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成就杰出孩子的100堂情商课
45189000000080

第80章 要经常和孩子进行沟通

如果父母希望孩子有健全快乐的人格,就要经常与孩子进行沟通,适时让孩子抒发自己的感受,从而发掘他的愿望与需要。当父母了解他的需要后,便可以随时给予孩子支持和鼓励,使孩子健康成长。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经过数年研究发现,注重培养孩子快乐的性格,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位美国学者曾走访了20多个国家,对1万多名经济条件不同的儿童进行了调查,反馈结果,始料未及。当问到孩子们最大的心愿和要求时,绝大多数的孩子对吃、穿、玩、用的东西都不大在意,而普遍重视的竟是家庭气氛和精神生活。如:

“父母不要吵架。”

“对待孩子要一视同仁。”

“大人说话不要失信。”

“爸爸妈妈要互相谦让,不要彼此责怪。”

“父母要维护我们的自尊心。”

“我们的小朋友来做客时,要表示欢迎。”

“家庭里要有适当的文娱活动,节假日要给我们玩的时间。”

“爸爸妈妈言行不对的时候,要接受孩子的批评。”

“对我们少发点脾气,多一点笑。”

……

这可以说是孩子们的共同心声。他们的精神生活、心灵需要比对物质条件、经济生活的要求更强,他们希望有个充满亲密和谐、宽容民主、活泼快乐的家庭,他们讨厌那种气氛沉闷、感情淡漠、专横紧张、嘈杂烦躁的家庭环境。兴趣和愉快是人的最主要的两种积极情绪。家长们有意识地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形成一种愉快的氛围,让孩子在乐中学习,乐中益智,依其自然赋予的素质,发挥那金子般的灵气,是家庭优教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对孩子快乐性格的培养中,家庭起着重要的作用。家长要加深同孩子之间的感情沟通,以密切彼此之间的关系。美国心理学家皮特森在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孩子的习性、语言、动态及世界观同其家长极为相似。他认为,家长用微笑对待人生,能使孩子得到非常好的愉快教育。因此,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心胸宽广,精神愉快,即使工作繁忙,也要抽空与孩子玩玩,常与孩子交流,多与孩子沟通,说些妙趣横生的话语,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地感染与陶冶。

有的父母与孩子交流过程中常常有不尊重、不信任、不耐烦、懒得说、拿孩子出气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对亲子沟通产生阻碍,不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

一个初三的女孩子说:

有一回,我的一个同学打电话给我,其实那是个女同学,只不过她的嗓音特别,有点像男生的声音。她说话声音也大,我妈妈离我老远就听见了电话里的“男声”。等我一撂下电话,她就问个不停,非让我说出那个男生是哪个班的,为什么找我。我解释说那不是个男生,是我们班的女生,可我妈就是不信。后来,我们吵了起来,我气得直哭。我妈还说:“哭什么?理亏是不是?”第二天,我以为那件事情就算过去了,谁知道我妈妈竟然去学校调查了。她问我的班主任,我们班是不是真的有个女生的嗓音很粗……

这种对孩子的不信任给孩子带来的不仅是距离感,更可怕的是孩子会形成怀疑型人格特征,他无法再相信自己的父母,慢慢地亲子间的距离就越来越大了。

父母的人格特征对整个家庭环境和孩子个性的形成起着主导作用,亲子间沟通的效果往往与父母的人格有直接关系,这是非常值得引起注意的问题。

有一位母亲咨询专家:“有什么方法可以与孩子长久保持融洽的亲子沟通关系?”专家的答案是:“信任和爱。”如果信任与爱一直能够伴随在亲子之间,那么这份和谐的关系就会相伴一生,否则就会误会不断、猜忌重重、经不起考验。信任是什么?信任就是相信自己,也相信对方。再明白一点说,亲子沟通中,信任就是父母对自己有信心,对孩子也有信心。

孩子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耳濡目染,无论是父母的优点还是缺点都会对他们产生影响。孩子的心智还不成熟,缺乏足够的思辨能力,无法做出完全正确的选择和判断,这就需要父母的适当控制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