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成就杰出孩子的100堂情商课
45189000000041

第41章 经常蹲下来跟孩子说话

一位访澳归来的老教师,谈到赴澳见闻时说:“澳大利亚的家长‘蹲着和孩子说话’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第一次见到这种情景,是在朋友家。一个周末,他们请了一对青年夫妇和孩子来吃晚饭,当这个两岁多的孩子吃饱了,要下地去玩时,这位家长蹲下来对小孩子说话。当时,他感到很惊讶,以为这是这位妈妈特有的教育方式而未再多问。”

“又一个周末,学校的一位秘书逑蒂请我住到她家,共度两天周末时,我又一次见到这动人的情景。”

“逑蒂有一双可爱的儿女,当我们一同去超级市场时,4岁的儿子因为姐姐先坐进汽车而不高兴了。逑蒂在车门口蹲下,两只手握住儿子双手,脸对脸,目光正视着孩子,诚恳地说:‘罗艾姆,谁先坐进汽车并不重要,对吗?’罗艾姆看着妈妈会意地点点头,钻进了汽车并挨着姐姐坐下了。”

澳大利亚母亲的言语和行为使人想到:家长蹲下来同孩子在同一个高度上谈话,同孩子脸对脸,目光对视着谈话,体现了家长对孩子的尊重,体现了成人对小孩子的事情或问题认真又亲切的态度;同时,家长可以轻声细语地耐心说服教育,而不是自上而下地,更用不着大声呵斥。

可是,我们有些家长,却常常站在那里,大声呵斥孩子:“过来!别摸!”“去!去!去!别烦我!”等等,居高临下,惯用命令式的语言语调。从说话的态度来看,中国父母比外国父母威风得多,可在孩子心目中的父母,却并不可敬。

其实,是否蹲下来与孩子说话,只是一种方式问题,重要的是在父母心中,是否把孩子真正当作和自己一样,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这才是问题的本质。这会影响到家长能否以正确态度对待教育孩子的一系列问题。

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说:“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基本的形式,就是与孩子谈话,我深信这是世界上最好的教育。”但是,令大多数父母深感头痛的是:父母苦口婆心地教育孩子,孩子却总不以为然,还常常会视父母的谆谆教导为没有意义的唠叨,甚至拒绝与父母交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是孩子出了问题,还是父母的谈话方式有问题呢?

父母与孩子谈话的失败,不是因为缺少对孩子的爱,而是因为缺乏对孩子的尊重。一方面,大多数父母认为,孩子甚至比自己更重要;另一方面,在与孩子交谈时,他们又习惯于要求孩子完全放弃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种做法包含了多么巨大的矛盾!它只会导致孩子害怕与父母交谈。要成功地与孩子进行有教育意义的交谈,父母必须始终小心翼翼地去维护孩子幼小脆弱的自尊。

人与人之间经常需要思想上、感情上的平等交流,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即使是刚刚学步的孩子,也都有这种渴求。要做到平等地对待孩子,父母首先就要抛弃那种居高临下与孩子谈话的姿态。而要蹲下身子,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

沟通最真实的方式是真诚,那么,要做到与孩子平起平坐,与孩子有效沟通,我们认为以下几点措施是很重要的:

(1)营造一个“聆听的氛围”

有了这种氛围,孩子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与我们商量,向我们征求解决办法才会变得平常而又自然。

(2)营造一个“对话的氛围”

与孩子说话当然要蹲下来,他们年龄太小,还没有长高,只能是大人蹲下来,才能相互平视着说话。

与孩子讨论问题的最佳时机,最好选择在全家人共同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活动中而不是所讨论的话题上,这样,双方才能感觉到轻松平和。

(3)与孩子交流时,要以礼相待

只有真正尊重孩子,才会平等地对孩子以礼相待,如此,孩子才会在父母的言行中学会如何说话,如何做事。如此,孩子也自然愿意与父母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