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农村科学养殖常识——绵羊
45192500000007

第7章 绵羊的繁殖(2)

在产羔期间应注意防冻、饿、病、过饱和事故,而混乱是以上情况的根源。混乱的主要表现是:工作头绪不清,有的工作被忽视;羊群乱,母、子羊对不上号;羔羊不能及时转群,使小母子群或分娩栏中留羊过多,造成羊群的不平衡;不能及时发现病羔,羔羊死亡增加。

产羔期间应随时注意气候变化,一般随着风雪天气到来,羔羊发病率和死亡率激增,这时应加强看管。为了减少因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勿让弱羔吃奶过饱,可把母羊过多的奶挤掉些。还要注意羊舍的温度和湿度,勿使温度过低和湿度过高。

提出以下产羔期母子群的组织和转群方式(羊场细毛羊、半细毛羊大型羊群)供参考。

(一)未产母羊群

在大群中发现临产母羊,应拉出留圈。大群每天放牧并陆续接收由大母子群拨来的带羔母羊。

(二)临产母羊

由未产母羊群分出的临产母羊,应加强看管。白天在运动场,夜间在产圈。基本舍饲。发现产羔母羊时,转入产羔母羊圈。

(三)产羔母羊

对产羔母羊要加强照料,实行舍饲。发现有分娩征象时,即转分娩栏,并做好接产和产后处理。

(四)分娩栏中母子羊

产后母子羊置分娩栏,如母子健壮且母羊认羔,母子在分娩栏中可停留1天左右,否则应延长至2~3天。如母羊不认羔,应强迫其认羔并加强护理。母羊舍饲。待母羊认羔后,转入小母子群。

(五)组织小母子群

由分娩栏拨来的母子羊,组成小母子群,在羊舍附近放牧,母羊放牧不饱需补饲。母子羊在小母子群的天数,视情况而定。如羔羊发育快且母子均健康,可早日拨入大母子群,否则应晚些。在小母子群内的天数,一般为7~10天。

(六)组织大母子群

由小母子群拨来的羊,组成大母子群,使其逐渐习惯于远程放牧,除放牧外还需补饲。在大母子群内约停留7天左右。

此时未产母羊群内羊数渐少,及时让其和大母子群合并。

150只左右的细毛、半细毛羊群,产羔期间需3~4人管理,其分工为1人管未产母羊群,1人管大母子群,1~2人管小母子群和照料分娩母羊等,夜间产羔可轮流值班。

三、接羔技术

产羔期间,应经常查看,发现临产母羊立即拉至分娩栏内,护理产羔。白天羊群出牧前应仔细观察,把有临产征象的母羊留圈。归牧后,利用补饲时观察,估计当晚产羔母羊有多少,应做到心中有数。

(一)分娩征象及正常接产

母羊临产时,骨盆韧带松弛,腹部下垂,尾根两侧下陷;乳房胀大,乳头下垂;阴门肿胀潮红,有时流出浓稠黏液,排尿次数增加:行动迟缓,食欲减退,起卧不安,不时回顾腹部或喜独卧墙角等处休息。当发现母羊卧地,四肢伸直,努责,肷窝下陷时,应立即送入分娩栏。

母羊产羔时,一般不需助产,最好让它自行产出。但接羔人员应观察分娩过程是否正常,并对产道进行必要的保护。正常接产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首先剪净临产母羊乳房周围和后肢内侧的羊毛,以免产后污染乳房,假若母羊眼睛周围毛过长,也应剪短,以便认羔。

然后用温水洗净乳房,并挤出几滴初乳,再将母羊的尾根、外阴部、肛门洗净,用1%的来苏儿水消毒。

正常情况下,经产母羊产羔较快,羊膜破裂后几分钟至30分钟左右,羔羊便能顺利产出。一般先看到两前蹄露出阴门,接着是嘴和鼻,到头露出后,即可顺利产出,可不予助产。

产双羔时,先后间隔5~30分钟,但偶有长达10小时以上的。母羊娩出第一只羔后,如仍有努责或阵痛,应检查母羊是否有双羔。方法是用手掌在母羊腹部前方适当用力上推,如系双胎则可触到光滑的羔体。如发现双胎,应准备助产。

羔羊娩出后,先把口腔、鼻腔及耳内黏液掏出擦净,以免因呼吸而吞咽羊水,引起窒息或异物性肺炎。羔羊身上的黏液,最好让母羊舔净,这样有助于母羊认羔;假若母羊恋羔性弱,可把胎儿身上黏液涂到母羊嘴上,引诱母羊舔羔。假若母羊仍不舔或天气较冷时,应用于草迅速将羔羊全身擦干,以免羔羊受凉感冒。

羔羊出生后,一般都是自己扯断脐带,等其扯断后再用5%碘酊消毒。在人工助产下娩出的羔羊,体质较弱,可由助产人员拿住脐带,把脐带中的血向羔羊脐部顺捋几下,在离羔羊腹部3~4厘米的适当部位扯断脐带,并进行消毒。

