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开阔眼界的探险故事
45168500000010

第10章 走进罗布泊

多年来,众多探险者和专家们为了揭开罗布泊的真面目,几经生死探秘罗布泊,更为罗布泊披上了神秘的面纱。有人称罗布泊地区是亚洲大陆上的一块“魔鬼三角区”,古丝绸之路就从中穿过,古往今来很多孤魂野鬼在此游荡,枯骨到处皆是。

1949年,从重庆飞往迪化(乌鲁木齐)的一架飞机,在鄯善县上空失踪。1958年却在罗布泊东部发现了它,机上人员全部死亡,令人不解的是,飞机本来是西北方向飞行,为什么突然改变航线飞向正南?

1980年5月,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带领一支综合考察队进入新疆罗布泊考察。5月2日,考察队从乌鲁木齐出发,直奔新疆军区马兰基地。

考察队伍里除了彭加木到过罗布泊西北岸外,没有一个人对罗布泊有什么概念。但他们仍然开始了由北向南穿越罗布泊湖盆的行动。

车子向湖盆里开去,突然‘咕咚’一下,车子掉了下去,黄色的尘土像雾一样无声地腾起,然后像水一样漫过了车身。

这种地质叫作‘假戈壁’,表面上看起来像戈壁一样坚硬,但却是虚的,车子一上去立即陷下去,就这样不停地找地方下湖盆,但折腾到天黑,也没能找到。晚上,大家只好在湖边上宿营,试图等待第二天再找一条河水的入湖口试试,因为一般铁路都是沿着河流修建的。

第二天天一亮,队员们就开始分头找入湖的河道,借着一条干河道,“假戈壁”被甩在了后面。但好像是突然之间,四周撤换了舞台布景。身后的北塔山不见了,前方的阿尔金山不见了,天和地不知什么时候粘在了一起,一切可以作为参照物的东西部隐身而去。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彭加木也有些紧张,手里握着罗盘,不断地修正方向,两辆汽车蛇形着前进,只要向南,不停地向南,就能穿越湖盆,汽车蠕动了整整一天才前进了40公里。

又过了一天,考察队员们发现他们被盐壳包围,大地像是被犁铧深耕过一样,一浪接着一浪地翻翘着,望不到边儿。继续前进是不可能的了,早饭以后队员分成三组向南、东、西三个方向去探查盐壳范围。

为了避免迷失,彭加木想了个主意,将红布撕成条,绑在红柳枝上,每走100米,插上一根。2个小时后,大家都回来了,盐壳的边谁也没有看到。

太阳渐渐升上来,气温越来越高,“叭”“叭”,突然之间盐壳发生了比枪声还要响的炸裂声。中午气温上升到了50℃,炸裂声像是燃放鞭炮一样响成一片,那是盐壳受热发生膨胀、抬升。“车子动不了,人在汽车下的荫凉里趴着,望着太阳。

下午太阳热度消散一点后考察队在湖盆盐壳下掘了十几厘米,考察盐壳下面含水情况。晚上开会时,彭加木动员大家说,我们是在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做前人没做过的事业,冒险吃苦怕什么。会上,彭加木还提出用八磅重锤砸出一条路来。

经考察队研究决定,派队员陈百录回乌鲁木齐买八磅锤子并到乌鲁木齐军区找军用地图。他们按照地图的标记,没有走原来的路,而往罗布泊西南走,从塔里木河故道出来。

5月30日,队伍开始再次的穿越湖盆行动。经过一周异常艰难的努力,考察队终于从东戈里克穿出了罗布泊湖盆,这是人类首次成功穿越罗布泊湖盆。

此时,彭加木又有了新的想法,他想到罗布泊的东南,扩大考察成果。然而,就是这一决定,使彭加木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6月17日的早上,彭加木离开营地单独出去考察,可是直到下午3点也没回来,罗布泊的温度直线上升,大家觉得有点不对劲了,开始四处寻找。先是开着车顺着脚印找,但是天太热了,又刮着“抽屁股风”(顺风,不利于汽车散热),一两公里,就开锅了,只能倒过头来等风吹凉了车再走。后来干脆弃车步行找,直到天黑看不到脚印了才返回。

此后,国家又出动了飞机、军队、警犬,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地毯式搜索,却一无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