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赢在起点-高考高分作文
45191400000032

第32章 多种文体(10)

当然,要写好读后感,关键还要读透材料,抓准感点。怎样读透材料?一般说,如果是记叙文,就要抓住人物最突出的某种品质、最有价值的语言行动或事件所包含的深刻意义;如果是议论文,就要把握中心论点;如果是寓言或哲理性的散文,就要领会其深刻的寓意。当然,读一篇文章,感可能是多方面的,要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选择最值得发表、感受最深、见解新颖独到,最有针对性和现实感的感受来写,一篇读后感只能容纳一个感点,其他感点无论多么好,都要忍痛割爱。明智之举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并围绕一个感点,联系实际,谈深谈透。以上说的是读后感,如果看了一部电影或电视剧,思想上受到触动,也要写篇感想,那就是观后感了。观后感的写法和读后感一样,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热点训练

1.请综合下列格言,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

(1)培根:奇迹多是在厄运中出现

的。

(2)高尔基:生活的情况越艰难,我越感到自己更坚强,甚而也更聪明。

(3)爱迪生: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

写作提示:提供的格言既是文章提炼中心论点的依据,又可作为阐明中心论点的论据,其格言的共同意思是:艰难困苦和挫折是人生路途中的一种财富,是生活对一个成功者的考验,如果以《挫折也是一种财富》为题,可作这样的布局:开头转引一则格言,指出其含义,提出与题目一致的观点。本轮部分围绕格言,联系实际,分三层展开论述,一是任何重大的成功往往是经过一波三折方可获得二是挫折能磨炼一个人,使一个人逐渐走向成熟三是挫折能给人教训,使人从失败和错误中找到正确的道路。结尾归纳全文,提出希望,激励人心。

2.墙壁上一只蚂蚁艰难地往上爬,爬到一半,又滑落下来。这是它第六次失败的记录。过了一会儿,它又沿着墙根,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了……

请根据以上材料,联系现实生活,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写作提示:这则材料在第二讲“立论”中谈到过,从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立论,诸如“坚持不懈”、“学会放弃”、“随机应变”等。这里说一下以“学会放弃”为题的开头方式。一种方式是先简述材料,再转入论点:墙壁上一只蚂蚁经历了六次失败,不思变更,又沿着墙根一步一步往上爬。面对此情此景,我不禁要说:多可悲的蚂蚁,你不该再这样了!赶快想想失败的原因,放弃现在的做法,另辟蹊径,走向成功。另一种开头方式是先提炼论点再转述材料:人生路途上,面对挫折和失败,要善于思考,学会适当的放弃。那只经历了六次失败仍在爬墙的蚂蚁,它的做法实在是太不明智了。

(第四节说明文基础知识及其写作技巧)

长期以来,说明文教学不受重视,甚至被忽略,这是因为说明文一般平平实实,缺乏形象性。另外,写作教学对说明文的练习也不够重视,以致不少学生虽能写出好的记叙文和议论文,却写不出像样的说明文。

最近几年的高考都没有考查说明文。前些年的考查通常是作为小作文来考,比如,说明一幅漫画的内容,如1983年的看图作文《挖井》,1996年根据两幅漫画“给六指做整形手术”写一篇说明文。2005年辽宁卷的小作文“筷子”等。随着小作文的取消,说明文的直接考查也不太可能了。但是,因为“文体自选”,所以说明文的写作空间仍然存在,尤其是在大家都不选择说明文体的时候,它就能扮演“奇兵”的角色。如在2003年高考中一考生的说明文体一《心灵天平的使用细则》却获得了满分。而语文高考试卷中的科技说明文阅读题更需要用说明文的知识和技巧去作答。

要想写好说明文,首先要掌握说明文的特征及相关的知识。

一、基础知识

1.说明文的概念及特点

(1)说明文的概念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2)说明文的特点

说明文是介绍说明事物的文章,以解说或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构造!功用!类别等为写作目的,以事理的含义!特点!演变等为主要内容,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客观!准确为基本要求的一种文体,具有很强的客观性。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所谓特征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只有抓住特征,才能说明白这一事物或事理的独特之处。

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

2.说明文的分类

(1)按说明对象目的不同分

①事物说明文--解释、介绍实体性事物。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说明目的是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的特征,我们称之为事物说明文,如《松鼠》《中国石拱桥》,南州六月荔枝丹等。

②事理说明文--解释!说明抽象性事物。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说明目的是使读者明白这个事理,我们称之为事理说明文,如《死海不死》,《向沙漠进军》,《神奇的激光》等。其实,在一篇说明文中,介绍事物与阐释事理往往是交错使用的。

