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问题
45154500000016

第16章 发展中小企业是一个战略问题

本文是作者2001年12月9日在北京“中国管理创新论坛”上的发言。

我说发展中小企业是一个战略问题有两重意义。一是说中小企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战略意义,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带有全局性、长期性、根本性的问题。二是说中小企业也要研究、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即研究自身发展中的带有全局性、长期性、根本性的问题。我讲下面六个问题:

一、什么是中小企业

发展中小企业首先要界定什么是中小企业,可是界定中小企业相当困难。原因是:①不同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因此划分大中小企业的标准也不一样。②即使在同一国家和地区,各个发展阶段划分大中小企业的标准也不一样。③企业本身也在发展,而且各个行业中大中小企业的标准也有区别。

例如,荷兰雇佣100人以下的企业叫中小企业。意大利雇佣500人以下投入资金15亿里拉以下的企业叫中小企业。日本的制造业中,中小企业指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资本1亿日元以下的企业;批发业中指从业人员50人以下或资本3000万日元以下的企业;零售服务业中指从业人员50人以下或资本1000万日元以下的企业。美国的中小企业在制造业的一般行业中指从业人员500人以下的企业,汽车制造业指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的企业,航空机械制造业指从业人员1500人以下的企业。美国曾规定,凡是独立所有、独立经营并在某个事业领域不占支配地位的企业,均属中小企业。

中国20世纪50年代主要是按照职工人数划分大中小企业。1962年改为主要按照固定资产价值划分。1978年又改为按照企业的年综合生产能力划分。1988年颁布《大中小型企业划分标准》,按企业生产规模,把企业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1999年又进行了修改,规定大型企业的标准是年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均在5亿元以上,其中特大型的标准是50亿元及以上,中型的标准是5000万元至5亿元,其余的属小型企业。

一般来说,中小企业的特点是:①生产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②竞争力较弱,受市场外部的影响较大。③数量众多,分布面广。④经营灵活,形式多样。这是一般而言,有些小企业的竞争力是很强的。

二、为什么从排斥中小企业到扶持中小企业

世界各国,包括经济发达国家,现在都非常重视中小企业。因此,有人说现在中小企业“热”遍全球。可是,在半个世纪以前,中小企业是不受重视甚至是受排挤的。

工业革命以后,由于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大生产排斥小生产,有人甚至认为小生产会被大生产消灭。1890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说:要通过大机械生产的竞争,淘汰和消灭以手工业和家庭工业为代表的小型企业。马克思和恩格斯都分析过资本主义生产有向大规模企业发展的趋势,认为会出现整个社会由一个企业家经营的现象。列宁更明确说过:社会主义社会里“整个社会将成为一个管理处,成为一个劳动平等报酬平等的工厂”。这都是以大生产会消灭小生产为依据的。

但是,资本主义大生产并没有消灭小生产,而且到20世纪后半世纪,中小企业的地位、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一本研究美国经济史的著作中说:由于国际竞争的加剧和新技术革命的发展,美国20世纪70年代以后经历了小企业的某种复兴。在经济发达国家,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现在都有很重要的地位。如1996年德国中小企业创造的总产值占GDP的95%,英国中小企业的产值占金融业以外的GNP的42%,美国中小企业的产值占GNP的45%。德国中小企业上缴国家的营业税占企业上缴营业税的47%,美国出口总额的58%来自中小企业。

从世界范围看,中小企业的地位作用可以概括为:①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甚至是主要来源。②是保证市场竞争、促进市场繁荣的基本力量。③是技术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④是增加就业、稳定社会的重要保证。美国80年代的就业岗位主要是小企业创造的,特别是雇佣人数少于20人的小企业极其重要。

为什么小企业没有像许多经济学家设想的那样被大企业消灭,据分析原因主要有:①企业规模经济是有限度的,规模不经济使企业组织不能无限扩大。②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企业内部的管理成本也会增大,可能会大于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这也会限制企业规模的扩大。③大企业离不开中小企业,如需要中小企业提供零配件,提供各种服务。④高新技术促进中小企业的形成和发展。有了计算机和电子网络,小企业可以做大企业的事。当代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生产规模既有向大的方向发展的趋势,也有向小的方向发展的趋势。因此,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小企业也将大量存在。处理好大企业和小企业的关系,是我们长期面临的重要战略问题。

三、中小企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最近发表的《2001年中国企业报告》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地位作用概括为八点。即:①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②中小企业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③中小企业是稳定财政收支的基础,也是确保国家财政收入特别是地方财政收入的稳定来源。④中小企业是引入优胜劣汰机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⑤中小企业是政府集中精力抓“大”的保证和必备条件。⑥中小企业是实现男女真正平等的物质基础。⑦中小企业是鼓励民间投资的重要载体。⑧中小企业是发展和建设小城镇的主体。这个概括相当全面,我想强调以下几点:

1.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的经济改革。可以说中小企业是中国市场经济的一支基本力量。

2.中小企业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中国就业的压力很大。据有的人估计:一是城镇约有3000万人失业;二是每年城镇新增劳动力800万人需要就业;三是公有经济富余人员约2600万人需要安排就业;四是农村约有1.3亿剩余劳动力需要就业。这个估计不一定准确,可以肯定的是,在一定时期内就业是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难题。解决这个难题主要要靠中小企业。据估计,大型企业创造一个就业岗位需要投资22万元,中型企业需要12万元,小型企业只需8万元。

3.中小企业是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条件。在中国的工业企业户数、产值、利税中,目前中小企业分别占99%、60%、40%。

