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关系两性感悟
45190400000041

第41章 家庭篇(14)

如何解脱心理疾病?心理学家认为:最好的办法是淡化男女社会分工的极端化,鼓励女性走出家庭,多在社会上拼搏、滚打,争取建功立业,克服懦弱性格,使女人的性格趋向“双性化”——既温柔又刚毅,既细腻又果断,既依靠男人又不依赖男人,争取人格独立,事业独立,思维独立,经济独立。这样,女性方能有效地克服“心病多”的弱点与男人在社会上并驾齐驱。

吃醋嫉妒求专宠佛学认为“人生最大的悲哀是嫉妒”。然而世间之人均是自然人、社会人——都是凡人,而非圣人。不论男女,是人都会有些嫉妒心理,关键是程度、大小如何,自己如何去面对和化解。大度之人可以宽容、宽恕、自我排解,而狭隘之人便不易化解,以致坐等暴发。

什么是嫉妒?嫉妒就是看不惯他人的优点、优秀、优越和成就,俗称“红眼病”。然而人们为何又把嫉妒叫做吃醋呢?只因历史上有个脍炙人口的“醋典”。

传说唐代贞观年间,臣相房玄龄功高位重,被封为梁国公。唐太宗为了表达他对老功臣的感激之情,决定为房玄龄送几名美妾,以示奖励。但因房夫人嫉妒心太强,房玄龄坚辞不受。于是太宗就派长孙皇后亲自去房府颁旨做工作,不料房夫人拒不接旨。太宗生气,便亲自灌了一壶“御醋”交给太监说,如果房夫人还不奉旨就让她把此壶“毒药”服下。房夫人听了皇上的命令,二话不说,从太监手中接过“毒药”一饮而尽,不料她难受了半天却并未死。太宗闻之大惭日:“女人妒心如此,奈何!”遂收回美女。

房夫人为了维护一夫一妻制,也为了巩固自己被专宠的地位与尊严,宁肯服“毒”一死,而拒美妾于外——从此便留下了“吃醋”这一典故。千百年来,吃醋便成了女性独有的情调和特色之一。

生活中多吃醋不但有益于健康、防病,而且益于美容、美发。心理上、精神上稍有点醋意也会增加女性的娇媚、撒娇和争宠的可爱,然而爱吃醋、常吃醋,甚至醋性大发就不但不可爱,而且令人可恼、可叹、可悲,甚至可恶。

古人云:“过则错”。嫉妒心不能及时化解就会聚集成灾。当嫉妒心恶性发作时就会导致恶性事件发生,如杀人、放火、投毒等。

历史上最早的“吃醋”悲剧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一年,楚怀王新纳一美妃,十分宠爱。然而楚王原来的爱妃,就是那个后来害死屈原,导致楚国灭亡的妖后郑袖嫉妒心太强。她怕失宠便设计让楚王割去了美妃的鼻子,从此楚王又回到了她的身边——史称“掩鼻之祸”。

嫉妒,通常是弱者的心理疾病,也是人际关系中的消极因素。有这种心理的人,往往由于不服气别人的成功而干傻事、怪事、坏事,甚至犯罪。

历史上最妒、最狠、最毒辣的女人莫过于吕雉——刘邦之妻。

吕雉原本是个既聪明又能干的女人。她曾胁助刘邦打败项羽建立了汉朝,成为西汉的第一个皇后,但吕雉也是个心狠手辣,十分歹毒的女人。

刘邦生前十分宠爱美女戚夫人,在他转战南北时也常把戚夫人带在身边。这使吕雉常常“掀翻醋坛子”,气不打一处来。刘邦死后,妒火中烧的吕后决心“报仇雪恨”。一刀杀了戚夫人根本难解其心头之恨,于是她先剁去戚夫人的双脚双手,再剜去她的双眼,搞聋她的耳朵,药哑她的嗓子,然后给她穿上一身黑衣,项上栓条铁链,将她锁在猪圈,派人在木槽中倒入饭菜,让她用嘴拱着吃。一天,吕后让自己的儿子汉惠帝刘盈随她去看“人彘”。到了猪圈,刘盈看到一个像人又像猪的“怪物”,十分不解。吕雉说,那就是你父王的爱妃戚夫人。刘盈一听,十分惊恐,立即昏了过去。受到母亲残忍的刺激,刘盈精神恍惚,从此一病不起,吕雉便开始垂帘听政,左右朝政。六七年后,惠帝抑郁早亡。吕雉又杀了戚夫的儿子赵王,正式把持朝政达八年之久。

