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萤窗小语(全新珍藏)
45168100000013

第13章 最初的梦想紧握在手上(4)

出国能发财,这句话诚然不错,但是换个角度想,如果在国内,大家也像在异乡一样,睡五小时觉,打十二小时工,不是一样可以发财吗?

所以“出国可以发财”这句话,应该改为:“拿出在国外努力的精神,任何地方都能发财!”

终止与转化

死亡不是终止,而是转化。

徐志摩在《歌》这首诗中有一段:

我死了的时候,亲爱的,

别为我唱悲伤的歌;

我坟上不必安插蔷薇,

也无需浓荫的柏树……

当我在国外把以上的诗句翻译给一位朋友听的时候,她说:“如果我死了,我倒希望坟上能种几棵树。”

“为什么?”我问,“就算种几万棵树,你也没感觉了啊!”

“对!可是我的身体会化为养分、滋润土壤,使那些树长得繁茂高大,供人们乘凉、取材。这样,我的生命不是又能化为另一种形态,并继续贡献世界了吗?”

她的这段话真是太有意义了,使我想起一位长辈临终时说的——

“死亡不是终止,而是转化。”

铅字的独白

虽然我即将消逝,但跟着便将有一批活泼、健壮且体内流着我血液的新生儿登场了!

我是传统印刷中一个小小的铅字,天生头上就刻着名字,虽然我的名字笔画不多,意思也不重要,但我仍然引以为傲,因为我知道:每个铅字的职责,就是使人们看见它的名字,我不能替代别的铅字,别的铅字也无法代替我。

刚生下来,我就离开了母亲(铸字模),被安置在高高的铅字架上,我静静地躺着,直到有一天被打字员取下,放入木盒里,跟许多其他名字的小朋友并排地站着,我才学会说话。

而后,打字员把我们和稿子、大样,一同交到排版工人的面前,我就更高兴了。因为排版工人把我们原本拥挤不堪的行列重新设计,安排得整整齐齐、井井有条,在那里我学会了如何立正、看齐,如何将自己的意思清清楚楚地表达出去,以及如何团结其他的铅字,连缀成完美的语句、整篇的文章。

经过几次演习、校对与修改之后,我们终于排着整齐的队伍,走上印刷机了。在那里,我们的头发被抹上油墨,接着便有一张张白纸,从我们头顶滚过。虽然我的头被压得有点痛,但我仍然挺立着,因为只有这样,人们才能从印刷物上看到我,也只有如此,我的生命才有价值,我的名字才能永远地流传下去。

我的工作真是相当辛苦,上万次的印刷之后,我的头被磨秃了,牙齿也开始动摇,工人把我们从印刷机上卸下、拆散,并倒入一个大铁桶,我知道自己的工作已经完毕,生命就快结束了。

当我被送入熔铸炉时,我一点也不伤心,因为我知道:没有过去其他铅字的牺牲,就不可能有我;没有我的被熔化,就不可能制造以后的铅字。此刻我正该高兴才对,因为虽然我即将消逝,但跟着便将有一批活泼、健壮且体内流着我血液的新生儿登场了!

野草

任何卑微者,都有他重要的时刻;

任何弱小者,都有他可畏的地方。

你觉得野草卑微得令人不屑一顾吗?

但是你可知道——没有一位登山者,不重视野草,因为当他登山失足的瞬间,一把崖间的野草,很可能就是他救命的恩物。

你可知道——许多登山者又都畏惧草丛,因为当他迷途于一片荒草或剑竹林时,很可能那就是他丧生的地方。

所以,任何卑微者,都有他重要的时刻;任何弱小者,都有他可畏的地方。

辩论

语气要缓,语词要强;

礼貌要好,理论要强。

我在学生时代,曾经为了参加辩论比赛,去请教一位著名的“语言训练”专家。

“参加辩论最重要的是语气要缓,语词要强。”那位教授说,“前者的意思是指讲话的态度要和缓。你想想看,有些人参加辩论比赛,未讲话前已经怒发冲冠,一发言,又破口大骂,这样的态度,怎么令人欣赏?这样暴躁,他自己又如何思考?

“至于后者,则是指语言的内容。参加辩论,自己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备及理论根据,话既出口,就不能再犹豫,也绝不能半途更改。必须‘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才能使人信服。

“既有礼貌,又有理论,既使人产生好感,又拿得出坚强的道理,哪有不得胜的呢?”

