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赢在起点-高考高分作文
45191400000028

第28章 多种文体(6)

爷爷叼着烟袋锅,吧嗒吧嗒地抽着烟,旁边还卧着那只大黄狗。小孙子在妈妈怀里撒着娇,爷爷看着那圆圆的月亮,好像想起了什么,把小孙子唤来:“宝儿,你说这圆圆的月亮像什么?”小孙子噘起了小嘴儿,用手搔着头,用眼盯着妈妈,好像在等待答案。妈妈冲她笑笑,不语。小孙子眼睛一转,拍着手跳了起来(“我知道了!那圆圆的月亮像妈妈的眼睛,妈妈的眼睛又黑又圆,真好看!”爷爷皱了皱眉,叹口气,看着儿媳妇,小孙子拉着妈妈的衣角,“妈妈快说,妈妈快说,这圆圆的月亮像什么?”妈妈笑了笑,说(“让我看,这圆圆的月亮像咱家房顶上那口天线大锅,有了那口大锅,咱们农家人也能收看到好多电视节目了。什么新闻联播、电视剧,每天都能看,要知道养鸡养鸭的新技术,一看电视就都会了,真是足不出户,能知天下事。”小孙子乐得直拍手:)对,对,妈妈说得对,我每天还能看大风车呢!”

风有点大了,吹得云遮住了一小块月亮,爷爷熄灭了烟袋,从石凳上站了起来,背起手,连那只大黄狗也跟着他站起来,爷爷慢慢地说,“那圆圆的月亮真像咱家那辆纺车的轮子呀。记得你娘在世的时候,常常摇着那辆纺车给娃儿们纺线做衣裳。那时候家里穷,一家子人的衣裳全靠你娘做。娃儿们有出息呀!考上了大学。你娘就用那纺车给别人纺线做衣裳,挣钱给娃儿们上学用。唉!可怜你娘就是这样把眼睛累瞎了呀!”老汉说到动情处不禁抹了把眼泪,“现在日子好了,衣裳都是买的了,再也用不着那纺车,那纺车也累了一辈子了,也让它在地下跟你娘做个伴儿吧。”小孙子这时也依偎在妈妈怀里,安静地听着,好像也懂得了些什么。媳妇揉揉眼睛:“爹,现在政策好了,咱们科技兴农,日子会一天比一天好。您看,那月亮多圆呀,它象征着咱们一家团团圆圆。明年您儿子取得博士学位回来,那月亮就更圆更高了。”“对呀!”老汉抬头看月亮,脸上的皱纹也展开了。

今晚的月亮真圆!

例文评析

通过一个侧面月亮多圆,反映了

大的主题一:咱们一家团团圆圆,明年您儿子取得博士学位回来,那月亮就更圆更高了。现在政策好了,咱们科技兴农,日子会一天比一天好”。由一家到一国,选点恰当,表现方法得当,一以当十,达到了意蕴丰富)流畅自然的效果。

5.抑扬结合法

“抑”是贬、批评之义,“扬”是褒。

赞美之义。所谓“抑扬结合法”,是指作者通过褒贬--评判人或事物来立意的技巧,常见的有“先抑后扬法”、“先扬后抑法”、“抑扬并举法”。先抑后扬的抑”是手段,而“扬”是目的,是利用“抑扬”的反差,来作为“扬”的衬托或铺垫。先扬后抑则反之。抑扬并举是指对事物作一分为二的评判,有褒也有贬,当然不能没有侧重。如果说先抑后扬(先扬后抑)是表现立意的技巧,那么抑扬并举则为立意本身的辩证法。前者可以造成笔势上的跌宕起伏,增强艺术效果;后者可以正确评判外物,减少主观片面性。抑扬的关键在于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如着名作家贾平凹的丑石就用抑扬结合法。这篇散文,被选进平凹散文的多种选本和中学教材中,充满童心,语言单纯,用的是口语。文章用儿童的、世俗的眼光写对一块“丑石”的认识过程,“丑石”已经存在几百年,它极不规则,不能垒墙,不能铺台阶,不能制石磨,大家都咒骂它、嫌弃它,它很“丑”。然而有一天,来了一位天文学家,方知道它是一块曾经补天、发过热和光的极为有用的石头,被天文学家运走,由“大丑”而变成“大美”。作家欲扬先抑,写美丽的月亮,反衬丑石之丑。那种“丑”,是世俗眼光看来的“丑”,不是真“丑”,是人们眼睛中误认的“丑”,而它的美,是脱俗的美,是大“美”,超脱世俗眼光才能看到的美。作家由形象出发,阐发哲理: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

