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员工的22条天规
45209400000016

第16章 天规对重要员工要有特殊对待的胸怀

重要的员工大都是能人,能人身上又大都有一些孤傲之气,怎样使用这样的人是考校管理能力的一个标尺。对这样的人如能用得好,他会发挥巨大的能量,而用好这样的人没有能够容人的宽大胸怀是很难做到的。

高薪为何难留人

美国的AH&B是一家顾问公司,其业务主要是信息咨询和规划设计等。在20世纪80年代初,它的营业额迅速增长,每年有600多万美元之多,利润很是可观。因为收入不错,三位创立人决定用高薪来引进人才,以扩大公司规模。因为高薪和AH&B公司令人喜悦的发展速度,许多人才被吸引了过来,他们都希望能在AH&B公司一展身手。

可是,三位管理者对新雇员并没有做出太多的安排,他们把全副精力放在营销工作上,去追求新合同。

沙特阿拉伯的一个好机会使他们非常着迷(设计一个全新的城市)。三位管理者草草地给新进的人才们安排了工作,然后便沉迷在这个方案中,把大量的时间和金钱都投放到建议书的拟定上,他们不时地飞往沙特阿拉伯,跟那些沙特阿拉伯的官员们周旋,把公司的业务完全放在一边。刚刚进入公司的人明显地感觉到被冷落了。

管理者们把建议书及时地提交给沙特阿拉伯人。然后他们开始等待着开标的结果,这个过程持续了好几个月,公司的动力开始减缓,人们开始对工作不抱什么热情了。可是三位创立人对此毫无觉察,心思完全放在了投标一事上。接着有一些人才开始离去,常常他们也带走了一些客户。这种情况开始多起来了。AH&B公司的三位创立人有一天清晨醒来,发现他们那一个美丽的梦破灭了,他们没有中标,当他们回过头来注意公司的时候,发现公司也只剩下了一个空壳。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公司不像一个家庭,它没有温暖,没有亲情。公司像一个旅馆,管理者来了又去,员工们来了又去,没有交流,只有失望。这样的结果是必然的,人去楼空,公司解体。

一个追求增长的企业应当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战略,这个战略是企业得以吸引人才的一个主要因素。管理者要根据员工的个人特色来分配以相应的任务和工作,管理者根据事业发展进程来与员工进行及时的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想法,并对不足之处进行指正。对于表现良好的员工要给以鼓励同时引导大家向他们学习。而员工则是把企业的发展看成了与自己的前途休戚相关的事情,为此,员工在积极工作的同时,就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公司发展的看法和其他想法,与上级实行无间的交流、反馈。

相反,如果人们对于组织机构的期望不能够得到回应,决策制定人与一般员工的距离拉远了,参与感不能够得到维持;人们发现自己积极、创造性地去工作的态度没有得到任何支持和理解,一种烦躁伴着不安和失落感充斥着员工的心灵,这时候即便是高薪水的诱惑也失去了威力。

另一方面,一个人才,特别是作为一个优秀人才,自我价值的实现度对他来说十分重要。许多人求职时首先考虑的最重要的因素不是金钱,而往往是某项工作是否符合职业长期发展的要求,是否有利于自我进一步提高。

国外许多企业深刻地了解这一点,因而,对员工的奖励不是单纯的物质刺激,往往将实施新的教育作为重要的内容,最大限度地为员工创造发展的条件。生活和工作的经验告诉我们:用钱买不到心。一个只为金钱而工作的人不会具有对公司的忠诚感,不具有忠诚感的人就不会尽心为公司做贡献。忠诚只能源于工作的乐趣和有效的自我价值体现。

在知识经济时代,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忠诚感是企业最宝贵的资产。任何把员工积极性和忠诚感的来源仅看成金钱或地位等价交换的管理者,都会在或长或短的时间内丧失他所需要的东西。人们通常不会从事无法实现自我价值和满足不了志趣要求的工作。虽然有人因为自己有某种能力或接受某种报酬而从事自己并不喜爱的工作,但是,由于不满意这项工作,就可能对此产生厌倦感,不再尽力工作,甚至跳槽。虽然人的工作能力并不完全是由兴趣决定的,但人的兴趣却会决定人去喜爱某项工作,也因此产生工作忠诚感,增加敬业精神。

