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萤窗小语(全新珍藏)
45168100000031

第31章 爆米花好美从头到尾(4)

从事艺术工作先求不错,再求好,固然不错,但是能先求好,再求不错,未尝不好。

等待机会

遇到无法抵抗的情况,静静等待机会,要比横冲直撞浪费体力有用得多啊!

某星期五早上,我在校园里抓到两只蝴蝶,当我带回办公室,放在玻璃盒子里,打算写生时,由于它们不断振动翅膀,使我无法看清,而不得不把其中一只抓出来,并用镇纸将它的两翅压住。写生完毕,正巧有朋友找我出去,就把这事忘了,直到星期一上班的途中,才突然想起来,推开门,那在玻璃盒子里的,早已遍体鳞伤地死了,但是回头检视压在案上的那只,竟奇迹般地仍然活着。

我兴奋地把一息尚存的蝴蝶拿到办公室外的台阶上,打算为它拍几张照片,未料那三天三夜不吃不喝不动的蝴蝶,突然振翅飞走了。

遇到无法抵抗的情况,静静等待机会,要比横冲直撞浪费体力有用得多啊!

小圈子

人就是这样,不是不知天地之大,但总爱把自己困在小小的圈子里。

一个词,你认识、记得,却不一定属于你,除非你在语言和作品中能活用它。

一个工具,你拥有而且会用,也不一定真属于你,除非你在碰到问题的时候,能立刻想起它,并拿出来使用。

许多人学了成千上万的词,却从来只用他惯常的那几百个词语;许多人天天上市场,看到各式各样的菜,却永远买那固定的几样;许多人认识非常多的朋友,但平常交往仅止于几个;许多人备有一大堆工具,但是碰到问题,却想不到可以用工具解决。

人就是这样,不是不知天地之大,但总爱把自己困在小小的圈子里。

游洋水

不会换气的人,总还知道在没气的时候,游回岸边透口气;却有许多游洋水的人,即使出不了头,也舍不得回到岸上来。

学游泳,最难的是换气,许多人游了一辈子,始终无法浮出水面呼吸,只好闷着头游,怎么也游不远。

出国留洋,就像是游泳,游并不难,而是出头难,许多人游了几十年,连喘口气的能力都没有。

问题是:

不会换气的人,总还知道在没气的时候,游回岸边透口气;却有许多游洋水的人,即使出不了头,也舍不得回到岸上来。

指路与教学

决定目的、认清方向、了解细节、标出重点,指路与教学,认路与学习,方法都是一样的。

当别人向我们问路时,我们多半先问他去什么地方,而后告诉他方向,并顺着当时所站的街道,予以指示。此外讲解时一定不能太快,因为对我们来说,了若指掌的道路,对陌生人而言,却是一无所知的,所以除了转弯的地方和街名,还得告诉他特别的建筑或标记,使对方能认清楚。

教学就如同指路,先要了解学生的志趣,然后告诉他方向,同时依他当时学习的状况加以引导;引导时绝不能太快,除了要指示他学习的细节,并应标出重点,使他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决定目的、认清方向、了解细节、标出重点,指路与教学,认路与学习,方法都是一样的。

储藏室

审查一位学者的时候,不但要看他既出版的作品,也要探讨他未完成和正在研究的东西。

愈是大的美术馆,它的储藏室愈大,甚至收到储藏室的艺术品会远超过展品的数量,所以当我们考察美术馆的时候,除了展出部门的灯光、湿度、安排、照明,更得注意它储藏部分的各种保养、修护、编号、鉴定、研究和搜集的工作,后者愈完备,美术馆愈成功。

愈是学者,他储藏的学问愈多,甚至没发表的论文和正在酝酿的学说,会远超过平常讲述和已发表的作品,所以当我们审查一位学者的时候,不但要看他既出版的作品,也要探讨他未完成和正在研究的东西。一个毕生没出过半本书,而专志于研究的学者,虽然出师未捷身先死,但我们仍当给他很高的评价。

让一步路

水不平,则生波澜;人不平,则生变乱;国不平,则生战争。使自己过得好,也让邻人吃得饱,自己才能享有长久的丰足。

二十多年前,日本货给美国工业极大的打击,不仅汽车,连钢琴、手表和照相机都大量倾销,使美国业者的利润大减。

于是有些保护主义者提出限制日货进口,以促进本国业者复苏的建议。

当我念研究生时,也有学生提出同样的想法。

“对于一个普通的国家,是可以这么做,但是就美国这样一个超级大国而言,却不能如此。”教日本经济的教授回答,“日本粮食产量不足,工业原料缺乏,能有今天的经济繁荣,主要依赖工业输出赚取外汇,而美国则是他们的主要市场,如果我们突然不准日货进口,不仅日本工业会受严重的打击,随之而来的则是经济、民生等种种问题。保护自己当然不错,但是绝人之路却不聪明,尤其在这个世局动荡,必须依赖权力均衡以保持安定的情况下,我们更要作通盘的考虑。”

