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赢在起点-高考高分作文
45191400000031

第31章 多种文体(9)

相反,社会上那些靠别人买单的人,却似乎平淡而漠然地走过青春的舞台,只留下永远的遗憾。记得有篇报道上有这样一个故事!兰州市民周女士收到儿子千里寄来的脏衣。这怎能不让那些在温室中成长的花草深深低下他们的头呢?家长的溺爱让他们迷失了道路,师长的宠爱又让他们时刻以自己的成绩来定位人生。社会呢?又在为他们营造保护的氛围,摔倒了他们会大哭,永远不会考虑如何站起。在青春的舞台上,他们只是被人搀扶的弱者。

我想,父母爱孩子都是天经地义,学校和社会保护孩子也是应有的本分。但是,孩子的青春不是用无边无境的爱做筹码的,他们想要放飞,就让他们飞吧,飞翔在湛蓝色的天空下,飞翔在广阔的海洋上,去搏击长空,俯瞰人生。

青春,要有保尔的精神,要能绝境中求生,要有爱有痛,不在爱的旋涡中丧生,只激流勇进,追逐一生。

谁为青春买单?

不是家庭,也不是学校,更不是社会,而是我们自己。

6.激情评述类

用饱含激情的语言集中评价一个人的才能学识、精神品格等,借以突出主题。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就是范例。这种方法笔力集中在一人身上,抒情色彩要浓厚,用词要形象生动。例文示例:

寒江雪心之火站在历史的这一端,隔着浮浮沉沉千里烟波,回望唐朝。不去看卷帙浩繁的长卷中有多少身影,不去想字字珠玑的诗句凝结多少英才之精华,只看大唐的中央,一个孤独的身影,坐在寒冷的江边,守候着大唐最后一片洁白的孤独。

柳宗元化身孤舟上的笠翁垂钓寒江雪,在许多人眼中,他垂钓的是绝望!在看不到希望的现实中,他端坐在寂寂的江边,人们认为他选择的是逃避!

但他们都错了,就在这寒江之上,看似绝望之境,柳宗元点亮了心中的火把,从黑暗中突围,在孤独中捏盘。

柳宗元所处的时代,通过一个捕蛇者的悲诉,展现给我们的是凋敝的社会,残酷的剥削和民不聊生的绝境!柳宗元也无法从悲剧般的时代逃离,在这黑暗的现实中浮浮沉沉。

然而他遇到了永州,寄情于永州,最终在这里解脱。透过小石潭的清澈,他渐渐看清自己的心灵,将尘世的污秽烦恼荡涤;登上高旷的西山,他极目远眺寻找人生的方向,在一声长啸中吐尽郁结。不觉中,他点燃了火把照亮了心灵。

那么寒江之上的钓雪者呢?那是得到精神解脱的柳宗元。谁能承载这一江的寒冷,谁能孤独地垂钓江雪,谁能以这种方式寄身永州山水?唯有柳宗元,照亮了心灵的柳宗元。独坐寒江是一种孤独,但垂钓生命的希望是他精神的解脱,像一支旺盛燃烧着火把照亮了他的人生。

于是这里不仅有沉寂的江雪、超然的孤独,更重要的是有他精神的自由!

记住端坐在寂寂的唐朝的他,记住垂钓寒冷守候洁白的他,更要记住点亮火把照亮心灵获得精神自由的他。这样的柳宗元从黑暗中突围,在洁白的江雪和熊熊心灵之火中完成了精神的捏盘。

当你的世界出现浓郁的黑暗或淡淡的阴暗,不要让寒冷进驻心灵,要记住点燃火把照亮心灵。这样,即使是孤独地坐在寒江之上,依然能感到温暖,依然能让心灵飞翔!

柳宗元做到了,他在大唐的寒江雪上不朽。

7.缘事析理类

缘事析理结构模式是指文章主体边述材料、边扣材料分析,从而阐明文章的立意。运用这种结构模式下笔前,意在心中;写作时,议随述行。其好处在于能克服写作议论文时只是观点加例子,缺乏扣题分析的毛病。

请看2005全国卷I优秀作文: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一位作家,写了一辈子作品,最好的却是他的处女作,这似乎是出人意料的。

这位作家就是曹禺。

戏剧大师曹禺先生,最好的作品乃是他年仅23岁时写下的(雷雨)。为此有人说,曹禺在他30岁以前便把该做的事都做完了。这话固然有些刻薄,却不无几分道理,曹禺本人在谈(雷雨)的创作时说:(雷雨)对我是个诱惑,与(雷雨)倶来的情绪蕴成我对宇宙许多神秘的事物一种不可言喻的憧憬,我如原始的祖先们对那些不可理解的现象睁大了惊奇的眼……