一般来讲,许多人并不能一下子说清楚自己的志趣,往往是根据他人的期望或劝告而选择工作。或许有的人选择阻力最小的职业,或许有的人为了待遇和地位选择了自己并不喜爱的工作。如果管理人员对此不做仔细观察和深入了解,就不能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那么,跳槽就是可能的。跳槽带来的不仅是缺少人才,而且还会带走公司的专有技术,若反过来为原来的竞争对手工作,这时的损失更是不可估量。

找到员工流失的原因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管理者在选择优秀人才的同时,员工们同样也在“良禽择木而栖”。

由于管理经营理念、经营方式、企业文化等的不同,在考虑当前社会文化背景和员工的个人道德素质的同时,企业作为主体,对员工的流失有着更多的责任。

①高层管理者的认识不足。很多管理者虽然强调以人为本,但从根本上就没有人本管理思想,不会从员工的角度思考问题,不会为员工着想,不注重沟通,把员工视为达到目的的工具。这种观念是导致员工忠诚度下降的根本原因。

②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及氛围。在一些企业中,不少员工之所以缺乏一种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和美好的理想追求,有的甚至还缺乏基本的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有部分原因在于企业缺乏一种独特的文化魅力,也就是缺乏共同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

③选用人才不当。一是任人唯亲,而非任人唯贤。这是仍然存在于企业中的现象。“亲”人的选择,往往意味着效率低下和冗员,而低下的效率和冗员又会使有才能的人对企业产生失望,从而选择离开。二是选用人才的失误。在聘用和甄选人才上,未将最适合的人才聘用或是被选用的人才职业道德(或品德)不佳,这也是导致员工日后离开企业的原因之一。

④薪酬分配模式落后。由于多种原因,国有企业相对于民营企业、合资企业、外资企业,职工收入分配的差距要小得多,分配的模式也单一得多,甚至有的国企至今还存在着干多干少差不多、技术高低差不多的弊端。这是国有企业员工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不够和对企业忠诚度不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拔尖人才流向上述企业的现象时有发生。据一项对北京市150户大中型企业调查显示,国有企业自1982年以来引进的大学以上员工流失率达64%,大多流向分配制度活、薪水起点高的在华跨国公司和外资企业。

⑤不注重员工的发展与培训。应该说目前的国企不乏人才,能人也不少,但是往往有些国企提供给员工的却基本上是单一的“官本位”和专业职称晋升之路,走的是单一生涯的发展通道。这或多或少地减少了员工的职业攀升机遇,特别是使一部分有一技之长的一线工人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感到在国企难有大的发展前途,进而影响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

企业若想真正留住人才,必须树立现代的人力资源观,尽快从传统的人事管理转变到人力资源管理。需特别指出的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不仅要把人力作为一种资源,而且应当作为一种创造力越来越大的资本进行经营与管理,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①加强企业内部沟通机制。通过在公司内定期举办讨论、交流会等措施,让员工与管理者全面、坦诚地进行双向沟通。同时,公司设立意见箱,鼓励员工多提意见和建议,并对切实可行的好意见予以重奖。这样,使领导与员工之间不再只是一种单纯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而是一种全新的伙伴式关系,共同营造出一种民主、进取、合作的健康氛围。

②改善激励机制。留不住人才的一个很重要因素还在于对人才缺乏有效的激励。谈到激励,许多企业自然就会想到用钱,用高薪留住人才。不错,高薪是能吸引人,但也不一定能留住人,而精神的激励,成就感、认同感才是留住人才的重要因素,但这一点却往往被许多企业所忽视。中科院心理所的专家研究发现,工资和奖金因素在工作重要性的排列中列第6位、第8位,第1位是成就感,依次是被赏识、工作本身、责任感、晋升的机会,这说明了非金钱因素的重要性。行为科学家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就认为,工资、工作条件、工作环境等属于“保健”因素,它不具有激励作用,而工作成就、社会认可、发展前途等因素才是真正的激励因素。

因此,举办经验交流会,让公司中优秀的员工将他们的经验与大家共享,让大家都来认可他们的工作成就;为员工提供晋升机会;推行参与式的管理等措施,都是值得推行的激励措施。