这位教授的话讲得真是对极了,从那以后,不论参加辩论比赛,还是劝说朋友,我总不忘“语气要缓,语词要强”,“礼貌要好,理论要强”这两句话。

圣母抱基督哀恸像

她已被隔离在人群之外,虽然还是令我们觉得崇高伟大,却失去了过去的亲切感。

米开朗琪罗最著名的雕刻《圣母抱基督哀恸像》自从被暴徒损伤之后,圣彼得教堂就采取了最严密的保护措施,不但日夜派人看守,而且把雕像放在大厅的右侧,前面加上厚厚的防弹玻璃,并围起栏杆。

当我前往圣彼得教堂参观的时候,一位意大利的朋友感慨地对我说:“如今这雕像已大不如前了,去看的人也不再像以往那样环绕在雕像的四周欣赏,久久不舍得离去。因为过去大家伸手就能碰到雕像,雕像也仿佛是生活在人群当中。米开朗琪罗对衣纹与肌肉的高妙处理,使我们几乎可以感觉雕刻具有真人的呼吸与体温。圣母那沉静中含蓄的悲情,更令每个欣赏者感动。可是如今你只能站在一侧,隔着远远的距离与厚厚的玻璃欣赏,再也看不清那雕像上细腻的衣褶和突显的筋脉,再也无法环绕在她的四周细细地感觉;她已被隔离在人群之外,虽然还是令我们觉得崇高伟大,却失去了过去的亲切感。”

“不论多么崇高伟大,都不能离开群众。”我说,“雕像与做人,道理都是一样的啊!”

微笑先生

为这个社会做贡献的方法真是太多了,除了公众福利等有形的东西,我们还可以给予人们一些精神的鼓舞。

某日,我从新泽西坐巴士到纽约去,当车子驶近一处高速公路收费站的时候,发现有个青年在外面跑来跑去,忙着到每个正在缴费的车前,将手中的一块纸板展示给乘客看。当时我这辆车内的人都非常好奇,交头接耳地猜测,有人说募捐,有人猜示威,直到那人跑向我们车子,并举起手中的纸板,大家才一齐笑了起来,原来那纸板上只写了“微笑”(smile)一个词,并画了张微笑的脸。

其后的两个星期,我每次经过收费站,都看见那个人,虽然他忙得汗流浃背,但脸上总挂着微笑。他把纸板举在车窗前,仰着脸,露出洁白的牙齿。虽然一句话也没说,我却深深被他感动;尽管他那纸板上的文字简单,图画也不高明,但是全车的人都会很自然地露出微笑。

再往后的日子,虽然他已经不再出现,但是每当巴士驶近那个收费站时,车上的乘客总会向外张望,并说:“为什么没看到那位‘微笑先生’?”话才说完,大家就相视而笑了。

一块连把手都没有安装的纸板,一张连色彩都没有的图画和文字,只要加上一颗爱心,就能产生极大的效果。那位“微笑先生”使我了解:为这个社会做贡献的方法真是太多了,除了公众福利等有形的东西,我们还可以给予人们一些精神的鼓舞,使这个世界处处充满快乐,使每一个人时时自内心展露微笑。

牵牛花

小时候,家里的围墙上攀满了牵牛花,清雅的淡紫、袅柔的藤蔓和那如喇叭的花形,留给我很深的印象,再加上童谣里唱过“纺织娘娘织布,牵牛姐姐吹喇叭”,使得牵牛花更给予儿时的我一种幻想的美,所以成年之后画花卉时,常爱把牵牛带入图中。

奇怪的是,许多朋友看到我画牵牛花,都会问:“你为什么画这种花呢?它不是很微贱吗?”

我则反问:“你不觉得牵牛花有一种淡雅而飘逸的美吗?它总是在晨光中含露绽放,所以西洋人给它一个优雅的名字叫作‘晨光的颂赞’(Morningglory)。它这么美,我为什么不画它呢?”

“我本来觉得它很美,但是一想到四处都看得见牵牛花,它是不值钱的野草花时,就不喜欢它了!”对方常这么答。

由人们对牵牛花的态度,我发现许多人以世俗的价值来评判美,似乎贵妇就应当美,村姑则必然丑;牡丹就一定富贵,牵牛则必然贫贱;大山就一定幽深,小丘则必然平淡。其实美是无所不在的,“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只要我们摒除世俗价值的翳障,睁开灵慧无私的眼睛,在任何细微的东西上,都能见到美,而那时整个世界也就会变得更可爱、更多彩多姿了。

帮倒忙

一大群人没有计划地工作,虽然看来效率不差,却最容易出错啊!

有一天我与赵友培教授同在美国的华李大学演讲。赵教授谈书法,我讲绘画。

演讲之前,赵教授特别去向华李大学的朱一雄教授借毛笔,以便现场示范挥毫。当时我问赵教授:“您这次到美国来,既然早已准备作多场有关中国书法的演讲示范,为什么不从国内带些自己适用的笔墨出来呢?”

赵教授叹了口气说:“我带了啊!可是一下飞机就丢了!不但遗失了最好的笔墨纸砚,还丢了几十张书法代表作呢!”

我吃了一惊:“怎么会遗失这么要紧的东西?”