(2)按写作方法分

①介绍性说明文--一般是介绍实体(如建筑、用品等)事物。

②描述性说明文--说明与描写结合,形象、具体地说明事物,具有一定文艺色彩。

③记叙性说明文--说明结合叙述,常用以说明事物的发展或生产、操作过程,如)景泰蓝的制作》。

④阐释性说明文--说明结合议论,

阐释抽象的事理。

(3)按功用范围分

①一般说明文--说明一般事物或事理的说明文。

②应用说明文--以说明书、简介、规则等为主要样式的说明文。

③科技说明文--说明科技产品或高新科技知识的说明文。

3.说明文的方法

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释明白,就要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事例、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等11种。详见(表达方式--说明)

4.说明文的顺序

有条有理地说明,才能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介绍清楚。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1)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等等。如《死海不死》一文,由现象到本质!成因,揭示了死海的特征,并介绍了死海的现状和未来,层层深入,逻辑条理十分清楚。

掌握了这些说明顺序的一般规律,有助于将复杂事物说得条理清楚。

5.说明文的语言要准确、生动

为了能把说明对象准确地介绍给大家,说明文的语言应力求准确。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说明的实用性很强,稍有差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特别要注意说明文中使用的术语和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它们往往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如“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其中“几乎”对“到处都有”作了限制,意思是接近于“到处都有”,因为事实上不可能到处都有。

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说明文的基本要求是让读者能理解,但是,有些事物比较抽象,比较复杂,只用平白的说明,不容易说明白,而且由于平白的说明语言平淡直白而缺乏耐读性。怎样使说明文表达的效果更好,生动而富有情趣,使读者读而不厌,是练写说明文应该达到的境界。

6.说明文的结构

说明文常用的结构模式有两种:

(1)总分式)包括总--分!分一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中“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

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说明顺序尽管多种多样,但其基本格式有两种:一是纵式结构,二是横式结构。一般的说,以空间顺序!分门别类顺序的说明文都属于横式结构.以时间顺序(包括程序,、逻辑顺序组织文章的说明文都属于纵式结构。

7.综合表达方式

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当然,说明文中也不是绝对没有记叙、描写、抒情或议论的成分。比如开头,要告诉读者说明的是什么事物,就需记叙.从说明中引出一些感想或对被说明的事物稍作评论,就是议论。但说明文中的记叙应当客观,不能随意夸张,也不宜渲染,并需要一定的概括性。说明文中的议论要注意因果性,重在阐明事理之间的因果关系。写说明文有时因事物比较抽象或复杂,也可运用描写,但它只是帮助解说的一种手段,是为了使说明对象易于被读者认识,达到更好的说明目的,一般不要求意境的和谐和个性化,也不宜太多.太多了,反而影响说明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从说明文的内容看,如《南州六月荔枝丹》《神奇的极光》《景泰蓝的制作》,这些文章既有丰富的知识,又通俗易懂,富有情趣,能激发人们的兴趣。不仅给人以经验和智慧,而且给人以启迪和开拓。

在说明文中,对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运用应遵循以下原则)

(1)记叙和描写要简洁如说明文《荷》,以介绍荷叶开头:荷的叶子像个大圆盘,碧绿碧绿的,表面像涂了一层看不见的油,雨水或露水落在它上面打不湿,滚成了一颗颗亮晶的珠子,真可谓是“大珠小珠落玉盘”,成了人们的观赏物!荷叶除了供观赏外,还有另外的用途:用荷叶包一些食物清蒸,油而不腻,清香爽口;炎热的夏季,用荷叶盖腌菜,便不易变质。

这是文章的开头,作者巧妙地将记叙、描写、说明融为一体,读者不仅了解了荷叶的外形和用途,而且似乎荷叶就在眼前,生动形象。

(2)抒情和议论要适当k春蚕到死丝方尽》一文把介绍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同赞颂蚕的奋斗精神和献身精神紧密结合,特点在文章结尾:

当你看到那细致精巧、色彩缤纷的绫罗绸缎的时候,你会为这小小的蚕所创造的奇迹发出惊叹,而它们却只是默默无闻地辛苦一辈子,并以自己宝贵的生命为人类作出了出色的贡献!

