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开阔眼界的战争故事
45168200000031

第31章 法国大革命的瓦尔密之战

1792年9月21日,法国革命军在瓦尔密取得空前胜利的喜讯传到巴黎,由民众普选的国民公会正式开幕。会议大厅欢声雷动,代表们共同作出决议:宣告废除君主制度,建立法兰西共和国。第二天,即9月22日,在万民欢呼、举国同庆的热烈气氛中,共和国正式成立。这就是历史上的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共和国的诞生,与瓦尔密的胜利有着直接关系,正是瓦尔密大捷对挽救法国革命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它是革命的法国反击欧洲反法联盟的第一次胜利。后人把瓦尔密的隆隆炮声,誉为催动法兰西共和国诞生的礼炮。

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如同暴风骤雨,席卷着整个法兰西大地,荡涤着一切封建罪恶,但是它并没有彻底扫除封建制度,还保留着象征封建制的君主。在一些革命的人们热衷于搞君主立宪的时候,不甘失去权力的国王路易十六世,暗地里向普鲁士、奥地利、俄罗斯和西班牙的封建君主们求救。这些封建专制的卫道士出于对革命的恐惧,迅速行动起来,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

1791年,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二世和奥地利皇帝利奥波德二世,联合发表“皮尔尼兹宣言”,扬言要帮助法王路易十六世恢复权力,并商定组织联军。1792年7月,由普鲁士元帅不伦瑞克公爵率领的普奥联军,越过边界侵入法国境内,企图用刺刀绞杀法国大革命。联军入境后,杀气腾腾,到处肆意欺凌。统帅不伦瑞克公然狂言:“如果法国国王、王后和王族的成员稍微受到侵犯,他们的安全、尊严和自由不能得到保证,那么,我们的两位陛下(指普奥君主),就要将巴黎夷为平地。”气势汹汹,大有摧垮法兰西的威势。

面对强敌入侵,法国的英雄儿女勇敢地接受了挑战。立法会议立即通过《祖国在危急中》的决议,号召公民从军入伍,组成义勇军,保卫边疆,护卫巴黎,捍卫祖国。“公民们,拿起武器!公民们,投入战斗!前进,前进!万众一心,把敌人消灭干净!”这首《莱茵军歌》(后称《马赛曲》,并成为法国国歌)中的几句歌词,正是法国人民踊跃从军、英勇赴敌的写照。马赛人组成的一支义勇军,举着军旗,唱着这首军歌,步行27天,来到巴黎,听从国家的调遣。

当时,法国人民的爱国热情,犹如沉积多时的火山岩浆,猛烈地喷发出来了。到达应征年龄的公民,纷纷报名入伍,不待起码的训练和装备齐全,就毅然地奔赴前线。9月1日,当义勇军队伍集合出征发出礼炮时,革命家丹东在议会里发表了著名的演说,慷慨激昂地指出:“大家所听到的,并不是告急的炮声,而是向祖国的敌人发起冲锋的号角。要想战胜敌人,我们必须勇敢,勇敢,再勇敢!只有这样,法国才能得救。”这就是法国革命军进行瓦尔密会战前的群情激愤的爱国情景。然而,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法国前线的战事却相当糟糕,每况愈下。

普奥联军侵入国境后,前线还没有真正组织过像样的抵抗。8月19日,法军前线指挥官拉法耶特,竟带领着一些军官逃到荷兰去了。色当前线的法国军队,处于无人指挥的状态,以致各部队各自为战,无法阻遏联军的进攻。

8月20日,联军攻克隆维;9月初,夺取了凡尔登要塞。凡尔登是通往巴黎的门户。联军打开这个门户,随后便能长驱直入,向巴黎推进。

在这关键时刻,革命政府采取了紧急措施。首先,任命迪穆里耶代替拉法耶特担任摩泽尔军团司令,立即赶赴前线,组织抵抗联军进攻;同时任命克勒曼接替吕内克的军职,负责指挥另一个军团,也立即赶赴梅斯收编整顿部队,协同抗敌。其次,将陆续赶到巴黎的各地义勇军派往前线,立即参加战斗。迪穆里耶接受前线指挥权后,日夜兼程赶到色当,召开军事会议。他正确分析了军事形势,鉴于凡尔登失守,巴黎门户洞开,便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行动计划,即后撤到阿尔贡纳森林阻击敌军。

阿尔贡纳位于马恩省境内,森林地带有4个出口,进可以攻,退可以守,在凡尔登失守后,就成了通往巴黎的4个小门户,正是当前战局的咽喉要地。当时,普奥联军正沿大道西进,离阿尔贡纳森林约6法里,而法军要南下抢占路口,则需行走12法里,同时不能有丝毫暴露。迪穆里耶率领军团由小路疾行,扒开野草,砍倒灌木,一路强行军,终于抢在敌人之前占领了阵地。由于兵力不足(大约只有2万余人),主要抢占了两个路口,其余两个只得暂置少量部队守卫,以待援军到达。

普奥联军攻克凡尔登后,不伦瑞克将4万大军分成四路,沿着通往巴黎的大道,从容不迫地向西推进。联军到达阿尔贡纳森林区时,不伦瑞克发现,法军已经抢先占领了主要路口,不由得大吃一惊。这位老奸巨猾的统帅,没有急于进攻,经过仔细观察和判断,决定不攻正面而从侧翼迂回前进。于是,联军一举便穿过了法军防守非常薄弱的谢纳·波浦勒路口和克罗瓦·奥·布瓦路口。

