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004年7月15日《兰州晚报》报道:南京市有人注意到哭对人体的益处,便在升州路开了一家“哭吧”,内备大蒜、辣椒水等催泪物,还备有玻璃杯,废酒瓶供哭者扔砸、发泄——一小时收费50元,月收入超过5000元。据一位罗老板说,来者80%为女顾客,生意还很不错。
人们常说,一个能拿得起,放得下的人才是英雄好汉。然而拿起容易,放下难,所谓放得下即指能放下心理上的千斤重担。
生活中放不下的事情太多了——涨工资、升职务、评职称;子女上学、就业及炒股赔钱;买房、买车;丈夫有钱会变坏等负担就很难放得下。
“千金散去还复来,莫使金樽空对月”——在钱财上能放得下是潇洒的放;
“问世间情为何物?只叫人生死相许”——在感情上能放得下是理智的放;
“历代将相在何处?荒冢一堆草没了”——在功名上能放得下是超脱的放;
笑口常开,乐以忘忧——能放下忧愁与苦闷的人,才会感受到身边的幸福。
人们若能把曹雪芹的《好了歌》弄懂了,想通了就一切都能想得开,放得下了。
有人说:“放下身上的磐石易,放下心头的包袱难”——这就是个修养程度和心理素质问题。肩上的重物压不死人,但心头的负担却可置人于死地。
前文我们曾讲过吸血蝙蝠“气死”非洲马的故事。非洲马不是因失血而死,而是被自己的暴躁脾气所气死。生活中不乏类似“非洲马”的事例。
据《兰州晚报》2003年5月31日报道:兰州一名32岁的大学生虽家庭幸福,但由于工作压力过重,心情抑郁等原因,一直想不通。忽一日中午他竟抛妻丢子,从兰工坪一家属楼之六楼飞身跳下,一命呜呼,岂不悲哉、哀哉、惜哉!
据2007年6月12日《兰州晚报》报道:重庆市涪凌区某职业教育中心一位39岁的女老师何某,因在课堂上制止几名男学员打牌而遭受一男子的恶语辱骂。何老师气愤难当,一时想不通,放不下,下课后突然猝死。医生鉴定为急性心肌梗塞——古有诸葛亮在战场骂死王朗之例,今有男学员在课堂骂死老师之事,皆因气狭而死。
“放不下,会自杀”的事在当今也不鲜见。电影明星陈宝莲、周璇、阮玲玉、翁美玲、张国荣等人皆因心理负担过重而自杀。阮玲玉死前留言:“人言可畏”!越剧名伶筱丹桂写下“做人难,难做人,死了!”八个字后服毒自杀。
被人称为横空出世的天才歌后玛丽亚·凯莉在正唱得惊天动地之时,却因离婚和被男友抛弃而不堪沉重打击,不但事业一落千丈,而且于2001年8月1日割腕人院,差点丧命。
还有美国乐团小天后布兰妮,日本偶像派明星广未凉子、深田恭子均因感情问题和工作压力而精神失常——一个小便失禁,一个语无伦次,不得不住院治疗(见2001年8月4日《兰州晚报》B5版)。
当哭即哭,迅速发泄,然后轻装上阵当然是一种心理素质极强的好汉作风。但有时候能忍则忍,忍而不发更是一种英雄行为。
“忍气吞声”有时不完全是懦弱的表现,而是人生智慧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心法,一种涵养,一种美德,一种大智大勇的表现。
昔周文王受困狱中,忍痛吃下用自己长子之肉所做的包子,才得存活,遂有八卦之演绎,又创立周朝八百年江山,孰重孰轻?春秋时期,越王苟践忍气吞声为吴王夫差尝粪便,并卧薪尝胆给吴国当了20年“孙子”,然而20年后他一举灭吴,杀了夫差,成为东南霸主,他懦弱吗?韩信年轻时遭遇无赖,蒙受胯下之辱,他胆小吗?司马迁遭受宫刑之辱,忍气吞声着成《史记》,他怕死吗?用他的话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如鸿毛”。如果受辱时他一死了之,后人谁知司马迁?但有了亘古巨着《史记》,谁人不知他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
