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这个东西,三言两语是很难说清的。今天理解“编制”这个概念,基本上是以是不是正式工来定义的。是正式工,有编制,叫“在编”;不是正式工,签合同,那就不“在编”。所以,每逢国考,又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俨然有超越高考的势头,不就图一个“编制”么!
何为编制?组织机构的设置以及定额的人员和分配的职务是也。公务员有编制,军队也有编制。今天解放军的编制,大体还是以军师旅团营连排为主,海军以舰船为基本单位,空军以飞行大队为单位。如果要问具体点,第一,我不知道;第二,知道也不说!
有朋友问民国时期国民党军的体制编制,这个问题问得好,我回答不了。因为国军的编制太繁杂了,繁杂的都不知从何说起,随便拿出一个军都得讲一大篇。如果真要细细说起国军编制,那又是一本书,一本大书!不是有一本书叫《国民党军事制度史》吗,翻看一下,其实讲得还是不够详细。
民国历史上,国军的编制单位出现过很多,除了基本的军师旅团营连排外,还有集团军、方面军、军团、路军、纵队等,还有新名词比如整编军、整编师、新编师、暂编师等,即便师,又分甲乙丙三六九等,更别提还有什么教导队、警察队、保安旅等地方武装了。
解放战争进入1948年后,有一个单位名称开始频繁出现,那就是——兵团。这名字真叫一个大气!
国军频繁使用“兵团”这个作战单位,****也开始出现兵团。
从这一变化就可以看出,以一个军一个师为单位的作战,已经不适合国共之间的战争了。一个军一个师的小打小闹上不了台面,取而代之的是兵团对兵团的大兵团作战。这意味着,国共之间的战略决战,即将到来!
国民党军的兵团,那是相当不稳定的,如同变形金刚,变来变去,让人很难搞清一个兵团到底包括几个军有多少人。五个军组成的叫兵团,两个整编师凑一块儿也叫兵团,一开打,说XXX兵团,要是不查资料,谁他妈能弄清这个兵团实力怎么样。
但又不能不说!
本篇作为战略决战前的一个小铺垫,着重介绍几个国军主要兵团和****兵团组成,在后面文章再提到,就直接说XXX兵团了,搞得懂搞不懂就这样了。
造成国军兵团编制不稳定的原因有二。
第一就是国民党自身指挥系统混乱造成的。解放战争后期,国军就像大烩菜,指挥混乱,编制也混乱,凑吧凑吧就是一兵团,番号也是变幻莫测,连当时解放军偶尔也搞不清对方什么番号,比如华野,开始就把李弥的十三兵团错叫成第四兵团。所以为了省事,直接称呼某个兵团司令的名字作为番号,如孙元良兵团、王敬久兵团等等。不要以为这就能掌握诀窍了,这绝不是********,比如邱清泉兵团。邱清泉的第五军整编较晚,整编后,邱清泉任师长,不久加入了整70师,组成整编第五军,邱清泉任军长,许多资料此时就开始称邱清泉兵团,其实整75师归邱清泉指挥后,才真正算邱清泉兵团。豫东战役时,整75师划归区寿年兵团,整83师进入邱清泉兵团。48年10月,淮海战役爆发前夕,邱清泉接替杜聿明担任了第二兵团司令,辖第五军、七十军、七十二军、重新组建的七十四军、重新组建的十二军以及181师、骑兵第一旅,是国军几个大兵团之一。那么请问,邱清泉兵团兵力多少?是不是照样答不上来?这进进出出的,恐怕老蒋都搞不太清。
国军兵团不稳定的第二个原因,是****一手造成的,因为国军兵团被消灭的太快了!就拿第一兵团来说,最先称第一兵团的是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的汤恩伯兵团,整74师即在其列,孟良崮战役后,汤恩伯被撤职,第一兵团撤销。48年3月,在长春被围的两支苦逼部队——新七军和滇军六十军,组成第一兵团,司令郑洞国,到了10月,倒戈的倒戈,投降的投降,这个兵团垮了。11月,第一兵团在武汉重建,陈明仁任司令,到第二年的八月,陈明仁起义了!白崇禧收拢了逃跑的官兵,再次重建一兵团,司令黄杰。黄杰的一兵团打打跑跑,跑进越南境内,最后转到台湾,好歹算是保住了一兵团。
国军兵团番号一共出现过22个,经过多次重新洗牌,不同的兵团多达几十个。在这就不一一介绍了,咱挑几个重点的一讲,OK。
第二兵团,称邱清泉兵团当之无愧,因为杜聿明在位时间短,基本上都是由邱清泉带领,而且覆没后没有重建。下辖部队已经介绍,兵力达十二万;