联军绕弯而过,迪穆里耶的主力部队防守落空,且其后方受到了威胁。

又是在关键时刻,迪穆里耶果断决策,大胆行动。他立即下令撤退,于9月14日晚出发,利用夜幕作掩护,悄悄地靠近埃纳河,把军团带到了圣墨尔本。这样,不仅逃脱了联军的围击,而且得以于17日同贝农维尔和克勒曼率领的援军会师。9月19日,迪穆里耶统一指挥的法军增至5万余人,开到瓦尔密村附近,在联军前进的大道旁边占领了阵地,决心阻遏敌人的进军。

9月20日,著名的瓦尔密炮战从清晨开始便打响了。当时,又气又恼的不伦瑞克公爵焦躁不安,但还是不把法军放在眼里,只想着速战速决,打开进军巴黎的通路。因此,他抢先动手。联军主力由于先一日已经绕过了法军正面阵地,所以他们首先从瓦尔密的西南方面展开猛烈的炮击。这里正是克勒曼将军指挥的防线,双方都以猛烈的炮火构成密集的火网,相互对射。

一排排的炮弹倾泻在对方阵地附近,震耳欲聋,火光四溅,尘雾满天。上午11时,联军发起总攻。自入法国以来,联军所见的法军都是只顾防守,不敢冲锋肉搏,一旦逼近便转身逃命,所以联军从不把敌手放在眼中,而这一次,他们却因此吃了大亏。

在炮击开始同时,克勒曼将军已经作了殊死杀敌的准备。他把所有的步兵都组成纵队,严令他们不要盲目射击,而要等敌人进到眼前展开白刃战。

他手下的士兵们,大多数是青年志愿兵,还有许多自愿走上前线的义勇军,个个士气高昂,顽强坚定,面对强敌毫无惧色。他们的服装各色各样,武器也五花八门,甚至只有绑在木棍上的一把刺刀,但都有着一颗杀敌保国的决心。这些士兵雄赳赳地屹立在阵地上,就如钢铁一样坚硬,一排排闪闪发亮的刺刀,在灼热的阳光下发出了逼人的寒光。

入侵的联军士兵,照例像以前各次进攻那样,昂首挺胸,端枪列队,傲然向瓦尔密高地迈进。就在这时,克勒曼发出了“国民万岁”的口令。霎时间,阵地上的法国士兵同声高喊“国民万岁”,从高地上猛扑下来,各种兵器一齐刺向敌人。那些气焰嚣张的联军士兵,忽然听到对方的齐声呐喊,遇上勇猛的冲锋,这才傲气全消,陡然胆战心惊,有的甚至双腿发软,吓得不敢前进。紧接着,阵地前面的肉搏战展开了;阳光下,刀光剑影,闪闪烁烁;金属相击,铮铮有声;哭骂呐喊,乱作一团。法军越战越勇,步步紧逼;联军进攻,形势不利,只好边杀边退,扔下了一具具的尸体,退回到原来的进攻出发地区。

联军很快全线溃退。原来,在克勒曼防线前面的肉搏战打起来后,法军统帅迪穆里耶立即采取了有效的行动,派出沙佐将军率领9个步兵营和8个骑兵连,迅速移动,从侧面支援受联军攻击最严重的阵地;同时还派出12个步兵营和8个骑兵连,直往敌军的左翼进行迂回,从侧面威胁敌人。联军统帅不伦瑞克发觉自己处于不利态势,立即下令停止冲击,以便调整部署。

但是,撤退必然带来混乱。当联军乱哄哄地暴露在法军炮火射程内时,法军的火炮马上展开轰击,一发发炮弹呼啸着飞向敌群,形成一片火海,给联军以巨大的杀伤。入侵联军的进攻,第一次遭到了彻底的挫败。

联军的步骑兵进攻被打退了,但是炮火并没有停息。直到下午5时以前,双方持续地进行着猛烈的炮战。众炮齐鸣,爆炸声此起彼伏、惊天动地,烟尘土屑漫天飞舞,蔽日遮天。双方各守防线,都紧张地注视着对手。

不伦瑞克很不甘心,在停止炮击以后,又组织了一次新的进攻,想借着夜色的掩护夺取法军的阵地。但是,这时联军的威风已失,士气低落,军心不振,其进攻没有多久又被打退了,而且伤亡严重。再次进攻失败,迫使不伦瑞克只得放弃继续进攻的念头,决心让部队退回到原来占领的阵地。这位昔日狂妄傲慢、目空一切的统帅,眼看着自己的士兵丢盔弃甲、意气消沉地走上归途,不禁发出了哀叹:“这次攻击失败了。我们要想到达巴黎的机会,恐怕也要随之消失。”

敌军退走了。迪穆里耶却不敢稍有懈怠。9月20日夜晚,他再度调整部署,命令部队占据更为有利的阵地,做好继续战斗的准备。但联军统帅不伦瑞克却犹豫不决,不敢再进攻了。以后,一连10天相互对峙着,没有发生积极的战斗行动。到9月30日,联军开始脱离战场,全线撤退,并于10月5日完全撤出了法国国境。

瓦尔密会战的胜利,是以“青年志愿兵”为主的法国革命军队第一次在气势上压倒敌人,革命士兵的高昂斗志和英勇搏斗起了决定性作用。迪穆里耶和克勒曼等指挥官在作战中指挥得力、处事灵活机动,各军团和部队在战斗中密切配合,以及组织良好的炮兵火力等,也都是取胜的重要因素。瓦尔密精神,以后成了法兰西人民永不忘怀的光荣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