所以,忍并非都是怯懦的借口,而是强者的胸襟。只有忍让才能聚积实力,后发制人;只有忍耐,才能退思吾身,完善自我,以德服人;只有忍耐,才能顾全大局,使得事业成功,理想实现;只有忍耐,才能与人为善,高风亮节,化解各种矛盾,变不利因素为有利条件。
“忍”字心上插把刀。忍者要抑制、除怯心中刀割般的痛楚,平常之人不仅做不到,而且难理解。有道是“小不忍则乱大谋。”故而历史上凡能成就大事,凡能功垂千古,凡能享誉万世者,莫不具有“忍”字精神。“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就体现了共产党人和毛泽东伟大的“忍”字胸怀。就连江湖武夫也常以“韧者”自慰。
总之,当哭即哭的立即发作和能忍人之不能忍者均是一种能驾驭情感,能审时度势,能成大器的英雄行为,是个人心理素质和自控能力极强的表现。
如果我们达不到当哭即哭,当忍则忍的上乘境界,我们还可以用“无所谓”和“听人劝”的办法来缓解膨胀的情绪。
无所谓——如果不幸的事情已经铸成,你若不想让无聊的俗人将你的悲哀当作笑料,你就一定要做出无所谓的样子。这个“无所谓”既是抑灭一切闲言碎语的最好办法。比如红杏出墙、儿女夭折、天灾人祸等等。此时悲哀、号啕完全于事无补,必须想出战胜噩运的有效措施才是根本。
听人劝——苦难面前,必定有一些好心人相助。尽管你知道鼓励你坚强的人自己未必很坚强;鼓励我们勇敢的人未必就勇敢,但我们依然要全心去拥抱这份鼓励,并从中汲取力量。切忌自己在心中暗想“你都那样了还来劝人。”常言说,“听人劝,吃饱饭”就是这个道理。不听人劝就是不给人面子,不尊重别人,就会失去朋友。
健康人生苦乐观
1997年3月,杨小敏先生曾在《兰州晚报》上发表过一篇题为《乐观者与悲观者》的文章。文章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乐观者与悲观者。”
在乐观者眼里,世界如正午阳光下的花园:五颜六色,流光溢香,鸟飞虫鸣,生机盎然,生活多姿多彩,其喜洋洋者矣。但悲观者却另是一番心情:阳光虽阳光,花园亦花园,但他却认为明亮的阳光下也有阴暗之处。因此,同样的条件下,乐观者心中灿灿然、陶陶然、昂昂然;而悲观者心中却是痛苦状、忧伤状、深沉状。
乐观者指责悲观者心怀鬼胎,杞人忧天;悲观者嘲讽乐观者轻狂、浅薄、虚妄——二者孰对孰错,有时还很难确定。
其实乐观者与悲观者各有道理,并无截然分明的界限。各人的先天基因、气质、素质不同,后天的生活、环境、教育、经历、遭遇、机遇不同,所以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不尽相同,心中对同一事物的感受也不相同。
乐观、悲观,幸福、苦难其实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感觉和感受。人生原本不幸福,不如意事常八九。以时下为例:一个人出生难——要指标;上学难——择校费。接着是升学难、参军难、就业难、结婚难、住房难、生儿育女难、下岗再就业难、治病难、老来生活难、临了还火化难、入土难——每个难字后面都得靠关系和钱财去摆平,然而挣钱致富不也是难而又难吗?
