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开阔眼界的探险故事
45168500000011

第11章 潜入恐怖湖

2002年8月初,由莫莱和赖钦这对兄弟组成的海洋火山考察队来到了茨基火山与茨基湖。这里一直有一个传说,就是湖水里经常会暴发出魔力,将人在瞬间杀死,兄弟俩显然对这一传说持怀疑态度,决心一定要把这个“魔鬼”找出来。

8月19日,他们终于到达了茨基火山。刚一到山下,他们就迫不及待地登上了巨大的火山口。火山口下有几十米深,再往下就是茨基湖了,湖面非常平静,一点波澜也没有。

根据他们的监测表明,地下十多米处大量岩浆涌动翻滚。他们又来到茨基湖边,伸手探水,发现比较热,一测量,竟比气温高5℃。这次的任务是考察茨基湖。“风平浪静,我们太幸运了!”他说完,鼓起带来的小橡皮艇,放上仪器,划到湖心。他想测量湖深,却发现声呐仪由于电池受潮,无法用了。

“如果我往水里抛下一块大石头,根据回声就能测量水深。”说完,莫莱便找来了一块大石头,放在一边,准备再等一下就投下去。

利用这个时间,赖钦又爬到了火山口,准备考察坡外的情况。当赖钦考察完回来的时候,远远发现艇已靠湖,哥哥倒在岸边。

他立即下坡。突然,他感到胸闷,心跳也骤然加快。同时,脚像灌满了铅一样,怎么也挪动不了了。他感到事情不妙,这突如其来的感觉像是中毒了!赖钦想叫哥哥来帮忙,可是声音堵在嗓子里就是发不出来。他张大口,拼命叫,声音却小得像蚊子叫;接着他觉得心快要跳出胸口,胸口却憋得死一样难受;他觉得自己马上就要坚持不住了,随时都会倒下去,幸好这时一阵凉风吹来,他很快就恢复了正常。

真的是太奇怪了!赖钦赶快去找哥哥想把刚才发生的事情告诉他,然而他惊呆了:莫莱睁着大眼睛,一眨不眨;嘴巴竭力张大,舌头长长伸出;双手抓住喉咙,上身衣服全撕烂了,令人不寒而栗。赖钦拼命大叫,还是没有回应。赖钦颤抖着手摸了摸哥哥的胸口,心跳早已停止了,身体僵硬而冰冷。

事后,警察赶到了出事现场。经过详细的现场勘察表明,莫莱在死前没有遭受任何袭击的痕迹,更没有被子弹穿过的痕迹。据赖钦回忆,莫莱从来没有过能导致猝死的病因,如严重的心脏病、高血压等,他爱好运动,身体一向很好。而且在出发前,他们都进行过详细的体检,都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第二天,莫莱的尸体被运到了警方尸检中心。经法医判定莫莱是窒息而亡,然而在死者的脖子上,既没有被掐的痕迹,更没有勒过的印记,所以法医认定这不是谋杀。

警察继续询问:“他在生前可曾将重物扔入湖中?比如石头之类的。”

赖钦想到哥哥曾经有过“抛石测探”的打算,他告诉警察:“出事时,我发现船上已经没有大石头。我想它已经被哥哥扔下去了。”

听到这儿,警察如释重负地说:“这就对了!”

他解释:“这几十年来,类似的案件已经发生过三十多例了。近年来,我研究了所有案情,发现它们都发生在无风的时候。其中65%的案例的共同点是先向水下抛重物,接着抛物者窒息而死,死时模样也非常悲惨。因而茨基湖有‘杀人湖’的恶称。更令人不解的是,火山口底部有人窒息的同时,在十几米,甚至几米高的山口内坡上的人,却毫无异常。更奇的是,约35%的人昏死后风一吹,就自动醒了。突然醒来之后,他们都表示昏迷前的情况非常糟糕,简直生不如死!”

赖钦简直不敢相信,这不正是自己刚刚经历过的情形吗!警察继续讲道:“更让人不解的是,还有许多不信邪的人向湖中大胆抛重物,甚至连续抛重物,却安然无恙。我们费尽心机,还是无法弄清其中的秘密。我们也曾请欧洲的一些刑事侦察专家来侦破过,可是他们在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之后,仍是一点收获没有。”因为死因不明,当地警方将这一事件定性为意外猝死。

考察被迫中止了,赖钦将莫莱的遗体运回了洛杉矶。研究所根据当地警方结论,只能将莫莱定为“意外死亡”,而不是“以身殉职”。赖钦悲痛欲绝,他在心里暗暗发誓:“不能让哥哥死得不明不白。我一定要查出‘凶手’!”

