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赢在起点-高考高分作文
45191400000050

第50章 炫示亮点的方法(2)

人们常用“纲举目张”来比喻条理分明。事实上,有些话题或材料作文如“幸福”、“感动”、“责任”等,内涵宽广,我们可以设计一个题记,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来阐述它的含义,并注意在主体部分通过几个场面、片段与之相呼应,这样,题记就起到了“张纲目”的作用。如2007年重庆高考满分作文遥望象牙塔,走过独木桥》的题记就起到了结构全文的作用:

听,是谁打翻了五味瓶?伸出手指数一数,酸甜苦辣咸……

--题记

文章以题记的方式开篇,比喻高考是酸甜苦辣咸的五味瓶!进而从酸甜苦辣咸五个部分组织行文,结构精致明晰,布局精心巧妙。

写好题记,就要先构思,构思题记要根据文章表达的需要确定,要有深刻的思想、广博的知识,要讲究语言的精练,反复推敲,力求表达确切妥当,精彩有力,因此,我们平时应该做到以下两点:一是需要我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不断阅读、不断借鉴、不断积累,二是多注意锤炼语言功夫,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写出精彩的题记,才能使自己的题记在考场作文中闪光,当然,题记并不是文章必需的,如果不善于就不必要写,不然就会有“画蛇添足”之嫌。

(第三节雕饰“凤头”,精彩亮丽)

元代散曲作家、理论家乔吉说:“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凤头”,也就是指文章的开头要写得有姿有彩,像凤凰的头那样,是最美、最动人。精彩的开头不仅奠定了行文的基调,而且也带给阅卷者一份好心境。

万事开头难,写作也如此,如何让自己的作文引人入胜,主要有以下方法:

1.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头:“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就是这样的开头,一部举世闻名的巨着诞生了。

余秋雨的)废墟》的开头:“我诅咒废墟,我又寄情废墟。”提纲挈领,开宗明义,为全文定下了基调。

吴晗的)谈骨气》一文开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就亮出观点。

他们用的就是“开门见山”的方法。所谓“开门见山”,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的是写文章时直截了当入题的一种写法。由于这种写法干脆利落,入题快捷,不枝不蔓,所以这种方法在名家各类文章的写作中得到广泛运用,占有很大的比例,也是考场作文开头的首选方法。

2.修辞开篇,展示文采修辞是语言运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生动而又贴切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常能使语言增添许多风采。高考作文若能熟练运用修辞手法,定能使文章增色添辉。

(1)用排比,造势磅礴

请看2007年河南省高考满分作文)走出保护伞》的开头:

我难以想象,如果幼鹰不独自经受自然的磨难,又怎能展翅于苍穹?

我难以想象,如果梅花不独自承受秋风的萧瑟,又怎能傲放于严冬?

我难以想象,如果男孩不独自承受摔跤的痛苦,又怎能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儿?

(2)巧比喻,形象开阔

开头设喻,以引起读者对要说明的事物或道理的兴趣。如)马说》开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以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为喻引出中心论点。精辟设喻式多用于议论文的开头,它能使文章发端新颖,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和表达效果。例如,2008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海龟和老鹰材料作文”,云南高考满分作文)不要说你是好心》的开头:

好心,也许是雨中送伞,雪中送炭,但也可以是抱薪救火,火上浇油。当你抱着柴木冲向火场时,请不要使用这个好听的借口!不要说你是好心。

2006年高考安徽优秀作文品味清淡,清淡是空中的孤月,是出水的清荷!是墙角的数枝梅。清淡是一种豁达的胸襟,是一种离尘出世的情怀。品味清淡,品出“心有日月天地宽”,品出“皎皎空中孤月轮”,品出“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暄”。

题目的拟定就别出心裁,博喻开篇尤显得超凡脱俗、出类拔萃,亮点突出,

(3)用拟人,别开生面

春风来了,蒲公英妈妈便放开了孩子的手,让它们随着风儿去寻找自己的生存之地。这么一粒种子,离开了母亲之后,毅然地去选择适于自己生长的土地。它随着风儿来到了一个花圃,“这里争芳斗艳的太多,我不喜欢。”它逃似的走开了。(《一粒种子》)

