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一种恶性疾病,又称“血癌”。其特征是骨髓或其它造血组织中任一系列血细胞及幼稚细胞呈肿瘤性增生,并进入外周血液,浸润全身各组织器官。由于白血病细胞呈进行性大量增殖,导致造血衰竭,引起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我国白血病的发病率大致为2/10万~4/10万,占各种恶性肿瘤的第6位(男)和第8位(女)。在35岁以下的人群中占首位;根据细胞类型可分为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三型;根据血象特点可分为白细胞增多与白细胞不增多症。白血病可发于任何年龄,男多于女,急性白血病儿童与青壮年较多;慢性白血病多见于成年及老年人。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病因尚未完全明确,认为发病多与物理因素(如电离辐射)及某些化学药物(如氯梅素、保泰松等)接触与使用有关,也有人认为是病毒所致,并且在动物实验中已被证实。
祖国医学无“白血病”这一病名,但历代文献中有很多有关类似本病主要临床表现如发热、贫血、出血、肝脾及淋巴结肿大等症状的记叙。分属于“虚损”、“血证”、“急劳”、“积聚”、“痰核”等范畴,症因先天不足,内伤忧怒,外感湿温,血瘀痰聚,瘀而不通,久而致诸虚并见。
(二)名医妙方
1.孙一民三鲜汤
【方药】鲜生地60g,鲜小蓟、鲜蒲公英各25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滋阴清热,凉血解毒。
【案例】牛某某,女,52岁。患者感觉低烧,乏力、纳呆、五心烦热。继之下肢关节疼痛,同时发现左腹部有一肿块,身体逐渐消瘦,超声波提示:(1)脾脏最大厚度9cm,肋下7.5~9cm。(2)左上腹部有一肿块,最大直径9cm,肿块区波型:微小低波。周围血象:白细胞15.36×109/L,中性0.61,淋巴0.07,嗜碱性0.07,幼稚细胞0.20,嗜酸性0.05。血红蛋白100g/L。骨髓穿刺检查意见: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化疗半月后,效果不佳,白细胞继续升高至25.8×109/L,遂请中医诊治。症见低热,恶心烦热,齿龈瘀紫肿胀,关节疼痛,腹中痞块,纳呆,神疲乏力,舌质嫩,尖红,中心有裂纹,苔白,脉细微数。证属阴虚内热,热毒蕴伏血分。以上方治疗,停止其他一切治疗。服药1个月后,恶心烦热,关节疼痛已愈,出汗减轻,精神好转,腹部痞块消失,脾未触及,唯纳食欠佳,睡眠较差。血检:白细胞10.2×109/L,中性0.55,淋巴0.44,嗜酸性0.01,血红蛋白145g/L。于是在服用三鲜汤的同时(剂量均增加1倍),再以建曲9g,谷麦芽各15g,焦鸡内金、茯神各15g,佩兰9g,白芍12g,甘草3g,水煎另服。1周后血检:白细胞9.2×109/L,后仅以鲜生地250g,鲜小蓟500g,隔日1剂,水煎服。骨髓穿刺意见:基本缓解。
【按语】临床治疗白血病,多以化疗为主,但药物之副作用对身体损害较大,往往邪正同衰。病情易反复。笔者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发现用大剂量凉血解毒,甘寒养阴的鲜中药来治疗,既祛邪又扶正,可达邪祛正复之目的。与其他治疗白血病的药物比较,不仅疗效显著,且没有什么副作用。
2.张仁济急粒白血病1号方
【方药】生、熟地各18g,蒲公英15g,血余炭10g,侧柏叶10g,地榆15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15g,当归15g,半边莲15g,龙葵15g,仙鹤草15g,鸡内金15g,鸡血藤1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滋阴清热,凉血解毒。
【案例】赖某某,女,8岁,1988年4月14日确诊为急淋L1型白血病。血液检查报告单:红细胞26.4×1012/L。血红蛋白55g/L,白细胞0.2×109/L、血小板64×109/L。用上方加减服药30剂后,血液化验结果,红细胞36.8×1012/L,血红蛋白116g/L,白细胞0.57×109/L、血小板10.9×109/L。口腔溃疡消失,皮肤出血斑全部消退。1989年7月****得知患者身体康复。
【按语】在治疗白血病时,针对白血病的发烧、出血、贫血等几大特征组方用药,采用凉血补血活血、清热解毒的中药,能使白血病患者不受感染,体温保持正常,防止溃疡出血,白细胞恢复正常,减少早幼细胞,促进血小板、血红蛋白恢复到正常值,有效率高达81%。
3.蒲辅周白血病方
【方药】生黄芪24g,当归尾、丹皮、苏木各6g,党参、生龟板、生鳖甲、石决明各15g,地骨皮9g,生地12g,阿胶(烊化)12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益气补血,通络消瘀。
【案例】万某某,男,27岁,1961年4月4日会诊。住某医院诊为“慢性髓性白血病”。症见面色白,头晕、左偏头痛,胸膺闷痛,牙龈渗血,有时低烧,纳少,舌淡苔薄腻;脉沉细弦。属血痹虚劳。用上方1个月,低烧退,头晕减轻,胸闷痛已去,皮肤易出血,口干欲饮,小便黄,以犀角地黄汤合童便200ml兑服。出血现象好转时,仍以原方为主加减。又服药1月,病情基本稳定。