但是观念一转又不难。古人云“心中常有不平事,别人骑马我骑驴。倘若回头向后看,还有推车挑脚汉。”佛云:“欲足何时足?知足便足”。“人心不足蛇吞象,贪心不足吃月亮”。林黛玉锦衣玉食,以人参燕窝养着,却整天悲悲切切,啼啼哭哭,少年夭折;刘姥姥粗食布衣,断顿讨要,但笑口常开,寿登耄耋。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智者认为“知足常乐”,“无欲则刚”;儒家倡导“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人们只要能安身立命,看开些,想通点,幸福自会常伴左右。武则天在落发为尼,最倒霉之时曾常常提醒自己“平安是福,忍者自安”,只要保得性命在,他年定遂凌云志。
人若知足,虽贫不苦;若能丢弃非分之想,虽失意亦不苦闷。生老病死,自然规律,达观之人看得平常。人活一天就要有事做,有追求——重担在肩,苦亦为乐;闲得无事,百无聊赖,不但闷闷不乐,还能闲出病来。
其实,苦闷之根扎在自己心中——那些爱抱怨生活与世道,心胸过于狭窄,对新生事物不感兴趣者;那些无主见,无原则,以我为中心,爱自以为是者;那些冷眼瞧别人,不投入生活,孤独、少友或爱孤芳自赏者;那些做事不认真、马马虎虎、背后说坏话,爱扯事非,挑拨离间者;那些爱拍马溜须,曲意逢迎,靠巴结别人度日者;那些爱哕嗦,爱钻牛角尖,逢人就诉苦,没完没了,犹如祥林嫂者——他们活得很累,自己心中苦不堪言,还要给别人制造苦难,或者欲把自己的苦闷、忧愁传染给别人,破坏别人的乐观情绪。
笑见个性,笑可长寿。人在大笑时,全身肌肉都会震动,所以有益健康。有人说,能笑得前仰后合的人,一定是个直言不讳,乐于助人的人;常常捧腹大笑的人,一定富有幽默感和爱心,一般不会嫉妒别人;一个常喜微笑的人,一定头脑冷静,温文尔雅,是个不善吐露真情的人;一个爱受笑的感染,附和别人而笑的人,大都比较合群、乐观、热爱生活;一个爱窃窃而笑者,大都生性保守,或对别人要求过高,或心中城府较深,或者爱算计别人……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让我们生活中多闻欢声笑语,并且用自己的笑声去感染别人,常把幸福之音传给别人。
总之,人能知足,虽贫不苦,人不知足,虽富亦贫;人能丢掉非分之想,虽失意,也不觉苦;人若贪心不足,即是做了皇帝,也不满足——历史上相信方术,追求长生不老的帝王大有人在,结果反因炼丹,服药而命丧黄泉。
外在素质要靓
在“女人篇”“美与丑”的辩证法一章中,我们曾对美女的优势与负面效果进行过专题讨论。由于人人都有爱美之心,故美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和丰富的资源。
青春的概念与真美
青春少女,美艳如花,占净人间风采。然青春不单指年龄,更是一种心理状态。精神饱满,热情激荡,想象丰富,意志坚强,充满自信的人就能永葆青春,即使人到中年,风韵犹存;到了老年,也以气质为重。
据2007年8月21日《兰州晚报》报道:英国目前正在热炒“16:61”美女新概念——原来英国时下出现了一批从背面看,个个好像16岁的少女,从正面看她们大都是“61岁”的“祖母级”之美女。她们不仅个个身段标致,而且打扮时尚,尤其是心态年轻。
比如,61岁,爱留长发的马歇尔女士走在街上,常常听到身后小伙子的口哨声,但她转过身去,就让他们大吃一惊;58岁的帕伊女士由于坚持锻炼,身材和当模特儿的17岁女儿一样苗条,娘俩还常常换衣穿;53岁的桑顿女士常常声言自己只有16岁,由于练功,身段苗条如初;52岁的费伊女士,从小坚持锻炼,她抱着孙子购物时,常被人们误以为她是早婚妈妈……