古今中外,由于嫉妒、吃醋发生的命案数不胜数。《红楼梦》中的林妹妹虽爱吃醋,但不过是撒娇掉泪而已,却也可怜、可爱。而王熙凤吃醋就会兽性大发——她不仅设计害死了已怀孕的尤二姐,而且报复贾琏,让他断子绝孙,其妒心之歹毒,仅次于吕雉。

现实生活中,女人因“吃醋泛酸”,发生的恶性事件也不在少。据2000年5月29日《兰州晚报》报道:陕西府谷县田家寨女教师郝某因妒火太盛而杀害了女同事田老师。

田老师22岁,漂亮能干,工作出色,常受学校表扬。郝某25岁,长相平平,工作一般,常与荣誉无关。然而郝某不思进取,却把自己不能出人头地的原因归结于田老师的存在。于是3月17日那晚,郝某趁同室田老师熟睡之机,先用哑铃砸死她,然后制造煤气中毒之假象。翌日早晨,两个人均被送进医院抢救,但却只有郝某得活。细心的公安人员经仔细侦察,终于弄清了事件的真相,于是郝某难免法律之惩罚。

据《安徽市场报》载:2004年,18岁女生顾某考入合肥某校旅游管理大专班,住进一间6人宿舍。不料因她长得太漂亮便遭到其他五名女生的嫉妒。9月23日晚,顾某竟被同室5女生用被子蒙头毒打20多分钟。

为了避免事件再次发生,班上为顾某调整了宿舍。不料10月21日晚上熄灯后,受到批评的房某等五人又将顾某强行拖回原宿舍再次毒打。还罚跪、命其唱歌、数数字、学各种怪动作,折磨她达一小时之长(2004年12月31日《兰州晚报》26版)。

漂亮本无罪,但她却让不美的同类妒火中烧,心理上患病不轻。

据加拿大约克大学专家的一份研究表明:女人擅妒,出于生理原因。通常在每月排卵期间,女性的嫉妒程度便会情不自禁地达到高潮。她们往往会直接或简捷地排斥其他同性的吸引力以求独自享有丈夫和心爱的男子。

按理说,女人心中有爱才会吃醋,且爱之愈深,醋意愈浓。但她们为何对比自己长得好、成绩好、嫁得好、过得好,甚至孩子生得好的同类也要妒性大发呢?看来,嫉妒确实是女性难以克服的一种心病。

医学家说,过分的嫉妒会导致自身精神失常、内分泌失调、免疫力下降,还会诱发心律不齐、血压升高、胃和十二指肠溃病等疾病产生,不但危害了自己的身心健康,而且会危害他人的安全。所以,当产生心理压力时,人们应及时去看心理医生,尽快放下思想包袱,释放沉重心态。否则便会做出傻事、蠢事或犯法之事。

性格固执求完美性格偏执、追求完美、爱虚荣是女性的又一弱点。有人说,男人的强大在于冷酷和逢场作戏,让人难知深浅;而女人却一根筋的需找到真情实爱才会动心,然后在心理上百分之百的依赖于那个男人。不少女性在经济上是可以独立的,其工作能力、聪明智慧都不次于男人,但因求完美,太较真而成功率不高。比如,40岁以后的孤男会很快找到如意之妻,因为男人只要喜欢上一个女人,就会降低或放弃别的条件。然而40岁之后的寡女却很难再建爱巢,因为她们求全责备,不愿放弃理想中的条件。她们总想把这一个和先前的那一个作比较,并和姐妹们的男友作比较,往往举棋不定,犹豫不决,错过良机。岂不知年龄和阅历是男人的财富,对女人来讲,却如同枷锁——年龄越大,寻找面越窄;阅历越多,越是小心翼翼,正如成语中讲的:“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