【按语】患者面色白,头晕,舌淡,脉细均为虚象。但白血病不是单纯的虚弱证,而是因病致虚,虚实夹杂,病情严重。治病必求其本,病邪去,虚象方可恢复。方中黄芪、当归、生地黄的水煎液都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其中黄芪多糖(APS)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对小鼠肉瘤S-180抑制率为41.7%。日本学者认为每日煎服生黄芪30g,对癌手术后的复发率有预防性效果。
4.许玉鸣慢粒白血病方
【方药】生、熟地各18g,枸杞15g,杜仲24g,五味子6g,山茱萸18g,生晒参12g,茯苓20g,蒲公英18g,地丁15g,半枝莲15g,白花蛇舌草30g,青黛6g,当归12g,雄黄3g,菟丝子15g,女贞子15g,甘草6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补肾生髓,解毒祛邪。
【案例】夏某某,男,42岁。患者近来易感冒,经常腰痛,外周血检查白细胞总数40×109/L,经骨髓穿刺,确诊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就诊中医时无发热兼证,无出血倾向,舌质舌苔无大变化,脉细数。用上方15剂后,症状明显好转,复查骨髓象及外周血象,提示病情已缓解。唯梦多,腰仍酸痛,上方加酸枣仁18g,丹参15g,续断9g,怀牛膝9g,以巩固疗效。
【按语】患者近年来经常腰痛,且易感冒睡眠不宁而多梦,脉细数。主要为腰肌劳损兼有肾虚所致。肾为先天之本,为造精生髓之源。今肾虚不能生髓,则精髓内亏,复感瘟毒邪气,从而形成慢粒。故本病例治法,以补肾达到生精生髓为主,佐以解毒驱邪为辅。方中以生熟地、枸杞子、杜仲、五味子、菟丝子、女贞子、山茱萸以补肾;以蒲公英、地丁、雄黄、青黛、半枝莲、白花蛇舌草以驱毒;人参、当归益气补血,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本患者仅服15剂后复查骨髓及外周血象,两者都得到缓解。
5.邓以林蟾蜍汤
【方药】大活蟾蜍1个。
【用法】将其放入沸水中煎煮约半小时,去蟾蜍,取汁300~500ml,分3~4次服,每日1个。
【功效】以毒攻毒。
【案例】关天才,男,18岁。患者因高热持续不降,鼻衄,面色苍白,皮下紫斑,经检查周围血象异常增高,并见粒细胞及幼稚细胞。诊断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病人住院3月,诸症不减,就诊中医时仍身热不已,体温40.8℃,汗出热不撤,口渴喜冷饮,鼻齿衄血,咽喉肿痛,面色苍白,皮肤紫斑成片,颌下、腋下及髂窝淋巴结肿大,尿赤便结,舌绛苔黄,脉洪大鼓指,重按似无。证属毒热炽盛,热迫营血,温毒发斑,治以解毒抗癌之法,用上法服至第16天,身热退,服至1月,诸症悉除。次年参加农业劳动,积劳不倦。至1983年12月已存活10年5个月,身体健壮,病人获得痊愈。
【按语】本例病人,没有用传统的中医药辩证论治,而是采用民间偏方单味活蟾蜍煮水取汁内服,以毒攻毒,使邪祛正安而奏效。《本草纲目》指出,蟾蜍辛、凉、微毒,治温病发斑,这可能是邓医生用蟾蜍治疗白血病的依据。蟾蜍可用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蟾皮腺体内饱含蟾蜍,有以毒攻毒的功效,故可抗癌,疗温毒发斑。蟾蜍煮食后可引起中毒,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头昏,头痛,甚或昏迷,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心律不齐,心电图表现酷似洋地黄中毒,可服用竹茹30g,芦根60g,煎剂,或服缘豆汤。也可以少量频饮或与食物共煮的方法以减轻毒性。
6.忻德宇犀角地黄汤加味方
【方药】犀角6g(先煎),赤芍10g,丹皮8g,茜草炭10g,玄参12g,生地30g,石斛12g(另煎),仙鹤草3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清营泄热,养阴生津。
【案例】夏小宝,女,46岁。患者于1979年3月25日突然高热39.8℃,第2天大便出血色紫,每日4~5次,继之口腔粘膜、牙龈、鼻窍出血,实验室查示:红细胞23×1012/L,血红蛋白65g/L,白细胞0.5×109/L,血小板38×109/L。出血时间2分30秒,凝血时间4分30秒。骨髓象报告:早幼粒细胞0.805,诊断为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就诊中医时患者精神疲惫,面色苍白,牙龈鼻窍出血,腹部有皮下出血瘀斑,伴有低热,口干渴,大便色黑有光泽,舌尖红绛,苔中黄灰黑,脉滑数。证属热入营血,兼阴虚,上药服3剂,鼻血停,仍有牙龈出血,大便干结,上方加栝楼20g,猪殃殃30g,病人服药22剂后,出血完全停止,紫斑已消,以中药加化疗合治。9月26日检查:骨髓象呈急早幼粒白血病缓解期。以后每隔1~3个月加强化疗1次,门诊中西药调治,至1983年7月报告时,患者已存活4年3个月,病人获得临床治愈。
【按语】犀角地黄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近代用于治疗急性白血病、急性黄色肝萎缩、肝昏迷、尿毒症和各种败血病。犀角地黄汤中,犀角价格昂贵,目前常用水牛角代替,但用量需10倍于犀角,忻老治疗本病,重用生地,并加玄参、石斛养阴,以救枯耗之津,加茜草炭、仙鹤草凉血止血,栝楼清热润肠以通便,用猪殃殃解毒抗癌。全方以治营血为主,兼清气分之热,药证相符,故取得较好疗效。