(4)用对偶,严谨整齐

活着真叫累,有人这么感慨。

活着真叫苦,有人这么喟叹。

活着真的轻松快乐,我却喜欢这样对生活箢结。是我的累颜比别人少吗?不是,因为我的胸襟之中盈盈地充满了四个字:清点生活。(《清点生活》)

(5)用呼告,亲切动人

依稀想来,已有几年未踏上这一条洒满月光的小路了。小路是父亲亲手用鹅卵石铺成,在月下泛着朦胧柔和的光。路的那头,连着那河边的小屋,连着我的父亲。父亲呵,你是否依然执着地坐在岸边,哀怨地吹着笛子,等着儿子的归来?(《路是月的痕》)

(6)巧设问,引人深思

如果你想引起评卷老师的注意,引发评卷老师阅读的兴趣,你可在文章开头,以富有力度的语言设疑:一是设问,一问一答;二是反问,寓答于问;三是设疑,留下悬念。这种开头能引人遐想,启人深思,突出主题。例如,2006年江西高考满分作文《磨炼出与成功的默契》。

倘若你是一粒种子,告诉我,你会怎样?是等待春天的召唤,还是迫于与寒冬挣扎?倘若你是一掬清泉,告诉我,你会怎样?是任凭风儿的吹荡,还是勇于激起浪花?倘若你是沧海桑田中的一颗沙砾,告诉我,你会怎样?是受命于雨打风吹化成一缕尘烟,还是敢于摩擦出晶莹的珍珠……大凡成功之士都会选择后者,纵然面对的会是苦涩,但苦涩之后便会是甘甜。

开头围绕“纵然面对的会是苦涩,但苦涩之后便会是甘甜”这一主题,通过一连串的“问”和“答”,开启了思绪,突出了主题。

3.悬念导入,吸引读者高考作文书写前,不妨用36分钟精心构思,用悬念导入,这样容易抓住人们阅读时的好奇心理,吸引人们阅读,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例如,2007年河南省高考优秀作文《谁为青春买单》。

走在青春的大道上,我们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微笑着走过风风雨雨,也走过一段平凡而又奇特的青春路。

手牵手,父母伴我们启程走进青春;肩并肩,师长陪我们奔跑追逐青春;心连心,你我他在命运的琴弦上谱写青春。

谁该为我们的青春买单?你无言,我无言,大家都无言。或许我们都经不起时间的拷问,就匆匆给青春画上了句号,但那不该,不该是我们应有的人生。

开头就设计了一个悬念:谁该为我们的青春买单?这一问题自然而然地把读者的目光带到了下文,使读者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下文。

4.故事先行,引人入胜

高考作文故事先行,能引人入胜。如果你准备“故事新编”,你可以话题材料的结尾为媒介,或浮想联翩,演绎神异故事或精研深思,前目詹事态未来,以精妙的构思(新奇的情节制胜。

例如,2007年广东省高考优秀作文《薪尽火传》

曾经有个很有名的故事:一名病重的人对画家说,当藤蔓上最后一片叶子落下的时候,我便要离开这个世界。于是画家画了一片绿叶在藤上,暴风雨过后,画家去世了,病人却坚强地活了下来。画家,用他的画笔向病人传递了求生的意志,也传递了他生命的火花。

作者以故事先行,具体形象,既能引人入胜,又切合话题。

5.引用开头,凸显底蕴

引用法是一种很常用的文章开头法,如果你想以丰厚的文化底蕴取胜,你可以在开头巧妙地借用诗歌(名言(典故:俗彦语等作为全文的总领。这样的开头,常使文章有一种神完气足的味道,一种理直气壮的劲头,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运用得自如,往往能增强开端的气势,使人感到突兀,峥嵘,高远。当然,引用要突出主题,要准确(得体,切忌张冠李戴、弄巧成拙。

