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成就杰出孩子的100堂情商课
45189000000065

第65章 孩子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2004年11月19日,在世界“学生日”的当天,一件不幸的事发生在柳州市某中学初三年级一名学生身上。当天开完家长会后,父母骂了他几句,该学生竟然想不通,夜里悄悄从自家住的四层楼上跳下。

记者闻讯赶到事发现场时,所看到的场面甚为凄惨,男孩约十五六岁的样子,确认已经死去,他的母亲号啕大哭,不住地呼喊着:我就讲了你几句,怎么就想不通呀……在围观的人群中不时有人唏嘘惋惜。闻讯赶来的法医也证实男孩确属自杀,并从其头部的致命伤推断其是头部先着地。

记者随后了解到,该学生姓王,几天前才过完16岁的生日。据说,因最近刚考完期中考试,小王所在的学校召开了家长会。当晚,小王的父母参加家长会,了解到小王在校的情况后,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据说,小王被批评后当即哭了。后来父母和他各自回自己的房间休息。

第二天清晨大约6时多,到了起床上学的时间,小王的父母像以往一样敲门想喊醒他,可是敲了几下却不见房里有动静。父母随即推开他的房门,房里无人。用手摸其被窝竟是冰冷的,而其房间临江的一扇窗户却开着。父母感到不妙,立即下楼寻找,结果在大厦背后楼下的一块待开发的地上发现了儿子。

“好学生”有很多标准,但应具备两条基本标准:一个是身体健康,一个是心理健康。

事实上,有些孩子的心理问题比功课更重要。心理问题不解决,功课怎么会上得去呢?问题很简单,可是许多父母似乎并“不懂”。负责任的父母应该非常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这一点比关心他们的学习更重要。

据某市对儿童和青少年的一项调查表明,69.5%的孩子有较大的心理压力。此外,某市一所教育研究机构对2000名小学生所作的抽样调查显示,有40.1%的小学生说过“不如死掉的好”。这说明,心理危机在低龄化,父母与孩子的情感发生了障碍,再加上孩子平时由于学业繁重、竞争激烈所带来的压力,当孩子受到一些不良的刺激,如大人之间的交谈、媒体上一些消极的内容,都会产生一些心理阴影和不当念头。

此外,由于孩子缺少玩伴,放学后独自活动,加之业余生活单调,只能是看电视或与父母接触,久而久之,孩子越发孤独、冷漠。我们的孩子最缺少的就是玩!其实,玩耍、喊叫、打闹对孩子们来说都是学习!

有关专家说:“现在的孩子,尽管生活、学习环境远远好于他们的父辈,但你能说他们是快乐的一代吗?尽管他们不愁吃不愁穿,但总有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无处不在的‘隐性压力’在蔓延滋长,让孩子们根本就快乐不起来。”

山西省临汾市某校,一位12岁的五年级女生,在留下一份“压力太大”的绝笔后自缢身亡,她的父母从此终日以泪洗面,精神几乎崩溃,一切指望转眼成空,幸福家庭从此坍塌。

据悉,最近几年来未成年人自杀率一直居高不下,大约有10%~20%的学生有过自杀念头,4%的学生甚至已经做好了自杀准备!

我国现在的教育倾向是,重身体健康教育,轻心理健康教育。很多心理障碍虽然多数是在成人以后才表现出来,但这些问题的形成多数是在婴幼儿时期。目前,国际上已发展出一门独立的“婴儿精神病学”。

父母平时要注意观察孩子。中小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大多都是一些不太严重的问题,有些问题父母是可以观察发现的,比如父母可以直接问孩子你是不是感觉很紧张,是不是感觉学习压力太大,心里是不是有什么事等等。

身体健康、智力正常是衡量心理健康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是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基本条件。

给父母的建议:

(1)鼓励孩子把自己的感觉表达出来

当孩子在你的面前表露他的苦恼时,不要表现出惊恐、生气或不相信自己的孩子的样子。听他完整地讲完自己的困惑或感受,对孩子的一些困惑表示理解。

(2)允许孩子发泄

孩子有哭的权利。有句俗语说“孩子见了娘,有理无理哭一场”。孩子哭,有时并不代表什么,他只是需要发泄一下而已。让孩子哭一下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3)对心理疾病要有正确的认识

父母要认识到,有了心理疾病就像人得了感冒一样,是不可避免的,也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如果孩子的心理问题父母已经无力帮助解决,就要及时带孩子去做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