4.中小企业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的出口额约占中国出口总额的60%。

四、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001年中国企业发展报告》中列举了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报告把问题概括成两个方面:自身的问题和外部环境问题。

1.自身的问题。主要有:①产业结构和组织结构不合理,如低水平重复,“小而全”。②人员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低,技术装备落后,产品质量差。③资产负债率高,资金短缺,生产经营和技术创新投入不足。

2.外部环境问题。主要有:①政策体系尚未形成,中小企业尚未普遍获得国民待遇,按所有制制订扶持政策的局面依然存在。②缺乏正常的融资渠道。③社会服务体系薄弱。④税费负担重。⑤政府职能转变滞后。

当前要特别重视中小企业的以下情况和困难,积极帮助解决:①资金困难,融资困难。②产业产品结构不合理。③产权制度还存在问题,如所谓的“红帽子”问题。④经营者和职工综合素质低。⑤政策法规不健全。⑥管理体制不顺,存在多头管理等现象。⑦对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形成。⑧社会上对中小企业还存在歧视现象。

五、为发展中国中小企业营造更好的环境

中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小企业是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尤其是政府机构要为经济基础服务。所以,政府不仅要为大型企业服务,也要为中小型企业服务。过去曾经发生过的追求一“大”二“公”的错误,要从理论上政策上实践上彻底克服。不仅要认识中小企业在社会主义社会将长期存在,而且要认识中小企业适合多种经济形式,而选择何种经济形式,必须根据“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来确定。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科学论断。我们要牢固地树立中小企业也是社会主义物质基础和经济基础的思想认识。

政府为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这是当前发展中小企业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政府在现代经济增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政府对企业要多一点服务,少一点干预。在市场经济中,为了提高整体资源配置效益,政府应当从对资源配置的直接干预,转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并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

1.要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政府应该抓紧研究制定有关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确立中小企业的法律地位。

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中小企业促进法》纳入立法规则,由全国人大财经委负责,并于1999年4月成立了中小企业促进法起草组。当前,要加快《中小企业促进法》的立法进程,通过法律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创立与发展,改善中小企业外部环境。

2.要加强金融政策的支持力度。最近国家经贸委负责同志指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是当前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重点。国有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发挥中小企业信贷部的作用,完善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国有政策性银行应当积极探索依托城市商业银行网络开展对中小企业的转贷款业务。城市商业银行要切实办成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主体银行。同时,要切实扶持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这位负责同志还指出:强化中小企业贷款保证系统是解决融资难的手段之一,要设立担保机构或通过政策性银行分散和分担商业银行贷款风险,要扩大中小企业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简化中小企业贷款抵押手续和条件,合理确定商业银行县(市)支行贷款审批权限,减少审批环节。

3.要鼓励中小企业尤其是非国有中小企业投资。国家经贸委负责同志指出:鼓励社会各界特别是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参与企业的投资和改制。为了鼓励中小企业投资,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的国产设备投资按40%的比例抵免企业所得税;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创办中小企业的按国家规定享受减免税款优惠政策;对纳入全国试点范围的非营利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和再担保的机构,其业务收入三年内免征营业税。还要降低开办中小企业的注册资本限额,允许分期缴付,逐步减少前置审批;公开设立条件,简化注册手续,降低收费标准,以减少中小企业的创立成本。

4.要努力培育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要大力扶持高科技中小企业发展,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支撑体系,提高全社会技术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可选择一部分城市进行区域性、行业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试点,建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支持中小型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通过推广技术“孵化器”、培养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加快发展技术市场,促进中小企业利用先进科研成果。

5.要建立健全社会服务化体系。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社会化服务。建立健全为中小企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等全方位服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充分发挥各类民间组织和中介机构的作用。帮助中小企业培训人才,提高管理水平。

6.要制定国家的、行业的、地区的科学和切实可行的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

六、依靠自身努力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

马克思主义认为,外因是发展的条件,内因是发展的根据。不具备必要的条件,中小企业难以发展。具备了必要的条件,如何发展,主要要依靠中小企业自己。

1.企业家要努力提高素质,发挥作用。我想强调两个问题:①企业家要有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这要付出艰辛劳动,也是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作出贡献。②企业和企业家要重信用。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如果企业和企业家不讲信用,企业不可能持续发展,市场经济也不会顺利发展。中小企业一定要过好信用关,以诚信开拓市场,以诚信扩大融资,以诚信求得发展。

2.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中小企业有自己的优势,因此要善于利用优势,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符合自己特点的企业发展战略。中小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要防止“大企业病”。有活力的中小企业当然要力求发展成为大企业,但切不可盲目求大,更不要由于规模大了发生机构臃肿、部门膨胀、官气十足、效率降低、扯皮增多、士气低落等病症。报载三株、科龙、长虹等企业都或多或少患了这种病症,要引以为戒。

3.努力培育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指拥有别的企业没有的优势资源,这种资源可以是人力、产品、技术、服务、设备、流程、企业文化以及品牌等等。随着科技发展和竞争加剧,越来越要注重新技术、新产品、新市场和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等因素,努力培育和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4.努力创造品牌。中小企业也要重视品牌的创造和发展问题,努力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减低成本,提高知名度,发展自己。

5.正确处理家族企业的发展问题。在中国当前条件下,家族企业也还有生命力,不可一概和全盘否定。当然,家族企业确有局限性,在具备条件时,要逐步改进它的股权结构、治理结构、决策机制和经营管理方式,使之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6.增强企业凝聚力。要使职工对于企业产生荣誉感、归属感,在职工之间营造一种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和谐进取的环境,使每个职工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