时下,现代女性的观念是感情也要,钞票更好,她们的信条是“无情不要紧,只要票子真,腰缠千百万,天下任我行”。然而传统、固执、叫真的女性是情感第一,钞票第二。她们的信条是“宝马诚可贵,别墅价更高,若有真感情,二者也可抛”——她们渴望从男人那里得到真爱和专宠。只要丈夫能视其为“宝”,说一句“你是我的最爱”或“你是我的唯一”,她的虚荣心就会得到满足,即使丈夫并非皇上、王子,她也会认为自己已经拥有了“王妃”的地位。

然而不幸的是男人属于社会,他们的心始终在外面。而外面的世界更大、更精彩,越是优秀的男人越会受到外界的诱惑或干扰。但对女人来说,家是她的整个世界,丈夫是她的全部财富,所以她们一直想牢牢抓住男人,统治男人,不让他们越出“围城”,于是男女两种角色之间发生冲突、矛盾实在是难免的事。

另外,女性自尊性太强,比男人爱面子、好虚荣,尤其少女最爱自尊自大,身上充满了骄、娇之气。如果甲、乙两男同时爱上一个少女,少女明知甲男的优点胜过乙男,但由于甲男内向、沉稳、腼腆,而乙男却大胆、积极、能够对少女穷追猛攻,热烈如火,那么少女会不得不违心的嫁给乙男,却一辈子心系甲男——《将门风云》、《大工匠》等电视剧就讲述了女性那种因好面子、羞于主动启齿而耽误一生的悲哀故事。其中一些人虽然一生也在被爱中生活,却始终缺乏对爱的享受。

女性的虚荣心还表现在爱和别人比富、比宠。看到别的女人穿好的、吃好的,尤其自家姐妹或闺中女友在节日、纪念日得到了丈夫的贵重礼物就会嘟囔、埋怨自己的丈夫没给她礼物或给少了钱,于是就会向朋友诉苦。朋友若是个明白人,劝她知足倒好,倘若素质较低,再去火上浇油地煽动几句:“他一没豪宅,二没私车,三非大款,他凭什么还不对你好点……”于是这个女人的心便会凉到脚心,不是噘咀埋怨,就是吵架生气,甚至在床上封锁男人——恶性循环的结果哪是难免的。

女人为何老想得到男人的赏赐呢?因为她们以花自居,认为她把温柔和芳香送给了男人。而男人却认为自己原本就是花的主人,是欣赏花的看客——好花无人欣赏哪是花的悲哀,女人若得不到男人的真爱则是心的悲哀。女人自感没有男人强大,在男权社会里,言论、话语权都操纵在男人手里,所以女人不得不自认“金丝鸟”之命运,常想从男人那里得到赏赐、保护和依靠。

那些品质糟糕的官人、富人们看准了女人爱虚荣、爱富贵之弱点,就靠着自己的权、钱掠夺性的霸占许多名花、奇葩。而那些“看开了”,“想通了”的花朵们也就极力而过量地开发自己的青春资源,并运用商业法则去掏权贵、富豪们的腰包,使自己尽快先富起来再说。倘若世间女子都不爱虚荣、好面子,都不依靠男人而坚持自立自强,男人又岂奈她何!

妄自菲薄不自信自卑、自弃、懦弱、不自信是女性的又一弱点。在数千年封建礼教的束缚下,女性长期受到社会和家庭的歧视。那些从小被视为“小丫头片子”,被骂做“头发长见识短”的女性同胞在幼小的心灵中就留下了女不如男的阴影,进而在心理上形成了一种妄自菲薄或不自信的心态。

社会的歧视和家庭的轻视使女性朋友在遇到困难时往往缺乏自信,有的自卑自弃,有的忍气吞声,不敢斗争,慢慢失去自我,甚至不把自己当人。比如,过去乡下不少农家女子听到门外呼叫时,往往会情不自禁地回答说:“人不在”或“没有人”。在她的心中,人,指的就是男人。而呼叫者听到“没有人”的回答转身就走,在他们的心中,所找的人也自然是男人而非女人。