7.裴正学急性单核白血病方
【方药】生石膏30g(先煎),北沙参30g,党参30g,生地30g,山茱萸30g,浮小麦30g,知母12g,粳米9g,犀角9g,丹皮9g,人参须9g,棕榈炭15g,玄参15g,山药15g,龙骨15g,牡蛎15g,五味子3g,甘草9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益气养阴,清热降火,固表止汗。
【案例】马长生,男,17岁。患者3月前自觉头昏乏力。皮肤出现少许出血点,经检查确诊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出血日益加重,全身情况逐日恶化,共住院50余天,输血10余次约3000ml,使用各种抗白血病疗法,不能控制病情恶化。遂就诊于中医,症见面色苍白,体温38.5℃,全身皮肤粘膜可见散在性大小不等之出血点,压之不退色,臂部及小腿外侧可见4cm×6cm及7cm×4cm两处出血斑,胸骨压痛明显。心尖部可闻及三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92g/L,血小板1×109/L,红细胞9.0×109/L,白细胞0.12×109/L。便血,骨蒸汗出,舌红少苔,脉细数。证属气阴两亏,血热妄行。用上方8剂,同时给抗生素、维生素、激素后,患者大热已去,口渴好转。出血减轻,惟夜热早凉,骨蒸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上方去石膏,加青蒿,鳖甲以清除虚热。又服10余剂后,体温降至正常,鼻衄停,全身血斑退,仍有少气乏力,心悸气短,夜寐不安,骨蒸自汗等气阴亏损之证。上方去青蒿、鳖甲、犀角、知母、丹皮,加酸枣仁、大枣、甘草,病人又服40余剂,病情明显好转,诸症减轻,以上方加减服至11月,骨髓象属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缓解期,至1973年3月24日血象已全部恢复正常。病人获痊愈,1983年7月随访已健康存活16年余。
【按语】白血病是骨髓中的白细胞在发育过程中出现了异常生长。也可以说,白血病是一种骨髓病。在中医中,骨、髓均由肾所主,故治疗白血病应注意补肾。本例的成功之处,就是裴老始终抓住补肾培本这个环节,结果恶性白细胞并不是被药物毒死,而是由于病人服药后,肾气逐渐得到恢复和充实,骨髓得以滋养,骨髓的异常病变最后得以纠正。应当说中医药的这种治疗,才是对白血病的根本治疗。在治疗时,有壮热时,用生石膏,知母;有低热时,用青蒿、鳖甲。这样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既抓主证,又有灵活的变化,所以能获得奇效。
8.郑金福抗白丹
【方药】雄黄、巴豆(去外皮)、生川乌、乳香、郁金、槟榔、朱砂各3g,大枣7枚。
【用法】将巴豆先去外皮,置砂锅中文火炒至微黄色,再去内皮,用双层纸包裹压碎,微热半小时,达到稍去油的目的(不换纸,仅去一次油)。将煮熟大枣去皮和核,与雄黄、生川乌、乳香、郁金、槟榔共研细末后混合,并充分捣研均匀,合成90丸(如黄豆大),以朱砂为衣,风干贮瓶备用。成人每天4~8丸,小儿1~4丸,于清晨5时开水1次送服。连服3~5天,休息1天。一般先从小量开始,逐步加量,以保持每天大便4~5次。在服用抗白丹的第7~28天期间,取新鲜洗净的回回蒜茎叶30~60g,剪碎,捣烂,匀敷于中脘穴周围,外撒散药(地榆炭、麦芽炭各等量,共研细末),使均匀复盖其表面,约10h后,局部出现灼热感,即取下外用药,此时敷药处出现水泡,用三棱针刺破,放尽泡液,外涂调药(即上述散药加香油搅均匀),每日涂药数次,直至表皮水泡愈合为止。为预防口腔感染,每日用复方硼酸液含漱。在化疗期间,停服抗白丹。
【功效】破积祛瘀,杀虫解毒。
【案例】曾治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1例,入院时贫血严重,无发热及明显出血症状,用抗白丹1周后,自觉症状减轻,食纳增多,4周后血象明显好转,住院50多天,出院时血红蛋白从入院时的45g/L上升到70g/L,出院时评为部分缓解三级。
【按语】抗白丹原名七星丸,系北京市房山县民间验方,相传来自铃医,当地居民用以治疗“挟助痞”,“疳积”,“单腹胀”等疾病。其主要药物组成与《中藏经》中的“疗万病六神丹”、“鬼哭丹”、“定命丸”等古方相仿,并与近年来治疗白血病的青黄散等方药有类同。服药期间的副作用主要为肠胃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胃脘不适或隐痛及食欲减退。如腹泻次数多者,可饮以凉开水或进食水果,可以减少腹泻次数。此外,鉴于方中有雄黄、朱砂,我们曾对1例连续服用抗白丹已7个月的患者,测定其尿汞。结果在正常范围。临床亦未发现有关中毒的症状。
9.邓绍明急粒白血病方
【方药】红参须10g(另煎冲),当归、丹参各15g,生黄芪90g,阿胶(烊化兑)、白术、茯苓各12g,白芍、生牡蛎、怀山药各20g,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半边莲各3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健脾益气,活血解毒。