正缘于此,他以喷薄而出的激情在年仅23岁时便写出了不朽的(雷雨)。内心的好奇、生活的磨炼、才情的驰骋,基于此,他的(雷雨)(包括后来的(日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远远超过他后期的剧作《王昭君》。综观后来的社会与人心、环境与处境,处女作竟成巅峰作,又在情理之中。

一位学者,主攻现代文学,而他的学术成就却遍及中国文学的各个学科,这似乎是出人意料的,

这位学者就是杨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杨义教授,为了完成《中国现代小说史》的写作,先后认真读了两千多部书支撑起这一部书;更重要的是,在阅读这两千多部书的过程中,他触类旁通,不断发现新的研究方向。我们现在看到的杨义作品集,其研究面相当广,包括鲁迅研究“五四”新文学研究古典小说史研究楚辞研究李杜诗学研究叙事学研究……读书与写作有着天然的联系。正如杜甫所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越多,占有材料也越多,发现问题也就越多。于是,国外一些汉学家惊呼“中国到底有几个杨义便在情理之中了。

无论是作家学者艺术家科学家,还是我们普通人,常常会有表面出人意料而细想却自自然然的情形,“文坛外高手”王小波“大字不识几个”的赵丽蓉聋哑之身的“千手观音”、坐在轮椅上的科学巨子霍金、汉语应用大赛中夺冠的那位土生土长的新加坡教师……在我们这个地球上,每天有多少个“出人意料”啊,可仔细想想,一切的成功与失败不都是在情在理的吗!套用一句时下的流行语一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恨”,我们似乎也可以说,没有无缘无故的“出人意料”。大到社会推动,环境使然;小到个人品质,自身造就,荣辱哀乐、成败兴衰皆有因果。这不是唯心,而是唯物--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懂得了这个道理,就让我们为下一个令人惊吾的“出人意料”去创造令人感慨的种种“情理”吧。

该文是典型的缘事析理结构模式,它摒弃了开头摆出观点,或者结尾得出结论的常用模式,甚至找不出表达中心观点的句子,但立意鲜明集中,切合题意,得益于边述例边评析。

8.镜头述评类

镜头述评式结构一般分为两块内容,一块用“镜头”取“景”,一块是作者对“景”的评价。所取的“景”,或者是一个场面,或者是一件事情,或者是一则材料。所取之“景”应该有选择,“画面”的主体是什么,如何选角度,作者要认真考虑,原则是只取所需之景,与此无关的枝蔓统统剪去。“评”的形式也多样,“旁白”、“画外音”、“点评”、“解析”都可以运用。但原则是必须扣住“景”来评说,扣住文章立意来议论。还应注意,取用的几个镜头要角度不同,要从多侧面来表现主题,几个镜头如果雷同,文章就是一种简单的镜头叠加,内容就显得很单薄。

请看2005年重庆卷优秀作文:

自嘲一中西“自嘲”镜头集锦

镜头一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苏东坡被贬官黄州,妻子生下了个儿子,请他题一首诗。苏轼嬉笑道:“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画外音:自嘲,是一片无奈的叶子,心中的风暴成就了它的舞动!恣意飘飞,随后化作豁达乐观的润土,滋润着生命的大树,峥嵘的枝干伸向心中的太阳。

镜头二

张大千第一次见到心仪已久的梅兰芳时,紧紧握着这位京剧大师的手说:“您是君子,我是小人。”见梅兰芳露出吃惊的神情,他不慌不忙地解释:“您是唱戏的,动口我是画画的,动手。君子动口不动手,所以,您是君子,我是小人。”顿时,满堂宾客爆发出欢愉的笑声和热烈的掌声。

画外音:有时,您用幽默的口吻说出自嘲的话语,会转化为对他人真诚的赞美。这时,您的睿智和魅力会迎来掌声,犹如从音响里冲出来一样的响亮。

镜头三

希腊着名哲学家苏格拉底娶了一位焊妇(说惨点简直是只河东母狮,做妻子。有一天,苏格拉底正和客人谈哲学,妻子在一旁骂得口沫横飞。苏格拉底又只好当演员了--装聋作哑。岂料,妻子竟当着客人把一盆冷水泼到苏格拉底身上。可怜的苏格拉底慢吞吞地对惊愕万分的客人说:“我就知道,打过雷后必定要下雨的”。

画外音:善于自嘲的人,总能化干戈为玉帛,在风雨后,为自己沉淀出最美的彩虹……

镜头四

在公园的小径上,歌德与一位经常攻击他的批评家狭路相逢。“我是绝不会给傻瓜让路的。”批评家像一只好斗的公鸡。

“而我正相反。”歌德微笑着脱帽致敬,让到路旁。

鹤发童颜的爱尔兰作家萧伯纳意外收到一位陌生女郎的求婚信:“我们结合后,会生出一个孩子,像你一样聪明,又像我一样美丽。”萧伯纳回信说:“要是像我一样美丽,像你一样聪明,可就糟了。”

画外音:自嘲是大智慧大境界,你是喜欢南拳北腿、武当少林,还是赞赏以柔克刚的太极功夫?