③注重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企业正如球队一样,可以高薪聘到大腕球星,但是,如果这些球星以后只能同乙级队打比赛,也一定留不住他们。要想留住人才,不但需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还要让他们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这就要求管理者帮助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了解员工任务完成情况、能力状况、需求、愿望,设身处地帮助员工分析现状,设定未来发展的目标,制定实施计划,使员工在为公司的发展做贡献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的目标,让事业来留住人才。

④加强对员工的培训。1999年度美国《财富》评选的最适宜工作的100家企业中,流动率最低的仅有4%,在这些企业中,几乎每一家企业都对员工提供免费的或者部分免费的培训。

培训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已越来越被企业所重视。一方面,通过培训,可以改变员工的工作态度,增长知识,提高技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潜能,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和销售业绩,使企业直接受益,另一方面,也增强员工自身的素质和能力,让员工体会到企业对他们的重视,就会认识到培训是公司为他们提供的最好福利,是公司给他们的最好礼物。同时,从公司未来发展的角度看,教育和培训跟上了,人才就具有了连续性,而且凝聚力也会大大加强。

⑤创建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成功需要树立良好的共同愿景。如果从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到每一个员工都树立了一个共同的愿景,形成了共有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念、价值取向等外在表现形式,那么这会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得以延续,使企业保持良好的竞争态势。

⑥创新薪酬的分配模式。目前在我国,薪酬仍然是一个有效的激励手段,一个企业的薪酬制度对竞争优势仍具有长远的影响。薪酬不仅是雇员获取物质及休闲需要的手段,还能满足人们自我肯定的需要。因此,制定有效的报酬系统,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企业招聘时的吸引力。针对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员工,国内外已有了一些较成熟的薪酬发放理论及实践,如期权、红利、股权发放、员工持股等方法。

企业的重要员工作为企业制胜的主要资源,是每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在人才争夺战日趋激烈的新经济时代,争取和留住企业的核心员工已成为经营战略的第一项重要任务。“留人必先留心,留心必先知心”,所以企业要真正实施人本管理战略,实现企业及员工的双赢。

用好另类的“能人。”

在很多企业中,都有所谓的“刺儿头”,这些人狂妄自负,根本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但企业的很多事情偏偏离开他们还不行,这些“刺儿头”可谓是另类的能人。

怎样处理与这些人之间的关系,如何应对由这样的人引发的组织冲突,对于管理者来说,实在是一个相当有难度的挑战。

通常情况下,这些“刺儿头”的背景对管理者来说,是一个现实的威胁。“背景”就是他的资源,可能是政府要员,可能是老板,也可能是你工作中的某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合作伙伴”。这些背景资源不但赋予了这类员工特殊的身份,而且也为管理者平添了许多麻烦。

这些“刺儿头”员工在工作中常常有意无意地向管理者和其他同事展现他们的背景,为的是获得一些工作中的便利。即便是犯了错,某些“背景”也可能使他们免受处罚。但是,“背景”这种资源往往在某些关键的时候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用常规的方法无法处理的这类难题,到了这类员工手里,有可能只是一句话的问题。他们就像管理者身上的“肿瘤”一样,时常担心一旦处理不好会恶化,但真的割掉,又可能会有生命危险,实在是为难。

还有些“刺儿头”往往是那些具有更高学历、更强能力、更独到技艺和更丰富经验的人。正因为他们具有一些其他员工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能够在工作中表现不俗,其优越感更进一步的凸现。这种优越感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直接体现为高傲、自负,以及野心勃勃。他们不屑于和同事们交流和沟通,独立意识很强,协作精神不足,不把领导放在眼里,甚至故意无条件地使唤别人以显示自己的特殊性。从工作能力上看,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是“精英”,是领导们倚重的骨干,但从公司管理角度来看,这些人很多时候扮演了一个“组织破坏者”的角色,可能会因此造成其他同事的反感,也可能因为与其他同事越走越远而成为团队冲突的源头。

这些“厉害”的员工,都令管理者十分的头痛。怎样处理这些“厉害”的员工呢?如果将这些员工全部炒鱿鱼,以保持组织的纯洁度,而到最后可能形成一个非常听话却平庸无比的团队——根本无从创造更高的管理绩效。