例如,2006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拣尽空白终见风景》

一曲幽径,蜿蜒曲折中不忘留一点空白,让人遐思空白背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风景旖旎。

一波微澜,波涛汹涌之后不忘留一点空白,使人神游“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雄浑壮阔、心潮澎湃的风景奇丽。

一片诗词,缠绵悱恻之间不忘留一点空白,让人品味空白之后的一声长啸,引“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诗情到碧霄。一方净土,沉默不言中不忘留一点空白,为人们渲染出一幅“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奇观。

蓝天,留下了空白,才有了“纤云弄巧,飞星传恨”的波澜;历史,因你留下了空白,才会有青冢空留,遐思不断。

例子引用的诗词名句开篇,在为读者展示中华诗词文化的浩瀚精深、优美奇瑰的风景的同时,昭示了一个主题:读诗,要善于“留一点空白”,才能品出个中的韵味。

6.抒写情感法

如果你想使文章饱含深情、淋漓酣畅,你可以在开头借助精妙的景物描写或者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抒发内心的情感。

例如,2005年高考辽宁考生《今年花胜去年红--成长的足迹》的开头:

成长是一株小树,承载阳光,舒展枝叶,它把身体伸向天空,探索天空的奥秘;成长是一条小溪,穿越山谷,叮咚作响,它把足迹踏向大海,感受大海的浩瀚;成长是一朵小花,沐浴春风,吸吮雨露,它把风姿舞向原野,点染自然的色彩……

我茁壮地成长,因为我懂得勇于把握自己的理想,就像小树冲破各种束缚终将蓬勃向上。

我勇敢地成长,因为我懂得敢于直视命运的挑战,就像小溪经历种种险阻终将流向远方。

我快乐地成长,因为我懂得善于寻找生活的情趣,就像小花排除所有烦恼终将快乐开放。

作者首先推出三个美的意象--小桃树、小溪、小花,以强势排比礼赞成长的过程,接着抒写自己茁壮成长的勇气和快乐,情感充沛,笔调热烈,有一种先声夺人的气势。

7.比兴开篇,烘托主题比兴,是我国诗歌创作的传统手法,高考作文也可借他物比兴,作为开篇之法。当然,所用的他物,必须与“所咏之辞”有内在的联系。

例如,2006年全国卷I高考满分作文)给自己一方天空。

若生为林木,我当欣欣以向荣;

若生为幽草,我当萋萋而摇绿。

如果是小草,就不要羡慕大树的伟岸参天,你依然可以长成一片翠绿,如果是麻雀,就不要羡慕雄鹰的搏击飞翔,你依然可以在枝丫间寻找快乐,如果是小溪,就不要羡慕大海的惊涛拍岸,你依然可以在山涧自由流淌。生而为人,就不要羡慕别人的天赐良机,做回自己,给自己一方天空。

文段从自然界写起,由物及人,明确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做回自己,给自己一方天空”。这里的“比兴”与“所咏之辞”--做回自己,给自己一方天空”是相吻合的,从而烘托了主题。

8.事例开篇,简洁铺陈

2007年辽宁高考满分作文《我能》的开头:

项羽横剑一挥,生命之劲松瞬时枯槁成萧瑟秋风中的悲壮。我看到,那伟岸英姿划掠过滴血残阳,乌江悲鸣,苍穹黯然,楚民哭之如父。

文章开头以名人事迹简洁铺陈,由题目“我能”联想到自我超越尽显本色的主题,明确突出。

9.细腻描绘,形象入题

如果你选择记叙文,又想给文章涂染文学色彩,可在开头打造意境,借景传情,做到“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既为下文带情化的叙写做好了铺垫,又能牢牢吸引评卷老师的眼睛。

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的开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这就为下文描绘荷塘满月的另一番景象铺开了画面。