赞诗

是豁达的心境,快乐会永远伴。

自嘲

自嘲,是对人的肯定,更是高远的境自嘲,是可爱的羽鸽,温柔地化解矛自嘲,是高尚的品质,或许是一种艺你;界;盾;术。

点评

该文以五则小故事摄入四个“镜头”,加上文末的“赞诗”,连缀成文,每叙述一个“镜头”,则用“画外音”来评析议论。这种行文结构非常清晰明快,让人耳目一新。文章记事简约,评论精准,材料丰富,理趣横生,结构轻灵跳脱,文笔清新自然,表现出作者编排结构、驾驭语言的高超技巧。

9.联想定位类

这类文章的基本模式为“概括--联想--析理”三步定位。

第一步,概括----这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即首先略述与论题有关联的感性材料,并通过分析提炼,挖掘材料的蕴含,概括出理性判断,确定文章的论点。

第二步,联想--这是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即在确定论点的基础上,展开联想,联想到与第一步中的感性材料相关的另一类感性材料。这样,实际上是为文章的论点提供了论据,从而使第一步中概括的理性判断获得更明晰的认识。

第三步,析理--这是一个由具体再到抽象的过程。即在联想之后,对感性材料进行更深入的剖析,作出总体性的阐释和必要的揭示,提出最后的结论。如议论文《从青蛙实验说起》,其第一步定位是:

据说,美国康奈尔大学曾做过这样的实验。他们把一只青蛙,突然扔进滚沸的油锅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这只青蛙居然奋力一跃,竟跳出锅外,安然逃生。过了一会儿,他们又把这只青蛙放到了个盛满水的锅中,青蛙游得逍遥自在,恬然自得这时,他们悄悄地从锅下加热,待到青蛙觉察出水温的提高危及生命时,它却再也没有了那一跃的力量,而只能葬身锅底。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生活中的艰难(险阻摆在面前时,往往能迫使自己发挥出意想不到的勇气,冲出困境,求得生机。相反,生活在舒适(安逸的环境中时,往往就会消极沉溺,而致祸患加身。所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至理名言实在是值得我们永记心田的。

其第二步定位是:

类似青蛙实验的故事,在历史和现实中都是很多的。北宋欧阳修在他的《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介绍的后唐庄宗李存勖就是一例。

李存勖得天下时,面对几大强敌,不忘乃父李克用的遗志,以父亲留下的三只箭激励自己,攻城略地,无往不胜,“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到天下已定,大功告成,他坐享“升平”之乐,整日与几个戏子们泡在一起“唱做念打”,以至政事荒疏,国运日微,三四年就祸乱迭起,终遭杀戮,“何期哀也”!

其第三步定位是:

一个动物的实验,一个历史的真实,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须知,艰难(险阻,这对人无疑是一种压力,是一种障碍和困苦。但是,有压力才有反弹,有障碍(困苦才有挑战(拼搏。这时,人就不仅会在精神上自强不息,在策略上也会小心翼翼。于是,就有了化险为夷(转败为胜。相反,在安逸舒适的环境中就会失去挑战的勇气,缺乏拼搏的胆识,就难免落得一个可悲的结局,培根说过:“奇迹多在厄运中出现。”同样,厄运也多在嬉戏游乐中降临。这些道理,也许总能给我们一些启发吧。

在这篇议论文里,第一步定位中所述青蛙实验就是与论题有关的感性材料,后面则是从感性材料中概括出的理性判断,并明确提出了文章的论点。第二步定位中李存勖的事实,就是在确定论点的基础上,所联想到的另一类相关的感性材料,实际上是使前面的论点得到进一步证明的论据。第三步定位中的文字,就是在联想之后,对前面两组感性材料进行的深入剖析,揭示了论证的意义所在,阐发了论点的更深层要旨,也就是为什么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10.启感类

即“读后感”。“读后感”通常包括两个部分:读和感。“读”是基础,“感”是由“读”引发的,只有读懂原文,才能有“感”可言。读后感有叙有议,以议为主,属议论文范畴。读后感是议论文中最常见的文体之一,也是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文体。考试时,如果充分用好“四字诀”,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1)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地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

(2)议--分析材料,提炼感点。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地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刻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

(3)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

(4)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总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采取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读后感始终要受“读”的约束,开头要引“读”,中间还要不时地回扣“读”的内容,结尾也要恰当回扣“读”的内容不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