不自信的女人爱算命、爱迷信、容易被“命运”观念所摆布。不少女人有病不求医而求神,或找神婆驱鬼,或烧香拜佛。于是宿命思想又限制了女性素质的提高和创造力的发挥,并且对子女的健康成长也产生许多不利影响。尤其农村,祖母和母亲的言行容易过早的给女童幼小的心灵中留下难以清除的印痕。

不自信的女人性格懦弱,遇到困难唯唯诺诺不敢抗争。比如山东胶南市村民王某,初次作案时他内心十分恐慌、紧张。一次他欲强奸一个幼儿园女老师。女老师惊恐地尖叫一声,吓得他掉头逃窜。后来他“斗胆”又敲开了邢老师的房门,战战兢兢地走进去让邢老师跟她走。倘若邢老师也惊叫一声,王还会夺路而逃。不料邢老师竟乖乖跟他出门。到了院子,邢说要回屋穿件衣服,王某说“行、快点!”此时邢若反锁房门大声呼叫,也会得救。然而邢竟然真的穿了衣服乖乖跟王某走了两公里多路。路上遇见不少行人,邢若大胆求救,也会脱险,但是她既不叫,又不跑。跟王某走进出租屋后,她不仅被王强奸两次,而且还被罪犯掐死、分尸、煮尸、抛尸。

公安人员将罪犯王某抓获后,据王某交代,在整个作案过程中他始终提心吊胆,不停地发抖。邢某的百依百顺使他有了信心,后来因怕她回去后报案,这才杀人灭尸(见2004年10月18日《兰州晚报)18版)。

此案说明,有的罪犯并非十分强大。只因胆小懦弱地受害者毫不反抗,反而鼓励了恶人。看来招致杀身之祸的还有当事者本人的软弱,并非完全是罪犯的猖狂。如果受害者奋起反抗,结果会大不一样。

比如据2000年2月7日《兰州晚报》报道:一天晚上,费县男子张某见石井乡村女李某独自回家,便心生歹意,欲拦路强奸。不料李某极力反抗,并一口咬下张某下嘴唇。张某疼痛而逃,还被法院判刑5年,并处罚金1000元整。

另外,不自信的女人情感脆弱,还容易自杀。据2001年7月3日《兰州晚报》报道:兰州铁路局所属某中学一女生,只因老师批评过头就因想不通而服毒自杀。该生虽因抢救及时而活命,但是却给老师、家长、同学乃至自己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

又如山东诸城一18岁女子,因相貌丑陋而三次自杀未遂。后经医院整形、美容才找回了自信(见2004年12月31日《兰州晚报》29版)。类似事件媒体上屡见不鲜,看来女性心胸狭隘、不自信也是个致命的弱点。

据中新网消息称:经中外心理医生联合调查发现,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女性自杀率高于男性的国家——中国妇女的自杀率高出男性25%。《联合早报》也说:中国农村人的自杀率高出城市人两倍。自杀方式多系服农药致死。在15至34岁身强力壮的青少年中,自杀更是造成早死的主要原因(见2002年11月28日《兰州晚报》12版)。

后天因素

以上我们讲了男强女弱的先天因素。下面再谈谈男尊女卑的后天原因。

社会不公,形成男尊女卑

人类自从进入男权社会后,妇女就逐渐陷入了被压迫、被奴役和受制于人的境地。封建礼教的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给妇女身上加之以绳捆索绑——这就是一个“德”字,又叫“女德”。

“五千年来古国古”。旧中国的历史对全国女性而言更是一部被摧残、被愚弄的血泪史。统治阶级仅仅给女性头上戴了一个“德”字“紧箍咒”,就牢牢捆住了女性的手脚乃至她们的思想。

封建礼教的总设计师孔圣人首先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接着又制定了“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一系列相当于麻醉剂的“女则”,并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理论指导下剥夺了女性的受教育权,将整个女性队伍搞成了睁眼瞎式的“残疾人”,使全体妇女成为被社会、被男人奴役和驯化的“愚人”。

接着,女性队伍中又出现了不少“圣母”和维护封建礼教的“模范人物”——如孟子之母就主张:“妇人之职:奉姑舅、缝衣裳、精五饭、事酒浆而已”。为了儿子孟轲的学业,她曾三迁其家,择邻而处,寻找好的学习环境,唯独不提女性读书学习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