毛泽东曾说过:“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这些“厉害”的人物都团结起来,充分利用这些有强大能力或特殊资源的人,为企业的共同目标去努力。作为管理者,赋予这些另类的能人以重任,不但可以有效减少组织冲突,还可以让这些拥有各种资源和能力的人积极效力。

1860年,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有一天,有位名叫巴恩的银行家前来拜访林肯,正巧看见参议员蔡思从林肯的办公室走出来。于是,巴恩对林肯说:“如果您要组阁,千万不要将此人选入,因为他是个自大的家伙,他甚至认为自己比您还要伟大得多。”林肯笑了:“哦,除了他以外,您还知道有谁认为他自己比我伟大得多的?”巴恩答道:“不知道。您为什么要这样问呢?”林肯说:“因为我想把他们全部选入我的内阁。”

事实上,蔡思确实是个极其自大且妒忌心极重的家伙,他狂热地追求最高领导权,不料落败于林肯。最后,只坐上了第三把交椅——财政部长。不过,这个家伙确实是个大能人,在财政预算与宏观调控方面很有一套。林肯一直十分器重他,并通过各种手段尽量减少与他的冲突。

后来,《纽约时报》的主编亨利·雷蒙顿拜访林肯的时候,特地提醒他蔡思正在狂热地谋求总统职位。林肯以他一贯的幽默口吻对亨利说:“你是在农村长大的吧?那你一定知道什么是马蝇了。有一次,我和我兄弟在农场里耕地。我赶马,他扶犁。偏偏那匹马很懒,老是磨洋工。但是,有一段时间它却跑得飞快,到了地头,这才发现,原来有一只很大的马蝇叮在它的身上,于是我把马蝇打落了。我的兄弟问我为什么要打掉它,我告诉他,不忍心让马被咬。我的兄弟说:‘哎呀,就是因为有那家伙,马才跑得那么快的呀。’”然后,林肯意味深长地对亨利说:“现在正好有一只名叫‘总统欲’的马蝇叮着蔡思先生,只要它能使蔡思不停地跑,我还不想打落它。”林肯的胸襟和用人之道,使他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学习林肯,把那些像蔡思先生一样“另类”又有强大能力或特殊资源的能人充分利用起来,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保住员工的“四利器。”

通过长期的深入研究,可以发现,企业要加强硬环境如企业价值观念、企业文化与软环境如薪资待遇、工作氛围环境、企业增长势头、个人成长空间等方面的建设,能够提供给员工更多他们在其他企业所无法获得的价值与认同,增加员工离职的“心理成本”,自然能够减少或是尽量规避员工特别是骨干员工的离职。

利器一,加强管理,实现规范化运营

员工跳槽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带走企业的技术和客户资源。如果企业规范了岗位职责、作业流程、工作汇报等相关制度,加强技术资料和客户资料的管理和备份,可以将人员跳槽的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

另外,很多人员跳槽,正是因为企业的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乱,认为企业没有前途,自己干下去也没有什么意思,有这种想法的人往往都是较有能力的人。从长远看,加强企业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岗位职责、激励机制等建设,是解决人员流失的根本出路。

利器二,建立科学、合理、有竞争力的薪资、福利体系追求高薪是引起员工跳槽的主要原因之一。许多员工都会认为企业给自己的报酬低于自己的实际付出——尽管实际并非一定如此。特别是员工在进入企业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逐渐会对现有薪酬水平不满,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为了追求理想的薪酬,许多员工在原有的企业实现不了自己的愿望的情况下,就会转向企业的外部寻找机会。一旦时机成熟,员工此时的跳槽就成为必然的事情了。何况现在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一些企业为找到急需的人才,会开出高价聘请人才。此外,外部企业以高薪为诱惑,委托猎头公司向自己的竞争对手定向挖墙脚,也会使企业的员工产生跳槽的想法和行动。

所以员工的待遇问题是员工最关心的问题。当另一家同等规模、同等岗位的待遇高于本企业待遇的20%,则有可能会因为待遇问题引起低待遇企业向高待遇企业流动。所以,在制定企业的薪酬制度时,一定要参考本地区同行业其他企业的薪酬待遇,使本企业的薪酬等于或略高于同等行业的平均待遇,会稳定企业的人员。

