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赢在起点-高考高分作文
45191400000045

第45章 突破发展等级的方法(7)

到现在把花留在花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花,每朵花都有了自己的“护花使者”,因而“一朵花也没有被糟蹋”,这样,每个来这里的人(包括学童)实际上拥有了“整个花园的花”。这给随手乱折花木的某些国人多少有点触动吧:只有超越小我超越简单占有欲的爱才是长久的永恒的。

三爱“花”就要为“花”着想。

四一朵花与一座花园。

五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第三节文采)

考点阐释

“有文采”是对文章语言的要求,是在基础等级“语句通顺”基础上的更高一层的要求。一是指语言运用得好,二是指语言准确鲜明生动,三是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味文章有韵味。它包括下列几个方面:①用词贴切,②句式灵活。

③善于运用修辞手法.④文句有表现力。

语言是文章的细胞。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古人说话讲究辞令,写文章更讲究文采。一部《论语》,不但是儒家思想学问所在,其语言之精练优美含蓄,堪称古文学典范。孔子如此,先秦诸子无不如此,最突出的莫过于庄子,他口头上说不要“文章”和“彩色”,实际上他的文章是先秦着作中非常富有文采的。我们爱读《庄子》,最初是因其汪洋恣肆的语言所倾倒。后世学者,大多都很重视文章,讲究文采。在今天,有些人写文章也不太重视文采,只有抽象的道理,缺少具体的形象.只有甲乙丙丁的描述,没有鲜明生动的论证,效果当然不会好。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就对“八股”式的文风作了批判。

古人又云:“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有文采的句子和语段,就像“玉”和“珠”,能使整篇文章熠熠生辉。巴甫洛夫在《给青年们的一封信》中说:“不管鸟的翅膀多么完美,如果不凭借空气,鸟就永远不能飞到高空。”语言的文采就是考试作文的空气。在考试作文中,如果没有好的语言支撑,再好的主题也难以存在,再好的中心也难以表现,再好的情感也难以寄托,整篇文章难以升华。如果要想让阅卷老师一看到这种语言,心中就感到暖洋洋的,心情舒畅起来,那么就必须使用有文采的语言。

一、方法指导

1.用词贴切,词句雅致

余光中说,词语是写文章的“质料”,个别字或词的品质几乎在先天上就决定了一篇文章的趣味甚至境界的高低,就如岩石,有的是大理石,有的是普通砂石,优劣立判。词句是构成篇章的基本语言单位,篇章的文采靠具体的词句来体现。对文采的追求,既要讲求规范,又要充满生活情趣。首先表现为对词句的修饰,考生要善于选用生动形象的词语,为语句添光增彩。

词语丰富可从词性方面努力:

(1)要锤炼形容词、副词

比较下面两个句子:

①她在湖边走着,夕阳照在她身上,也照在湖面上,她看看天空,忽然忍不住唱起来,歌声惊飞了树上的小鸟。

②她在湖边缓缓地踱着,夕阳涂抹了她一身,也静静地铺在湖面上,她看着远方橘红的天空和这金黄的湖面,忽然忍不住唱起来,“哎--”刚一出口,一只小鸟从枝头惊起,“扑棱棱”地展翅飞走了。

可以看出两句虽然表达同一个意思,但(2)由于使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动词和带有色彩的词语,所以景色显得很富有形象感。

(2)锤炼动词

动词用得好,可以准确生动地描写景物,表现出景物的动态美。例如,鲁迅的《药》!

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剌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地往下滴。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地想交给他,却又不敢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

这个片段用了许多动词,人物个性突出。

(3)锤炼叠词

我们都知道,汉字的一大特色,就是有四个声调,如果按照一定的规律来搭配,就会富有一种特别的音韵美,比如叠音,就能收到这样的效果。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化......

这个片段用“曲曲折折”表示荷塘的广度;“田田”表现出了荷叶的密度,写出了荷叶相连的样子;“层层”表现出了它的深度。许多叠词读来都无不给人一种形象鲜明、温柔敦厚、和谐优美的美感。

2.句式灵活

语言的“有文采”有时表现为一种变化之美,这种变化集中体现在句式的选用上。句式有好多种,如长句与短句、整句和散句、肯定句与否定句等。不同的句式具有不同的味道、不同的作用、不同的效果。善于选择句式、变换句式,可以有效地添加文采,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在考试作文中如能灵活地运用各种句式,那么怎能不让你的文章摇曳多姿、熠熠生辉呢?

(1)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例如原句!人们常常称赞成功者是英雄,而很少想到失败者。其实,称赞他们,是因为他们有着坚忍不拔的意志,他们顽强进取的精神令人感动。一个失败者如果有与成功者同样的意志和精神,他就值得歌颂,他就是英雄。

改句!人们常常称赞成功者是英雄,很少想到失败者。其实,称赞他们,不正是因为他们有着坚忍不拔的意志吗?不正是他们顽强进取的精神令人感动吗?一个失败者如果有与成功者同样的意志和精神,难道他不值得歌颂吗?难道他不是英雄吗?

