起一片掉落的叶子不停地往花盆里插,或是盯着地上蚂蚁怎么看也不烦,他们不厌其烦地从大人们习以为常的地方探索出更多的奥秘,变得爱玩沙子、爱玩水。此时是我们培养孩子细致观察事物的好时机,一定要好好利用。

8.自我意识敏感期(1.5~3.5岁)

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一个由“自我中心化”到“去自我中心化”的过程。自我意识敏感期,是儿童确立“自我中心”的关键阶段,也是所有敏感期里极为重要、不可缺少的阶段。1岁半后,孩子逐渐开始区分“我的”和“你的”、“我”和“你”的界限,渐渐有了自我意识,喜欢通过说“不”来表达自我意志,遇到不符合他心意的事情则大哭大闹。

这一时期,孩子会把感兴趣的东西藏起来,不允许父母抱别的小朋友,表现出对自我物品的强烈占有欲。孩子只有在完全的拥有一件物品并可以自由支配时,才可能去探索物品背后的精神,才可能超越物质层面的占有。而当这些物品的所有权完全属于孩子自己时,交换就开始了,人际关系的序幕也就拉开了。

这段时间里,父母不必强求孩子学会分享玩具等,否则他会无法建立自我系统。建议家长给这段时期的孩子一个独立的空间,当你进入他的区域或者触碰、使用他的物品时,一定要征得他的同意。

9.秩序敏感期(2~4岁)

这一时期,孩子一旦某些事情形成了秩序,就会每天不厌其烦地进行,一个环节都不能错,一个环节也不能漏,先后的顺序也不能打乱,否则就要重来一次。这时的家长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孩子共同度过这个关键时期。好好利用秩序敏感期教育孩子,有助于孩子学习社会规则、生活规范,也有利于孩子将来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

10.空间敏感期(2.5~4岁)

当你发现孩子开始喜欢移动物体、扔东西、搭积木、垒高,或是喜欢钻进不同大小的空间爬上爬下时,说明他进入了空间敏感期。父母不妨多提供类似的玩具,帮助孩子完成空间探索,这对孩子平衡感的发育很有好处,也对将来认方向、认路大有帮助。

11.动手敏感期(2.5~4岁)

孩子从这时开始真正有意识地使用工具,这是培养孩子专注力的最好机会,也是孩子训练小手肌肉和手眼协调的重要时期。无论在教室里还是家里,只要有充分的材料,孩子们都非常乐意剪、贴、涂、画。父母要做的就是给孩子提供所需的材料,并尽量不要打扰专心工作的孩子,免得养成他注意力不集中的坏习惯。

12.执拗敏感期(2.5~4岁)

执拗敏感期的儿童,喜欢想当然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尽管有时候这种意愿看起来是“不可理喻”的胡闹,但一旦被拒绝,他们就会烦躁不安,奋力反抗,大哭大闹,难以平息。家长常常抱怨这一时期的孩子“喜欢胡闹”、“任性”,这其实是错怪了孩子。

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难以逾越、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阶段,父母一定要做好耐心陪孩子度过这段时期的思想准备,理解他们的痛苦,不过多限制他们的淘气行为。我们越是缺乏耐心,孩子越难顺利走出这个敏感期,从而对他们今后的心理发育产生负面影响。

13.完美敏感期(2.5~4岁)

完美敏感期的孩子常常让父母觉得很头疼。我们会发现,原先随意的孩子变得非常“挑剔”,他们要求吃的、玩的、用的都必须完整漂亮,如果不符合要求就坚决拒绝。端水时洒出一滴就很痛苦,吃的苹果上不能有斑点,衣服不能少扣子,周围环境必须符合其审美,等等。接着上升到对规则的要求:我遵守规则你也必须遵守,人人都要遵守;垃圾必须扔到垃圾桶里,没有垃圾桶宁可拿着。追求完美是一种内在的、自律的力量,家长不要随意责怪孩子“无理取闹”。如果这个时期孩子追求完美的心得到满足,就会自己产生“完美自律”。

14.思维敏感期(3~5岁)

这一时期,孩子喜欢不断追问“为什么”,比如“天为什么黑了?”“为什么会下雨?”“小朋友为什么要上幼儿园?”等等。这时孩子正在用语言探索逻辑关系,孩子正是通过这样一问一答,在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发展了思维能力。这一时期孩子学习知识事半功倍,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孩子这份珍贵的好奇心,遇到不能回答的问题,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

15.诅咒敏感期(3~5岁)

“坏蛋”、“打死你”、“把你踢死”,这些听上去既不文明又有些可怕的言辞,总是出自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嘴里。在这时,孩子发现语言是有力量的,而最能表现力量的话语就是诅咒;家长反应越强烈,孩子就越喜欢说。我们要做的是忽略、淡化,而不是批评、责骂。当他说出这些话时,假装没听见,不予理睬。当他发现这些话对家长没有作用时,就会觉得这些话并不具备“力量”,自然也就变得没兴趣说;批评、责骂则会强化他对语言力量的印象,让他变本加厉。

16.人际关系敏感期(3~5岁)

孩子的交往常常从食物交换开始,在3岁左右,开始通过分享好吃的和别的小朋友交往。逐渐地,他们开始用交换玩具来交朋友。再长大一点的时候,他们开始按兴趣爱好分组,朋友的关系开始长久。到了5岁左右,三四个朋友的关系基本上很固定。此时父母可以给一些人际交往方法的建议,引导孩子真诚、友善交友。