看来人不是因岁月流逝而衰老,而是因理想泯灭而暮年。“人生最大的破产是绝望”,“最大的错误是自弃”。岁月虽在人们的脸上刻下了皱纹与年轮,而热情的消失,担心、绝望、废弃、不自信才是摧老心灵,夭折精神的刀剑。人不论到那个年龄阶段,包括古稀之年,只要有勇气,有信心,有理想,有渴望,有“野心”,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就会青春永驻——心和少年一样年轻,正所谓“童心不泯”。所以,一个人与他的信念、信心、希望、追求成比例的年轻;也与他的疑惑、恐惧、昏聩、绝望成比例的衰老。当一个人失去所有的梦幻,彻底绝望时就真的老了,如果不自杀,也只有乞求神灵的怜悯和拯救了。有道是“有志不在年高,无志枉活百岁”,所以,人的外表年轻是相对的,而心灵年轻则是绝对的。
生、老、病、死,乃自然规律,人力难以阻挡。女人的外貌不可能永远艳若桃花,人老珠黄是绝对真理,青春永驻只是一种理想和追求。所以女性的“返青”不完全在脸上,只有在精神上才可实现“返青”的愿望。
人若沉沦无为,清晨也当黄昏;人若奋进拼搏,黄昏胜似青春,故人的意志是决定一个人速衰还是慢老的关键。
据2004年8月6日《兰州晚报》报道:法国95岁高龄的修女马内利在“最受喜爱的女性”评选活动中“击败”明星玉女苏菲·玛索脱颖胜出。
据法国时尚女性杂志《ELLE》2006年3月7日公布,最具魅力的女性桂冠又被97岁的马内利修女摘走,而亚军是一位只有1.3米高的喜剧演员。她们凭借各自的慷慨、幽默、自信和乐观的态度被誉为“摩登时代女主角”(见2006年3月10日《兰州晚报》28版)。
据《都市快报》报道,2006年3月9日,在以色列的特拉维夫举行了一场名为“银龄美女”的比赛活动。有16名60岁以上的选手参加了决赛,结果69岁的丽梦娜-沙洛姆获得了冠军(见2006年3月2日《兰州晚报》)。
据2006年3月10日《兰州晚报》报道:长春市工人文化宫举办的一次“胖美人大赛”活动,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观念——29位参赛的胖女人用她们绰约的风姿展示了胖得自信,胖得健康,胖得美丽的潇洒人生。她们个个雍容华贵,磊落大方,展示了当代人们的美学精神,也向观众传递出她们积极、热情的快乐人生。
消息还说,当前人们普遍发胖。近几年澳大利亚居民“发福”的趋势更是令人担忧,有关部门连坐式马桶也全部更新,包括公厕坐式马桶的承重量都由原来的100磅调高到330磅(148.5公斤)。
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人都胖了,人们的审美观也跟着改变。骨感模特的体重越来越受到低线限制,不再是越瘦越美。所以,高矮胖瘦并不可怕,身材之美重在线条。该凸则凸,该曲要曲,只要健康、自信、乐观,就会给人们转达美的感觉。比如香港的沈凤霞,内陆的张越、方青卓等女明星,她们都很胖,但她们乐观、风趣、幽默的主持风格或精湛地表演常常给观众带来欢笑,她们照样受到观众的喜爱。
以上事例充分说明年龄及胖瘦不一定是外表美的绝对条件,由心理素质和心灵美渗透出来的气质才是美的关键。
有位许诩先生曾说,女人可以通过内因的自信和幸福感来达到使外部“返青”的效果。其秘诀首先是要有自信,要相信自己很美,会给大街上增光添彩,而不是有损市容;其次要丰富内心的情感世界,应真情地面对人生,真诚地热爱生活,就像被爱中的女人那样始终拥有幸福感——当然要被人爱,须先去爱人。要忘记过去不愉快的事情,要跨越自己心中的“门槛”。
“人生最大的礼物是宽恕,最大的欣慰是布施”。要理解和原谅配偶及别人所谓的过失,宁可信其无,切勿信其有,决勿常以对方的“错误”惩罚自己。对配偶要怀有一片仁心、关心和爱心;对子女,对朋友要施以仁、恕;要有自以为非之心,别老自以为是。自己的心情好了,无须装扮就会容光焕发;若心中充满了怨气、冤气,自己心中阴云密布,再打扮也无济于事。所以要想青春永驻,就必须心态平和,加强自身修养,增强风度魅力。这样才能在容貌上看到生命之光——花落了,有片片缘荫;叶黄了,有累累果实;果实收了,还有诱人之红叶——每个年龄段各有其美,女人们不必唉声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