【案例】杨某,男,41岁。头晕目眩,神倦少气,纳少便溏3月余。后作骨髓穿刺,提示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HA方案化疗5个疗程,并支持及对症治疗94天。复查骨髓象与治疗前同,转中医治疗。诊见头发脱落稀疏,面色唇甲苍白,全身散在性瘀点,语言低微。舌质红无苔,脉沉细弱。证为脾失健运,气血亏损,瘀滞邪恋。上方进4剂,头晕目眩减轻,纳食增,精神转佳,守方增损62剂,头发黑密光泽,语声宏亮,面唇甲红润,全身瘀点完全消失,诸症告愈。复查血常规、骨髓象在完全缓解范围内,随访6年未见复发。
【按语】本例以辩证论治为主,结合辨病论治,初诊时,以脱发、面色唇甲苍白、脉弱等症,辨为气血亏损病机,故用人参、黄芪、当归、阿胶等益气养血;白血病为邪毒乘虚侵入骨髓,导致气血瘀阻,故丹参活血化瘀;用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半边莲等解毒祛邪。辨证与辨病、扶正与祛邪,各行其道,共达治疗目标。
10.何宗健益气养阴方
【方药】党参9~12g,炙甘草6g,生地12~15g,北沙参9~12g,玄参12~15g,天冬12g,白花蛇舌草30g,龙葵30g,三才封髓丹9~12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益气养阴,清热解毒。
【案例】郭某某,男,16岁。患者1976年暑假期间,时有发热,体温高达38℃~39℃,骨髓涂片检查:有核细胞中度增生,单核细胞极度增生,原单核细胞占0.78,幼单核细胞占0.12,单核细胞占0.01,粘、红系统细胞严重受到抑制,巨核细胞一张涂片中见到3只,诊断为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1977年1月就诊中医,症见面色萎黄,头晕咽痛,大便干结,半年来经常发热,体温38℃~39℃,舌淡红,苔薄,脉弦滑。证属本虚标实,气血不足,复感外来邪毒之气,以致脏腑经络受损。上方加丹皮9g,山茱萸6g,服上药3天后,病情即见好转。上方加减继服,4个月后,骨髓复查为完全缓解。血常规正常。其间曾先后10次住院,用COAP化疗方案进行巩固治疗。目前患者仍用益气养阴方药。疾病缓解稳定,已参加工作,生存期已长达16年之久。
【按语】用益气养阴法为主同时配合化疗方案,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不但能治愈其症状,而且对血象和骨髓象能起到缓解,使患者大大地延长生存期。急性白血病往往是由“因虚致病”、“因病更虚”的基础上形成的。故用益气养阴法,配合化疗,能增强患者机体的防御功能,提高抗病能力,起到扶正祛邪,分化白血病细胞的作用。
11.史兰陵白血病方
【方药】黄芪30g,当归15g,黄芩9g,紫草根15g,玄参15g,生地15g,煅龙牡各12g,龙眼肉9g,金银花15g,山药15g,薏苡仁12g,木香3g,鸡内金12g,天冬12g,麦冬12g,天花粉12g,五味子6g,山茱萸9g,杭白芍12g,炙鳖甲15g,炙龟板12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养心扶脾,补气益血。
【案例】赵某某,女,44岁。病人心慌、乏力半月。平素多病,有肺结核、肝炎史。近半月心悸,失眠,食少乏力,有时自汗,牙缝出血,面目浮肿,经骨髓穿刺,查见中晚幼粒细胞,淋巴系统增生活跃。化验血象白细胞30×109/L,淋巴细胞0.70,肝大剑突下3cm,脾左肋下7cm。西医诊为慢性淋巴性白血病。遂就诊于中医,症见面色潮红,浮肿,舌红无苔,舌体胀大。尿黄,大便时觉里急后重,平时易感冒,反复发热,脉象浮虚软无力。证属营卫气血皆虚,心肾不交。用上方服药半月,体质改善,饮食增进,精神体力均见改善。查血白细胞11×109/L,幼稚淋巴细胞0.01~0.05,之后间断服药6个月,体质恢复良好,肝缩小,脾未触及,继续服药。5年后检查:白细胞0.94×109/L,红细胞4.5×109/L,血红蛋白9gL,精神饮食佳,惟易疲倦,原方加大黄芪、当归剂量。病人至1983年报告病例时体健,已存活11年。
【按语】本例最后被诊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史大夫治疗该病人未受西医的影响,完全按中医理论辨证施治。白血病的本质既然是骨髓中的白细胞生长异常,那么可以认为是一种骨髓病。而骨髓在中医属肾的范畴。《内经》说:“肾生骨髓”。肾亏则骨髓空虚,精血妄行,而发为白血病。故史老在方中用生地、山茱萸、玄参、麦冬、炙鳖甲、炙龟板滋补肾阴;天冬、天花粉润肺,补肾之母;龙眼肉、五味子、煅龙牡养心安神,交通心肾;山药、薏苡仁、鸡内金、健脾开胃;黄芪、当归、杭白芍益气养血;金银花、黄芩、紫草清热凉血。同时鳖甲、龟板、龙牡也有软坚散结之功。病人服药半个月,肝脾就有了明显缩小。全方以补肾健脾为主,软坚散结,清热凉血为辅,病人长期坚持服药,不用化疗,使血象恢复,终获治愈。
12.吴翰香消毒化血丸
【方药】乳香60g,没药60g,雄精30g。
【用法】乳香、没药去油,3药共研细末,合适量米饭,捣和为丸如莱菔子大小,晒干,收贮备用,每日3次,每次3g。
【功效】化瘀止血。
【案例】冯某某,男,50岁。病人因发热自汗,双下肢漫肿入院。周围血象:白细胞5×109/L,经西医检查诊断为亚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化疗1月,发热未退,白细胞上升至10×109/L。遂要求中医治疗。就诊时双下肢有3处漫肿,皮肤呈浅红色,遂服用消毒化血丸,同时以仙方活命饮作煎剂配服。病人服药2周后,发热退,下肢肿消,周围血象白细胞下降为25×109/L,早幼粒细胞消失。守原方减少用量,日服3g,仙方活命饮加养阴内托药,继服1月,周围血象降为正常。病人获得临床治愈。
