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孔子的故事
45208500000039

第39章 陈国三年

孔子一行人经过了长途的跋涉,终于来到了陈国的都城宛丘。陈湣(min)公听说一个圣贤的人来到了自己的国家,很高兴地亲自出门迎接,将孔子奉为上宾。

然而,这时的陈国被夬在了吴国和楚国之间,委屈求存,经常受两国的压迫。国家如此,人民如此,连君臣也如此,全国上下都风气颓废,难有所作为。

陈湣公是个平庸的掌权者,只对生活上的一些小事感兴趣,很少向孔子询问政事。一天他正在院子里散步,正好看到不知道谁用了一只特别的石箭将一只鹰射落,每当遇到稀奇古怪的事他总会想起孔子,于是派人去把孔子请了过来。

孔子拿着箭看了看,就说:“这箭来自于北方的肃慎国,当年武王平定天下的时候,肃慎国就送来了这种箭作为贡物,后来周天子又把贡物分给其他诸侯国,陈国也得到了。”陈浩公去书库一查,果然查到了肃慎国之箭的资料,对孔子博学古今十分佩服。

但孔子自从看了那只可怜的鹰被石箭射落后,心里一直耿耿于怀。难道是上天的预示,自己的抱负不能伸展,最终像鹰一样坠落吗?一向敬重天命的孔子对此十分苦恼,又觉得这些年来自己徘徊在诸侯各国,一事无成,心中十分郁闷,不久竟然病倒了。

弟子们焦急万分,四处寻找大夫前来给孔子看病,陈湣公听到消息后,也把太医叫了过来。但是孔子这是心病作乱,除了好好休息外,其他的药物起效不大。

眼见老师日渐消瘦,弟子们的心也随着消沉下来。子路从孔子中年的时候就跟随在身旁,是弟子中最年长的一个了,见到老师在病中叹息,心里很不是滋味。他知道老师生平最希望的就是能做一个贤能的宰相,辅助一位贤君治理国家,眼见老师可能不久就要离世了,心愿无法实现确实是个遗憾,于是他和同学们商量,为孔子以宰相的身份准备好丧礼。弟子们都明白子路的意思,心中虽然悲伤,也赞同了子路的建议。于是除了在外给孔子四处寻医师的颜回和子贡外,其余的弟子都被子路安排成了家臣的样子,为孔子准备好宰相的奠衣和礼节。

这天夜里,孔子在病中做了一个梦。梦中出现的是周公朦胧的身影,似乎在给孔子看病,周公用温柔的声音在孔子耳边说道:“不要勉强,不要执着,我还需要你把圣贤的道理传承下去,把历史记下。”孔子猛然睁开眼了,身上大汗淋漓,坐了起来。他的脑中仍徘徊着梦中周公对他说过的话,心里仿佛充满了力量,人也一下子精神起来。这时他才发现子路为自己准备了宰相祭礼,还有各种家臣穿的服饰,他生气地把弟子们都叫了过来,责问道:“由,我还没有死去,你们就急着给我准备祭奠的事情了?这是干什么?”

子路不好意思地挠着头,道:“老师好起来了,我们当然高兴……这,这是我让他们准备的,老师您别怪他们。”孔子知道子路就是一副热心肠,想到就去做的性格,所以也没有怪他,对他说道:“由啊,我不是常和你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吗?做学问是这样,做人也是这样啊!我不是宰相,又何必以宰相的祭礼呢?这人可以骗,可是骗不了天地啊。”

子路见孔子一张嘴给自己说这么多话,就知道孔子好了,高兴地叫人把食物端来给老师享用,也忘记了自己的那些胡闹了。

自从孔子病好以后,就有了写一部历史书籍的打算,他要把这浑浊的世道记录下来,不管是贤能的人,还是奸诈的人,都要让历史长存,让后人可以有了解真相的机会。于是他开始不断收集和整理各国的资料和每个人物的故事,慢慢整理出了一份历史手稿,为后来编写《春秋》一书做准备。

过了一段时间,从鲁国寻医回来的子贡带来了消息,鲁国的宫殿发生了一场火灾,将鲁公的祖庙都烧了。孔子担心地询问着国君鲁哀公有没有伤到,听到子贡说没事,这才放心下来。在他的心里,始终还是很关心他的故国啊……

这时,远在北面的鲁国,刚刚经历了宫殿失火的都城一片颓然的气息,人们纷纷都说天神降怒了,要惩罚鲁国了。

已经六十多岁的季桓子因为荒淫无道,身体每况愈下,他听到了人民的议论,心里忧伤不已。曾几何时,这个国家在司寇孔子的管理下是多么旺盛强大的啊,可就因自己贪恋女色而逼走了孔子,令国道衰弱。现在身体衰老了,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玩乐了,他才开始后悔起来。

没过多久,季桓子就病重在床,他对儿子季康子说道:“儿啊,我走之后,你就要继承我的位置,成为鲁国的掌权者了!我们国家从前曾经因为有孔丘而兴旺起来,我希望你能想办法把他请回来,好好辅助鲁国,重振国威啊……”季康子也不知道是季桓子和哪个妻妾生的孩子,年仅20就同样肥头大耳的,从父亲那里学到了一贯的残忍和傲慢。他点点头,把父亲的话记在了心里。

不久父亲去世,季康子继承了宰相的位置,就想把孔子请回来,看看他能否有本事把鲁国治理好。但这时的贵族都很怕孔子回来后再像从前那样削弱他们的地位,于是让一个家臣公之鱼上前对季康子说道:“定公在世的时候曾经任用过孔子,但最后还是半途而废,如果这次孔子的政策又不能实施,岂不是被他国笑话吗?”

季康子问到:“那该怎么样呢?”公之鱼就说:“您父亲的遗命还是要遵守的,我们可以只请孔子的一些贤能的弟子回来,比如说冉求,就是个有勇有谋的人啊。”

于是季康子就派了使者到陈国,去和孔子说明一切,希望冉求能回到鲁国任官。

孔子听了使者的话后,觉得冉求这次突然被召回去,一定会得到重用的,于是就再三叮嘱冉求,说:“求啊,这一次回到国中做官,不要忘了仁义之道,要好好辅助鲁公,帮助季氏管理国家。”

冉求点点头,然后带着老师的嘱托和同学们的羡慕,跟随使者返回鲁国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