母羊分娩后1小时左右,胎盘会自然排出,应集中深埋,以免母羊吞食,养成恶习。如4~5小时后仍不排出,应进行处理。

(二)难产及假死羔羊的处理

(1)难产的一般处理。在分娩时,初产母羊因骨盆狭窄、阴道过小、胎儿个体较大;经产母羊因腹部过度下垂、身体衰弱、子宫收缩无力或因胎位不正均会造成难产。

羊膜破水后30分钟左右,母羊努责无力,羔羊仍未产出时,助产人员应即剪短、磨光指甲,消毒手臂,涂上润滑剂,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方法处理。如遇胎位不正,可将母羊后躯垫高,将胎儿露出部分送回,手入产道校正胎位,再随着母羊努责将胎儿拉出;如胎儿过大,可将羔羊两前肢拉出再送人,这样反复3~4次,然后一手拉前肢,一手扶头,随着母羊的努责,慢慢向后下方拉出。拉时用力不宜过猛,免得拉伤。

(2)假死羔羊的处理。羔羊产出后,身体发育正常,心脏仍有跳动,但不呼吸,这种情况叫假死。假死的原因主要是羔羊过早地呼吸而吸入羊水,或母羊子宫内缺氧、分娩时间过长,或受凉所致。羔羊出现假死时,欲使羔羊复苏,一般采用两种办法:一种是提起羔羊两后肢,使羔羊悬空并拍击其背、胸部;另一种是让羔羊平卧,用两手有节律地推压胸部两侧,短时假死的羔羊,经过处理后,一般即能复苏。

因受凉而造成假死的羔羊,应立即移入暖室进行温水浴,水温由38℃开始,逐渐升到45℃。浴时应注意将羔羊头部露出水面,严防呛水,同时结合腰部按摩,浸20~30分钟,待羔羊复苏后,立即擦干全身。

(三)产后母羊的护理

母羊在分娩过程中失去很多水分,并且新陈代谢机能下降,抵抗力减弱。假若护理不当,不仅影响羊体健康,且使生产性能下降,因此要加强产后母羊的护理。

产后母羊应注意保暖、防潮,避免贼风,预防感冒,并使母羊安静休息。产后1小时左右,应给母羊饮水,第一次不宜过多,一般为1.0~1.5升,水温应高一些,切忌母羊喝冷水。为了避免引起乳房炎,补饲量较大或体况较好的羊,在产羔期可稍减精料,以后逐渐恢复。

(四)初生羔羊的护理

羔羊出生后,体质较弱,适应能力低,抵抗力差,容易发病。因此,搞好初生羔羊护理是保证其成活的关键。

羔羊出生后,一般十多分钟即能起立,寻找母羊乳头。第一次哺乳应在接产人员护理下进行,使羔羊能尽快吃到初乳。

初乳是指母羊分娩后第一周产的奶,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抗体,有抗病和轻泻作用,有利于羔羊排出胎粪。

羔羊胎粪黑褐色,黏稠,一般生后4~6小时即可排出。如初生羔羊鸣叫、努责,可能是胎粪停滞,如24小时后仍不见胎粪排出,应采取灌肠等措施。胎粪特别黏稠,易堵塞肛门造成排粪困难,应注意擦拭干净。

另外,为了管理上的方便和避免哺乳上的混乱,可采用母子编号的办法,即在羔羊体侧写上母羊的编号,以便识别。

哺乳期羔羊发育很快,若奶不够吃,不但影响羔羊的发育,而且易于染病死亡。对缺奶羔,应找保姆羊。保姆羊一般是死掉羔子的或有余奶的母羊。否则,要进行人工哺乳。人工哺乳应首先选用羊奶、牛奶,也可用奶粉、代乳品等。对羔羊实行人工哺乳,是当今肥羔生产和奶羊生产上普遍采用的先进方法。实行人工哺乳,容易形成规模化、工厂化的生产方式。采用人工哺乳方法饲养羔羊,必须严格掌握配乳成分和浓度,特别是用奶粉和代乳品时,要注意卫生和消毒,一定要做到定时、定量、定温,达到规范化饲养管理要求。

(五)初生羔羊的鉴定

初生羔羊鉴定是对羔羊(细毛羊、半细毛羊及其杂种)的初步挑选,其意义有二:一是根据羔羊的等级组成鉴定种公羊的好坏,而种公羊的后裔测验结果知道得越早越好;二是有一些性状(如羔身身上的有色斑点和犬毛等)在羔羊身上能清楚地看到,长大后会逐渐消失或不易发现,而这些性状对后代品质影响很大。

初生羔羊鉴定宜在生后24小时内进行,项目包括类型、体质、体格、体重、毛质和毛色等。类型是指其产品方向的倾向性;体质是根据骨骼粗细、头的宽窄和皮肤皱褶情况定为结实或偏粗、偏细;体格是指其骨架大小,可结合体重评定;体重指其初生体重,以大、中、小表示,公羔初生重在4.5千克以上者为大,3.5~4.4千克者为中,3.4千克以下者为小;毛质可分同型毛、基本同型毛和混型毛;毛色可分全白、体杂、头肢杂或全杂等。

按以上项目鉴定后,可把羔羊分为优、良、中、劣4级。凡体质结实、个体大、毛色全白无犬毛者属优级;体质结实或稍偏细、体格大或中等、毛全白、同型或很少犬毛者属良级;体质结实或偏粗、体格中等或略小、毛全白、同型、犬毛稍多或四肢次要部位有有色小斑点者属中级;其他项目虽略同于以上各级,但羊毛混型或身躯主要部位有粗毛,或毛质略同于以上各级而体格特小、体质特差者均属劣级。

以上标准适用于细毛羊、半细毛羊品种羔羊及其杂种羔,但杂种羔在毛质和毛色上可略放宽。经初步鉴定挑选出来的优秀个体,可用母子群的饲养管理方式加强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