【按语】病人化疗1个月后,病情反而恶化,白细胞由5×109/L上升至10×109/L,遂接受中医治疗。吴医生从古代治疗肿瘤的成药醒消丸受到启发,以雄精(雄黄之上品)化血为水,乳香,没药消肿定痛,且能化瘀止血。将3药配制成消毒化血丸,主要针对瘀血、积块等,适用于白血病具有肋下症积,瘰疠痰核,流注漫肿,疼痛不止。舌有瘀点等症。周医生曾用消毒化血丸治疗这类患者34例,证实具有迅速减少周围血液中白细胞,能使肿大的肝脾、淋巴结缩小的作用。雄精有毒,连续服药30~50天,可见搔痒、皮疹、低热、口渴、头痛等副作用,当立即停药。一般连续用药不超过3周为宜,孕妇及心、肝、肾器质性损害者忌用。病人在服用消毒化血丸时,以仙方活命饮煎剂作引。仙方活命饮载于《校注妇人良方》,本方能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治疮病肿毒初起,局部红肿热痛,或身热微恶寒,舌苔薄白或微黄,脉数有力者。
13.洪子云白血病方
【方药】制首乌24g,沙苑子10g,郁金10g,丹皮10g,玫瑰花10g,续断10g,赤芍10g,枸杞子10g,生地15g,丹参15g,忍冬藤15g,鸡血藤15g,板兰根1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滋补肝肾,凉血活血。
【案例】祈某某,男,42岁。1982年1月中旬,患者连日失眠、头晕、四肢无力,经检查:白细胞总数6×109/L。骨髓象示:细胞增生明显,有大量各幼稚粒细胞。诊断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病人住院给予马利兰治疗,白细胞降至2×109/L,但因反应严重而停药,遂就诊于中医。症见面色略晦黯,四肢明显乏力,头昏腰酸,脾脏略大,口干,舌红脉细数。证属肝肾阴虚,兼有血热。用上方20剂,每日以猪排骨煨汤佐食。服药后病情好转,面色红润,精神振作,睡眠、食欲皆佳,脾脏不大。复查血象:白细胞0.6×109/L,血红蛋白125×109/L,红细胞4.2×1012/L,血小板13×109/L,血象表明白血病已完全缓解。患者要求长期服药,防其复发。在上方的基础上加减先服汤药20剂,再按其比例配蜜丸常服。治后数年未再复发,病人获得痊愈。
【按语】本例病人患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先用马利兰治疗。虽然见效,但由于反应严重而停药,改用中医治疗。方中用何首乌、沙苑子、续断、枸杞子、生地为补肾养髓之品,以猪排骨为药引,更增加了补髓的作用;女贞子、旱莲草、丹皮凉血止血;赤芍、丹参、鸡血藤养血活血;黄芪、山药健脾益气;柏子仁养心安神,若出现动血,当以大剂量水牛角加用青黛凉血止血,其效亦著。
14.于家明蟾蜍酒
【方药】取125g重蟾蜍15只,剖腹去内脏洗净加黄酒1500ml,放入瓷罐中封闭。然后置入铝锅内加水,用火煮沸2h,将药液过滤,即得。
【用法】成人每次15~30ml,日3次,饭后服。儿童酌减。连续用药直至症状完全缓解,其后维持缓解治疗,服药半月,间歇半月,在治疗过程不用其他抗白血病药。但需要配合抗感染,输血,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支持疗法。
【功效】杀灭白血病细胞,提高免疫机能。
【案例】用上方治疗各型白血病32例,总缓解率为75%,完全缓解率为25.0%,以急淋疗效最好,完全缓解率为33.3%,总缓解率为88.8%,早幼粒及急单疗效较差,白血病前期及慢粒疗效也较显著。骨髓增生低下型各类的白血病疗效均较显著,对骨髓增生活跃型则疗效次之。本组有效病例,血象、自觉症状、体征的改善多在1~3周开始出现,首先是食增,次是头昏、乏力、心悸等症状减轻。热退血止,肿大的肝、脾、淋巴结回缩等与血象改善同时出现。
【按语】蟾蜍治疗肿瘤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在《本草纲目》、《本草求真》、《疡医大全》等医学著作中均有记载。近年来我国对蟾蜍抗白血病作用进行了较多研究,证明蟾蜍能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呼吸,从而达到杀灭白血病细胞的作用。本组观察病例中,有的周围血白细胞高达5~10×109/L以上,经用本药治疗1~3周,见到白血病细胞迅速下降到1×109/L以下,肿大的肝、脾、淋巴结也迅速回缩到正常范围。经检查发现,本药有提高机体免疫机能的作用。经临床观察,正常剂量对肝肾无损害,仅有心悸及胃肠道反应,其中心悸20例,恶心25例,呕吐15例,轻度腹痛及腹泻3例。一般勿须停药。有胃肠道反应者,可配用维生素B6或半夏,大部分病人的反应可减轻或消失。在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1)用本药治疗重要的是预防和控制感染,是治疗本病成败的关键,应引起重视。(2)本组完全缓解的2例慢粒及1例急粒均因没有坚持维持缓解治疗而复发。因此,用本药治疗取得完全缓解的病人也必须坚持长期维持缓解治疗。
15.曹德聪急粒白血病方
