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农村科学种植常识——柿子种植新技术
45214700000005

第5章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第一节)温度

柿原产于我国长江流域,在年平均温度10~215℃均有栽培,最宜于温带中部温和气候,在休眠期柿树有一定耐寒力,冬季最低温度降至-14℃,无任何损害,且能忍耐短期的-18℃的绝对最低温。因此在我国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大多数黄河流域地区,柿仍可大量栽培。冬季绝对低温降至-15~20℃以下,时间较长时,枝梢易受冻害,甚至令树冻死。冬季最低温度短时间下降不超过-18℃的地区,为柿栽培安全地带,因我国东北北部、河北北部、陕西北部、甘肃的泾州,冬季绝对最低温度过低,且时期长,故不宜栽培柿树。

甜柿系统的品种耐寒力较涩柿系统的品种弱。甜柿的营养生长期平均温度须在17℃以上,宜于温暖地区。假如移至北方较寒冷地区栽培,因温度(昼夜平均)低,果实自然脱涩作用缓慢,往往变为涩柿,并且果实的着色不良。柿的成熟期(8~11月)月平均温度保持在18~19℃时,果实品质佳良;但温度过高达20℃以上时,果皮粗厚,果肉褐质较多,品质降低。故在我国,甜柿最宜于长江流域与西南云贵高原一带栽培,而涩柿对气温的适宜范围较甜柿为广,在我国南北各地除过冷地区以外都有分布。

柿的开花期迟,开花结实一般不会受晚霜为害;但萌芽开始或幼叶时期在某些地区会发生冻害。此外柿树对寒冷抵抗力的强弱与树龄有密切关系,一般幼龄树被害多,成龄树抵抗力增强,故在北方较冷地区栽培柿树,幼树两三年间落叶后,根际应覆土厚15~30厘米,或以藁草御寒,至翌年4月上旬始除去所覆的土或藁草。假如幼树栽植后,冬季任其自然,不加保护,则往往接合部以上枯死。

柿果实品质上等,必须于夏秋之交有相当高温,因其浓厚的涩味与艳丽的色泽都与果实生长后半期至成熟期间的相当高温有很大关系。

(第二节)水分与风

柿能耐湿润多雨,但它为深根性果树,并在华北有多年栽培,亦能耐干旱,例如,陕西武功、三原、富平一带气候干燥,全年降雨量在312~512毫米,雨量的分配不均匀,而日照多,蒸发量大,在这些地区从低地到高原,到处可见分布,栽培面积广大。

北方秋季,成熟期气候干燥,日照充足,雨量少。柿果色泽艳丽,品质优良。制饼时,秋季干燥少雨是其必要条件。

枝叶生长期雨量过多,易阻碍授粉受精,易致落花落果。幼果期如遇阴雨过多,日照不足,则会减少同化养分的形成,引起生理落果。在果实成熟前多雨,易致果实在树上腐烂。盛夏果实生长期中久旱,又不行灌溉时,土壤缺乏水分,果实发育会受到阻碍,甚至引起大量落果。因此在南方五六月份梅雨期须努力行排水,而在夏季七八月份干旱期或在北方干旱地区须及时行灌溉,以利果实生长。

年降雨量3826~19472毫米的地区是柿经济栽培的必要条件。

微风时易于柿树生长;强风易抑制春柿生长造成落果。

(第三节)光照

光照与同化作用有密切关系,对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较大。光照的日变化、年变化及其强度与质量都会影响柿树的生命活动。据山东农业大学1977年8月测定,柿的光补偿点为900勒克斯,相当于夏日10时太阳光的1%以上,光合作用强度随着光的强度增加,当光的强度增加时,叶面的温度相对提高,促进了呼吸作用,使有机养分消耗加快。

通常温度升高时,呼吸强度增加的速度比光合强度的增加快得多,这样净光合强度相对减少,对养分积累不利。对柿子最有利的光照强度足64000勒克斯,相当于夏天8~9时的太阳光。

光的强度因四季、早晚、阴晴等气象条件变化而变化,也随着叶幕厚度而减弱,有人在40年生的四烘柿上测定,树冠外围的光强为71000勒克斯,树梢部为60000勒克斯,向内50厘米处为30000勒克斯,150厘米处3700勒克斯,250厘米处为1600勒克斯,350厘米处为1400勒克斯。若以树冠外围71000勒克斯为100%,则树梢部为84.5%,向外50厘米处为42.3%、向内150厘米,250厘米,350厘米处分别为52%,23%,2%。因为树冠外围较内瞠光照充足,有机养分容易积累,碳氮比相对较高,因此花芽容易形成,发生的结果枝较多,坐果率也比较高,并且果实发育良好,风味浓。相反,内膛光不良,有机养分积累不多,碳氮比相对较低,花芽形成少,结果量少,也容易脱落,而且枝条细弱,容易枯死,结果部位逐年外移,不进行修剪的树,常常如此。栽植过密时,相邻的树冠密接而达郁闭,枝叶互相遮蔽,下部通风透光不良,结果部位仅在树冠顶部。

