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农村科学养殖常识——绵羊
45192500000005

第5章 种羊培育(3)

级进杂交的目的,是为了根本改变低产品种的生产性能和产品方向,例如将粗毛羊改变为细毛羊、半细毛羊或其他方向的羊。

级进杂交,一定要选择产品方向完全符合要求,而生产性能又比较高的品种作为改良用品种。级进杂交的后代并非全和改良用品种一样,而是既具有改良品种的优良品质和高生产性能,又具有被改良品种的良好适应性。

级进杂交所生的一代杂种,即便处在与原品种类似的饲养水平下,仍能表现出较好的改良效果。如新疆细毛羊与粗毛羊杂交时,其一代杂种,即使仍和粗毛羊饲养水平相似,其产毛量也比粗毛羊提高1~2倍,体重也有相应的提高,而适应性并不显著下降,这主要是由于有杂交优势的存在。但随着杂交代数的增加,其要求的饲养管理条件也相应提高,这时杂交改良的效果与饲养管理条件关系极为密切。饲养管理条件好时,杂交代数越高,则杂种生产性能亦越高;反之,代数过高,生产性能和品质反而下降。

级进杂交目前在我国可以广泛应用,假若饲养条件继续获得改善,到5代后杂种生产性能基本上与改良用品种相类似,符合改良用品种生产性能的羊,可采取归属办法,经鉴定合格者归属于改良用品种,并进行自群繁育。

(二)引入杂交

当一个品种已基本上能满足育种的需要,而又在某一方面还有比较严重的缺点时,可以用生产方向一致并能改良此品种的另一品种进行杂交,叫做引入杂交。其目的只限于改良原品种某方面的缺点,而尽量保留其主要品质。改良用品种只与部分原品种母羊杂交1次,再进行1~2次回交,以获得含外血1/4~1/8的后代,用以进行自群繁育。

引入杂交在养羊业中应用颇广,其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改良用品种的选择、杂交中的选配及幼畜培育条件等方面。

国内外有很多应用引入杂交的事例。为了改进东北细毛羊毛长不足、毛密不大等缺点,曾用斯塔夫罗波尔公羊与部分东北细毛羊母羊杂交,一代杂种毛长、毛密和腹毛均有改善,且产毛量亦有提高。遂选出2只一代杂种与东北细毛羊母羊作回交,以后又从回交后代中选择优良公羊与同代母羊自交,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在作引入杂交时,选择品种和个体很重要。要选择特别好的和经过后裔测验的种公羊,要为杂种羊创造一定的饲养管理条件,并进行细致的选配。此外,还得加强原品种的选育工作,以保证供应好的回交种畜。

(三)育成杂交

育成杂交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杂交培育新品种。参与杂交的绵羊品种,可以是两个,也可以是两个以上。通过育成杂交培育新品种,是发展养羊业、提高绵羊生产性能的重要方法。

我国原有地方品种羊多属粗毛羊,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细毛羊、半细毛羊等纯种开展育成杂交,培育适应当地条件的绵羊新品种,是改变我国养羊业面貌的重要途径。

育成杂交的形式尽管多种多样,但其过程大致可分为3个基本阶段。

(1)杂交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较大规模地开展杂交,可以从开始就有目的地培育新品种,也可以在生产性杂交的基础上再转而进行育成杂交。不管哪种情况,只要已开始有意识的育种工作,就应制订育种计划。特别是开始杂交时就以培育新品种为目标的,应根据市场的需求、原品种特点和当地条件,规定育种方向和选择改良用品种与个体,从所获得的一代杂种开始,进行培育和选择。

在杂交的第一阶段,主要是动摇原品种的遗传性并创造新变异,故不应使用亲缘交配。

(2)自群繁育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自群繁育固定理想类型。经过第一阶段长期杂交和杂种定向培育与选择后,有部分杂种羊已符合理想型的要求,这些羊之间可以采用一定程度的亲缘交配或同质选配,来固定其优良特性。

