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伊索寓言·上
45176700000002

第2章 导读

伊索,弗里吉亚人,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一个丑陋无比、智慧无穷的寓言大师。据古希腊着名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记载,他原是萨摩斯岛雅德蒙家的奴隶,后获得自由,因得罪当时的教会,被推下悬崖而死。伊索死后德尔菲流行瘟疫,德尔菲人出钱赔偿他的生命,这笔钱被老雅德蒙的同名孙子领去。

传说伊索获得自由以后,经常出入吕底亚国王克洛伊索斯的宫廷。另外还传说,庇士特拉妥统治期间,他曾到雅典访问,对雅典人讲了《请求派王的青蛙》这个寓言,劝阻他们不要用别人替换庇士特拉妥。

公元前5世纪末,“伊索”这个名字已为希腊人所熟知,希腊寓言开始都归在他的名下。得墨特里奥斯(公元前345——公元前283)编辑了希腊第一部寓言集(已佚)。1世纪和2世纪,费德鲁斯和巴布里乌斯分别用拉丁文和希腊文写成两部诗体的伊索寓言。现在常见的《伊索寓言》是后人根据拜占庭僧侣普拉努得斯搜集的寓言及以后陆续发现的古希腊寓言传抄本编订的。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民间流传的讽喻故事,经后人加工,成为现在流传的《伊索寓言》。从作品来看,时间跨度大,各篇的倾向也不完全一样,据推测,它不是一人一时之作,可以看作是古希腊人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的集体创作。《伊索寓言》意为“伊索的寓言集”,伊索,可能是其中的一位重要作者。一小部分是后人创作,寄在伊索这位大师名下。

伊索寓言来自民间,所以社会低层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得到了较突出的反映。如对富人贪婪自私的揭露;对恶人残忍本性的鞭鞑;对劳动创造财富的肯定;对社会不平等的抨击;对懦弱、懒惰的讽刺;对勇敢斗争的赞美。还有许多寓言,教人如何处世,如何做好人,怎样辨别是非好坏,怎样变得聪明、智慧。伊索寓言是古希腊人生活和斗争的概况、提炼和总结,是古希腊人留给后人的一笔精神遗产。

《伊索寓言》,文字凝练,故事生动,想象丰富,饱含哲理,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本书精选了伊索寓言许多名篇,其中《蚊子与狮子》、《蝉戏狐狸》、《农夫和蛇》、《说谎的猴子》、《行人和大鸦》等,已成为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故事。

着名学者钱钟书指出:“《伊索寓言》大可看得。它至少给予我们三种安慰。第一,这是一本古代的书,读了可以增进我们对于现代文明的骄傲。第二,它是一本小孩子读物,看了愈觉得我们是成人了,已超出那些幼稚的见解。第三呢,这部书差不多都是讲禽兽的,从禽兽变到人,你看这中间需要多少进化历程!”

着名作家张远山也曾这样评论《伊索寓言》:“读惯先秦寓言的中国人,初次读到《伊索寓言》是要惊讶的,因为那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先秦寓言冷峻而酷刻,《伊索寓言》热烈而宽厚;先秦寓言是老于世故的,《伊索寓言》是极富童趣的。《伊索寓言》全面而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欧洲童话及其表现形式,而先秦寓言却没有催生反而抑制了中国童话的萌芽——中国没有童话。”

《伊索寓言》这本世界上最古老的寓言集,篇幅短小,形式不拘,浅显的小故事中常常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爆发出机智的火花,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它不仅是向少年儿童灌输善恶美丑观念的启蒙教材,而且是一本生活的教科书,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欧洲文学史上,它为寓言创作奠定了基础。世界各国的文学作品甚至政治着作中,也常常引用《伊索寓言》,或作为说理论证时的比喻,或作为抨击与讽刺的武器。此书中的精华部分,至今仍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在欧洲寓言发展史上,古希腊寓言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开创了欧洲寓言发展的先河,并且影响到其后欧洲寓言发展的全过程,寓言本是一种民间口头创作,反映的主要是人们的生活智慧,包括社会活动、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等方面。现传的《伊索寓言》根据各种传世抄本编集而成,包括寓言300多则,其中有很多寓言脍炙人口。

这些寓言主要是受欺凌的下层平民和奴隶的斗争经验与生活教训的总结。它通过描写动物之间的关系来表现当时的社会关系,即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寓言作者谴责当时社会上人压迫人的现象,号召受欺凌的人团结起来与恶人进行斗争。例如,《农夫和蛇》的故事劝告人们不要对敌人仁慈;《狗和公鸡与狐狸》告诉人们要善于运用智慧,战胜敌人;在《狮子与鹿》、《捕鸟人与冠雀》、《两个锅》等故事里,作者揭露出当政权掌握在贪婪残暴的统治者手中时,贫苦的人是不可能平安地生活下去的。

