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女人应学点武则天
45145500000062

第62章 能臣助业,巩固皇权——团结协作才能事半功倍

第九章 女人应学武皇之实干篇

大刀阔斧,文治武攻——武皇开辟新气象

武则天有识人之明,是善于用人的。俗话说,要想当官得有人来捧场,众人拾柴火焰高。作为一个贤明的君主,不仅要有知人善任的能力,还要把这些能臣紧密地团结在一起,让他们尽心竭力地为国家效力。她不仅重视加强边防,改善同少数民族的周边关系,而且对边防屯田制也很重视。在她统治期间,基本上维护了帝国的统一,疆域的辽阔,国家的强盛。她在侍奉太宗时,就体会到了太宗所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她认为,帝王应以民为本,而民以食为天,要治民就要先治农。因为君王治理天下,最重要的就是让百姓富足。如今,大权在握的她,便更加积极地致力于发展农业生产了。而且,她认为文化与政治、经济等紧密相关,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她在巩固边防、发展经济的同时,还采取了一些振兴文化的措施。由于她对文化的重视,使武周时期的文化呈现出一派绚丽多姿、繁荣兴旺的景象。史称武则天当政时期有“贞观遗风”。

武则天有识人之明,是善于用人的。俗话说,要想当官得有人来捧场,众人拾柴火焰高。作为一个贤明的君主,不仅要有知人善任的能力,还要把这些能臣紧密地团结在一起,让他们尽心竭力地为国家效力。这样才能加强自己的统治,使政局稳定,百姓安居乐业。武则天是怎样任用能臣来巩固自己的皇权的呢?

武则天的英明之处在于,她不仅能够做到知人善任,而且能够重用能人,把他们牢牢地团结在自己周围。她驾驭众臣,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手段上也极其灵活。在她的宰相班子中,武则天特别敬重的大臣是娄师德和狄仁杰。

娄师德是郑州人,文武兼备。为人稳重,有丰富的治军、屯田经验,委以陇右诸军大使的身份,足可抵御强大的吐蕃,不管山东、河北凶险有多大,武则天始终没有挪动他的位置。他这样一个全才,性格却很温和,器量宽厚,从不与同僚争较。宰相狄仁杰就是他举荐上来的,虽然狄仁杰几次遭贬,但由于他的勤政爱民而一再被重用。

一次,武则天问狄仁杰:“你认为娄师德这个人贤德吗?”狄仁杰回答:“他作为将军能够谨守边疆,至于是否贤德我就不知道了。”武则天又问:“娄师德能知人吗?”狄仁杰说:“我和他曾经共过事,未曾听说他知人。”

武则天这才告诉他说:“我能知道你的才能并重用于你,就是娄师德推荐的。”而且她还把娄师德当年推荐狄仁杰的奏折拿了出来。狄仁杰感到很惭愧,叹息说:“娄公盛德,我蒙他包容了这么多年,竟然不知道,真对不起他。”

武则天不仅在对内官的任用上很慎重,而且对地方官这样的外官的任用也十分重视。她深知地方官乃民之父母,事关她统治的基础,因此她经常和朝臣们讨论刺史、县令的作用。

长安四年也就是704年三月,宰相李峤、唐休壕对武则天说,由于我们做宰相的没把政事办好,致使战争没有止息,百姓生活困苦,一些官吏贪赃枉法。看到陛下常为国事担忧,我们也很惭愧,但不知怎么办才好。

我们认为当今头等大事是富国安民,为此,必须选择和任用好地方官。可是,臣见朝廷议事多重内官,轻外职,每次任用地方官,谁都不愿前往就任。现在的外官,多是有罪被贬之人,外官不得力会导致风俗不纯。希望陛下在朝内挑选有能力的人,担任地方官,以便把地方的吏治搞好,实现国富民安的大计。

他们的话引起了武则天的深思。她想起了当年太宗皇帝把刺史、县令的名字写在屏风上,坐卧细看的情景,越发感到选择地方官的重要。可她不忍将身居要职的官员派到外地去。

正在武则天犹豫之时,凤阁舍人韦嗣立主动请求前往。韦嗣立是宰相韦思谦之子,幼年好学,颇有文才,中进士。由于他在蜀地的地方官中政绩较为突出,因此召他入京为内官。武则天觉得他是一个理想的人选,而且他又主动请求去地方,于是,就命他到汴州去任刺史。