“因为到机场接我的朋友太多了,每个人都抢着帮忙提行李。”赵教授叹了口气,“结果,我以为你拿了,你以为他拿了,反把最重要的东西给忘了!”

一大群人没有计划地工作,虽然看来效率不差,却最容易出错啊!

你的生活是我的

你的生活是我的,请你安心工作;

我的公司是你的,请你放手去做。

我曾经访问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请教他用人的方法。

“我带领员工的方法很简单,只有两句话:‘你的生活是我的,我的公司是你的。’”企业家说。

“职员的生活为什么是你的?你拥有的公司又为什么变成了员工的呢?”我不解地问。

“如果职员生活得不好,他怎么可能为公司效命?所以好的主管一定要把员工的生活看成自己的,为他们解决一切困难,使员工的生活安定满足。”企业家说,“至于公司,它当然应该属于全体员工,因为公司是由员工组成的,每个人的工作都影响整个机构,必须使职员对公司有强烈的‘参与感’,并把获得的利润合理分配给每个人,大家才可能同心为公司效力。所以每位职员到任的时候,我都会对他说:‘你的生活是我的,请你安心工作;我的公司是你的,请你放手去做。’”

同情与帮助

当你把同情挂在嘴边、写在脸上的时候,请先看看自己的手是否还背在身体后面。

如果你分别向甲乙二人述说自己痛苦的遭遇,甲听了之后,带着怜悯的样子讲:

“我很同情你,可惜我没有办法帮助你。”

乙听了之后则毫无表情地说:

“我不同情你,但我愿意帮助你。”

对于他们的答话,你喜欢哪一个?

当然是乙,因为同情是无用的帮助,帮助却是积极的同情。

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当有人溺水的时候,站在岸上呼喊的人有多少?大声叹息的人有多少?为溺水者焦急的人有多少?但是对于溺水者来说有什么用处?十万句同情,百万行泪水,也抵不上默默无声地脱去外衣,泅水过去救人的一个人哪!

当你把同情挂在嘴边、写在脸上的时候,请先看看自己的手是否还背在身体后面。

用他们的眼睛看

我们常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儿童的世界,硬逼着孩子接受我们的观念。殊不知这样做会给儿童造成许多困扰。

某日我到一所以美术教育闻名的小学参观,步入校舍,发现走廊和教室的墙上到处挂着世界名画还有学生的作品,但与一般学校不同的是,那些画都挂得非常低,有些居然低到我必须蹲下来看。

“为什么把画挂这么低呢?看起来不是太费力了吗?”我问校长。

没想到校长拉着一个小朋友的手,走到画前,然后转头对我说:“就我们来讲,是吃力了些,但对他们而言,却正好啊!你可曾想到,一般学校把画挂到适合成人欣赏的高度,对孩子来讲有多么辛苦;往往因为看不清楚,他们就不去欣赏,也更不会感兴趣了。画既然是给孩子看的,就应当以适合他们的高度为原则,也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我们常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儿童的世界,硬逼着孩子接受我们的观念。叫他们读大人的书、背大人的演讲稿、酸着脖子看大人挂的画,殊不知这样做给儿童造成许多困扰,且收不到教育的效果。

才七十岁

虽然实际年龄我比你大得多,但在讲那句话的心情上,我却比你年轻啊!

当我刚到丹维尔博物馆教课的时候,一位老先生打量着我说:“你看起来相当年轻,不过二十五岁吧!”

“不!我已经二十九岁,是快三十岁的人了!”我回答。

“哦!已经二十九岁……”老先生沉吟了一下说,“我才七十岁,比你还年轻呢!”

我怔了一下问:“为什么七十岁反比二十九岁年轻呢?”

“你没听我说吗?我讲‘才七十岁’,”老先生一笑,“可是你却说‘已经二十九岁’,虽然实际年龄我比你大得多,但在讲那句话的心情上,我却比你年轻啊!”

小帆船

就因为我知道在逆境中创造顺境,所以我能成为一艘快乐的小帆船。

我是一艘快乐的小帆船,可是我并不爱听“一帆风顺”或“一路顺风”这些祝福的话,因为我知道世界上有顺风便有逆风,有顺境便有逆境。我也从来不畏惧逆风,因为我知道如何张我的帆、掌我的舵,使我在逆风中仍能向前移动。

当然我还知道:帆愈大,愈能乘风;风愈大,愈能吹帆。但我更了解:小小的船不能用太大的帆,过大的风则会倾翻我的船。

就因为我懂得收束自己的欲望,并掌握四周的环境,就因为我知道在逆境中创造顺境,所以我能成为一艘快乐的小帆船。

独立作战

只要认为是自己进攻的机会,就要勇往直前。这不是出风头,而是独立作战。

有“黑珍珠”之称的球王贝利,一九七七年曾经到台湾,并接受我的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