第三兵团,司令为不忘带着罗盘作战的张淦,基本部队是桂系第七军和整48师,兵力4.5万,整28师也曾划归三兵团;
第五兵团,这个是老熟人了,即西北的裴昌会兵团;
第六兵团,卢浚泉六兵团在锦州覆没后重建,司令为李延年,编制辖39军、54军、96军以及原属孙元良兵团的99军,号称八万;
第七兵团,这个太有名了,最先那个区寿年七兵团由整72、75师组成,没一个月就玩完了,黄百韬继承了这个番号,辖25军、63军、64军、100军,淮海战役爆发后,原属李延年辖下的44军划归黄百韬兵团,兵力达十万余;
第八兵团,原周福成八兵团在沈阳投诚,第四绥靖区改编成第八兵团,司令是刘汝明,辖原四绥区部队55军和68军,西北军的老底子,兵力五万;
第九兵团,即廖耀湘兵团,有新1军、新3军、新6军、49军和71军,在黑山、大虎山全军覆没;
十二兵团,骨干部队是十八军,结合原吴绍周兵团组成,第一任司令黄维,辖10军、14军、18军、85军,兵力十万。双堆集全军覆没后,于49年5月重建,司令胡琏,辖18军、67军,后加入19军;
十三兵团,即李弥兵团,辖第8军、第9军,兵力六万,陈官庄被围时,空运徐州的40军39师与起义后的59军残部陈芳芝师合并组建的115军也划归李弥兵团,另外李弥又要了一个64军(碾庄被歼)的空番号,强拉了随部队逃跑的壮丁、学生三千余人充数;
十四兵团,又可称宋希濂兵团,辖20军、28军、65军、79军,淮海战役期间20军、28军调入淮海战场,49年3月扩编,辖第2军、15军、79军、118军、122军、124军;
十六兵团,司令是战场生存技能最强的、有“飞将军”美誉的孙元良,兵团辖41军、47军、99军,前面说了,其中41军、47军系川军,淮海战役时,99军划归李延年兵团;
二十二兵团,最后番号的兵团,有必要讲一下,司令李良荣,49年7月组建,辖重建的第5军、重建的第25军,福建战役遭到重创,李良荣率残部撤往了金门岛。没错,是金门!
解放战争中,解放军的兵团,最早的应该算是陈赓、谢富治的太岳兵团,又称陈谢兵团,它是最早一个独立作战的解放军兵团。
到了47年7月,粟裕执行毛主席的分兵命令,华野开始出现分兵团作战的雏形,留在山东内线作战的7纵、9纵、13纵以及渤海纵组成内线兵团,司令许世友、政委谭震林,所以又称许谭兵团;南下的3、8、10纵由陈士榘、唐亮指挥,又称陈唐兵团。48年3月,华野进行新式整军运动,在五大野战军中最先启用兵团制,分成四个兵团:第一兵团,司令粟裕,指挥1、4、6纵,又称粟裕兵团;第二兵团,司令许世友、政委谭震林,所辖部队不变;第三兵团,即陈唐兵团;第四兵团,由南下苏北的2纵及11、12纵组成,司令韦国清、政委陈丕显(未随部队行动,由吉洛即姬鹏飞代理),又称苏北兵团或韦吉兵团。
48年5月,华北军区组成了三个野战兵团,即杨得志兵团、杨成武兵团和徐向前兵团。
48年11月,****中央和中央军委下达了一个通知,即《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给西北、中原、华东、东北四大野战军定了兵团编制以及所辖军师的编制,给西北了两个兵团编制,给中原四个兵团编制,华东五个,东北五个。
不过几个野战军内部为了这兵团该由谁带领、兵团辖哪几个军、主力几个、二流三流部队怎么分、番号怎么定等等,弄得头都大了,前线都在打仗,为了几个破番号掐了架就不合算了,所以一直没有真正执行。到了49年1月,****中央再次下达了各野战军番号按序数排列的决定,2月,各野战军才真正开始整编,四大野战军分别改称一二三四野战军,纵队也都换成了军。各纵队换成军的番号后,一直用到现在。也就是说,目前解放军现存的18个集团军番号,除了54军外,其余都是在49年2月沿袭下来的。
通过前面的讲述,朋友们可能知道了哪个野战军哪个纵队比较牛,但是换成军以后,就不知来龙去脉了。因为在番号确定时考虑因素很多,所以各野战军兵团编制都比较乱,基本不按常理出牌。整编后的陈士榘兵团所辖部队还是3、8、10老部队吗?要是这么认为就大错特错了!整编后的陈士榘兵团辖24、25、26、34军,前身分别是6、7、8纵和起义的何基沣部。
我敢说,即便今天当过兵扛过枪的,恐怕大部分人说不出你部队的前身是哪个纵队!