日照充足与否对产量影响极大。因为日照不足,枝条不充实,碳氮比下降,花芽分化不良或中途停止,开花量不多,因此坐果率降低。花期和幼果期阴雨过多,生理落果显著,产量下降。一株树上,南面日照充足,结果比北面多,日光对果实品质有一定影响,日照充足,光合作用活性较强,有机养分积累增加,含糖量高;相反,日照不足,含糖量显著降低。光不但直接影响了同化作用的进行,也改变了温湿度状况,又间接地影响了柿子的生育。例如河北农业大学报道,十三陵阳坡地的柿树因光照良好,温度较高,果肉细嫩、皮薄,着色早而艳丽,味甜,成热早,但不耐贮藏;而阴坡地生长的树,光照不足,温度较低,果肉粗硬,皮厚,着色迟而色暗,味淡,成熟晚,耐贮藏。

日照对树体生长也有影响。光照不足,光合作用低,有机养分积累不多,新根产生就少,这样也就影响了无机养分的吸收,从而树势减弱,病虫加剧。光照不足,受直射光照射的时间就更短,直射光中紫外线对枝条生长的抑制作用减少;而漫射光照射的机会相对地增多,漫射光中有较多的红、黄光线,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这样在光照不足的地方枝条趋向于细弱徒长,直立向上。因而密植园或山沟中栽植的柿树,树冠多不开张。

(第四节)土壤

柿树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但要使其生长良好,寿命持久,高产稳产,柿园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一、土层深厚

柿为深根性,土层深,树冠生长也相应增强,对增加结果、维持树势、延长树龄均有益。具体来说,柿园土壤深度至少应1~1.2米。

二、排水良好

柿的根系与其他果树相比较,对土壤通气状况的要求不严,但要使其充分伸展发育,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土壤通气状况要良好。除应土层深厚外,还要求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至1米以下,否则排水不良,多雨期地下水停滞上升,深层的根多被淹死,大多数的根分布在表土30~45厘米的浅层内,这样不但需要多施肥,以维持树势,且晴天稍久,即受旱害,栽培上有很多不利。

三、保水力强

柿虽不喜阴湿,但喜土壤中保有适当水分。在干燥地区树势显著衰弱,果实不肥大,易受药害,落果多,且易发生落叶病。故过于干燥,缺乏保水力的土地对柿的经济栽培非常有害。

四、土质黏而不瘠薄

柿的根系对空气的要求较其他果树少,故最宜于黏质土。在黏质土栽培时柿树生长强健,落果少,隔年结果现象亦轻。沙质土所产的柿味淡泊,而色不浓,往往果肉粗,汁液少;而在黏质土或重黏土产者果实较大而富甘味。柿的多数品种在自然肥沃地生长结果。故在一地区要栽培多种果树,而土块有自由选择的可能时,应把柿栽植于肥沃或稍肥沃的土块上。

五、坡度较缓

柿在平地与倾斜地都可行栽,但坡度太陡,往往土层浅薄,保水力弱,而肥力不足,对柿生育多有不利,故一般利用坡地建柿园时,以倾斜度在20度以下者为最有利。

总之,柿不论何种土地,都可行经济栽培,其最适宜的土地为土层深,保水力大的黏质壤上或沙质黏土,排水良好,有利于柿的生长结果。即柿在我国分布既广,品种又多,因其多年驯化于各地风土,各品种要求不尽相同,有的在肥沃、湿润的平地不易结果,而在比较瘠薄高燥的山地反能结果很好;也有的与此正相反。

柿对土壤酸碱性的适应范围很广。例如,陕西关中柿产地为碱性淡栗色土(pH8.68)和石灰冲积土(pH8.38),而浙江嵊州西河柿产地为酸性的红壤(pH4.5~5.5),前者碱性大,而后者酸性大,柿都能生长而结果佳良。

柿在平原和坡地都有栽培,华北和西北多栽植于平原,南方则多用坡地。平原有高台地、旱地和水田之别,高台地保水力强,而耕层深的柿园夏季亦不会受旱害,生长旺盛,结果良好,品质优良。利用水田改为柿园时,假如耕层深而排水良好,可与旱地相同,且因夏季有灌溉的便利,有利于果实的肥大和早熟,湿涝地、洼地,盛果期短促,病虫害多,果实着色不良,味淡泊,而贮藏力弱。

柿最喜日光充足,因此选择坡地建柿园时,其方向宜选用阳光充足的坡地。结果与果实的品质均良好。最好选坡度不超过30度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