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古文观止上
45143700000046

第46章 春王正月

《公羊传》

元年者何①?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②。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公何以不言即位③?成公意也。何成乎公之意?公将平国而反之桓④。曷为反之桓?桓幼而贵,隐长而卑。其为尊卑也微,国人莫知,隐长又贤,诸大夫扳隐而立之⑤。隐于是焉而辞立,则未知桓之将必得立也。且如桓立,则恐诸大夫之不能相幼君也。故凡隐之立,为桓立也。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適以长不以贤⑥,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母贵则子何以贵?子以母贵,母以子贵。

【注释】①元年:君王即位的第一年。②王正(zhēnɡ)月:古代帝王受命,必改正朔(每年一月为正月,正月第一天叫朔日),“王正月”指周文王改正朔后的正月,与夏、商两朝的正月不同。③公:指鲁隐公,是鲁惠公的妾所生的长子。④平:治。反:同“返”。桓:鲁桓公,为隐公异母弟。⑤扳:攀,这里为拥护之意。⑥適:同“嫡”,正妻为嫡。

【译文】“元年”是什么?是国君即位的第一年。“春”又是什么?是一年中的第一季。“王”指的是谁?指周文王。为何先说“王”而后说“正月”?因为是文王受命而改建的周历正月。为何要说“王正月”?是说天下一统,都奉文王确定的正朔。对于隐公为何不说“即位”?这是成全隐公的本意。

为什么说成全隐公本意呢?因为隐公准备治理好国家之后再交回给桓公。

为何再交回给桓公?因为桓公年纪虽小,但(他的母亲是鲁惠公的夫人)地位极高,隐公年纪虽大,但(他的母亲是鲁惠公正妻的随嫁姐妹)地位却低。这种高低差别很小,国人并不知道。隐公年长而且贤明,所以大夫都拥护他,立他做国君。如隐公在此时辞让而不即位,就不能肯定隐公将来一定能够做鲁国的君主。况且,就是现在立桓公为君,又担心那些大夫不能辅佐年幼的君主。所以,隐公做国君,是为了桓公将来做国君。隐公年长且又贤明,为什么不宜做鲁国的国君?因为立正室夫人的儿子做国君,是根据年龄大小而不根据贤明与否;立庶子做国君,则根据地位是否高贵,而不根据年龄大小。桓公为什么地位高贵?因为他的母亲地位高贵。母亲地位高贵,儿子为什么地位也高贵?儿子因为母亲高贵而高贵,母亲也因为儿子高贵而高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