但我很自信的说:我能!
为了不占用太多篇幅,本人列了一个表,以方便查阅。
1军 贺炳炎(原1纵)
第一兵团 王震
2军 王震兼(原2纵)
一野 彭德怀
7军 彭绍辉(原7纵)
3军 许光达(原3纵)
第二兵团 许光达
4军 王世泰(原4纵)
6军 罗元发(原6纵)
10军 杜义德(原2纵)
第三兵团 陈锡联
11军 曾绍山(原3纵)
12军 王近山(原6纵)
二野 刘伯承
13军 周希汉(4纵主力与豫西军区部队合编)
******
第四兵团 陈赓
14军 李成芳(4纵11、22旅与廖运周110师合编)
15军 秦基伟(原9纵)
16军 尹先炳(原1纵主力)
第五兵团 杨勇
17军 王秉璋(原11纵)
18军 张国华(1纵20旅与豫皖苏部队合编)
21军 滕海清(原2纵)
22军 孙继先(原3纵)
第七兵团 王建安
23军 陶勇(原4纵)
35军 吴化文(鲁中南纵与吴化文部合编)
24军 王必成(原6纵)
三野粟裕
第八兵团 陈士榘
25军 成钧(原7纵)
26军 张仁初(原8纵)
34军 何基沣(原国军132师与江淮军区部队合编)
20军 刘飞(原1纵)
第九兵团 宋时轮
27军 聂凤智(原9纵)
30军 谢振华(原12纵)
33军 张克侠(原国军59军与渤海纵合编)
28军 朱绍清(原10纵)
第十兵团 叶飞
29军 胡炳云(原11纵)
31军 周志坚(原13纵)
两广纵队 曾生
40军 韩先楚(原3纵)
十二兵团 萧劲光
45军 黄永胜(原8纵)
46军 詹才芳(原9纵)
**** 李天佑(原1纵)
十三兵团 程子华
47军 梁兴初(原10纵)
四野 ****
49军 钟伟(原12纵)
39军 刘震(原2纵)
十四兵团 刘亚楼
41军 吴克华(原4纵)
42军 万毅(原5纵)
43军 洪学智(原6纵)
十五兵团 邓华
44军 邓华(原7纵)
48军 贺晋年(原11纵)
60军 王新亭(原8纵)
十八兵团 徐向前
61军 韦杰(原13纵)
62军 刘忠(原15纵)
63军 郑维山(原3纵)
十九兵团 杨得志
64军 曾思玉(原4纵)
65军 邱蔚(1纵一部)
66军 萧新槐(原1纵)
二十兵团 杨成武
67军 韩伟(原2纵)
68军 文年生(原6纵)
大家通过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事,除了四野外,其余四个野战军都没有第五纵队。四野的第五纵队也出现较晚,后期编制开始增多,****不喜欢13这个数,所以宁肯建第五纵队,也不建十三纵队。为什么共产党人不喜欢第五纵队呢?这又牵扯到了西班牙内战中的马德里保卫战,当时除了攻城的四个纵队外,还有混在城内的流氓、混混、间谍等组成的一支队伍作为内应,称之为第五纵队。所以西野、中野、华野三个野战军都没有第五纵队。
给四个野战军的兵团编制多一个或两个备用,但后面并没有组建,所以没有第六、十一、十六、十七兵团,而用国民党起义部队先后组建了陈明仁二十一兵团、陶峙岳二十二兵团、董其武二十三兵团,所以解放军历史上一共出现了这十九个兵团。
又经过几十年不断裁军,目前我国解放军陆军仅剩十八个集团军,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查,这已经超出本篇讨论范围了。
“兵团”这一概念就介绍到这吧,多说无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