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女人应学点武则天
45145500000053

第53章 幼子临政,有名无实——重实质不重形式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失去高宗的哀痛中走出来的武则天,却陷入了另外一种无奈,她的不成器的儿子李旦无法承担起治理天下的重任。为了天下太平,为了对得起黎民百姓,六十一岁的她宁可背负骂名,也要视治理天下为己任。那么,她是如何对待已当上皇帝的儿子李旦的,又是如何独断天下的呢?

从哀痛中走出来的武则天,已经深深地感到不成器的孩子,带给她的精神痛苦。她从亲理朝政的过程中,已经对百姓生出了一种感情,一种责任。她认为自己要管理好这个国家,只有天下太平了,才能对得起黎民百姓。她对继位的皇子们也是如此要求。可是,他们太让她失望了。他们虽拥有皇位,却不懂怎么治理国家,对天下负责。目前,她也只能试试自己的最后一个儿子李旦了。

唐中宗被废的第二天,也就是二月三日,武太后让她的最后一个儿子,雍州刺史豫王李旦继位,史称唐睿宗。睿宗生于龙朔二年,是高宗的第八个儿子,曾被封为殷王、冀王、豫王。长大之后,为人谦恭孝友、刻苦好学,工于书法,草书和隶书都写得很好,尤其喜爱文字训诂之书,是个典型的文人。

李旦生性懦弱,有点像他父亲,从小深居简出,没有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主见。武则天觉得他决不是当皇帝的料,但他很有自知之明,也许只有具备自知之明的人,才能把握好自己的人生。

他对这些年来宫廷发生的斗争,母亲历尽的各种风险,从来都是不闻不问。以至于他的三个哥哥和母亲之间的复杂关系,兄长们或死或废,或监国或称帝,他都没有任何的动静,史书也没留下他的只言片语。作为皇子的他干什么去了呢?

他的默不作声,一是出于对母亲的惧怕;二是他置身事外的性格使然,并不是想要韬光养晦、不露锋芒,而是根本就和这些政治阴谋没什么缘分。他没有继承母亲一粒喜好政治的生命因子,在他的血肉细胞里全是文学、书法等艺术因子。

可是,造化弄人。就在他的三哥李显被拉下龙椅的第二天,有人请他去当大唐皇帝。虽然内心很不情愿,却没有反抗的理由,他只能任人摆布:穿上龙袍、扶上龙辇,前引后拥地进入金鸾殿,再扶上那个无比宽大的龙椅。

虽然那是很多人都想做的龙椅,但他坐上去感觉很不舒服,在文武百官们拜下去高呼“万岁”之后,再由宫中礼仪司长宣布,他从此就是大唐天子了。总之,在整个登基仪式中,被人摆弄的李旦就像个活道具。

然而,当他坐到这个位子上以后,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当皇帝可不如他每天读书、写字那么轻松。这时他才想到,他的三个哥哥与母后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最后的悲惨结局。他才意识到坐在龙椅上的危险。

由于自己的本能和无能,他才选择了一个求生的方式,做皇帝可以,但这皇帝一定要徒有虚名。因为他明白自己要想平安无事,就不能参与朝中的任何事情。其实,对于朝中的事情,他既无兴趣也无能力,因为他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当皇帝,要君临天下。

在皇宫中,帝王家庭很难建立起,寻常百姓家的那种温馨的父子、母子感情来。武则天和她的儿子们也是如此。如今,历史把他们母子推上了政治舞台,一个是既不称职,也不情愿做的皇帝,一个是形势所逼再无后路的皇太后,他们之间被冷冰冰的政治隔离着。

武则天突然很心疼自己的小儿子,因为她看见了儿子脸上的泪水,也听到了他怯懦的声音。她不想难为他,并告诉他,自己能走到今天多么不容易,身上背了多少罪名,多少痛苦。但是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为了黎民百姓。这些你可能不懂,但你一定要能理解母亲,理解母亲所做的一切。

李旦听了母亲的肺腑之言,觉得母亲确实不易,她身上背负着很沉重的东西。她是李旦所见过的最伟大杰出的人。于是李旦比以往更为恭顺地对待母亲,他宁愿政治大权掌握在母亲手里,他的确没有一点政治上的野心。

他从心底觉得对不起自己的母亲。一个大男人,却不能担起做皇帝的担子,而让60岁的母亲背着罪名替自己去做。但自己的确没有这个能力,做皇帝不像临模王羲之的书法那么等闲。

武则天看着小儿子真挚的表情,突然想起了明崇俨关于李旦有天子之相的预言。其实,他没有天子之才,但有做人的真挚。人贵有自知之明,李旦有三个哥哥,他知道轮不到自己做皇帝,所以也就没有争皇帝做的野心。于是,他便切实地把握了自己的人生。李弘也没有天子之才,但他去不敢表白,最后硬是让皇帝的头衔压死了。李显也无天子之才,却狂妄自大,刚坐上龙椅就得意忘形了,张扬失态,虚有太宗其表,最终身败名裂。

武则天对她的前三个儿子,是彻底绝望了,而睿宗又太像他父亲了,所以她也不抱任何希望。如果他当了皇帝,日后必定会成为权臣、外戚的傀儡天子,任人操纵,如此将导致国破家亡的惨境。

于是,在光宅元年也就是684年二月甲子,武则天御武城殿,临轩称制。什么叫“临轩”呢?就是上朝处理政事,而“称制”就是自称我“朕”,以皇帝制诏的名义发号施令。这是武则天要将自己代君执政的行为合法化。

那么,新皇帝李旦干什么呢?他虽然没有长兄李弘和次兄李贤的聪明才智,但非常识时务,从册封皇帝仪式结束的那一刻起,他就自觉地退居二线。对母亲的权利欲采取不闻不问,万事顺从的做法,母后对他这点很是满意。

武则天的处理政事的地点,就在乾元殿后面的内朝宫宇紫宸殿里。其实洛阳宫里没有紫宸殿这个名字,可能因她是女性临朝,便以紫色帐幔为帘,固有其名吧。从此,61岁的她就在紫帐后面指点江山,开始了长达六年的垂帘听政。

在权力交接的动荡背景下,朝中和地方都有不安定的因素,必须坐稳位置才能双拳出击。武则天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采取了一个稳住蠢蠢欲动的对手的方法“垂帘听政”,先占领重要的位置,加强警戒和防范力度,再追求更高的目标。

“则天上位术”重实质不重形式:迂回前行法

“曲则全,枉则直”也就是说只有拐个弯才能达到目的,并且达到的更快更好。这与水的柔弱不争、忍让处下实质上是一个逻辑。水,有质而无形,随物而成形,十分善于变化。当它遇到阻碍时,会忍让退后,再迂回百转继续前进,直到取得胜利为止。这就是“曲则全”,是一种极高的人生智慧。

武则天深知在时机不够成熟的时候,提出称帝的想法,会遭到众臣的强烈反对。所以,她采取了“垂帘听政”这种迂回前行的的办法,先不计名分把大权握在手中,再从长计议。一旦时机成熟,就可以顺利称帝了。她这种只重实质不重形式的做法的确很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