(2)长短交错

长句用词较多,结构较复杂,表意严谨、精确、细致;短句用词较少,结构较简单,表意简洁、明快、有力。长短句交替使用,不但表意丰富,增强抒情效果,而且往往产生一种错落有致的美感。例如课文王羲之的兰亭集房》、苏轼的赤壁赋(就是范例。

又如英雄》)“我求贤若渴,用人不疑,夜追韩信;你一不知人,二不善任,气走范增。如此,你众叛亲离,我渐丰羽翼。不纳人言,你不见幽王烽火戏诸侯,代价是戎狄胡马摧雕楼;始皇奢掠黔首,代价是诛秦族万年遗臭,你一意孤行,我则充分听取臣子意见。函谷关前,范增劝你强攻,你按兵不动;鸿门宴上,张良让我谢罪,我以身脱险。项王啊项王,由此看来,只该我大汉并吞八荒,横扫六合,包举宇内,席卷天下。”

长短句交错,极尽变化之能事。内容上构成鲜明对比,尽显项羽“一意孤行、盲目自信”的个性,有力地表现了文章主题。

(3)整散结合

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叫整句,如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相反,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子交错使用的一组句子叫散句。整句形式整齐,声音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散句表达活泼生动,明快自然。整句和散句灵活搭配,交替使用,语言就会变化多姿,产生一种特殊的美感。例如,杜牧阿房宫赋》的开头一段。

3.巧用修辞

善于恰当地使用一些修辞手法,这是一种使考试作文语言有文采的好方法。文章是一条小河,修辞便是这条河上的片片白帆;文章是一棵绿树,修辞就是这棵树上的朵朵红花;文章是深邃的蓝天,修辞就是蓝天上的缕缕白云;文章是浩瀚的大海,修辞就是大海上的束束浪花。如果你在高考作文中成功地嵌入些精美的修辞语段,那么文章就会显得内容丰赡,气势充沛,辞采华茂,形象富丽,能平添文章的色彩与气势。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这样,就写出了那出水叶子的韵味。

(1)比喻

运用比喻能使语言生动形象,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冗长为简洁。比喻用在叙事抒情的文段中,用来刻画人物或事物的形象,突出人物或事物某方面的特征,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比喻用在议论性的文段中,用来说明事理,使事理深入浅出。运用比喻,行文就有如行云流水,有如微风吹拂水面,波光粼粼,作文就有意蕴而不显得平淡。

例如,广东一考生语言:沟通的钥

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一望无际的沙漠,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鸟语花香的绿洲;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浩瀚无边的大海,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如宗悫般“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如毛主席般“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语言在沟通中是多么的重要!它是一把闪光的钥匙,使沟通直接到达人的心坎上。

文章将“沟通”比喻为一扇门,将语言比喻为打开这扇门的钥匙,突出语言在沟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接着展开丰富的联想,由“沟通之门”想到门的另一方,展示三幅图画--漆黑的深夜一望无际的沙漠浩瀚无边的大海,分别配以皓月当空繁星满天,鸟语花香的绿洲,如宗悫般“乘长风破万里浪”,比喻形象,对比鲜明)启示人们:在语言的作用下,很多看似困难的交际都能够从“山重水复”走向“柳暗花明”。

(2)拟人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某些方面的特征,即当成人来写。它追求一种对读者强烈的印象感、情感的冲击力动人的情趣美,便于表达爱憎感情,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备感亲切: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增强人们对它的厌恶感,从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例如《水明山秀》

那桃花一树树,一片片,无边无垠,是花的天空,花的海洋。白色的,是蓝天上飘浮的云彩,是草原上游动的羊群;粉色的,是怀春少女含羞的面颊,是初生婴儿绽开的笑靥;红色的,是闪烁跳跃的火焰,是朝阳映红的彩霞。他们抢在绿叶之前探出了头,你挤着我,我拥着你,嘻嘻哈哈,热热闹闹,争着向人们诉说春的故事,争着向人们展示春的风采。当悲伤的水流入稳重的山,水这可怜儿的悲伤也勾起了山的悲伤,于是他们的心一齐碎了;水把头埋入地下,山却把心的碎片一块块收好。于是就有了迷乱复杂的溶洞,就有了千姿百态的石笋,就有了洞口突突的泉水。

考生用拟人手法,化静物为动景,融情思于山水。在这里,流水有情,青山有意,山水有了灵性,景物有了情趣。

(3)对偶

对偶,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从形式上看,音节整齐匀称,节律感强。因为对偶音韵上的抑扬顿挫,上下联的和谐应对,所以诵读时表现出音韵美,给人以听觉上的愉悦感。

例如: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已是被无数事实证明了的真理。邹忌直言讽谏,齐王悬赏纳谏,齐国得以强盛;王平诚心忠告,马谡固执己见,街亭终致失守;唐太宗任用魏征,开言路,纳直谏,得有贞观之治;朱元璋求教朱升,广积粮,缓称王,建立大明天下;李鼎铭的意见得到采纳,精兵简政,人民拥护;马寅初的理论遭到批判,人口激增,国家受害……这些事例,不都有力地说明了“从善如流”的重要吗?

