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开阔眼界的探险故事
45168500000053

第53章 郑和的航海探险史

公元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为了消灭盘踞云南的元朝残余势力,派手下大将傅友德、蓝玉等率30万大军,发起统一云南的战争。在战乱中,年仅11岁的郑和被明军俘虏,被阉割,在军中做秀童。

云南平定之后,1385年,又随军调往北方,先后转战于蒙古沙漠和辽东等地。郑和19岁时被挑选送到北京的燕王府服役,从此追随雄心勃勃的燕王朱棣身边,逐渐得到朱棣的信任。尤其是1399~1402年,朱棣为和他的侄子建文帝争夺皇位,进行了“靖难之役”,郑和立下功劳,帮助朱棣登上皇位。郑和被提升为内官监太监。

1404年,永乐二年正月初一,朱棣为表彰郑和的功绩,亲笔赐姓“郑”,从此更名郑和,史称“三宝太监”。

郑和的军事才能也正源于多年的军中生活,而军事才能正是他一生取得各种成就的基础,在航海上也派上极大的用场。在船队,他既是外交正吏,也是兵将首领,航海途中,船队曾经历了三次极其险恶的战役,但凭着郑和的军事才能,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1405年6月,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指挥三万人,208艘船只。他们从太仓刘家港出发,经过福建长乐,首站到达占城国首都,以下航站依次是爪哇苏鲁马、苏门答腊南部旧港、马来半岛西岸的满刺加。在满刺加,船队稍事休整,设立兵营、仓库,储藏贸易货物,而后继续西行,到达锡兰山,绕过印度半岛向北到达葛兰、柯枝,终点站是古里。郑和部分随行船队分成两队,一支继续向西北航行,到达伊朗,绕过阿拉伯半岛进入红海,终点是回教圣地麦加;另一支向西南航行,直达非洲东海岸。郑和船队与所到国建立了友好关系,并参与到当地的政治斗争和贸易体系之中。

首次航行到苏门答腊旧港时,郑和率领全员打败了前来夺宝的当地华人首领陈祖义,并随船押解到南京正法。

1411年,郑和第三次远航西洋诸国。此次航行非常顺利,恰逢东北季风时节,郑禾0的船队顺风而行,不久就到达苏门答刺(今印尼苏门答腊岛)。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此时的苏门答刺刚刚经过一场大的事变,郑和在这里又经历了一场战争。事情是这样的:

苏门答刺的西面有个那孤儿国。1408年,在那孤儿国与苏门答刺的战斗中,苏门答刺国王中箭身亡。而当时苏门答刺国的王子年龄尚小,不能替父王报仇。于是,王后晓谕全国:谁能领兵打败那孤儿国,替先王报仇,我就嫁给他,并请他当国王。不久,一个本领超强的渔夫奋勇领兵打败那孤儿国的军队,杀了他们的国王。根据诺言,渔夫娶了王后,当上了苏门答刺国王。这时,老国王的儿子已慢慢长大了,对于失去了的王位他急欲夺回来,因此培植了一伙心腹勇士,乘机杀死了渔夫,终于登上了王位。

郑和到达苏门答刺后,向这位刚刚登基的新国王赠送了许多礼品。不幸的是,渔夫的儿子苏干刺正欲替父报仇,发兵攻打苏门答刺,企图争夺王位。经过一场战斗,新国王把苏干刺打败了,他只得逃到一个叫邻山的地方,自立一寨。同时,苏干刺听说郑和赠送给苏门答刺新国王许多礼物,却没有送礼给自己,心中又忌又恨就带领几万兵众,袭击郑和的船队。在苏门答刺的配合下,郑和指挥将士英勇还击,把苏干刺的兵众打得大败,乘胜追击到一个叫南渤利的地方,活捉了苏干刺和他的妻子、儿子。

1430年6月,明代的第五个皇帝——明宣宗朱瞻基又一次派遣郑和、王景弘率领船队,访问了忽鲁谟斯等二十来个国家。因为这次访问的国家多,地域广,路程远,因而时间也就很长,到1433年才启程回国。不料船队返航至古里(今印度南部西海岸之科泽科德)时,63岁的郑和因积劳成疾,不幸辞世,埋葬在了这里。

在这段短暂的28年里,郑和所指挥的宝船船队进行了七次英雄式的远航,遍及了中国海与印度洋,从台湾到波斯湾,并远及中国人心目中的黄金国——非洲。郑和下西洋是中国人创造的海上奇迹,它是世界航海史上最伟大的壮举,也因此而改变了世界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