【方药】别直参3g(另煎兑服),炒白术、炒白芍、生地、熟地、五味子各9g,炙甘草4.5g,茯苓15g,远志、陈皮各6g,肉桂1.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益气温阳,敛汗宁心。
【案例】马某,女,25岁,工人,1971年11月住院。诊断为急粒白血病,白细胞2×109/L,原粒细胞0.79,血红蛋白45g/L,血小板0.6×109/L,骨髓原粒细胞0.93。经6MP,野百合碱,强的松治疗1周后,白细胞降至0.06×109/L,血红蛋白36g/L,血小板0.8×109/L,症见心悸气短,不能平卧,虚汗淋漓,四肢厥冷,面色白,肢软乏力,质淡,脉细弱。此属气血两竭,阳虚欲脱。急宜益气温阳,敛汗宁心。用上方连服11天后,诸症明显好转,白细胞上升至0.23×109/L,中性粒细胞0.59,淋巴细胞0.38,可疑幼稚细胞0.03,血小板10.4×109/L。20天后复查骨髓,粒细胞己见增生,成熟良好,共占71%,三系造血细胞比例均已正常,血红蛋白112g/L,血小板19×109/L,白细胞1.4×109/L分类正常,缓解出院。
【按语】人参具有大补元气,益血生津等作用,《本草纲目》谓“治男妇一切虚证”。急性或慢性白血病晚期,由于热毒内蕴,熏蒸骨髓,耗伤气血,特别是化疗后元气更伤,表现为极度软弱无力,面色白,心悸气短,自汗盗汗,纳呆便溏,畏冷尿频,舌胖色淡,脉虚大而芤等。本文报告的4例均有上述临床表现,经用人参扶正而症状迅速缓解。
现代药理证明,人参能延长小鼠游泳时间,降低氧耗量,增强免疫机能,使血、尿及皮质醇及血中CAMP升高,也可防止因皮质激素引起的萎缩,又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能防止肾上腺应激资源的消耗,维持或增加肾上腺的能量。
人参有效成分人参甙能作用于骨髓,促进DNA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对大白鼠骨髓细胞的体外、体内实验观察,能使有核细胞的分裂增加3倍。人参对白细胞有调节作用,对红细胞,血红蛋白的恢复亦有帮助。由于化疗后常常造成骨髓正常造血的抑制,人参能起到恢复造血的作用。
祖国医学对扶正以祛邪的治疗较重视,治疗肿瘤亦常用此法,诚如张洁古“养正积自除”之说。近代发现人参能抗癌,其最大优点是具有加强机体正常机能,而对癌细胞无促进作用,我们在应用中体会到人参确能使一些患者转危为安,在较短时间内得到缓解,且未曾发现因使用人参而导致临床恶化的现象。
16.倪方平补中益气汤加减方
【方药】炙黄芪15g,焦白术12g,西党参20g,炙升麻、柴胡各5g,当归身、广陈皮各10g,猪秧秧3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甘温除热。
【案例】陈某某,男,46岁。农民,1976年8月26日诊。患者于2月前因龋齿合并牙周围脓肿而拔除。此后进行性头昏,心慌,周身疲乏,食欲减退,大便溏薄。半月前出现头痛,咳嗽,发热,畏寒,按感冒治疗未愈,体温逐日上升。查体:高热,体温41.5℃,面色苍白,精神萎软,舌红少苔,脉浮无力。化验血常规:血红蛋白60g/L,白细胞2.56×109/L,中性0.95,大量幼稚淋巴0.05,网织0.005。骨髓报告:原始粒细胞0.30,粒细胞增生极度活跃,全片以粒细胞为主,其中副原粒,早幼粒细胞共占0.40左右,此细胞浆呈兰色,可见明显的紫红色颗粒或缺如,Aues小体多见,红系明显受抑,巨细胞未见。为急性副原粒细胞型白血病髓象。西医诊断: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中医诊断:虚劳。证属阳虚发热。治拟甘温除热,补中益气汤主之。用上方连服15剂后,体温逐渐降至正常,精神渐增,食有香味。复化验全血常规:血红蛋白75g/L,白细胞1.52×109/L,中性0.90,可见幼稚细胞,淋巴0.10。骨髓报告:符合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髓象。
【按语】白血病有急、慢性之别,这只是现代医学分类方法。对于中医诊治,则有温病、虚劳、瘀血等不同。这些分类,也只能根据每个病员临床表现的“象”而论定,它决不是把急性白血病与温病,慢性白血病与虚劳划等号。患者在用中药之前,曾用西药抗白血病治疗,激素降温,均未见效。本例白血病高热虽为急性,但“象”为虚劳,中医辨为阳虚。何以发热?是因脾胃阳虚,不能散布精气,以至精血生化之机衰弱,阴液因而亏损,虚热内生。其标在阴,其本在阳,故取甘温之品,推动阳气以生****而见功效。全在气虚病机所显示的“象”在而已。
17.蔡文元白虎汤加减方
【方药】石膏60g,知母、竹叶各10g,栀子、山药各15g,白茅根、芦根各3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益气清热养阴。
【案例】患者,男,29岁,工人。于3月前曾反复发热,经多种抗生素治疗罔效,血红蛋白50g/L,血小板3×109/L入院后经骨髓检查证实为亚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现发热有汗不解,鼻衄,胸骨后隐痛,面色苍白,食少,舌质绛苔薄黄,脉数。证属温毒入营。治疗过程:入院后给于6-MP50mg,每日3次,阿糖胞苷100mg肌内注射,抗生素,输血,中药以白虎汤加减。用上方治疗5日热退,鼻衄止,皮肤尚有散在红色紫癜,6-MP继续口服,中药改用清热解毒药(板兰根、金银花、连翘各15g,栀子10g,生甘草3g,白花蛇舌草30g)后又继用养阴生津药(生地、玄参、麦冬、石斛、玉竹、枸杞子等)。住院2个月,完全缓解而出院。
