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教好孩子就这么简单
45171400000011

第11章 父母要做忠实的聆听者

心理学家证实:倾诉能减除心理压力。当人有了心理负担和问题的时候,能有一个合适的倾听者是最好的解脱办法之一。

当父母在抱怨“孩子不愿意与我沟通”“孩子总是把事情憋在心里”时,父母有没有想过,孩子为什么不愿意与自己沟通?

答案是十分明确的,让我们听听孩子们是如何回答的吧:“父母不了解我,他们总是自顾自地讲大道理,从来不听我的想法!”“我说什么都被否定,我还有什么可以向他们说的呢?”

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愿意与父母沟通,只是沟通之门往往被父母在有意或无意中关闭了。

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些场景。

场景一:

你正在看电视,孩子对你说:“爸爸,我想到了如何消除学习劳累的办法。”

“呵,是吗?那你说说吧!”孩子开始“高谈阔论”起来,但你并没有真正认真地倾听孩子的诉说,双眼一直没有离开过电视屏幕,“爸爸,你说我这样的方法果真有效吗?”孩子征求你的意见。“有效,有效。”你依然漫不经心地听着、说着,甚至根本没有正眼瞧一瞧孩子。孩子看了看爸爸,又看了看屏幕,很没趣地回房间了。

场景二:

放学,孩子回来了,你正在做饭,孩子兴高采烈地跑到你的身边:“妈妈,今天我遇到了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什么有趣的事情?你可别干坏事呀。”

“我正忙着,以后再说!”

“不要老提与学习无关的事,你期中考试的模拟题做完了吗?”

孩子原本兴奋的劲儿一下子就没有了。

场景三:

孩子整个下午没有到教室上课,这可不得了,班主任给家长打电话。

傍晚孩子回到家,又急又气的你破口大骂:

“不好好学习,跑哪里去了?”

“我昨天才警告你在学校要遵纪守法,你什么破耳朵!”

孩子嘟囔着:“我、我……”似乎要解释没能到校上课的原因。

“什么都别说了,有什么好说的?”

“真丢人!”

“有本事连家也不要回来好了。”

瞧,这些家长都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就是没有认真对待孩子,没有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其实,倾听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方式,更是一把开启孩子心灵窗户的金钥匙。父母千万不能因为孩子小,就忽略他们的阐述,任何时候都要与孩子面对面,平等地互相倾听与诉说。孩子有值得称赞的观点,家长应表明支持的态度;孩子认识上存在误区,家长可循循善诱启发开导。正如美国企业家艾柯卡所说:“很多人认为小孩子讲的话都是无稽之谈。然而我认为,如果现在听取孩子所关心的事,将来当他到十几岁后也能分担父母所操心的事。这两点是密切相关的。”

总之,当孩子想要跟父母讨论一件比较重要的事情时,父母一定要放下手头的工作,对孩子的事表现出兴趣。这样,孩子就会觉得父母很重视他,他就会主动敞开心扉,向父母述说自己的事情。有经验的父母还发现,不管孩子要跟你诉说的是一件如何简单的事情,但是,只要你表现出认真倾听的样子,表现出你的兴趣,孩子就会兴致勃勃地讲下去,进而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实现与父母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慢慢地,良好的亲子沟通就建立起来了。

聪明的父母不但要做一个高明的说者,更要做一个高明的听者。倾听是一门学问,倾听是一门艺术。只有能专心倾听孩子讲话的人,才能平等地对待一切人。

那么,如何倾听孩子说话呢?

(1)要表现出倾听的欲望

不管有多忙,一定要表现出对孩子谈话内容的兴趣,更要做好认真倾听的姿势,不要做出三心二意的表情与动作,那样只会打击孩子倾诉的主动性。

(2)要做出认真倾听的样子

孩子在倾诉的过程中,哪怕父母早已知道其中的内容,但也不要表明。更不要不耐烦地说:“谈些别的吧,这些我早就知道了。”作为父母,不应只是关心孩子的冷暖、吃住,还要关心他所感兴趣的事。

(3)及时反馈意见、观点

送给孩子最好的赞美,就是让孩子知道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你都在认真地听。“你说的对!”“太好了”“你继续说下去”当然了,除了语言,还有脸上的表情也可以传达出你对孩子话题的兴趣。

不论孩子的话题多么简单,如果父母想要表现出有兴趣的姿态,那么兴趣也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出来。如果父母总是沉着脸,一言不发,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往往就会令孩子失望万分,长此以往,孩子也会养成对什么事都漠然置之的态度。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多地承受着直接或间接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压力,因而家长更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常听家长说,孩子几乎不与家长交谈。实则是,孩子很愿意与家长交谈,只不过家长没有做好倾听的准备,不懂得如何激发孩子交谈的欲望与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