6.正题反做法

也叫“反弹琵琶”法,是避开从正面切入,另辟蹊径,反其道而立意。从反面立意做文章,是求异思维方法在写作上的运用,它以颖异的立意、独特的思路,行文摇曳,轻盈灵动,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运用此法运思,须得“乘虚而入”,“因材制宜”。所谓“乘虚而入”,是指抓住命题和材料可供“反弹”之处,讲出一番与传统观念截然不同的见解。不过这个“虚”,应是命题和材料本身固有的,而不是作者为“反弹”而利用原材料做论据,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如果只对某命题“反弹”,则要求论据充分,说理雄辩。“反弹琵琶”仅仅做到“出人意料”还是很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写作时务必把握分寸,在情理之中,不可偏激,否则便不算成功之作。

7.虚实相生

女作家张洁在游罢黄山归》中写道:“黄山的美,是和掩映着它那扑朔迷离的云雾分不开的。我永远看不清它的全貌,只是在清晨,当云雾还没有醒来,还浮在它山腰里沉睡的时候,也不过是只看清它的山巅,可是,反倒不如有云雾掩着它的时候更迷人了。”这段话说明了在描绘客观事物时,以实映虚,以虚衬实,虚实相间,能使内容更加鲜明突出的道理和作用。“虚实”在文章中的运用是多种多样的。

(1)可以是线索的虚实。一般写景、抒情的文章,大都有两条线索,一条是写实线,即对具体景物的描写;一条是抒情线,即从景物描写中透射出来的作者感情的脉络。如我的空中楼阁(就是如此,一条是对小屋的风景的实写,一条是透过景物抒发的感情。这后一条线才是寄情的真意所在,借前一条实线而得以外化。

(2)可以是场面的虚实。有些记人、叙事的文章,常采用“虚此实彼”的手法

来达到虚实相间、兼收并蓄的目的。如:荷花淀,实写水生嫂和水生的对话,虚写水生他们报名参加“区小队”;实写荷花淀几个青年妇女翻身跳下水的紧张场景,虚写参军的战士们紧张迎敌的表现。这样以实显虚,以虚映实,青年妇女的战斗生活得到生动描写,而青年男子的战斗生活也由此表现得富于情趣。

8.散点式结构

散点式结构,也叫形散神聚式,它的优点是选材范围广阔,可以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充分展示自己的才气和胸襟。

例文:

危险是什么访大千世界

雪花说:危险是橘黄太阳升起的一刻,他的火热让我身心融化,从此,我便不再是我了。

小溪说:危险是我迷了路,不小心流入了苦涩的死海,我的自由也就不复存在。

腊梅说:危险是春光乍泄的时候,冰雪消融,那些千姿百态的“娇娘”也该出闺了,我只好躲入土壤中,留得暗香在。

柳树说:危险是稻谷成熟的季节,他们用金黄加冕,我却用它来表明颓败。

田鼠说:危险是猫头鹰,瞧,他正睁一眼闭一眼“瞄准”我呢。

猎豹说:危险是偷猎者的猎枪,他们用欢呼声宣告我生命的消亡。

小喜鹊说:危险是杜鹃的到来,她总是将孩子留下,而她的孩子,又总是将我们挤出温暖的家园。

乌鸦说:危险是树旁的人家,他们老是不明事理,总以为我的叫声给他们带去。

了灾难,每次都将我赶走,这是哪门子的事呢?

