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教好孩子就这么简单
45171400000074

第74章 让孩子养成说实话的习惯

小磊是小学一年级学生,聪明伶俐,惹人喜爱,但他却有个毛病:爱撒谎。当他想要一只漂亮的铅笔盒时,他就对爸妈谎称是学校老师要求大家买的;当他去取冰箱里的东西吃,不小心把玻璃杯打碎时,他对父母谎称是家里的那只小猫咪干的等,诸如此类的事还有许多。小磊的爸妈惊呼:“我们的孩子都成‘谎话大王’了,这可怎么办呢?”

说谎是儿童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但儿童说谎的原因多种多样,表现的形式也是不同的。一是幻想式谎言。这主要发生在幼小的孩子身上,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具有很强的“编话才能”,他们往往无法分清想象与现实,经常会将自己的想象内容“编”进对现实的描述中。例如,到动物园玩了一天的孩子回家后,当父母问他在动物园都看到了什么时,他可能会将自己听来的童话里的动物也“放”进动物园,自己对此可能毫无知觉。严格来说,这种幻想式谎言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谎言,家长无须过分担心。二是夸大式谎言。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或者为了达到某种效应,孩子常常在真实的故事里“添油加醋”。三是社交性谎言。成人为了拒绝一些应酬,同时又不伤人面子,会说一些“白谎”,类似的谎言一般不会对他人造成伤害,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儿童见多了以后,也会使用这种谎言。四是补偿性谎言。当孩子没有达到父母或老师规定的目标(例如语文、数学考试得双百分),又想得到父母的赞美时;或者当孩子并不拥有某些东西,但又想在同伴中保持受崇拜的地位时,往往用谎言来将自己不足的地方“补”上,从而达到自己受表扬的目的。五是防卫性谎言。这种谎言在儿童身上最常见,而且大多数时候是“被逼”出来的。通常父母、老师对孩子的期望很高,或者父母习惯用严厉的惩罚来管教孩子,孩子为了逃避惩罚,就用说谎来挡驾。六是逃避任务类的谎言。当孩子面临某些自己不喜欢的任务时,会用谎言来帮助自己逃避责任和任务。如当父母要求孩子帮忙做家务时,贪玩的孩子会欺骗父母说自己正在做作业,没有时间。七是报复性谎言。这是儿童情绪的一种表现。当儿童对某人心怀不满时,可能通过谎言来向对方示威和挑战。例如,有些孩子对父母的管教不满,当父母问他放学后是否玩过游戏时,明明没有玩游戏的孩子,可能故意说自己玩过游戏,以此激怒父母。

试想一下,如果当孩子说了实话,父亲知道是孩子做了错事,反而大发雷霆,把孩子痛打一顿,那孩子以后还敢说实话吗?我们的宗旨是让孩子感到,对父母讲真话并不可怕,完全可以得到父母的谅解,而不必说谎。

如果父母发现孩子有说谎的毛病,不要仅就说谎本身批评孩子:“这么小的孩子你就说谎,长大了那还了得?”这样的训斥对孩子没有丝毫的帮助。真正需要做的是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观察,必要时对孩子的言行做些调查核实,这样可以堵塞孩子说谎的漏洞,或者使孩子的谎言不攻自破,千万别让孩子尝到说谎的“甜头”。

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小时候聪明好动。有一次,他为了试试自己的小斧头是否锋利,竟把父亲一棵心爱的樱桃树砍倒了。父亲发现后,大发脾气:“这是谁干的?”乔治·华盛顿心里有些紧张,但他想了想之后,还是勇敢地走到父亲面前,带着羞愧的神色说:“爸爸,是我干的。”父亲说:“孩子,承认把我喜欢的樱桃树砍倒了,你不知道要挨打吗?”乔治·华盛顿见父亲怒气未消,便诚恳地回答说:“可我告诉您的是实话啊。”父亲听了华盛顿的话,气消了,高兴地说:“小乔治,我很高兴你讲实话,我宁愿不要一千棵樱桃树,也不愿听到你撒谎。”乔治·华盛顿从父亲的眼神里看到了原谅和期望的目光,受到了莫大的鼓舞和鞭策。

纠正孩子说谎要采取“冷处理”的办法,即让孩子经过长期的思考与自我道德评价后,自己承认错误。这种办法能使孩子从内心深处认识到撒谎不是好孩子,说实话才是美德。

父母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说实话的人,自己首先要做一个说实话的人。具体来说,父母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是要有行为规范的具体要求。要教育孩子说实话,光讲道理不行,要有行为规范的具体要求,让孩子从小就按诚实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养成说实话的良好习惯。因此,父母要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提出“几要几不要”的具体要求,比如不拿人家的东西,不编瞎话,不说大话,不谎报成绩等。二是要鼓励孩子说实话。孩子有了过错,当他如实向父母汇报以后,父母在处理上,应该明显地和他说谎时不同。错误自然要批评,因为这种批评是让孩子明是非,辨善恶,是对他一辈子负责。但另一方面,父母不但不能由于孩子承认过错而加重责罚,还要对这种说实话敢认错的行为给予表扬。这种表扬可以巩固孩子说实话这一美德,同时,对孩子勇于改正错误,也极有好处。三是对孩子的不良言行进行适当惩戒。有些父母往往采取惩戒的方法纠正孩子不说实话。这种为“戒”而“罚”,也是爱的基本方式之一,然而这又是一种最棘手和带有风险的爱,因为孩子容易抵触施加惩戒的人。但是,如果你的惩戒出于爱心,又执行得合理、巧妙,事后讲清道理,孩子会受益很大,并心悦诚服。在认真耐心的教育之后,孩子出现说谎两面行为,可以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