《伊索寓言》中的动物除了有些动物外,一般尚无固定的性格特征,例如狐狸、狼等,有时被赋予反面性格,有时则受到肯定,作者是通过把动物拟人化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思想。这些动物故事无疑是虚构的,然而又很自然、逼真。这与后代寓言形成的基本定型的性格特征是不一样的。

《伊索寓言》曾对其后的欧洲寓言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公元1世纪的古罗马寓言作家费德鲁斯直接继承了伊索寓言传统,借用了《伊索寓言》中的许多故事,并称自己的寓言是“伊索式寓言”。公元2世纪的希腊寓言作家巴布里乌斯则更多地采用了伊索的寓言故事。这种传统为晚期古希腊罗马寓言创作所继承。文艺复兴以后,对伊索寓言抄稿的重新整理和印行极大地促进了欧洲寓言创作的发展,先后出现了不少出色的寓言作家,如法国的拉封丹、德国的莱辛、俄国的克雷洛夫等。

《伊索寓言》在明朝传入我国。第一个来我国的西方传教士利马窦在中国生活期间撰《畸人十篇》,其中便介绍过伊索。他之后的传教士庞迪我也在《七克》中介绍、引用过《伊索寓言》。我国第一个《伊索寓言》译本是1625年西安刊印的《况义》。清代之后,出现了许多种《伊索寓言》译本。上述情况表明《伊索寓言》在我国流传之久,它至今仍令人爱不释手,是一本值得阅读的书籍。

为了使读者对伊索寓言的重大影响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我们在本书后面还附录了深受伊索寓言影响的“拉封丹寓言”、“莱辛寓言”、“俄罗斯寓言”和欧洲部分国家的寓言等,以从侧面加深对古希腊寓言的认识。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萧枫2010年1月28日第一章赫耳墨斯雕像的价格

很久以前,在希腊的奥林匹斯山上住满了天神。有一个名叫赫耳墨斯的神,他专门管理人间的牲畜、旅游、经商等。他是天神宙斯的儿子,因为爱到人间游玩,所以留下了很多传说。

有一天,赫耳墨斯在奥林匹斯山上生活得烦了,决定到人间去散散心,不过他这次还另有目的,那就是到人间去调查自己在人们心中占多大的位置。于是,赫耳墨斯就化作凡人,来到了一座城市。

他在这座城市的大街上闲逛,看到路上打扫得很干净,路两边种着高大的梧桐树,树与树之间还种着五颜六色的花卉,开着绚丽多姿的花。街上行人的穿着都很整洁,言谈举止礼貌周到。赫耳墨斯对这里的人印象很好。

走着走着,赫耳墨斯来到了一个卖雕像的商店,隔着橱窗,他看到屋里摆着众神雕像,其中还有自己。于是,他想通过这个商店众神雕像的价格,来判断一下自己在人间的地位,和人们对自己的重视程度。

赫耳墨斯推门进了商店。商店的老板一看来了客人,连忙迎了上去,问道:“先生,您需要什么样的雕像,我可以帮助您挑选。”

赫耳墨斯说:“不着急,我先看一看。”

赫耳墨斯在店里来回踱着步,假装欣赏精美的雕像,不时发出一两声惊叹,好像被这些巧夺天工的艺术品所吸引,已经陶醉在艺术家们精湛的技艺里。

赫耳墨斯看到了天神宙斯的雕像,就问商店的老板:

“请问,这个雕像值多少钱?”

店主说:“一个银元。”

赫耳墨斯又接着往下看。他发现了宙斯妻子赫拉的雕像,又笑着问道:“这个雕像值多少钱呢?”

店主回答说:“赫拉的神像要贵一点。”

那商店的老板看到赫耳墨斯总是问神像的价钱,以为这位顾客会买他店里的雕像,于是他打起十二分精神极力恭维赫耳墨斯。

赫耳墨斯对着自己的雕像,心想:“我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一定会对我更加尊重,价钱肯定会比赫拉的还要贵一些。”于是,他很高兴地问店主:“那么,这个雕像值多少钱呢?”

店主不想再耗费精力了,他很担心赫耳墨斯不会买雕像,于是他很大方地告诉赫耳墨斯:“这么说吧,我也不跟你多要钱,假如你诚心买前面两个雕像,这一个我当赠品白送给你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