由此可见,管理者想阻止重要员工跳槽,关键的一步是企业的薪酬体系要科学、合理并且对外部市场有一定的竞争力。

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是指企业要根据职位的不同、对企业的贡献大小,对其进行相应的职位价值评估,在企业内部建立完整的职位价值序列,并根据职位价值序列进行职位的基础薪酬设计。此外,企业还要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将员工的变动薪酬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使员工的收入和贡献相联系,实现企业的内部公平性。这样就会避免员工因为内部分配不公而产生的不平衡感而离去。此外,企业的薪酬体系也要在市场上有一定的竞争力,企业通过自己或委托专业机构对市场上的薪酬水平进行调查后,确定本企业的薪酬水平定位,这样可以保证企业的薪酬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外部竞争力,而不会使员工轻易被外部企业的薪酬所吸引而去。

同时,企业应为员工及时办理各项社会保障福利,如社会医疗保险、社会失业保险及社会养老保险等,使员工对企业产生好感和信赖。这里的福利不仅包括“三险一金”的法定福利,还包括如:房贴、交通补贴、通信费、商业保险、各种津贴、带薪休假、旅游等非法定福利。

利器三,对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供职业发展机会许多管理者没有意识到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实际上,对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对留住员工、防止员工跳槽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企业和员工一起就员工的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做出计划安排并帮助员工逐步实现这一计划安排的过程。进行了职业生涯规划的企业,其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比未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企业员工忠诚度提高了2.2倍。员工会因为企业为其提供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帮助而对企业产生认同感,认为企业非常关心自己的发展,并且如果自己留在企业工作,自己会沿着一条目标明确、清晰的职业发展道路而不断去努力,企业会提供相应的职业机会,从而在企业的帮助下,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这样,员工跳槽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

麦当劳对见习经理有一套4~6个月的基本应用技能培训,主要采用开放式、参与式讨论,培训不同的行动能力;升到二副时有一套5~6天的基本管理课程培训,升到一副时有一套中级管理课程培训;当了三年餐厅经理后,就有机会送往美国接受高级的应用课程培训;继续升迁,就担任营业督导,同时管理几家店;再上升是营业经理,管一个地区等等。培训和晋升总是联系在一起,既针对个人的具体情况,又体现企业的总体规划,同时具有挑战性,使受训人才与企业紧紧联系在一起。

利器四,强化沟通,贯彻企业的战略目标,促使员工认同企业发展目标管理者在企业内部贯彻企业的战略目标,使员工能够对企业的发展目标、实施策略都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有助于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发展目标的认同,使全体员工形成共识,团结协作,共同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努力。这样会避免一些员工因为看不清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不理解企业的政策和策略,对企业产生不认同而跳槽。当然企业也应避免制定战略目标的短期化、功利化和市场定位的错误而使员工对企业失去信心而离开。

而企业战略目标的认同和策略实施的每一个步骤的清晰,都少不了企业内部的沟通。沟通不畅几乎是每个企业都存在的问题。尤其是闽南地区企业,企业家族化管理的倾向还有走极端的趋势,员工没有知情权,对企业的日常事务了解都不多,更别提整个企业的走向了。企业的壮大必然要求分工的更加细化,而且家族化的管理这个问题在民营企业里是与生俱来的,很难摆脱目前这样的状况,也很难断言家族化管理与其他管理相比孰优孰劣。员工在工作中,由于这些企业的现状等各种原因产生怨气,如果这时管理者能够体察出这种怨气,及时地与员工沟通,将矛盾消灭在萌芽之中,这样对企业或对个人都有好处。

平等沟通还能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培养员工的归属感,但平等沟通不是自然形成的,也不是一条行政命令可以解决的。管理者必须是平等沟通的积极倡导者,必须首先主动地去找员工进行沟通,久而久之才能形成平等沟通的风气。用“技术级别”留人大多数不断发展的公司都会遇到一个典型的问题:怎样把人才留在技术岗位上,以便充分利用他积累的专业知识和公司已付出的投资。同样,在微软不断发展壮大,不断聘用新雇员并将之培育成优秀的技术人员之后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微软公司的一个独到之处就是把技术过硬的技术人员推上管理者的岗位。