需要家长注意的是,孩子进入这一时期后,会由“自我意识敏感期”的不愿分享变得热衷分享,比如他会拿出自己认为好吃的食物请父母吃,这时千万不要说“我不吃,你自己吃吧”。如果家长总是拒绝孩子的分享,会给孩子带来失望,孩子就会把分享和失望联系在一起,感受不到分享的快乐,慢慢就不愿意分享了。如果孩子分享给我们东西,我们一定要欣然接受并表现出愉快的表情,帮助孩子把分享与快乐联系起来。

17.审美敏感期(3~5岁)

审美是对自己的形象有了愿望和审美标准,尤其女孩子,会对自己的衣着和服饰产生浓厚兴趣。孩子到了审美敏感期时总是喜欢化妆,也许这些“妆”化得很离谱,但是女孩子们总是热情不减,并且喜欢在人前展示,直到得到夸奖,她们才会带着满足的神情离开。除了化妆,女孩子还喜欢漂亮的裙子和鞋子,热衷于穿妈妈的高跟鞋,出门前喜欢自己挑选衣服。这个时候,孩子需要的是成人的肯定,父母无须对美做任何评判。

18.性别和出生敏感期(4~5岁)

大概4岁时,孩子最重视的就是谁是男孩谁是女孩。如果有人去洗手间,他们一定要跟着去,原因是想观察到底是男孩还是女孩。这一时期,他们还会一遍又一遍询问自己从何处来。如果你的孩子到了这个敏感期,就可以买几本幼儿听得懂的生理书讲给孩子听,告诉孩子男女身体的不同构造以及生命的孕育过程,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比起孩子青春期才开始遮遮掩掩讲解,此时性教育更能让孩子坦然接受。

19.婚姻敏感期(4~5岁)

在人际关系敏感期后,孩子便会开始婚姻敏感期。最初孩子想要和爸爸、妈妈“结婚”,之后会“爱上”自己的老师或者其他成人。一直到5岁左右,他们才会“爱上”一个小伙伴,表示要和这个小伙伴结婚。这一时期对孩子未来的家庭观、婚姻观影响很大,一定要好好引导。父母首先要保证良好的家庭关系,给孩子做出良好示范;其次是不要回避,当孩子投入感情说要与谁结婚时,不要取笑或呵斥,而要和孩子共同讨论,建立正确的家庭婚姻观念,让孩子明白因为有爱才会结婚。

20.身份确认敏感期(4~5岁)

这一时期,孩子会对“我是谁”产生兴趣,给自己一个又一个身份。在幼儿园里,经常有穿着白雪公主服装的小朋友,你必须叫她白雪公主她才答应你。“我是警察”、“我是超人”、“我是孙悟空”,突然间孩子们摇身一变,成了他们理想中的人。这是孩子们透过他们喜欢的人物的人格来确认自己和建构自己。父母不妨在家里进行角色扮演游戏,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偶像。

21.数学敏感期(4~7岁)

孩子到了4岁多时,总是喜欢问:这是几个?现在是几点?有几个人?此时孩子对数名、数量、数字产生了浓厚兴趣,但这时的孩子还不能完全理解数学,他们只是能够将数名、数字、数量配上对。这是孩子数学智能的最初发展,而只有三位一体地掌握,才算掌握了数的概念。家长可以让孩子帮助家里买一些日用品,通过花钱锻炼数字能力及经济能力。

22.认字敏感期(4~7岁)

这一时期,孩子只能宏观地认识文字,也就是一个整体的形象,还不能够分解字的笔画,也达不到书写。孩子会对自己熟悉的某些文字感兴趣,比如他们发现自己名字里的字在别的地方出现,就会显得很兴奋。家长可以买一些识字卡片,让孩子把图案和文字结合起来认字。

23.绘画和音乐敏感期(4~7岁)

绘画方面,孩子的成长呈螺旋上升趋势。一般两岁开始画线条,逐渐能画出事物的简单形状。这个时期过后,孩子喜欢要求大人帮忙画,因为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孩子又开始自己画。到4岁左右,孩子会进入绘画的高潮期,开始把握事物的整体特征。音乐方面,比起乐曲的优美度,孩子会更关注节奏,喜欢听节奏感强的歌曲。

24.数学逻辑敏感期(4~7岁)

数学逻辑的敏感期和数学概念的敏感期是有区别的。孩子们在完成了对数字、数名、数量的认识之后,开始对数的序列、概念以及概念间的关系产生兴趣。家长可以通过一些直观教具,让孩子学习简单加减法,帮助孩子学好数学。

25.动植物、科学实验、收集敏感期(6~7岁)

这一时期,孩子开始热烈吸收一切来自自然界的知识。他们对自然的探索兴趣比父母想象的要强烈得多,父母不妨多给孩子创造机会观察大自然,假日带孩子去公园、动物园等地方走走。

26.文化学习敏感期(6~9岁)

孩子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起于3岁;而到了6—9岁则出现想探究事物奥秘的强烈需求。这一时期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块肥沃的土地,随时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父母可在此时提供丰富的文化资讯,或者带孩子出门旅行,见识不同的地域文化。

孩子们的发育状况不同,敏感期的到来有早有晚,但大致都会在相应的年龄阶段内,不会偏差太多。父母若能多掌握些儿童敏感期的常识,帮助孩子过好每一个敏感期,会使孩子收获终身受益的强大能力和美好品质。

只要准备一个自由的环境来配合儿童生命的发展敏感期,孩子们的精神与秘密便会自发地显现出来。

我们现在看到的最错误的想法便是以为身体活动就只是身体活动而已,以为它不具有更高层次的功能,其实,心智的发展必然和身体动作相配合,而且是相互依赖存在的。

父母无法直接帮助儿童形成自己,但是父母必须懂得细心地尊重这个目标的实现,及时体察儿童的敏感期,提供儿童所必要的而他自己又无法取得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