对那些非理想型的个体,则需视具体情况分别处理。如对那些有一定育种价值但存在某些缺点的个体,可用理想型杂种公羊配种;对那些虽经杂交但改进不大的个体,可用改良品种继续杂交;对那些存在严重缺点的个体,则应淘汰出育种群。

杂交和自群繁育是交错进行的,二者并没有时间上的确切界限。自群繁育开始,并不意味着就是杂交阶段的完全结束。

(3)形成品种和继续提高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品种整体结构,增加羊的数量,提高羊的品质和扩大品种分布区。杂种经自群繁育后,已形成独特类型并有相当稳定的遗传性,只是在数量和结构上还不符合品种标准。在此阶段可以进行品系繁育并开展品系间的杂交,以建立新品系并提高整个品种水平。

在增加数量和提高品质的同时,可逐步推广品种,使其获得广泛的适应性。

世界上为数众多的育成品种,多半是通过育成杂交培育出来的。我国也应用此法培育出了若干新品种和新品种群。

二、以细毛羊为方向的杂交改良

我国以细毛羊为方向的杂交改良和培育细毛羊新品种所使用的母本,主要是蒙古羊、西藏羊和哈萨克羊。在育成杂交中使用的父本,主要有新疆细毛羊、前高加索细毛羊、苏联美利奴羊等。在培育新品种的过程中,也有用斯塔夫罗波尔、阿尔泰、萨尔、澳洲美利奴和波尔华斯等品种进行引入杂交的。中国美利奴羊将是今后广泛使用的改良用品种。

培育细毛羊所使用的方法多为育成杂交。一般先用细毛羊品种杂交3~4代,等出现理想型公母羊后再横交固定,经长期选育而形成新品种。在育种过程中,为改进某项缺点,也经常采用引入杂交。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也有用级进杂交方式,以新疆细毛羊杂交粗毛羊,最后通过鉴定,将杂种羊归属于新疆细毛羊的。

以细毛羊为方向的杂交改良和培育细毛羊新品种,除要求杂种羊符合细毛羊羊毛的细度和长度外,首先要求解决毛色和羊毛同质性问题。这些性状改良的效果和速度,与改良用品种与个体的选择、粗毛母羊个体的选择、杂交代数、杂种羊的选择和淘汰以及饲养管理条件都有关系。

同质毛改良速度虽受很多因素影响,但以母本被毛情况影响最大。一般来说,母本被毛粗细较匀者改良快,匀度差者改良慢。如青海西藏羊羊毛纤维类型中无髓毛、两型毛、有髓毛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46.9%,41.6%和11.5%,用新疆细毛羊改良时,一代杂种羊的无髓毛即达98.04%。蒙古羊羊毛上述纤维类型的比例分别为48.59%,2.18%和49.23%,用苏联美利奴羊杂交后,其一代杂种羊无髓毛已占91.17%。此外,级进代数影响也很大,用新疆细毛羊杂交改良哈萨克粗毛羊时,一代杂种中,同质毛个体仅为36.37%,二代已达68.26%,三代则高达83.33%。

母本对后代毛色的改良速度影响也很大。用新疆细毛羊同纯白毛色的蒙古羊杂交时,一代杂种中纯白毛色者占81.75%。同头肢杂色、体杂色以及全黑全褐蒙古羊杂交后,一代纯白毛色者分别为40.15%,22.45%和20.83%。

根据对同质毛和毛色改良速度影响因素的分析,在挑选母本个体时应选择纯白色和被毛较均匀的个体。假若这一点无法做到,应尽量选择毛色和同质性遗传稳定的品种或个体供作杂交改良之用。此外,须严格进行杂种羊的选择和淘汰,并为杂种羊创造较好的饲养管理条件。