水不平,则生波澜;人不平,则生变乱;国不平,则生战争。使自己过得好,也让邻人吃得饱,自己才能享有长久的丰足。让一步路给别人走,“人际”与“国际”都是如此。

火把

你曾拿过火把吗?你不会将火把拿在眼前来照亮自己的脸吧?因为那只会炫花你的眼睛,却照不亮眼前的路。

你也不会将火把倒持着照亮你的脚吧?因为倒持的火把会延烧到你的手。

你当然是高高地举着了,只有这样才能照亮更大的范围。

名誉就是火把。

不要将它天天捧在眼前,那只会使你自我陶醉而再难有突破。

不要把它不当一回事而随意抛弃,因为愈是有名的人,出了错,愈易为人们传笑。

你应该把名誉举在顶上,不只为照亮自己的脸,不只为照亮自己的路,更要为大家制造光明。

一支火把能点燃千万支火把。一支火把也能焚烧整片的森林。用你美好的名誉,去造就更多人的美誉,而不要用你的名誉、地位和尊荣,去毁损任何看来微不足道的人。

除非你将火种延续下去,没有一支火把不会熄灭。除非名誉用来造就他人,没有一个人的荣誉能够永久被人传颂。

大不义

在别人行义的时候,却对义人行不义之事的人,真是太多了。

据说某年在某地,有个妇人不小心掉到河里,两岸民众哗然围观,但是喊叫的人多,却没一个人去救,终于有位过路的军人,脱了军装跳下水去,把妇人救上岸;岂料回头却发现脱下的衣帽和鞋子都不见了,转身看那被救的妇人也已经离开,使得这个军人回到营中,花了一大番唇舌向长官解释失去军装的经过。

最近在纽约,也发生类似的案子——

有一个小偷,偷了鞋店的两双鞋,但是立刻被老板发现,小偷拔腿就跑,并把偷到的鞋子扔在路上,不过老板毫不放松地继续追下去,终于把小偷捕获。但是当警察赶来,回头却找不到那两双丢在路上的鞋子,也就因为没有了鞋子的物证,而不得不将小偷释放。

有人买药救命,有人造假药;有善士募款助人,有恶徒偷募来的钱;有人赈济穷苦,有人囤积居奇。在别人行义的时候,却对义人行不义之事的人,真是太多了。

食髓知味

食髓知味!这世界上的“髓”真是太多了,只是有的髓滋补营养,有些髓腐蚀伤身,在吃之前,先得认清楚。

我想许多人都有这个经验:

当我们看到花生米、瓜子或牛肉干这类食物,不一定会立刻想吃,但是只要一开始,便很难停下来,经常吃到一干二净或撑得再也吃不下去的时候,才停止。

不仅是吃,我们对许多事情都如此。譬如写作和画图,未动手之前,往往并没有创作的冲动,但是只要笔一落纸,就变得下笔千言不能自已、淋漓挥洒不知昏晓。又譬如收藏,许多人起初只是在偶然的机会下买到几件小东西,结果因为玩而爱、爱而好,最后成了整天泡在古董店的收藏家。至于最糟糕的赌博、酗酒和吸毒更是如此,许多人原本只是抱着试试的心理,但是一沾手,便耽迷其中,无法自拔。

食髓知味!这世界上的“髓”真是太多了,只是有的髓滋补营养,有些髓腐蚀伤身,在吃之前,先得认清楚。

清苦与辛苦

辛是辣,辛苦刺激而伤身。

清是淡,清苦平淡而养廉。

“清苦”与“辛苦”,看来一样,其实大不同。

“清苦”固然苦,但是苦得清明恬淡;“辛苦”不但苦,而且窘迫辛劳。颜渊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是清苦而非辛苦;千万富商,汲汲营营、忙忙碌碌,是辛苦而非清苦。

辛是辣,辛苦刺激而伤身。

清是淡,清苦平淡而养廉。

聪明人

正因为聪明人不怕用笨方法,所以聪明。

正因为笨人自以为聪明,所以愚笨。

聪明人常用笨方法治学,他们划定年表、列出公式,再三假设、不断考证,非有百分之百的把握,绝不下结论。

笨人常用聪明方法治学,他们投机取巧、乱套程式,自由心证、凭空捏造,只要有几分把握,就贸然对外发表。

正因为聪明人不怕用笨方法,所以聪明。

正因为笨人自以为聪明,所以愚笨。

谈死刑

死刑,只有惩罚,没有教训。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废除了死刑,反对死刑的人认为,刑罚的目的,是给予受刑者惩罚和教训,也就是“明刑弼教”;但是死刑,只有惩罚,没有教训。

此外,死刑是使犯人永久隔绝于社会,使他再也不能对社会构成威胁。要达到这个目的,判无期徒刑就成了,何必判处死刑呢?

