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孔子的故事
45208500000014

第14章 飨宴受折

南宫适和孟懿子从孔家归来后,都深深佩服孔子的才能,觉得任由一个贤能之人屈居在街巷之中,才能不能展现,是个很可惜的事。于是商量起怎么让孔子入朝为官。

这天,南宫适独自来到孔子家中,先问候孔子近期的状况,见孔子已从丧母之痛的阴影走出,于是劝道:“孔先生一身仁义礼道,治国学术,却没有施展的机会,为民造福,真的很可惜。日前我归家想了想,打算推荐先生担任管辖田赋的委吏,不知先生愿不愿意前往就职?”

孔子闻言,十分高兴地说:“哪里的话,你帮我找了一份工作我感谢都来不及,怎么会嫌弃呢?家母曾说过,遇事欲速则不达,应该缓步上进,脚踏实地,从小的官职做起,吸取经验。”

南宫适十分高兴,马上和弟弟孟懿子一起到国君面前,荐举孔子做了成县的委吏。成县,是鲁王赐给孟氏的封地,孟鳌子去世后由孟懿子继承。地方不算大,人口却很多,但一直富足不起来。

孔子一上任,就马上命人核查账本,整理资料,慢慢发现了一些问题。原来上任委吏曾中饱私囊,私通家臣,强收田赋,弄得地农苦不堪言,常常是上餐不接下餐不饱。

孔子对这种自私自利的行为十分厌恶,因为上任不久,身边暂时弄不清谁是可信之人,于是他亲力亲为,到农民那里了解状况,制定计划。常常不分昼夜,工作至晚。很快就制定出了四条新规矩:

一是将参与营私舞弊的上任官员撤职查办;二是将过去作弊时用的增大量程而自己改制的大斛(hu)(称量米量的工具)全部重新换回统一的大小;三是把收赋期限规定下来,对农民说,凡在期限前交完粮赋的只纳九成,期限内交完的纳九成五,超过期限的要追加一成;四是在农户中亲自测试并挑选出为人正直的助手,给他们掌握斗斛收赋。

这样一来,整个成县的粮赋征收有了很大改观,每次的粮食征收都是所有县中最快最多的。农民们都说今年赋税公正,新任的委吏如何的好,孔子的才能传遍成县。

过了一些时日,朝中一个叫仲孙的大夫,很快发现了孔子的才能,于是又提升他为乘田的官。

乘田,是管理牛羊牲畜的小官,在古代,牛羊和祭祀不可分割。万一出事,祭祀无祭品,负责的官员就要遭殃了。

所以乘田一职虽然不大,但非常重要。

孔子小时候就做过牧童,对牛羊放牧十分熟悉,因此对牲畜的习性早有一定的了解。他仔细思索,再次制定出一系列措施。他将尚未成年的幼畜放到了草原中,让它们自己奔跑,强健它们的体魄;然后将成年的牛群进行分圈喂养,先避免了雄性为了雌性而争斗受伤,同时经常让它们围绕农场跑步,练习体能,等到发情期间,再观察考核,将强壮的几只公牛分别放到母牛群之中,让它们在既不损耗体力,又不互伤身体的前提下,完成配种。

不到一年,孔子所管辖的牛羊就成群体壮,有精神活力。这年的祭祀用上了比往常要好数倍的牲畜。鲁国朝中各位大臣听说是孔子担任乘田,个个都十分赞服。连鲁国三个贵族都赞赏有加,鲁昭公更对孔子产生了好奇,向臣下打听关于孔子的事迹。

然而鲁国上下,只有一人,对近日出尽风头的孔子十分嫉妒,这人便是掌握朝中政权的季孙氏家中的家臣——阳虎。

阳虎原本是一个山寨的头目,后来被季孙氏收归麾下,十分重视。从前鲁国由叔、孟、季三家分领三军,称做三桓,势力平等,后来季孙氏得到了阳虎及其部下,使自己这方多出了一支部队,部队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叔孙氏和孟孙氏。他何尝不想一起呑并其余两族,但他知道,一旦自己动手,定会令叔、孟两家联手对抗,未免两败俱伤。所以多年来季孙氏也一直维持着这样的势力平衡,继续在鲁国做着自己的土皇帝。