嫦娥说:危险是那两颗仙丹,我本以为长生不老是人生最大追求,哪知……唉,如今只有“独寒”了。

小王子说:危险是我娇弱美丽的玫瑰,她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花,可是,她总是把刺高高扬起。

统治者说:危险是人民的思想,那是比剑更可怕的东西,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忧愁者说:危险是头上的一方天,谁知道它什么时候塌下来,哦,我到底应该躲在哪儿呢?

病重者说:危险是满脸严肃的医生走进病房,手里还拿着一张纸,天知道那是病危通知书还是催款单啊。

饥饿者说:危险是走一天都找不到人家,没有要饭的地方,我只好等死了。

教育家说:危险是现在的孩子享乐太重,不懂吃苦。

我说:危险是我不懂什么是危险。

例文评析

本文围绕“危险”这一话题反复抒写,角度不同,认识各异,这种辐射点击式结构贵在对话题的合理分解,然后从分解出的多个角度或层面分别进行描述和评价。

9.板块式结构

月亮凉风习习,夜来香的芳香在空气中酝酿。

夜色浓,灯火明明灭灭。浩浩长空,只见夜的精灵舞着那铺天盖地的黑纱。

我无言,深深体味了这夜的悲凉。这样一次考试的失误,又有谁能理解和同情呢?

月亮在屋檐探头探脑,灿烂如金盘。

心想,就把愁与烦诉说给明月听吧。或许这圆圆的月别有一番胸怀!

月得意地笑了:“都说出来吧,我永远与你分担忧愁。”一个水泠泠的笑靥,让人倾倒!

我信了,然而月却反悔了。渐渐地,一股浓重的阴影遮住了月的脸,月变得狰狞可怖,不再有和蔼、真诚的面孔。

月渐渐消失了,我有些恼怒:它骗了我我对这无常的月不满起来。失去了诚信,如花的笑脸也会变得黯淡。天狗或许是在惩罚它吧!

渐渐清晰的月,脸庞有一点儿羞红。

子夜蓝再次仰望天空,感觉那子夜蓝同样神秘。

有点像凡·高的《星空)》中那法国上空翻卷的色流,它细密、浓重,不是灯火能够照彻的。是最能抚慰人伤痛的颜色。

拥有子夜蓝般的人生,该多好虽然没有月亮大喜大悲的刺激,它却有独特的天地,用诚信去铺排,去包容,一任变幻无常的云、月,在它宽广的胸怀中撒娇。

在子夜蓝中,我渐渐觉悟:原来诚信如此让人感动,纵然我平平淡淡,也要用释然的大度、执着的信念和一诺千金的人格,去赢得属于自己的亲情、友情。如同哲人所说: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北极星望着这一颗颗奋力挣脱夜的浓重、点起一盏盏小小明灯的星星,我感动了。

让我做一颗北极星吧,亘古不息、万年不渝地在正北方点起一盏诚信的明灯!照亮那些被迷惑窒息的人们,让人们的灵魂从此被照得光辉夺目,灿烂无比,我不怕孤单,带着我的许诺,

切断月依然在云中明明灭灭,带着迷人的夭靥。

子夜蓝,依然。

星星,却多起来了......