【按语】癌性热用白虎,疗效确实。热退后,可根据病机,变化用药。观本案之诊,初为热毒内盛,气营两燔,后为热毒壅聚,终则热邪伤阴。随病机演变,各投相应治法,故能完全缓解。
18.赵洪斌消白汤
【方药】白花蛇舌草50g,青黛40g,黄药子25g,三棱25g,莪术30g,红参15g,半枝莲20g,枸杞子30g,狗脊25g,丹参50g,大黄20g,山茱萸20g,儿茶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益气补肾。
【案例】张某某,男,57岁,工人。于1967年5月因高烧、全身乏力,鼻衄不止,收入内科病房。10天前自觉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劳累后加重,鼻衄数次,血量多,且便血。检查:体温38.7℃,脉搏140次/min。颜面及全身苍白,胸前及双下肢可见散在片状出血点及紫斑,腋下、颈部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如鸟卵,胸骨压痛及叩击痛,肝在肋下3cm,脾于左肋下4cm。化验检查:血红蛋白45g/L,红细胞12×1012/L,血小板460×109/L,白细胞0.35×109/L,淋巴细胞0.80,原淋细胞0.40,符合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治疗经过:投以消白汤,每日1剂。随症加减,服药后症状有所缓解。消白汤中加鹿茸2.5g,牛黄2.5g,研末冲服。后期加入大剂量扶正养阴益气之品,共服消白汤30余剂,症状明显好转,末稍血象趋于正常。该患者未经化学药物治疗,单独用中药3月余,临床症状基本消失,食欲倍增,体力恢复,面色红润。在461医院检查周围血象:血红蛋白118.7g/L,红细胞51×109/L,骨髓象原淋加幼淋0.04,血小板不少,未见异常细胞,骨髓大致近于正常,符合急淋完全缓解骨髓象。于1981年5月随访患者,一切状况良好,始终无反复。
【按语】赵氏提出邪毒伤髓,血瘀髓中是白血病的主要病机,故用白花蛇舌草、青黛、半枝莲等清热解毒;用红参、狗脊、萸肉等药益气补肾生髓;用三棱、莪术、丹参活血化瘀,以利于骨髓组织的修复。临床可根据病情灵活加减:毒邪入营、舌绛高热者,加羚羊角2.5g,犀角1.5g,锉末冲服,或用犀角地黄汤加减;化疗中有胃肠道反应者,加砂仁、佩兰。病情转入缓解者,消白汤中加入养阴益气扶正药物,以提高肌体的免疫功能。
19.张舜丞慢粒白血病方
【方药】三棱4.5g,莪术4.5g,鳖甲9g,丹参4.5g,杭白芍6g,胡黄连4.5g,炒栀子4.5g,焦山楂9g,砂仁2.5g,香附3g,陈皮6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化瘀软坚,消食,养血清热。
【案例】患儿女性,11岁,门诊号42240。患儿1975年6月,前腿部稍碰,皮肤出现青紫,当时不在意。同年11月4日来门诊。主诉:近8天来自觉发烧(体温正常),鼻衄,食纳不甘,腹部稍胀,二便正常,患儿面色微白,精神萎靡,手心发热,食后则吐,舌苔薄白,脉沉细无力。脾肿大过脐而硬,肝肿大在肋下3横指较软。化验检查:血红蛋白61g/L,红细胞21.5×1012/L,白细胞1.56×109/L,分类:原粒细胞0.04,早幼粒细胞0.07,中幼粒细胞0.32,晚细胞0.20,嗜酸粒细胞0.09,多形核细胞0.26。西医诊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医诊断:痞块,食阻中州,血虚生热。用上方加减治疗计30剂,到12月18日已无自觉不良症状,肝脾较前缩小2指,神气已振,食欲转佳。
【按语】本案白血病,以儿疳及痞病论治。据临床显现病机,为虚实夹杂之象。食滞、血瘀、痞块、症积为实;血虚、食少、神怯、疳疾为虚。然所施方药,清热、活血、消食、消痞、消症,均属治实治邪之法。其一者,病情系因实致虚,故去其邪实则虚证随之亦愈,此即所谓“积去正自复”。其二者,据临床所见,多数小儿疾病,去其邪后,不治虚而虚自愈,其机制在于“脏气轻灵,易趋康复”。本患儿投药30余剂,症缩神振,足见随证选药之良苦。
20.高国俊急单白血病方
【方药】人参须10g,北沙参15g,白芍15g,甘草6g,麦冬12g,生地15g,牡蛎30g,五味子15g,山茱萸12g,浮小麦120g,大枣5枚,山慈菇12g,草河车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益气养阴,清热攻毒。
【案例】陆某某,女,29岁。1974年3月起病,有头晕,乏力,耳鸣,半月来不规则发热,心跳气短,牙龈出血,月经量增多,且出现胸痛,盗汗,经苏州医学院骨穿诊断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1974年4月29日入我院,体检呈重度贫血,胸骨体有明显压痛,肝肋下1cm,舌质淡,苔薄黄,脉弦无力。血象:血红蛋白35g/L,白细胞0.31×109/L,血小板9×109/L,骨髓象增生活跃,原单核细胞及幼单核细胞占0.755,辨证:气阴两虚,热毒内蕴。用上方,配合天冬、白花蛇舌草注射液和强的松及鲜猪血治疗,至1974年7月13日复查血红蛋白130g/L、红细胞3.2×1012/L,白细胞0.75×109/L,血小板120×109/L,骨髓象基本正常,达完全缓解出院,共缓解6个半月。