这里运用直接抒情,兼有议论,赞颂了蚕的献身精神,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1.事物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以介绍事物的形状、结构、类别、特点、功能等为主要内容!我们常见的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大多是一个建筑,如我们语文课本中的(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雄伟的人民大会堂》等;或者介绍说明一样物品,如我们语文课本中的(核舟记IK荔枝图序)等;或者介绍说明一种动物或植物,如我们语文课本中的(松鼠)等!与事理说明文相比较,事物说明文侧重于说明事物的外在形态!

(1)建筑物说明文的写作要点建筑物是指人工建造起来的亭台楼

阁、道路桥梁、商厦场馆、街道工厂、庙宇寺院等!建筑物说明文主要是要把建筑物的形状、结构、布局准确地介绍清楚!介绍其结构、布局,尤其是建筑群,要把方位说准确,说明白!

这类文章的写作要领主要有:

①重点抓住建筑物的外形、结构特征进行说明

介绍建筑物的重点是建筑物的外形、结构,而介绍其外形、结构又必须抓住其特征!怎样才能抓住建筑物的外形、结构的特征呢?主要靠比较!单是某一个建筑物,是无所谓什么特征的!你介绍某座桥,只看到这一座桥,是无法抓住其特征的!因为所谓“特征”,是与别的事物的不同之处,是它所独有的!所以就需要观察了解很多的桥,研究各种各样的桥,从而通过比较,找出这座桥的特征!你要介绍某一座教学楼,就要知道各式各样的教学楼,然后通过比较,得出这座教学楼的特征!

②选好参照物,用准方位词

说明建筑物,尤其是建筑群,必须把方位交代得明明白白!方位交代不清,就会使人如入迷宫!要把方位说清楚,就应做到以下几点:I选好观察点!明确是定点观察还是移位观察!2)定好参照物。参照物定好了,再讲东西南北就清楚了!3)移位观察时,单线移位介绍,后一个物体必须以前一个物体为参照物;如果是“话分两头”的复线移位,则要把行踪“分叉点”交代清楚,还要再交代一下“分叉点”的参照物!这样,物体的方位就不会弄错了!4)用好方位词。“用好方位词”有两个含义:一是要将参照物和方位词一起用,如“教学楼的南面”,不要单独用“前”“后”“左”“右”,东”“西”“南”“北”等这些单独的方位词,因为没有参照物,这些方位就没有着落;二是不用“一侧”“一旁”“一边”之类的方位词,而要用对举式的方位词,如“东侧”“左边”等,因为如果写成“教学楼的一侧”,读者就不清楚在哪一侧

③根据写作目的和对象,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不同的建筑物,其特点是不同的,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部分应该详写,其他的应该略写如介绍鲁迅当年学习(工作的学校,可以重点写鲁迅当年学习(工作的处所;但如果写作的目的是介绍这个学校如今的现代化建筑,而体现历史的建筑可以作为背景材料略写一篇说明文是否成功,详略处理是否得当是很关键的例如:

我们的教室。

我们的教室在学校的三层楼上那是一间崭新整洁的教室走近教室,就会看见一扇深蓝色的门那是一扇比较高档的门走进前门就可以看到南面黑板前面有一台电视机每当下午上课前的十分钟,它就会播放节目让我们欣赏观看前门的左边墙上有一个布告栏栏内贴着时间表(值日生轮流表(课程表......中间有一个美丽的小天使她长着金黄色的头发,手中抱着一个红色的爱心,张开一双绿色的翅膀,可爱极了!小布告栏下面有四只开关;它们控制着电扇和电灯。下面贴着一张纸,纸上面公布了我们在小学生作文网上发表的作文名单。

教室的南北两面都是窗户。那些窗户都非常透明,简直与没有装玻璃一样。那是我们天天早上擦的结果呀!每一扇窗户上都有一扇帘子,那是用来遮挡强光的。窗户中间有两块空着的墙壁。墙壁上贴着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一些名人名言。

教室的前面放着一张讲桌,上面放着粉笔盒(教具之类的东西。前后分别有一块大黑板。前面的黑板是老师用来给我们上课用的,上面有一只广播。每当学校有什么重大的事情,它就会响起,及时告诉我们。两侧有八个大字“主动(活泼(乐学(多思”,那是我们的校训。后面的黑板上有我们出的黑板报。每过半个月,我们就换一次。上面花花绿绿的布置得非常漂亮。上面的文章全部是我们自己写的,我们可喜欢了。一下课,特别是中午,我们最喜欢在那里看一看了。

你看,我们的教室多么漂亮,多么美观,多么整洁!

(2)物品说明文的写作要点

介绍说明一样物品,这“物品”包括工艺品(图画(用具等。写这类说明文,要注意以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