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教好孩子就这么简单
45171400000044

第44章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个人的品德。当然,感恩也是一种形式,是健康社会人人都应该具备的一种行为,孩子也应有感恩的心态。就像那首《感恩的心》中唱道的: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有你,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让孩子懂得,值得感恩的不仅仅是对上苍,其实对父母、亲朋、同学、社会等都应始终抱有感恩之心。生命、健康、财富以及每天享受着的空气、阳光和水源,都应在感恩之列。

有一位盲人在乞讨用的牌子上写道:“春天来了,而我却看不到。”与这位盲人相比,或与那些失去生命和自由的人相比,我们,还有我们的孩子能这样快快乐乐地活在这世界上,谁说不是一种命运的恩赐?我们还有理由时常抱怨命运给自己的不幸和不平吗?

要让孩子知道感恩,学会感恩,拥有感恩的心。

几年前的一个下午,某大学校园的公告栏上不知何时被贴了两张纸,那是一封署名为“一位辛酸的父亲”给他上大学的儿子的信。这封信的内容引发了大学师生的热烈讨论。信是这样写的:

亲爱的儿子:

尽管你伤透了我的心,但你终究是我的儿子。虽然自从你考上大学,成为我们家几代里出的唯一一个大学生之后,心里已分不清咱俩谁是谁的儿子了。从扛着行李陪你去大学报到,到挂蚊帐,缝被子,买饭票,甚至教你挤牙膏,这一切,在你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你甚至感觉你这个不争气的老爸给你这位争气的大学生儿子服务,是一件特沾光、特荣耀的事。

的确,你考上大学,你爸妈确实为你骄傲。虽然现今的大学生也不一定能找到工作,但这毕竟是你爸妈几十年的梦想。我们那阵,上大学不是凭本事考的,要看手上的茧子和出身成分,有些人还要用贞操和人格去换。这也就是我们以你为荣的原因。然而,你的骄傲却是不可理喻的。在你读大学的第一学期,我们收到过你的3封信,加起来比一份电报长不了多少,言简意赅,主题鲜明,通篇字迹潦草,只一个“钱”字特别工整而且清晰。你说你学习很忙,没时间写信,但同院里你高中时代的女同学,却能收到你洋洋洒洒几十页的信,而且每周一封。每次从收发室门口过,我和你妈看着你熟悉的字,却不能认领。那种痛苦是咋样的,你知道吗?

后来,随着你读二年级,这种痛苦煎熬逐渐少了,据你那位高中同学说,是因为你谈恋爱了。其实,她不说我们也知道,从你一封接一封的催款信上我们能感受到,言辞之急迫、语调之恳切,让人感觉你今后毕业大可以去当个优秀的讨债人。

当时,正值你妈下岗,而你爸微薄的工资,显然不够你出入卡拉0K酒吧餐厅。在这样的状况下,你不仅没有半句安慰,居然破天荒地来了一封长信,大谈别人的老爸老妈如何大方。你给我和你妈心上戳了重重一刀,还撒了一把盐。最令我伤心的是,今年暑假,你居然偷改入学收费通知,虚报学费。这之前,我在报纸上已看到这种事情。没想到你也同时看到了这则新闻,一时间相见恨晚,及时娴熟地运用这一招,来对付生你养你爱你疼你的父亲母亲。虽然得知真相后我并没发作,但从开学到今天,两个月里,我一想到这事就痛苦,就失眠。这已经成为一种心病,病根就是你——我亲手抚养大却又倍感陌生的大学生儿子。不知在大学里,你除了增加文化知识和社交阅历之外,还能否长一丁点善良的心?

一位辛酸的父亲

从这封信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位父亲是一个很可怜又很可悲的人。可怜的父亲到底错在哪儿呢?错在了没对自己的儿子进行早期教育,因为孩子的早期教育最重要。父母应该从小就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们的同情心和感恩的心态。这是形成一个人责任意识的重要内容。

但是就是这样一封来自一位欲哭无泪的父亲的信,却能引来众多大学生的怀疑,嘲笑,以至于有同学干脆把信撕掉……可见,我们的学生麻木到了什么程度?感恩的心、同情的心都到哪里去了呢?