半个月以后,赖钦对这一事件的全过程,特别是那个警察的话作了仔细回顾。他觉得,哥哥很可能是吸入毒气中毒致死,可是湖为什么能放毒气?

赖钦决定回到那里,找出原因。赖钦这次的行动属个人性质,因此无法得到水下探测器,并聘请深水潜水员。于是他决定:套上简易的“浅潜装置”,独自到湖底探测。不过幸运的是,一位队友杰克愿一同前往。

2002年10月2日,赖钦和杰克再次来到了湖边。旧地重游,物是人非,赖钦格外悲痛。赖钦背上氧气瓶,套上头灯与蛙蹼。在杰克的坚持下,他身上捆上绳,杰克在岸边拉着绳的另一头。

潜入水中之后,随着深度的不断增加,赖钦觉得胸口压力越来越大,潜到了约12米深,他觉得血直向头上涌,鼓膜好像要压破了,但他仍然下潜。突然,他觉得水温一下子大大升高,一看温度表,升高了约10℃!他虽然吃了一惊,还是坚持下潜。赖钦凭着超强的忍耐力终于坚持到了湖底。他发现湖底居然有许多不同大小的洞口,大量的水泡正从洞口冒出来。

突然,赖钦开始手脚发抖,脑袋的血管快要爆开了,胸口快要压炸了。可是,他还是尽全力控制住手,用带来的容器盛了满满一瓶水样。拧好瓶盖后,他一下子失去了知觉……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赖钦醒来了,他发现自己躺在岸边,手里还紧紧握着水瓶。一看水样完好,赖钦兴奋极了,立即同杰克将水样层层密封,这可是找到凶手的重要证据。

他们激动地回到了研究所,并邀请科研委员会主任佩德尔作为证人,一同来到了气体测量室。测验员在密封罐里一打开水瓶,水样立即大量冒水泡。经化验,冒出的气体为二氧化碳。他们都知道,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只要达到10%,就能致人于死地。“杀害哥哥的‘凶手’,或者说,杀人湖的秘密找到了!”赖钦情不自禁叫了起来。

然而佩德尔却冷静地问:“湖底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洞,洞口为什么会冒出这么多的二氧化碳?湖水为什么突然变热?”赖钦一时语塞。

杰克想了想说:“熔岩活动时会产生大量高温二氧化碳。它们在火山运动的高压下,会向外面挤。这样就压出了一条条通道,由于湖底离熔岩最近,所以二氧化碳就在这里排出,水温升高也是理所当然的。”

几天以后,杰克建议:不妨做个模拟实验。赖钦同意。他们制作了一个模型:一个透明的大圆桶,桶底铺上一些“湖泥”与石头,与那里的湖底构造相似,在这“湖底”上面再铺上带来的沉积物。他们在“湖底”下面做了许多“水洞”,用管道连接着。

在实验刚开始的时候,许多二氧化碳从管道中压出,同时水泡大量涌出,水面翻腾,水也逐渐变热,水温升到了预定的比常温高15℃后,压出的二氧化碳不再升温,而水温却不再变化。

大约又过去了一个月的时间,赖钦发现“湖底”冒出的水泡在离“湖底”约20厘米处受到阻挡,大量聚集。他欣喜不已,立即取出这一层面的水样。化验表明,水的比重增大,密度加大。进一步化验表明,有机物的分子大量溶入了水分子的空隙中。赖钦认为,由于加热的二氧化碳的大量喷涌,促使这些特殊有机物溶化于水,又将它们托起,达到一种平衡后,形成了一层比上层重的水层。随着这层水的渐渐增厚,密度慢慢加大,最终它像一层无形的“棉被”盖住了水泡,而沉积物却大大减少了。赖钦此时激动万分,接着进行关键的“投石”试验。他强忍着激动的情绪将一块小石头放了下去。

就在石头穿过“隔离层”的一瞬间,被小石头打破的“隔离层”缺口处钻出了大量的水泡。水面二氧化碳的浓度骤增。水泡冒了一阵后,由于对“隔离层”向上的压力明显减轻,水泡仍然停留在“隔离层”下面,而缺口处也渐渐愈合了——“怪湖杀人”的原因终于找到了!

随后,赖钦又向“湖中”扔了一块相同大小的石头,可是这时“隔离层”虽然被击破,但由于它下方的托力不足,所以漏洞很快就自动合拢,水泡并没上冒多少。“抛石杀人”的原因也发现了!赖钦随后开始耐心等待,不再投石,2个月后,大量积累的水泡终于冲破“隔离层”最薄弱的一处,再次涌上。为什么“不抛石也杀人”现在也真相大白了!

一个月以后,佩德尔代表科研机构宣布:“莫莱的死因有了新的定论,决定追认他‘为科研事业以身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