【按语】本案虽病为“急性”,但所用方药及临床证象,当属虚劳范畴。气阴两虚,热毒内蕴,本虚标实。选方旨在并补气阴,使气旺则生化不息,阴充则血流有源,复加清热解毒,专主“治病留人”。中药西用,相得益彰。猪血鲜用,有情之品匹配,似可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21.潘文光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方
【方药】柳树根30g,虎杖30g,党参15g,当归15g,何首乌30g,熟地15g,红枣10个。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温服。
【功效】清热解毒,益气养阴。
【案例】吴某某,男,40岁,干部。自1984年3月起感到精神不振,容易疲倦,纳呆渐瘦。5月26日开始发热。经治疗一度缓解。到7月15日又持续高热(39.2℃~40.5℃),经骨穿确诊为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西药治疗无效。遂用中医治疗,血检:白细胞0.28×109/L,红细胞1.4×1012/L。用上方的同时,配猪精肉3两炖服。1月后,舌脉均有改善。血检:白细胞0.37×109/L,红细胞31.2×1012/L,BPC68×109/L,DC:N0.53,L0.40,幼粒0.01,单核0.05,嗜酸0.01。遂改攻补兼施以补为主治之:柳树根30g,虎枝30g,党参30g,当归30g,红枣10个,熟地30g,苡仁30g,枸杞30g,黄精30g。配精猪肉3两,依前法服。10月20日复查血象:白细胞1.06×109/L,红细胞3.68×1012/L,BPC81.8×109/L,DC:N0.68,L0.23,E0.06,M0.03。基本属于正常范畴。
【按语】本案虽属“急单”,然除发热外,临床证象,皆以虚劳为主。潘氏也以虚损为本,毒热为标论断。组方时,重用柳树根,是治疗独特之处。该药之用,报道不多。本案使之配以补气养血,健脾滋肾诸品,扶正气而培本,增强免疫之力而抗癌,既能使滋补药补而不滞,滋而不腻;又能使清利药清而不寒,利而不伤。临床应为效法。
(三)述评
就目前研究资料看,对白血病的中医认识,约分为温病、虚劳与积聚等论治重点。以温病特别是伏气温病论治的观点,以许玉鸣教授为代表。他从1955年开始,积累了丰富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酌古参今,不断求索,逐步形成了本病不仅要从温病论治,而且要从伏气温病论治的学术思想。许氏认为:“白血病乃由温毒内陷、伤及精髓、窜入营阴所致”。这就不仅从病因学上将本病纳入了外感热病的范畴,而且明确指出:白血病是由“温毒”所引起的一种特殊的温热病。临床根据急白患者出现身热(体温39°C~40℃)汗出、发斑发疹后,临床症状逐渐消失,血象骨髓象获得缓解等现象,这和伏气温病是极为相似的。温毒损伤骨髓,而致造血器官功能障碍,引起白细胞显著增生,红细胞减低,并可进一步导致气血郁结,痰气凝聚,渐成瘕或瘰疠,见肝脾和淋巴结肿大。故清热、解毒、泻火为治疗白血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内经》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说明正气虚弱是形成白血病的内在根据。由于机体正气不足,毒邪乘虚侵入,正虚而邪盛,伤及营阴,累及肝肾,而致气血亏损。临证时,急性白血病至气血两亏之后期,极似祖国医学所讲的“虚劳”、“肾劳”之证。肾主骨、生髓、藏精,血为精所化,说明肾、髓、血三者关系密切。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统摄血液,所以白血病与脾肾密切相关。临床根据白血病出现贫血、出血、发热等症,故在治疗上采取以益气养阴,健脾补肾为主的治疗原则。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发病机制为邪毒入血伤髓,产生血瘀。表现为胸骨压痛、骨痛,肝脾肿大,白细胞总数增高,骨髓增生极度活跃,舌质紫暗等,这在中医学中属“症瘕”、“积聚”范畴。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故重症或晚期病例会出现贫血的症状,所以本病是虚实夹杂,早期以实为主,晚期以虚为主。治疗法则,早期以祛邪为主,佐以扶正,晚期以扶正为主,佐以祛邪。祛邪包括解毒、化瘀、消积聚;扶正主要补养气血,或益气养阴。
在治疗中,各学者通过病机分析,灵活地研究,运用了传统的中医方剂并有发挥,除依法拟药临时组方者外,运用较多者有:二甲汤,犀角化斑汤,安宫牛黄丸,清热解毒散,十全大补汤,八珍汤,归脾汤,当归补血汤,犀角地黄汤,参归鹿茸汤,龙胆泻肝汤,当归芦荟丸,下瘀血汤,生脉散,黄芪鳖甲散,四物汤,黄土汤,圣愈汤,归芍六君子汤,二陈汤等。方剂名称各依证型而立,诸多医家均随证化裁并不死守方药,真正做到了“师其法而不泥其方”。更多的医家,干脆不提成方名目而迳自拟定方药,如消白汤,益气养阴解毒方等。特别是近十年来,各地对疗效较好的六神丸,六味地黄丸,紫金锭,梅花点舌丹等,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具体药物的运用,更为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