又如宗璞的)废墟的召唤》,开头描写了“冬日的斜阳”、“月牙儿的轮廓”、“干皱的田地”,给圆明园的废墟烘托了凄冷的气氛。

10.先发议论,再引入题旨

如老舍《济南的冬天》的开头,作者拿济南的冬天与北平、伦敦的冬天进行对比,突出了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特点,从而得出结论:“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情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文章引入正题。

11.对话开篇,引人入胜

一代高僧弘一法师捏盘前对弟子说:“你看看我的牙齿,怎么样?”“都掉光了。”“那舌头呢,还在吗?”“还在。”“所以说,坚韧的东西总是比坚硬的东西强。”

《坚韧--我追求的品格》一则深透禅机的对话,引出了“坚韧”的内涵,推出了文章的观点。

总之,采用怎样的文章开头,应根据文章的内容和风格来定。总原则是用上好的开篇,能使文章主旨更鲜明,结构更严谨,内容更丰富,材料更新颖,语言更生动。

(第四节雕饰“豹尾”,余味无穷)

俗话说:“编匡编娄,全在收口。”文章的结尾同开头一样,是文章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其内容发展的自然结果。古人作文很重视结尾,元人乔吉认为,好的结尾应像“豹尾”,短小精悍,刚劲有力。托名白乐天撰的《金针诗格》说:“落句欲似高山放石,一去无回。”他讲求自然洒脱。明人谢榛说:“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即结尾要言有尽意无穷有余味耐咀嚼.清人李渔说:“终编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人执卷流连,若难遽别。”要让读者读完文章不能释怀。精彩的结尾,能为文章增光添彩,是留给阅卷者的最后一道“风景”,一定要给阅卷者“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惊喜。

下面结合近年来高考满分作文,介绍几种作文结尾的方法,供广大考生借鉴。

1.呼应式结尾

结尾除了要服务于文章的内容和中心外,还得受“开头”的制约,呼应开头。结尾照应文题,或照应开头,前后呼应,显得文章血脉贯通,结构圆合,给读者留下整体性的美感,并能显示考生的话题意识,强化文章主题。结尾与开头的呼应,也是画龙点睛的妙笔。

例如,2005年高考湖南一考生《夸父追日》:

(首)我是夸父。我在追赶太阳。小的时候就听长老们说过,太阳,天帝的儿子,这个伟大的神灵,是无人能赶上的。

我不是平庸的人,我生来力大无穷,单手拔起一棵树是我幼时的玩法。太阳,我要打破你的神话。我要追上你。

(尾)追赶,追赶……

我的心跳逐渐变慢,我的呼吸微弱无力。我感觉到自己也不能控制自己,生命之火即将熄灭。

我轻轻倒在地上,山川为之一颤。而太阳,仍在空中发出炫目的光芒。

太阳啊,谢谢你。我闭上双眼,突然明白:我追赶的其实是心中的太阳,生命中的幸福。就在我追赶的过程中,我的生命,充实丰富。

追赶,就是生命的体现。

文章采用一字立骨之法,全文围绕一个“追”字谋篇。开头写夸父超越神灵,追赶太阳的宏伟抱负,中间写追赶过程,结尾写追赶的“失败”,并借此升华文章的主题,赋予“追”以哲学的内涵,即追赶心中的太阳,丰富生命,充实人生。

2.点睛式结尾

这种结尾用凝练简洁的语句归纳总结,画龙点睛,揭示中心,点明文章主旨,起到卒章显志的作用。在文章结尾处“点睛”,使文章精神顿生,通体亮丽,追求对读者心灵的强烈震撼力。

例如,鲁迅的,故乡》:“说到希望!我以为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段文字堪称点睛之笔,语言简明却蕴含着深邃的哲思。它既表明了作者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也表明作者对救国救民道路的积极探索精神,同时更是呼唤和激励人们,积极投身于救国救民之路,脚踏实地,前仆后继,“走的人多了”,就会踏出一条光明的大道,推翻黑暗的旧社会,建立富强的新中国的美好希望就会实现。

3.自然收束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