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中使用最频繁,也最为熟悉的教学手段莫过于课堂提问。但是,并不是用得多就会有效果,实际上,现在很多课堂教学中充斥着大量无效的提问。例如,表面性的提问:形式上热闹轰烈,实则空洞无益;习惯性的提问:未经精心设计,随便发问,发问不少,而收效甚微;惩罚性的提问:因为个别学生上课心不在焉而忽然对学生发问,容易令学生感到恐慌,进而产生一些抵触和逆反的心理。诸如此类的提问,充其量是有提问之形而无提问之实,只能被称为“假”提问。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提问才是真正的提问,才能称之为有效的课堂提问呢?有效性提问是指提出的问题能使学生产生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他们积极思考,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所谓教学的有效提问,指的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创设出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有计划、有创造性和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提问方式。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蕴含着多方面的潜能:它是联系老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课堂教学不断推进的动力;是引导学生一步步登上知识殿堂的阶梯。以下几个特征是有效课堂提问所应具备的:
(1)科学性
课堂提问的科学性首先要求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认知发展水平的前提下吃透教材,这样才能在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发展状况之间找到恰当的结合点,从而真正做到从学生出发,科学合理地设计问题。
课堂上提问的科学性还需要三个“适合”,也就是适时、适量和适度。适时即教师的提问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并适时反愧及时点拨;适量即教师要恰到好处地掌握提问的频率,使问题的设置疏密相间;适度即所提问题的难度要适中,不可太难而让学生有望而生畏之感,也不可太易而使学生不动脑筋就能轻易解答。这里所讲的“度”应该体现为教师提出的问题,应刚刚落在学生“最近发展区”之内。只有这样的提问才能将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激发出来,学生一旦通过努力获得了问题的答案,一定从心底感到由衷的喜悦,从而大大增强学习的信心。
(2)启发性
启发性提问是指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经验、认知、情感、态度,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并不断提升其思维水平和探究能力的过程。教师运用启发性提问,能够将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出来,将他们探求的欲望激发出来;也可以层层设问,使学生的思维得以不断拓宽或加深;还可以旁敲侧击、融会贯通,使学生在举一反三、推陈出新中实现智慧水平的跨越。
启发性的问题应该是有针对性的问题,可以针对学生学习的疑点、难点、重点和热点进行提问,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状况来提问,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深度来提问,针对课堂教学的进度来提问,针对各种特定的教学情境来对学生发问。启发性的问题也是具有一定探究性的问题,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启发性的问题还是具有开放性的问题,同一个知识点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多途径思考,纵横联想所学知识,为其创新思维和拓宽思维空间打下良好的基矗
(3)创造性
课堂提问的创造性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体现:教师提问的创造性以及学生答题的创设性;从教师提出问题的角度看,课堂提问的创造性是指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智慧,灵活、机智、巧妙地提出问题,从而显示出教师教育活动的创造性。从学生答题的角度来看,课堂提问的创设性体现在能够将学生思维的活跃性激发出来,令学生多向联想,从而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想法,将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创造性体现出来。创造性是课堂提问有效性中含金量最高的指标,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创新品质的灵魂。教师的创造性提问能够积极地影响到学生的思维,进而能够促进学生创造性水平的不断提升。
(4)激励性
课堂提问的激励性体现在对学生情感、态度、兴趣、学习动机等的关注上。教师提问的激励性要以对学生真切的爱为出发点,善于挖掘学生的潜能与闪光之处,恰当地设问,并且对于学生的回答进行富有特色的个性化评价,从而使其能够深切地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和期待,进而焕发出积极进取的热情和力量。同时,激励性还要给每一个问题的解答和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与提升创设宽广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充分展示其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创造性。
实际上,对于有效的课堂提问的上述特点,很多教师还是有所认识的,只是对于所有在课堂中实施的有效的课堂提问,时常感到无从下手。对此,不妨从以下五个方面做起:
(1)精设提问点
设置提问点可以依据学生的兴趣和原有经验,以引发学生的思考乐趣;可以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抓住进行设问,将教学的目的性体现出来;可以在知识的生长点、思维的发散点上设问,以实现对学生思维的延伸与拓展;还可以在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之处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将细节中的亮点捕捉,用细节将学生打动,打造出精益求精的课堂教学情境。
(2)智选提问时
课堂提问虽然重要,但不可“满堂问”,那样的话,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不得要领,难以实现好的教学效果。什么时候提问才能既将教学意图体现出来,又将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出来呢?对此,先哲孔子的话最具指导意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即当学生处于“愤”、“悱”的状态时,当其“心求通而未得”时,教师的及时提问与点拨,能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学而知不足”的求知欲,调动其积极思维的主观能动性。
除此之外,教师在实际提问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关于提问时间的一些细节。有些老师往往先叫学生后发问,或发问后紧接着叫学生回答,这样不仅没有思考的时间,而且也没能面向全体学生,其结果必然影响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恰当的做法应当是先提出问题,根据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留出适当的时间来让学生进行思考,之后再让学生回答问题。另外,每节课提问的时间要根据需要确定,切不可形成固定的僵化模式,如总是在讲课前复习提问,或总是在下课前总结提问等。
(3)善用提问法
教师问题的提出方式,将会影响到问题的解决,对于同样的问题,不同的提问方式,通常会引发学生不同程度的反应,对教学实效的影响也是各不相同的。从内容角度来说,提问的方式有知识型问题、理解型问题、应用型问题、分析型问题、综合型问题、评价型问题等。从形式和策略的角度来看,教师提问的方式更加丰富多彩:可以从正面也可从反面进行设问;可以先引导激励,再适度提问,也可以先用问题设置悬念,再逐步引导;对于令学生一时无所适从的问题可以进行选择性提问,而对于学生格外熟悉、已有所认识的题目,则可逐层深入地进行引申性提问;对于刚刚进入状态的学生而言,可以进行记忆性、巩固性的提问,而对于已经在深入思考的学生,则可以将问题稍微加一些难度,再次将其认知与思维的冲突激发出来。
(4)巧布提问境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卢姆认为,学生在接受提问与思考答问的过程中交替地攀登两个梯子,“一个梯子是认知行为和目标的代表,另外一个代表着情绪和情感目标”,“通过交替地攀登这两个梯子,就可能达到某些复杂的目的”。课堂教学之中的巧布提问,就是在感情和认知方面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进行攀登的“梯子”,从而令他们的答问过程不只是单一的思维过程,而成为伴随着丰富的情感体验,具有十分强烈的情感积极性的认知过程,是一个情知统一的思维品质提高的过程。
(5)强化提问效果
对于课堂提问的反应与解答,教师应及时给予恰当的评判或必要的引导,从而强化学生在认知上的进步以及提出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和方法,对于解答过程中显现出来的问题与错误,也应明确指出,以免影响以后的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着重关注两个方面来对课堂提问进行评价和强化:一是教学的认知水平,二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情感。不论哪一方面,教师的评价用语都应尽可能具体而明确,使学生随时把握自己的水平、程度、进步与不足,从而确立明确、恰当的学习目标。
强化课堂提问的效果,可以通过发挥课堂评价的激励性作用来实现,在此方面,教师对于学生的真诚态度以及善意的期待能够起到难以估量的促进效果。
(瑞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