某报曾经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即一家跨国机构对中国、美国和日本的孩子进行一项调查:你最尊重的人是谁?请列出你心目中的第1位到第10位,本国的和外国的都可以。调查结果显示,美国和日本的孩子,他们心目中最尊重的人依次是爸爸、妈妈、英雄人物(或是某个歌星)。中国的孩子最尊重的人中,父亲被排在最后一名,第10名;母亲更惨,挤出前10名,排在第11名。

专家对这项调查的结果研究后认为,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很失败,因为他们不但没有教育孩子懂得感恩,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反而使孩子的感恩之心正在逐渐淡化。

德国古典哲学家费尔巴哈说:“同情心,感激心,爱心,使你成为一个人。”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刻不容缓,一定要尽早让孩子懂得知恩、感恩、报恩。

西方的感恩节声势浩大、隆重祥和,而我们呢?我们奉行的却是一种:‘施恩不图报”的观念。其实,这种观念无形中影响了孩子。孩子不懂得感恩和“施恩不图报”的观念不无关系。

人在社会中不是孤立的,而是需要各种帮助的。每个人的一生,必定受到过无数人的帮助,也帮助过不少人。知恩图报,只有“知恩”,才能懂“回报”。

前苏联人米哈可夫曾说:“兽性是对一切有生命的最美好的事物缺乏怜悯,缺乏感恩,对别人的精神世界根本漠不关心——这是所有杀人犯、暴力犯罪者的心理基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军队包围了列宁格勒,他们企图用轰炸机摧毁苏联的军事目标和其他防御设施。由于战火的洗礼,苏联军营附近的生物都惨遭伤害,作为昆虫学家的施万维奇很是痛心。

一天,他看到不远处的树枝上停着一只美丽的花蝴蝶,它在阳光下伸展着美丽的翅膀,他向蝴蝶挥了挥手,希望它能远离这个危险的环境。但是蝴蝶在反复试了几次后还是没有飞起来。施万维奇凭借自己丰富的经验看明白了其中的原因:花蝴蝶一定是受伤了。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个人的品德。当然,感恩也是一种形式,是健康社会人人都应该具备的一种行为,孩子也应有感恩的心态。人在社会中不是孤立的,而是需要各种帮助的。每个人的一生,必定受到过无数人的帮助,也帮助过不少人。知恩图报,只有“知恩”,才能懂“回报”。施万维奇小心翼翼地把蝴蝶从树上抓了下来带回了军营。原来,蝴蝶的翅膀受了伤,施万维奇给它上药。两天后,蝴蝶渐渐地康复了。施万维奇依依不舍地将它放回了大自然。

第二天一早,奇迹出现了,施万维奇和他的战友们惊喜地发现,在一夜之间,他们的门前落满了各种各样的蝴蝶,花花绿绿的蝴蝶在阳光下扑闪着美丽的翅膀,特别抢眼。施万维奇无法用语言描述当时内心的激动之情,因为研究昆虫这么多年来,他还从没有见过如此壮观的场面。这时,聪明的施万维奇突然闪过一个灵感,如果用这些蝴蝶将苏军的军事基地伪装起来,那么德军的飞机肯定就发现不了他们了。但是,对于整个军事基地来说,当时的那些蝴蝶根本不够。最后,施万维奇想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即用黄、红、绿3种颜色涂在军事基地上,将军事基地装扮成了一片花草蝴蝶的海洋。因此。尽管德军费尽心机,但列宁格勒的军事基地仍安然无恙。为赢得最后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同样的原理,后来人们还生产出了迷彩服,大大减少了战斗中的伤亡。因为蝴蝶的翅膀在阳光下时而金黄,时而翠绿,有时还由紫变蓝。科学家通过对蝴蝶色彩的研究,为军事防御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事后,施万维奇对那次蝴蝶集会的唯一解释是:那只蝴蝶是为了报恩,号召同伴利用自己天生伪装的特长来为施万维奇的军事基地作掩护的。

动物尚且懂得知恩图报,何况是我们人呢?如果每个人都有一颗善心,都懂得投桃报李,那么这个世界便是个温情无限的世界。而你平时的每一次不经意的善举,都会给这个社会和我们自己带来巨大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