例文评析

这篇作文采用板块式结构,巧妙地借助“月亮”、“子夜蓝”、“北极星”三个意象物,机智地表达了“羞于不诚信”、“张开诚信的胸怀”、“诚信永恒”的心声(文章写得意境深邃,象征意义深远,耐人寻味)特别是结尾的设计,激人遐思,余味无穷。

(第三节议论文基础知识及其写作技巧)

高中阶段是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渐渐走向成熟,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也在不断走向成熟,正因如此,高考才十分注重对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议论文是最能亮出自己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观点的一种文体,是高中学生应该掌握的且得心应手的一种文体,但目前的现象一是绝大多数考生写的不是议论文,二是绝大多数的议论文不像议论文。

存在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议论文的基础知识不甚掌握。

一、议论文的写作技巧

1.先确立一个正确的论点

写议论文首先必须确立一个论点,全文围绕这一论点才能展开论证,学生提出中心论点后,只要围绕中心论点问一个“为什么”,就能找到提出分论点的方向。

要正确全面地提炼出全文的观点,必须要辩证分析问题。

高考作文中的辩证分析,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①用一分为二的观点,采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地、全面地分析事物,事物有正面,有反面,有主流,有支流,有成绩,有问题,有长处,有短处)看问题时不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②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事物)要注意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学会由此及彼地分析事物)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外界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事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的。

③用发展的观点分析事物)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运动、变化的,只有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才能对事物的发展趋向作出正确推断。

2.熟练地进行模式定位“结构模式”是议论文的框架问题,“架子”搭好了,进一步的工作就是填充具体的内容。“填充”,就是论说的展开就是内容的具体化。文章框架就像人的骨架。骨架不好,血肉就难以支撑,而如果只有骨架没有血肉,自然也不成人形。所以这“模式”是文章结构规律的反映,是帮助人写得快、写得好的工具。

在把握议论文论点、论据和论证的同时,还要注意文章是怎样把这些要素组合在一起的,这就要求理解文章的结构(布局谋篇、基本套路)。

一般说来,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广)。

又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纵式”,一是“横式”。

(1)“纵式”结构

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叫“纵式”,以“纵式”为主的,有“层层深入”式和“起承转合”式等。

①“层层深入”式

就是先提出论点,而后步步深入,逐层阐发。思路即“是什么--为什么一怎么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是什么”可理解为提出问题或指明问题的实质,或申述论述的范围,或直接提出中心论点等;也可以是对论述对象作必要的解释、说明等。从“为什么”与“怎么样”的角度论述,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这两部分可以并重,也可以有所侧重,不一定平均用力。侧重点的选择,要考虑需要我们着重讲清的是观点成立的理由,还是根据某个道理应该怎么做。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是最有助于拓宽思路的论证结构模式。至于怎么用好这种模式,则关键在于灵活变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各自的论述侧重点。如《敬畏自然》,八年级下第11课,就运用了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结构方式。从否定“征服自然”的口号开头,最后得出“敬畏自然”的结论。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是一层;指出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人类的智慧也就是大自然的智慧,是进了一层;从论智慧到论生命,又进了一层。在层层推进的论述中,人类之所以应该敬畏自然的理由申述完毕,最后水到渠成,引出结论。

②“起承转合”式

“起承转合”式是“纵式”的变种。“起”,即开头破题,引出论述的问题;“承”,即承接开头,阐述所论述的问题;“转”是从各个角度证明论点;最后归结,就是“合”。

“起承转合”几个字受了“八股文”的牵累,名声不太好,但它实际上反映了一种结构文章的规律。如苏洵的《六国论》,开头便提出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并进一步加以申述“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这就是“起”。接着就是“承”,分别从“赂者”力亏而亡和“不赂者”失援而亡两个方面论述自己的观点,这两段构成了文章的主体。正面论述之后,就此“打住”未尝不可,但作者却又“转”出一层:“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这是一个假设复句,从反面设想“不赂”之策。这一“转”不仅使前面的论述有了衬托,增强了说服力,而且也为讽喻宋王朝统治者埋下了伏笔。“悲夫”之后为“合”,把“亡”之教训和“不亡”之出路总而论之,结束论说的过程。

(2)议论文的“横式”结构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叫“横式”。以“横式”为主的,有“总论--分论--总论”式,先提出论点,而后从几个方面阐述,最后总结归纳,文章层次之间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这种关系有三种基本形式。

①总分总式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