盖茨与公司其他的早期领导一直都很注意提升技术过硬的员工担任经理职务。这一政策的结果也使微软获得了比其他众多软件公司别具一格的优越性——微软的管理者既是本行业技术的佼佼者,时刻把握本行业技术脉搏,同时又能把技术和如何用技术为公司获取最大利润相结合,形成了一支既懂技术又善经营的管理阶层。例如集团总裁内森·梅尔沃德(36岁)是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博士,师从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斯蒂芬·霍金。他负责公司网络、多媒体技术、无线电通讯以及联机服务等,但是这一方法对于那些只想呆在本专业部门里并且只想升到本专业最高位置而又不必担负管理责任的开发员、测试员和程序员来说是没有多大吸引力的,这样,职业管理的问题就产生了。微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办法就是在技术部门建立正规的技术升迁途径。建立技术升迁途径的办法对于留住熟练技术人员,承认他们并给予他们相当于一般管理者可以得到的报酬是很重要的。

在职能部门里典型的晋职途径是从新雇员变成指导教师、组长,再成为整个产品单位里某个功能领域的经理(比如Excel的程序经理、开发经理或测试经理)。在这些经理之上就是产品单位的高级职位,这包括职能领域的主管或者在Office产品单位中的某些职位,他们负责Excel和Word等产品组并且构造用于Office应用软件的共同特性。

同时,微软既想让人们在部门内部升迁以产生激励作用,还想在不同的职能部门之间建立起某种可比性。微软通过在每个专业里设立“技术级别”来达到这个目的。这种级别用数字表示(按照不同职能部门,起始点是大学毕业生的9或10级,一直到13、14、15级)。这些级别既反映了人们在公司的表现和基本技能,也反映了经验阅历。升迁要经过高级管理层的审批,并与报酬直接挂钩。这种制度能帮助经理们招收开发员并“建立与之相匹配的工资方案”。

级别对微软雇员最直接的影响是他们的报酬。通常,微软的政策是低工资,包括行政人员在内,但以奖金和个人股权形式给予较高的激励性收入补偿。刚从大学毕业的新雇员(10级)工资为3.5万美元左右,拥有硕士学位的新雇员工资约为4.5万美元左右,对于资深或非常出众的开发员或研究员,盖茨将给予两倍于这个数目或更多的工资,这还不包括奖金。测试员的工资要少一些,刚开始为3万美元左右,但对于高级人员,其工资则可达8万美元左右。由于拥有股票,微软的17800名雇员中有大约3000人是百万富翁,这个比例是相似规模公司中最高的。

在微软这一技术晋级制度中,确定开发员的级别(指SDE,即软件开发工程师的级别)是最为重要的,这不仅是因为在微软以至整个行业中留住优秀的开发员是决定一个公司生存的关键,还因为确定开发员的级别能为其他专业提供晋级准则和相应的报酬标准。在开发部门,开发经理每年对全体人员进行一次考查并确定其级别。开发主管也进行考查以确保全公司升迁的标准统一。一个从大学里招来的新雇员一般是10级,新开发员通常需要6~18个月才升一级,有硕士学位的员工要升得快一些,或一进公司就是11级。一般的升迁标准和要求是:当你显示出你是一位有实力的开发员,编写代码准确无误,而且在某个项目上,你基本可以应付一切事情时,你会升到12级,12级人员通常对项目有重大影响。当你开始从事的工作有跨商业单位性质时,你就可以升到13级,当你的影响跨越部门时,你可以升到14级。当你的影响是公司范围的时候,你可以升到15级。在开发部门中,大约有50%~60%的开发员是10级和11级人员,大约20%属于12级,大约15%属于13级,而剩下的5%~8%属于14级和15级。由于级别是与报酬和待遇直接挂钩的,这样,微软就能确保及时合理地奖励优秀员工并能成功地留住优秀的人才。

但是,即使是技术级别或管理职务上升得很快,有才华的人还是易于对特定的工作感到厌倦。为了能有效地激发起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挖掘这些天才们的潜在创造力,微软允许合格人员到其他专业部门里寻求新的挑战。并且规定人们只有在某一特定领域积累了几年经验之后才能换工作。例如,在项目的两个版本之间给相当数量的人员一次换工作的机会。在公司范围内,还有一定比例的人员在项目之间流动。同时微软并不鼓励所有的人不停地流动,因为微软的大型产品,像Office、Word、Excel、Windows和NT,需要花几年时间来积累经验,频繁地变换工作是不足取的。通过合理的人员流动,使优秀的员工不至于在同一工作中精疲力竭,同时,也使产品组和专业部门从不同背景和视角的人员的加入中获得新的发展。

