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孔子的故事
45208500000007

第7章 初习周礼

往后的日子里,聃季便暂宿孔子家中,开始给孔子讲述周礼常识,九仪六艺。

孔子聪明好学,将聃季所述的每一份经典和知识都融入脑海,每有不懂的地方,马上请教,朝夕勤奋,日夜不断。哥哥孟皮虽腿脚不便,但也时常陪着他一起学习,也受益匪浅。徵在看在眼里,见丈夫的两个孩子乖巧长进,心中十分宽慰。

一天下午,徵在收拾好织好的布匹,忽闻房中孔子朗朗的念书声停下了。走进房间一看,聃季与孔子两人正在闲聊休息,十分和谐投趣。

徵在突然想起了什么,道:“打扰聃先生了,这些日子有劳先生教导犬儿,我见先生学识渊博,精通礼乐,应该是贵族才能研习的学问,不知先生是不是从小就学习的呢?”聃季闻言微微一怔,眉毛深锁。徵在察颜观色,意识到自己触及了对方痛苦的回忆,于是忙道:“对不起了,先生,就当我没说过吧。”说着卷起门帘就要退出房间。

聃季连忙起身,拱手作揖道:“夫人等等……”他叹息一声,舒展开紧皱的眉头,“我已在您家里住了数日,一直未曾提及身世来历,实在不合礼仪,请您见谅……”然后慢慢对孔子母子述说起自己的事迹来:“我出生于鲁国贵族,从小受父母恩典,苦心栽培,研习六艺,精钻古典,16岁时便被族人所称赞。我一心想在各国推广没落失传的周礼,恢复圣人昔曰的荣光。怎知天命不容,在18岁时,家中生起了一场变故……”

“家父在朝为官,与大夫仲米素有矛盾。仲米出身商人,坚决反对周礼。一次国君在北山郊外举办一场丛林狩猎,仲米竞指使手下弓箭手往鲁王身上射出暗箭,险些射伤了鲁王……事后更是指使手下污蔑家父。致使家父被杀,家族瞬间衰落,被仲米所掌控!”

聃季说到这里,神情十分悲愤:“家母不久因悲愤过度辞世,我因害怕仲米再加迫害,可怜家母尸骨未寒,我就在友人的帮助下无奈连夜逃离。从此我游历四方,一心想推行满腹理想,希望他日能报父母恩仇。数十年来,先后游历诸侯各国,却志不能伸,各诸侯国君都好战喜攻,心中满腹霸意,不顾百姓之体,不愿行仁者之政……”

“不久前我在南方的堍国与掌权政敌发生了冲突,结果被兵围险地,身伤体疲,几乎丧了性命。眼见世途昏暗,人心偏洛,正礼不存。我以自己一人的力量,再难以有所作为,已经心灰意冷,便回到家乡,希望在父母坟前,守孝至终。路过都城,就看见丘儿与阿牛在门前玩耍,之后的事,夫人都知道了。”

一旁的孔子静静地听着聃季叙述,眼睛不时瞪大,不时紧锁,一双小手紧握,脑中似乎在想象着聃季周游列国,游说诸侯的风采,心中不禁有了一丝向往。这为他日后周游四方,游说各国,在心底种下了一颗种子。

徵在闻言,深深沉思,十分感动,道:“先生出世不凡,抱负伟大,志向坚毅,远远不是我等可以想象的。现在天下虽俗,但也正因有先生这样浩然之士,才能使俗世尚存一片清流,使圣言周礼在世上不会断绝。先生不用过悲,从此开堂授课,为后代子弟传授圣人礼节,也不辜负了先人的恩德。”

聃季深深回礼道:“夫人所言甚是,我第一眼见孔丘,见他对周礼的执着和夫人您对周礼的坚持和信心,就想起了我少年时自己的抱负和理想,所以才想教授丘儿周仪六艺。”

希望他从此能成大器,发扬先辈遗德,我也就没有遗憾,可以退隐山林了。

说着,聃季再次执起了刀笔,再次开始在竹简上专心向孔子阐述解说……

徵在微微颔首,退出了房间,轻轻关上房门,给二人准备茶点去了。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胁季已教导孔子半年有余,从炎热的夏日到了寒冷的冬季,四周洋溢着新春节日祭把的气氛。

邻里间关于孔子一家的流言也越来越多起来,一些好事的人群纷纷对孔家多了一个陌生男子进行各种猜测,语句难以入耳。徵在智慧豁达,丝毫没有受到影响,依旧日出而作,曰落而息,维持着家中的生计。

这天,家里要准备新春的对联了,徵在把卖布换来的钱交给孔子,吩咐他到街上买些糨糊回来,好张贴春联。孟皮因腿脚不便,不能陪伴前行,只好留在家中。

孔子在街上蹦跳着走着,从店里买好了糨糊,怀捧着回家。路过城门时,忽然遇到了邻居家的一群孩童,其中有一个见到孔子,高声呼道:“野小子!野小子!”说着他们几个纷纷上前,将他围在当中,推搡扯骂着,说他是风流寡妇的野小子。

孔子深懂礼道,向来不曾出口污言,不懂如何谩骂,眼见自己母亲和敬重的先生被辱,心里感到十分愤闷,连怀里的糨糊也在挣扎中丢失。还好他自幼锻炼体能,身材高大,力气过人,跟随聃季后更学得一身好本事。于是使出脱身的招数,不敢伤人,在地上一个打滚,冲了出来……

衣衫楹褛的孔子一路跑回了家,母亲和哥哥见到了,十分惊讶,不断询问。

孔子从小都没有隐瞒过母亲,于是只好说出了在城门的经历。房间内的聃季刚好听到,心中倍感歉意,露出了苦闷思索的神情……

弟一天傍晚,徵在做好了晚饭,到聃季的房中叫他用餐。打开房门,只见房中早已空空如也,被铺叠得整整齐齐,桌椅擦得干干净净,上面只放着一块木简。

徵在连忙拿起一看,上刻着:“孔夫人:丘儿跟随我学习半年有余,周仪已小有所成;近日我有要事在身,不辞而别,请您见谅。——聃季留字”

徵在知道聃季先生是因为担心损坏自己的名声,所以才决意离开,心中很是惋惜。她唤来孔子,让他谨记先生的教海,让孔子以后有缘,一定要拜谢先生教授之恩。

年幼的孔子点点头,谨记母亲的话,为他日后与老子胁季在周都再聚,谈天论道,埋下了机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