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教好孩子就这么简单
45171400000053

第53章 孩子自私,家长有责

萧萧是一个8岁的女孩子,聪明伶俐,是家里人的骄傲。

在学习上,萧萧没有让父母操过心,每天放学回来,自己就做作业;在班级里表现也很好,很听老师的话,从不惹事,是个人见人夸的乖孩子。

这一天,期中考试刚刚结束,萧萧拿着考卷兴冲冲地回到了家里。妈妈刚把她带到门口,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除了还没有下班回家的爸爸,家里的其他成员全迎出来接了。

萧萧举起了考卷,高兴地说道:“你们看!”

“萧萧又考了双百,全班第1名!”早就知情了的妈妈兴奋地向大家通报。“真是好孩子!”“萧萧真棒!”“今天晚上做顿好吃的,买上萧萧爱吃的大虾,咱们庆贺一下!”

大家左一句右一句,萧萧像凯旋的大将军一样,高昂着头,抿着嘴笑着。将“大将军”迎回来之后,老人们陪孩子在客厅里玩,妈妈开始准备饭菜了。

在吃饭时,大家都知道萧萧爱吃大虾,于是把这盘菜干脆直接放到了她的面前。爷爷夹了一个,剥好之后,放到了她的碗里,说道:“吃吧,吃这个有营养,下次还考双百。”

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妈妈,全家齐上阵,都在给孩子剥大虾吃。爸爸这时刚刚下班回来,因为太饿了,急三火四地来到饭桌前吃饭,看到有剥好的虾仁,夹起两个放到了嘴里。正吃在兴头上的萧萧一见,啪地一摔筷子,然后黑着脸回到了自己的房间里,把门啪地锁上了——人家绝食了!

其他人一看,都冲着爸爸嚷了起来:

“你咋那么嘴馋,不知道咱们萧萧爱吃大虾吗?”

“你这么个大人,跟孩子争什么嘴?”

“你可真是有出息啊!”

“这么多菜,吃啥不好,偏吃孩子的大虾!”

骂完爸爸之后,全家出动,来到萧萧门前做解释和安慰工作,还把爸爸拉过来,逼着爸爸给孩子道歉。

孩子终于打开了门,怒视着爸爸。奶奶赶紧上前假装打了爸爸两巴掌,“看,奶奶都替你出气了,快出来吃饭吧,大虾都给你留着呢!”

“快来吃吧,你爸爸今天吃两个,明天罚他买二斤,给你补回来。”

在大家“组团”道歉赔不是的情况下,萧萧终于带着怒气回到了餐桌前,一边吃大虾还一边不时地瞪爸爸几眼。

事后,趁萧萧不在,爸爸叹了一口气说道:“过去农村养猪,都说独槽猪不好养,整个猪槽都自己霸占着,现在这孩子少了,这独生女,都成了独槽猪了!”

萧萧的爸爸将孩子的问题归到独生子女之上,这有一定的理由。现在的大部分家庭家里只有一个孩子,大家都要围着他(她)转,以他(她)为中心。有时候,大人觉得不应该跟小孩子一般见识,凡事让着孩子,拿出大人的姿态,把好吃的好用的都留给孩子,这种习惯成自然,就会使孩子形成“独槽”的习惯。相反,过去家里孩子多,大人不与孩子争,但是兄弟姐妹会争,孩子想独占也没有机会。作为家长,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家长,为了培养孩子的好性格,不妨暂且放低一下身价,与孩子“争”一下好吃的好用的。如果家里做了好吃的,就要让孩子按长幼的顺序来夹给别人吃,如果孩子还不会夹,可以在孩子在场时,父母先夹给老人吃,然后再夹给孩子,大家都来吃。家长这时千万不要说是给孩子一个人做的,只留给他一个人吃,这虽然看上去是对孩子好,其实是在害孩子。

许多家长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对孩子特别无私,只要有好吃的、好用的都尽量让着孩子,对孩子关心过度,宠爱过度,这样的结果,就是形成了孩子的自我中心,所以说家长的无私,往往培养出了孩子的自私。他们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自然地把自己的需要放在了第一位,认为人人都应当关注他们,遇到事情或有什么好处也要优先考虑他们。如果稍有伺候不周到的,家长就得认错,就像萧萧的家长一样,要赔礼道歉,保证永不再犯,才能哄好孩子。

有一位妈妈,人人都夸她是一位好妈妈,因为她对孩子照顾得太周到了。她自己的工作很忙,可是每天把7岁的孩子照顾得特别周到。早上起来,叫孩子起床,然后帮他找衣服,帮他收拾好书包,带好饭,照顾孩子吃早餐,等他吃完后帮他拿鞋子,让孩子穿上,然后帮孩子拿书包,带孩子下楼,送孩子去上学。晚上下班后她还要去接孩子,回来后帮孩子做晚饭。辅导孩子写作业,帮孩子洗澡,洗衣服,铺好床铺,让孩子睡觉。这一切都做下来,她一天中照顾孩子的任务才算结束。

这位妈妈就像钟表的指针一样,每天这样围绕着孩子准时准点地转着。可是有一天,妈妈得了病,需要卧床休息。爸爸工作忙,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就要孩子自己坐公交去上学了。晚上,孩子回到家里,看到晚饭也没有做,妈妈还躺在床上,觉得她慢待了自己,非常生气,把书包往床上一摔,冷冷地说:“我都放学回来了,你咋还不起来做饭?懒猪!”

重病的妈妈躺在床上,看到孩子那冷漠的态度和对自己仇视的样子,当时眼泪就流下来了,这就是自己每天当做心肝宝贝一样对待的孩子,自己对他这样的照顾,结果自己在生病的时候,得到的就是他的这种态度。

在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时,家长要时刻牢记,只有孩子从分享行为里感受到自己带给他人的快乐以及因他人快乐而带给自己的快乐,这个分享行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分享行为,孩子才能真正建立起健康的分享意识。有教育专家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感叹:“这一代独生子女自私,冷漠,不关心人。”家长为孩子付出了全部的爱,可孩子给他们的爱却很少。专家认为,这种情况不要怪孩子是独生子女,家长也要反省自己,孩子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因为家长尤其是母亲对孩子不明智的爱!所以若是发现自己的孩子太自私,不知道体谅别人,也不知道与别人分享,做家长的一定要“检讨”一下自己:自己在孩子面前是否太无私了。如果是这样,家长就要改变一下策略,让孩子从自我中心、自私自利中走出来,想一想别人的需要,考虑一下别人的感受。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才能立足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