另外,一个日益普遍的激励员工的方法是送他们参加职业软件工程会议。微软还发起主办大量的室内研讨会和研习班,让微软人更多了解该行业其他地方和其他公司最新的观念、工具及其技术发展。

总之,微软公司的人员管理是成功的,特别是对于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公司而言是极为难能可贵的。1991年在应用部门进行的一次调查表明:大多数雇员认为微软公司是该行业的最佳工作场所之一。正是由于微软公司建立了一套让人才脱颖而出和优秀人才组成的组织和机制,才使微软公司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中能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让员工对未来充满希望

企业的目标是吸引人才的磁力场,也是保住企业员工的强心剂。管理者要不断地向员工提出目标,凝聚人气,让员工永远充满希望从而使企业顺利成长。

确立目标是管理者的重要工作。1969年7月20日,太空人驾驶的美国太空船——阿波罗11号成功登陆月球,创下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壮举。在此之前,登陆月球只是人类的梦想而已。这次登陆月球的成功,可以说是众多科学家和有关人士呕心沥血的结晶。需要指出的是,这项举世瞩目的阿波罗计划,是从1960年美国总统肯尼迪的声明开始的。当时肯尼迪总统向世界宣告,至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一定要把人类送上月球,从而确立了人类登陆月球的目标。由于许多人的智慧和力量不断地向着这个目标集中,人类登陆月球这一目标终于伴随着阿波罗11号的升空而实现,可见确立目标是件很重要的事情。

确立目标是管理者的必备素质。管理者本身不一定要具备该项事业的知识和技能,但提出目标却是管理者的工作,这项工作除了管理者本身以外,不能靠他人来完成。企业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工作,既要有文化知识,又要有社会知识,管理者只有具备多方面的综合素质,才能确定适合企业发展的目标。为了确保目标切实可行,管理者平时就要培养能够确立目标的意识。有目标才有动力,目标确立之后,针对这个目标,有知识的人贡献知识,有技能的人贡献技能,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成就事业。如果肯尼迪总统未曾提出过目标,即使很有才华的人,也有无从发挥之感,各种人才的力量也会因分散而削弱。所以,管理者应该基于自己的知识或经验,确立一个最适合企业发展的目标。明确的企业发展目标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员工越了解公司目标,归属感越强,公司越有向心力。

不断提出适合企业发展的目标,让员工对未来充满梦想,是松下先生的重要经营谋略。松下担任社长时,常找机会向员工畅谈自己对未来的设想,1955年宣布了他的“五年计划”,计划用五年的时间,使松下电器公司效益从220亿日元增加至800亿日元。这种做法不但让员工看到了光明的前景,也震惊了整个企业界,同行纷纷改变政策,向松下电器公司看齐。当然,这样做到底有多少效果,是无法一概而论的,况且也有被其他公司获悉自己计划内容的反作用。

松下明知这些问题却果断地发表了它,一方面是为了让员工有坚定的目标与期待,另一方面,是由于他确信这是经营者的必备素质和应有做法。此后,他又陆续向员工提出,采用每周五天工作制,并把工资提高到西方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同时请大家共同努力去实现。这些做法,从经营策略上说,可能遭遇很多批评,同时在推动事业时,也多少有不利的一面。但松下认为,让员工彻底了解经营者的经营方针和信念,完全可以超越这种不利。五年后,松下先生在员工面前发表的“五年计划”以及实现与西方发达国家相等的薪资劳动条件的承诺,都一一实现。从此员工士气大振,与松下先生一道,构筑起松下电器王国。

也许有人会说,松下电器之所以能够把梦想变为现实,完全是因为松下电器公司的经营一直都很顺利的缘故,如果经营状态不那么理想,松下先生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实际上,企业经营顺利时,需要制定远景目标,把企业做大做强;经营出现困难时,更需要制定改进目标,凝聚人气,走出困境。战后的松下电器正处于惨淡经营之中,但松下先生却不曾因此放弃为公司制定目标。由于目标明确,松下电器才能在很短时间内就走出困境,续写昔日辉煌。

