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成就杰出孩子的100堂情商课
45189000000090

第90章 不要以粗暴的形式对待孩子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就是以命令的方式要求孩子必须绝对服从。这样教育的结果会严重伤害孩子的人格自尊,轻则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重则造成孩子的心灵扭曲,甚至会以暴抗暴,以同样的方式和所有的人对抗。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发展,而且对未来的一生都可能造成严重的恶果。

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他们为了望子成才,望女成凤,竟不惜牺牲孩子童年的乐趣,把孩子当成可以摆弄的、没有独立人格的“宠物”,强迫孩子无条件地服从家长的命令和指挥,让孩子学家长认为应该学的东西,做家长认为应该做的事,却从不考虑这是否符合孩子的兴趣和特长,是否符合孩子的年龄,不但达不到培养目的,反而使孩子产生厌学的逆反心理。

压制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去实现家长的愿望,成为实现家长兴趣的工具,这是荒唐的不切实际的,也是很危险的。古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说,为了获得知识而去刻苦学习,不如对那门知识有爱好而去自觉学习,因为爱好那门知识而去学习,又不如学习那门知识而感到愉快陶醉,快乐地忘怀一切地去学习。

孩子具有心理负荷力差,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往往不平衡,坚持性和自制力较差,兴趣具有偶然性、不稳定性等特点。所以,家长培养孩子,要根据孩子的自身条件,结合他们自己的兴趣爱好,不要强人所难,选择他们读兴趣班、特长班,也要掌握好分寸,劳逸结合,注意情况的变化,切不要让孩子感到压抑、单调、枯燥乏味,产生逆反心理而厌学,逃学。

有一位母亲说:“我的儿子太不像话了,以前,如果不打不骂,他就是不改正缺点,现在可好了,无论你怎样打他骂他,一点用处也没有,我看他真是无可救药了。”

这位母亲的话可以引起各位做家长的深思,难道这个小孩真是不可救药了吗?一个小孩子真能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

从上面这位做母亲的说法中可以看出,家长一味地打骂和责备孩子,必然会导致父母与孩子都对自己失去信心,父母对自己孩子的教育失去了信心,孩子对自己的成长能力失去信心。与此同时,伴随着这种双方丧失信心后所产生的直接结果就是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并且,这种逆反心理一旦形成,家庭教育就会出现许多阻碍,有时会变得无计可施。

年幼的孩子往往具有极为旺盛的生命力,当这种生命力得不到正确的引导时,它就以“反叛”的方式宣泄出来。这种“反叛”的产生,又往往是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得法而在不知不觉中培植出来的。

到底是什么不正确的方法培养了孩子的“反叛”心理呢?很显然,正是那种频繁的责备和打骂。家长们总是当着孩子的面对他们抱怨、斥责不休。同时又通过赞扬别的孩子的办法来进一步打击自己的孩手。在这种双重的压力下,任何一个孩子都会产生反叛的心理。而且这种“反叛”的心理会随着父母的责备经常化而得到强化。我们都知道,如果经常使用某种药物,细菌就会迅速产生抗药性,不久之后,这种药物便会对细菌完全不起作用。教育孩子的方法不对,也会产生这种结果。

总是要求孩子服从的家长,往往会把一个本是活泼健康的孩子变成一个懦弱的人,一个虚伪的人,一个心灵严重扭曲的不正常人。

有的父母曾这样说:我的孩子一点儿也不听话,难道我就不能责备他吗?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即使孩子不听话,也不要斥责和打骂。要用爱心和温情去正确引导教育他,要用恰当的方式耐心地去启发他认识哪些方面不对,来提高和培养他的能力。而这绝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总之,要通过教育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有一个孩子很调皮捣蛋,他父亲是通过责打来教训孩子。这位父亲的朋友想去劝解他们父子。但走到他家后,看到他父亲那副凶神恶煞的样子,作为一个外人,一个成年人都感到心情压抑,而他的小孩要长年累月地生活在他父亲的粗暴恶劣的阴影下,怎么能不产生逆反心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