(4)排比

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使语势得到增强,感情得到加深,这种辞格叫做排比。

排比句式用于叙述,具体形象;用于抒情,可以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用于说理,可以把论点阐述得更严密、更充分、更透彻,理直气壮。好的排比,如骏马走坂,读来酣畅漓淋,神盈气足。无论哪种文体,使用排比都能构成排山倒海的气势,能充实内容,加深感情,增加气势。

如2005年高考山西考生以“出人意料与情理之中”为话题写的满分作文《本没有意夕卜》。

本没有意外生活中时有出人意料的事,悬崖上长出了树,小溪流成了河,着名学者承认不足,政府官员自我检讨......人们心中充满了疑问,感到这些事情大大出乎了意料。我们不应该感到意外。

当我们看到嶙峋的山石上屹立着一株苍翠的青松时,不必惊奇,因为那是一种生命的力量当我们看到长江的源头只是一湾细流时,我们不应感到诧异,因为那是一种爱的广博当我们听到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在回答中学生的数学问题时说“不知道”时,不必不解,因为那是一种大家的风范当我们看到温家宝总理噙着泪水,深情地对人民说“我做得不够”时,更不必意外,因为那是人民公仆对人民至深的热爱!

我们不应感到意外,因为这些看似充满疑惑的问题,背后都掩藏着深刻的答案。我们不应感到意外啊,因为我们之所以意外,是因为难以读懂其中的真谛!我们还能这样发问吗?为什么袁隆平为国家做出了那么多的贡献了,还是住着普通的平房、穿着掉了色的汗衫?为什么徐本禹那么傻,放着好好的研究生不读,而要去穷乡僻壤的山区做老师?为什么那些大收藏家,把无价之宝无偿献给国家?我们没有理由再感到意外了我们应该做到的,是读出他们的苦心,惊叹他们的人生境界,为他们的人格魅力所折服。我们应该将我们的不解、疑问、惊异,化作深深的感动,再化作我们向他们学习的力量。

我们没有理由意外,我们只能震撼。

我们不再奇怪:为什么,在困在废墟中时,一位母亲竟能用自己痩弱的身躯,承受着无数砖石的压力,为女儿撑起一片狭窄但安全的空间?我们只会被深深打动,感悟母爱的坚定、执着和伟大。我们不再奇怪:为什么,在衡阳火灾中,那消防官兵明知危险,仍义无反顾地冲上前去?因为那是军人的责任,那是对职业的忠诚!我们也不再奇怪:为什么,那些奥运冠军获得奖杯时流下了泪水?因为,这是数年来流出的血泪催生的花朵,那是为祖国荣誉铸造的丰碑。

是的,我们不会感到意外了。因为我们读懂了其中的理,更读出了其中的情,一切都在情理之中。

生活中没有意外。生活中本没有意外。

文章以平白话语开篇,语气舒缓;第三段便四个因果关系的复句构成排比,使文章语气骤显紧张;第四、六段以反问句式构成排比语句,使得语势磅礴,思路宕开,给人以无可阻挡之势,并不断加深主题思想的升华;第七、八段重归平凡,以“生活中没有意外,生活中本没有意外”反复强调,与前文相互照应,相得益彰。

(5)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也叫对照。

运用对比来描写,事物的特征更突出;运用对比来抒情,感情更鲜明;运用对比来议论,是非更分明。

例如:

你不似灰蒙蒙的春雨,你缺少那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轻巧和缠绵!你不似疏疏朗朗的秋雨,你没有那种“雨打梧桐响清秋”的冷凄!你不似那霏霏连绵的梅雨,整曰整曰地滴答个不停,叫人感到窒息和气闷!你不似那令人心烦的毛毛雨,像帘子似的老是挂在窗前,把一切美好的景物全给遮没……你是独具个性啊。夏雨!哗哗哗……哗哗哗……“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鸣”,像激雷炸塌了天河,瓢泼而下,滂沱而下,呼啸着,飞腾而下!夏雨--你这落拓不羁、振奋昂扬的雨啊!夏雨--你这开朗奔放、活泼豪爽的侠客啊!

其他的修辞,例如设问、反问、夸张、顶真等,如能恰当使用,也可以使考试作文增色不少。

4.文句有表现力

(1)引用、化用名言警句、典故,包装思想

灿若星海的古诗词,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瑰宝。郭沫若说:“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我们在课内外积累了许多古诗词(或名句),考试作文中我们应该大力弘扬,善于引用或化用古代诗词,让诗词之花在作文中大放异彩!引用可以充实内容,突出主题,锦上添花。引用可分直接引用和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