同时,武则天还让李峤、唐休壕荐报有能力出任地方官的人。后来政绩卓著的人有常薛谦光、司马锃、裴怀古、薛季昶等人。

监察御裴怀古是一个比较有名的地方官。长寿年间也就是692—694年,姚州、嵩州的少数民族首领发生反叛,武则天派他前去招抚。他到了姚、詹二州,宣布法纪,申明赏罚,区别对待那些参加反叛的人,每天都有很多被迫反叛的人前来归附。最后,裴怀古只把叛首押回洛阳,其余的都准许他们还乡。当地百姓感激涕零,为他立碑以颂功德。

长安三年也就是703年,始安僚族欧阳倩率领数万人攻打州县。武则天又命裴怀古任桂州都督,前去镇抚。他在前往桂州的路上,派人给欧阳倩送去一封申明利害,规劝降服的书信,欧阳倩最终率众归降。他说,大家是受地方官欺压,逼不得已才不起事的。裴怀古见他的话出自真心,亲自前去抚慰。

那些反叛者交出所掠财物,表示愿意悔过自新。从此,岭南得以平定。这件事对武则天的触动很大,她清楚地认识到地方官的任用是多么重要:好的地方官可以使反叛者归顺,坏的地方官可以逼民造反。

薛季昶是绛州龙门人,武则天即位的时候,他还是个普通的老百姓。后来他上了一道很好的奏章,武则天看后极为称赞,便将他破格提拔为监察御史。

万岁通天元年也就是696年,武则天派侯味虚统率军队去打契丹,由于打得很不顺利,他怕受处分,为了推卸责任,他就上奏武则天,说敌人声势很大,交战时常有蛇虎给他们打头阵。为了弄清真实情况,武则天派薛季昶任河北道按察史前去查看。薛季昶一到军中,就砍了侯味虚的头,然后上表揭发了他畏敌的欺君之罪。

当时,河北一带有个叫吴泽的县尉,贪污残暴,纵横不法,不仅杀死驿站使者,还截断百姓子女的头发来做假发,州中长官对他的横行霸道毫无办法。薛季昶一到河北,就把吴泽擒获,乱棍打死,为民除了一害,百姓们都拍手称快。

与此同时,他又对一些政绩较好的官吏,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奖励,使河北吏治大为改观。从此以后,哪个地方难治理,武则天就派他前去。他先后做过雍、魏、陕、洛各州长史,都作出了很好成绩,为当时的人们所称道。

武则天用人的可贵之处在于,只要有真才实学,她可以不计门第,不欺无名,不避仇怨。因此,她还大胆地起用仇人的后人,真正体现了她的广开吸引之门。

上官昭容也就是上官婉儿,是武则天的仇人上官仪的孙女,上官庭芝的女儿,当年,宰相上官仪因替高宗起草将废武则的诏书,被武则天所杀。出生不久的上官婉儿与母亲一同被没入掖廷宫为奴婢,在母亲的精心培养下,她不仅能吟诗着文,而且明达吏事,聪敏异常。

仪凤二年也就是677年,她被武则天召见宫中,当场命题,让她依题着文。上官婉儿文不加点,须臾而成,且文意通畅,语言优美。武则天看后对她的才华很欣赏,当即下令让她掌管宫中诏命。

不久,她又因违忤旨意,罪犯死刑,但武则天爱惜她的文才,对她特予赦免,只是将她处以黥面。从此,上官婉儿对武则天的态度,由仇视转为拥护,而且精心伺奉,曲意迎合,更得武则天欢心。她在武则天的熏陶下,为唐代文化的高涨作出了贡献。

由于武则天能够在重视京官的同时,又不忽略地方官的任用,而且还不拘一格选拔并任用人才,所以使中央和地方连成一气,很多难得的人才也有了施展才能的空间。从而加强了自己的,巩固了皇权,这正是她的高明之处。

“则天上位术”团结协作:事半功倍法

团结协作是我们事业成功的基础,我们只有依靠团结的力量,才能发挥集体的协作作用,才能事半功倍地顺利实现我们的目标。

一个缺乏合作精神的人,不仅在事业上很难有建树,而且也很难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在现代社会,越是孤家寡人、单枪匹马就越难取得成功。因此,我们要想成功就要团结协作,形成合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帮助别人就是帮助我们自己,合则共存,分则俱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