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我心中的太行山
45239300000064

第64章 我心中的太行山

我是太行之子,从小就在太行童谣、太行故事的浸润中长大。我对太行山有着深深的情结,总是不由自主地喜欢。喜欢它充满神奇色彩的故事,喜欢它巍峨绵延的雄姿,喜欢它威武不屈的性格。

太行,一座充满神话色彩的圣地。太行山,连绵八百里,如一道脊背俯卧在中华大地上。太行山也叫王母山,又称女娲山,是一座生命之山。早在远古时代,人类就在这里繁衍栖息,从游牧到定居,从渔猎到农耕。太行山,是华夏古老文明的摇篮。神农尝百谷、参卢农耕、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神话传说都发生在这里。太行山上留存的历史遗迹,如女娲“炼石补天”的“望天台”、“娲皇窟”,“精卫填海”遗迹等,诉说着太行山的久远与神秘。

太行,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巍巍太行,自古雄风,地势险峻,关隘众多,历来乃兵家必争之地。荆轲刺秦、胡服骑射、围魏救赵、长平之战无不在此轮番上演。巍巍太行,硝烟弥漫,抗日的烽火,在这铜墙铁壁的太行山上演绎得更是如火如荼。作为抗日战争的最前哨,作为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太行山的人民与日寇进行的战斗最频繁、最残酷、最艰苦。“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她们在后方冒着生命危险为八路军纳鞋送粮,照顾负伤的八路军战士,如此动人心魄的抗日故事太多太多。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朱德曾写下了荡气回肠的“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的诗句;陈毅在《过太行山书怀》中写到“黄河东走汇百川,自来表里太行山。万年民族发祥地,抗战精华又此间。”先烈们以不屈的身躯铸就中华民族的长城,以满腔的热血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以铮铮铁骨构建中华民族的丰碑。战场遗址,闪烁着英雄的光芒,展现着人民威武不屈的精神和气节。站在生我养我的土地上,站在英灵安息的地方,我感悟到了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看到了太行山上高度挺拔的民族脊梁。

太行,一座秀美的山川画廊。太行山,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凿出的一幅绝美山水画卷。走进太行,你才能领略到它独特的魅力。刀削斧劈的悬崖,千姿百态的山石,层峦叠嶂,各显神韵:有的如仙人对弈,有的似雄狮凛凛,有的如金鸡报晓,有的似猴子抱拳,栩栩如生,引人入胜。如练似银的瀑布,碧波荡漾的深潭,群鸟戏水,猴跳山涧,奇丽清幽,让人有种身临仙境之感。奇形怪状的树木,风格各异的古刹梵宇,灵秀幽静,为太行山增添了一份庄严神秘的色彩。地缝绝壁更是太行奇观,超然脱俗,美丽绝伦,将山之壮美推上了极致,令人叹为观止。生活在太行山的人们,有着大山一样的性格,粗犷豪放,原始淳朴,坚忍不拔,他们独创的民俗文化极具地域特色,民歌、民乐、民间舞蹈、民间剪纸、面塑等都充满了黄河泥土的韵味,是中华文化中的奇葩。太行山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和谐交融,让人生发“天下奇峰聚,何须五岳攀”的惊叹。

千山万水,太行山美。太行山的历史与现实,壮观与激越,让人感慨沉思;太行山的秀美与巍峨,让人陶醉遐想。寻游天下,燃情太行。太行山,比画优美,比诗深远。太行山,是我心中恒久的眷恋。

作者:邱保青

地址:河南省博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