又有一派反对死刑的人,认为社会应该对所有的罪犯负责任,因为“人之初,性本善”,其犯罪不因为他生下来就该是强盗、凶手,而是由于没受到父母悉心的照顾、老师谆谆的教诲和社会善良风气的诱导,所以他的犯罪,社会要负很大的责任,自然不应将他摒弃于人世之外。

“欠债还钱,杀人偿命”,千百年来,这似乎已经成为当然的道理,但是在这惩戒并含有报复的死刑背面,却有许许多多的问题。法律的精神、社会的道义、教育的功能,乃至人生不平等的遭遇,都是我们应该深思的事。

书与讲课

书一出版,就等于向整个学术界挑战,怎能不慎重?

有位老教授,课教得非常好,却从来没有著作出版,某日我问他述而不作的原因。

“出书谈何容易,书一出版,就等于向整个学术界挑战,怎能不慎重?”老教授回答。

“向整个学术界挑战?您说得太严重了吧?”

“事实如此,你想想看,在堂上教课面对的只是十几个学生;出版之后,面对的却是千万读者。教课时有些小错误,因为一句带过,学生多半来不及细细推敲,就算有问题,也能在堂上讨论、解决,哪儿像出书之后,读者能抱着书反复研究;白纸印上了黑字,一点小毛病都逃不掉;而且逃得掉今人,也逃不了后人。你说书一出版,不就是向整个学术界挑战了吗?”

“在课堂讲错了,也得向学生更正啊!”我说。

“那是‘口头更正’!至于订正书上的错误,则等于‘登报道歉’。”老教授神秘地笑笑,“两者之间的差距可不小哟!”

翱翔

能飞长程的鸟,都善于滑翔。

能成大事业的人,都善于掌握时势。

能飞长程的鸟,都善于滑翔。它们多半有着宽大的翅膀和轻盈的身体,能够在奋力振翅之后,舒展双翼,慢慢地滑向远方。所以,在它们迁徙的过程中,看似不断振翅翱翔,实际许多时间都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前进,一方面消除紧张,一方面养精蓄锐,以备下一次的振翅。

能成大事业的人,都善于掌握时势。他们应该有豁达的胸怀和开朗的性格,能够在繁忙中保持冷静,掌握时代的脉动;在地利、人和中,以时势造英雄。

说书

没有杂剧话本的《三国志平话》和《唐僧取经》,就没有后来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和吴承恩的《西游记》。

“说书”是我国起源很早,又影响深远的民俗艺术。它融合了中国语文的优美节奏和精彩故事,凭着说者的一张嘴,将听众带入他所塑造的情境中。即使一个极简单的情节,通过高明的说书家的演绎,也能显得变化多端,引人入胜。

据陈汝衡《说书小史》的记载,有一位说书家谈“武松打蒋门神”,单单武松脚踏着蒋门神,就讲了好几天,而武松还未下手打。至于说到《珍珠塔》当中的陈翠娥,以珍珠塔持赠方卿,单单上楼拿珍珠塔,走几步,退几步,想想停停,就能谈上三四天,而听众非但不觉得厌倦,反而精神焕发,兴味盎然,由此可知说书人对于书中人心理的描绘与听书者的心理掌握,有多么成功了。至于“心到、目到、口到、手到、足到”这五到,和“吼叫、爆头、鸡鸣、犬吠、牛喊、马嘶、状哭、状笑”这八技,更得样样精通。最妙的是据《扬州画舫录》记载,吴天绪说书,说到张翼德据水断桥,只摆一副张口怒目的样子,却不发出声音,而让观众自己去体会,所谓“声不出于吾口,而出于各人之心”,可说是达到了“以无声为有声”的最高境界。

“说书”在早期,只是口授心传,凭着杜撰想象和稗官野史的记载,但是许多故事,经过长期改良,并注入新资料,再经文学家的记录,竟成为后代不朽的文学作品。我们可以说没有杂剧话本的《三国志平话》和《唐僧取经》,就没有后来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和吴承恩的《西游记》。讲唱说书等民俗艺术,看来浅白,实则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一席之地。

慎谋与能断

贤明的君主必须有雄厚的幕僚;能断的领袖,必须有辅佐的谋士。

我们常用“慎谋能断”这句话来赞美人。乍听,慎谋与能断,似乎是一回事,实际大不然。有些人能慎谋,却不能评断;有些人能判断,却不善策谋。前者由于想得太多,揽得太杂,加上优柔寡断,常造成朝令夕改,步调不统一。后者由于不能深思熟虑,常易鲁莽从事,流于仓促草率。唯有慎谋能断的人,才能表现得既有远谋,又见胆识,更显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