用细毛羊杂交改良粗毛羊时,在杂种羊达到同质毛和纯自毛色后,一般羊毛细度和长度也都能达到细毛羊的要求。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已用育成杂交的方法培育出新疆细毛羊、东北细毛羊、内蒙古细毛羊、甘肃高山细毛羊、敖汉细毛羊、鄂尔多斯细毛羊、青海细毛羊、新疆军垦细毛羊等新品种,近期又育成了中国美利奴羊。

三、以半细毛羊为方向的杂交改良

我国以半细毛羊为方向的杂交改良起步较晚,自1973年第一次全国半细毛羊会议后才大规模开展。

以粗毛羊或细毛杂种羊为母本的杂交改良,主要使用了3个类型的半细毛羊公羊品种:一是茨盖羊,被毛同质性较差,但适应能力强,适合于气候和草原植被较差的地区,在我国西北、内蒙古、四川、西藏某些海拔较高和气候寒冷的地区改良效果较好。二是英国长毛种羊如罗姆尼、边区莱斯特、林肯羊等品种,原产于饲料条件和气候较好的地区,被毛品质好,适合在饲料条件和气候较好地区的杂交改良,用以培养羊毛细度为48~50支的半细毛羊。三是考力代羊,饲养条件要求高,在某些饲料和气候较好的地区可用于杂交改良粗毛羊或细毛杂种羊,以培育被毛细度为56~58支的半细毛羊。

我国以半细毛羊为方向的杂交改良有自己的特点,就是绝大部分母本是细毛杂种羊,今后虽然不排除用粗毛羊作母本的可能性,但无疑细毛杂种羊将是主要母本来源。我们的意见,高档半细毛(56~58支)羊,可用同质细毛杂种羊作母本,用早熟肉用公羊作父本,以育成杂交来培育;低档半细毛(48~50支)羊,可用不同质细毛杂种羊作母本,通过与早熟肉用公羊的育成杂交方法来培育。由于细毛杂种羊一旦达到同质,被毛已属细毛,即便与早熟肉用公羊杂交,也很难粗到48~50支的细度。当然用半细毛公羊直接杂交改良粗毛羊的办法,也未尝不可一试,这种改良办法,达到同质半细毛的速度可能慢些,而一旦同质,细度多半不成问题。

培育半细毛羊新品种,应该注意后代对当地的适应性,由于许多早熟肉用种都是在饲料和气候条件较好的地区培育出来的,它们的被毛品质和早熟性都较好,但杂种羊对条件的要求比较高。在条件较好的地区,用这类公羊作父本,其改良效果固然较好,但在条件较差的地区用它来杂交改良,效果往往较差。反之,在这类地区用茨盖公羊作父本的杂交,可能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因此,在发展半细毛羊的地区进行引种要考虑引入品种的适应性。在这方面全国很多地区已做过不少引种和杂交改良试验,其结果均可借鉴。

其他在改良过程中各个性状的重要程度和问题,与细毛羊育种的原理和方法都相类似,不再重复。

开展半细毛羊方向育种工作的结果,已培育出一批半细毛羊新品种和品种群,如东北半细毛羊、青海半细毛羊、安徽半细毛羊、内蒙古半细毛羊等。

四、羔皮羊的杂交改良

新疆库车羊的改良,主要用卡拉库尔种公羊作级进杂交,结果杂种羔皮品质提高很快。20世纪70年代初期,杂种羊已形成具有品质较好和遗传性较稳定的品种群。根据新疆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和库车种羊场1971年的鉴定,三等以上的羔皮已占77.75%;毛卷类型中卧蚕形毛卷约占78%。

新疆150团羊场,从1961年开始用卡拉库尔种公羊杂交改良哈萨克和杂色细毛杂种羊,到1972年已有大量的四代和少量的五代杂种。杂种黑毛色比例逐渐增加,三代及以后全部为黑毛色。羔皮等级随杂交代数增加而提高,其中一、二级羔皮的比例亦有所增加。三、四代杂种羔,一级比例分别占15.84%和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