季孙氏依靠阳虎,在鲁国一直说一不二,连鲁昭公有时都要听他的意见。他知道一旦失去阳虎的相助,自己肯定会被其余两家所灭,所以一直对阳虎敬重有加,不敢怠慢。

不久后,季孙氏准备举办一次“飨(xiang)士”的宴会,广纳贤士。

“飨士”是春秋时期诸侯各国每年都举行的宴会,邀请有学识有地位的名人参加,通过宴会层层推举,筛选良贤,为国效力。

季孙氏要举行“飨士”宴会的消息传开了,有人马上推荐了孔子。孔子从哥哥孟皮口中得知消息后,心想或许真的是母亲显灵,保佑自己得到入仕为官、为民出力的机会呢。

“飨士”宴会开始的这天,孔子早早梳洗妥当,穿上自己最整洁的衣裳。按照礼仪,参加“飨士”宴会的人要穿着青衣,戴上“章甫”帽,穿着双底鞋。孔子身穿青袍素衣,腰系白带,既不失礼节,又朴素典雅,他十分满意地对着镜子整理一遍。然后坐上从仲孙大夫那借来的马车,一路奔驰,向季府赶去。

季孙氏位居鲁国国相,实际上是鲁国最高的权力者。他所举行的飨宴比国君和其他大夫举行的都要隆重。还没靠近季府,远远就可以看见驶往季府的马车,排成长长的列队,人山人海,场景热闹无比。

孔子从车上步下,整理了一下衣领,也跟随人群进入季府,看着四周众多的名人雅士,络绎不绝,心想自己以后也能得到重用,十分高兴。

“孔丘站住!”突然听见一声叫喝,一个鹰鼻鹞(yao)眼、虬髯戟张、相貌凶狠的男子正伸出了手,挡在了孔子面前。正是阳虎!

孔子一怔,想起自己并不认识此人,于是恭敬地说道:“我受邀前来参加飨宴,不知先生有何指教?”

阳虎哈哈一笑,背着双手打量起孔子,然后一翻白眼,道:“飨宴是为有身份有地位的人而开的,你算是放牛的,吹唢呐的,还是收税的?”

孔子神色不变,回道:“英雄莫问出处,有才便是贤能,昔日开国君王,哪个一出生就注定富贵贫贱呢?况且我的父亲也是鲁国的大夫,于情于礼,我都有资格参加修宴。你凭什么阻挡我呢?”

阳虎说不过孔子,心中有一股莫名怒气,不知怎的就是放不下。孔子转身欲朝季府内走去,却被阳虎再次拦住,语气傲慢道:“今天我就是不让你孔丘进去,看你能如何!”孔子求仕心切,见阳虎屡屡阻挠,十分气愤,于是和他理论起来。可秀才遇着兵,有理说不清,阳虎就是阻挡在前,怎么都不肯让开。

很快,有人把事情告诉了在内的季氏掌权者,季平子。季平子是个身材肥胖、浓眉密须的老者,一出来,就看到了孔子和阳虎的争论,于是命人将两人分开。

孔子见季平子来了,心中十分激动,于是上前朝季平子鞠躬作揖,道:“孔丘拜见国相大人,今日前来,只为为国家出一份绵力,望大人成全。”

季平子用他的几乎眯成一条线的眼睛打量着孔子,心称道:“听说孔丘现在正在孟家任职,今日来风头正盛,连鲁昭公那个老头也对他产生了兴趣……如果我把他拉拢过来,岂不可以灭一下孟氏的威风,又可以显得我威仪四方,令天下贤士都归附?”

于是季平子对孔子微笑着说道:“早听说陬邑大夫孔纥的二子是个贤能懂礼、又有才能的人,无论田地还是牛羊都管辖得头头是道,今日前来,老夫十分高兴。如果孔丘愿意,就留下来,替我管理政务吧。”

孔子刚想回礼答谢,一旁的阳虎沉不住气了,他见季平子对孔子如此尊敬,担心孔子和他争权,于是哼道:“好,孔丘留下,我们走……”说着一扬手,就要带领手下离开。

季平子一听就急了,连忙叫住阳虎,缓声道:“贤卿不必如此,你跟随我多年,如同左右双手,怎能说去就去……”然后看了孔子一眼,深深叹息道:“罢了,罢了。”说着就挥手,让手下将孔子“请”了出去。

阳虎和他的手下看在眼里,心里扬扬得意,心想:“看来季老头还是知道该怎么取舍的。”然后招呼众人入座,飨宴即将开始……

孔子在季府那儿碰了灰,生平第一次受到挫折,而且还输得那么委屈和不甘,心里多少有些苦闷。他深深呼了一口气,心平气和,对自己说道:“别人不明白不清楚,对自己无礼,我不去责怪他们,这也是君子的道理啊。”于是坐着马车,回到了家中。

从此,他一心一意地做自己的本分工作,不再想入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