适时提出企业发展目标,是管理者的重要职责。无论面临何种困境,管理者都要让员工对未来充满希望,给他们以美好的梦想。这样,员工们才会乐于留下来。

适当做出让步

进取心强的员工是公司最富有价值的、积极的资产,这一类型的员工往往具有很强的自我表现欲,当管理者无法满足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要求时,就会感到自己的价值取向和公司的价值取向存在较大差异,因而抱怨得不到公司充分的重视和支持,而有可能另寻更加重视、更好发挥他们才华的环境。所以,挽留这类人才,最简单的方法是做出适当让步,为其提供能够发挥其才华的条件。

获得博士学位后,杰克·韦尔奇进入了GE公司。他主要负责PPO材料的研制工作,这种新型材料在所制定规格的颜色与延展性上有一些小问题存在,但韦尔奇依然热情工作,努力去克服一个又一个的难题。

韦尔奇成功地推出PPO材料时,他被公认为GE公司塑胶部门的一颗脱颖而出的新星,成为众多化工公司关注的焦点,开始有猎头公司盯上他了。就在韦尔奇雄心勃勃地要大展宏图之时,他发现GE公司存在着严重的官僚主义,首先体现在薪酬管理问题上。年底时,公司给韦尔奇加了1000美元的薪水,他为此感到很高兴。但很快,韦尔奇发现无论员工表现好与坏,在工作的第一年终结时,每一个人都获得1000美元的加薪。

生性要强的韦尔奇无法忍受GE公司对人才的偏见,他认为既然付出了努力,就应该得到等额的回报。而他相信自己应该获得更高的薪水,所以他毅然向GE公司塑胶部门主管提出了辞职。当时位于芝加哥的国际矿物化学公司十分欣赏韦尔奇的才华,他们向韦尔奇提出,只要他愿意加入IMC做一名化学工程师,他就能获得25000美元的年薪,相当于韦尔奇在GE公司的两倍。韦尔奇略做考虑,就接受了这个职位。

就在韦尔奇预备动身的这一天,正在麻州考察的GE公司副总裁鲁本·加托夫闻讯赶到了塑胶部门。他对这位年轻的化工博士早有耳闻,尤其是他研制出PPO材料以后,塑胶部门的业绩直线上升。加托夫意识到,GE公司应该留住像韦尔奇这样的人才并委以重用,不然对公司是一大损失,同时也增加了竞争对手的锐气。

加托夫找到了韦尔奇,极力劝他留在塑胶部门。他知道年轻人的脾气,便许诺给他以三倍于现薪的薪酬作为他的年薪,工作出色后还有奖励;并且答应他只要他工作再出成绩,就委以更多的责任。

加托夫使用更高的薪水和更高的职位诱使韦尔奇重新回到GE公司来上班,他成功了。这个来公司不到一年就想跳槽的小个子青年在之后40年内一心一意在GE公司工作。并在1981年成了公司的总裁,领导GE公司雄踞全球企业500强中的第一强。

事实证明GE公司副总裁竭力挽留韦尔奇是个英明无比的决定。类似韦尔奇的人才在公司中有很多,作为一个管理者要尽最大努力去留住这些进取心强的人才。下面是留住这些人才的几个简单方法,相信会对管理者有所帮助。

①时常与员工交谈工作,使双方就有关问题达成一致。

②给人才委以更多的责任。

③了解员工的思想活动。如果说一个管理者有责任对其员工的思想状况敏感地做出反应,那么虽然难以探测他们心中的秘密,起码应使员工能够接近自己,并暴露思想动态。

④大胆起用。在任何一个公司,新聘用的刚刚从大学毕业的优秀生最容易跳槽(一般在两年之内)。他们是公司花了很多心思争取到的人才,这样失去,会给公司带来许多损失。

⑤对能力突出的人才给予快速提拔。有时候,企业有幸得到一个能力极强、以致没有人会怀疑他一定会沿着台阶一直上升的员工。这时,管理者在提拔这个员工时需多动脑筋,如果处理得好,你不仅不会失去他,而且还会给公司带来许多价值与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