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古文观止上
45143700000023

第23章 吕相绝秦

吕相绝秦①

晋侯使吕相绝秦,曰:“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②,戮力同心③,申之以盟誓④,重之以昏姻⑤。天祸晋国,文公如齐,惠公如秦⑥。无禄⑦,献公即世⑧,穆公不忘旧德,俾我惠公用能奉祀于晋⑨;又不能成大勋而为韩之师⑩,亦悔于厥心,用集我文公,是穆之成也。“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逾越险阻,征东之诸侯,虞、夏、商、周之胤,而朝诸秦,则亦既报旧德矣。郑人怒君之疆场,我文公帅诸侯及秦围郑。秦大夫不询于我寡君,擅及郑盟。诸侯疾之,将致命于秦。文公恐惧,绥靖诸侯,秦师克还无害,则是我有大造于西也。“无禄,文公即世,穆为不吊。蔑死我君,寡我襄公,迭我殽地,奸绝我好,伐我保城,殄灭我费滑,散离我兄弟,挠乱我同盟,倾覆我国家。我襄公未忘君之旧勋,而惧社稷之陨,是以有殽之师,犹愿赦罪于穆公。穆公弗听,而即楚谋我。天诱其衷,成王陨命,穆公是以不克逞志于我。

“穆、襄即世,康、灵即位。康公我之自出,又欲阙翦我公室,倾覆我社稷,帅我蟊贼,以来荡摇我边疆,我是以有令狐之役。康犹不悛,入我河曲,伐我涑川,俘我王官,翦我羁马,我是以有河曲之战。东道之不通,则是康公绝我好也。

“及君之嗣也,我君景公引领西望曰:‘庶抚我乎?’君亦不惠称盟,利吾有狄难,入我河县,焚我箕、郜,芟夷我农功,虔刘我边陲,我是以有辅氏之聚。君亦悔祸之延,而欲徼福于先君献穆,使伯车来命我景公曰:‘吾与女同好弃恶,复修旧德,以追念前勋。’言誓未就,景公即世。我寡君是以有令狐之会。

君又不祥,背弃盟誓。白狄及君同州,君之仇雠,而我之昏姻也。君来赐命曰:‘吾与女伐狄。’寡君不敢顾昏姻,畏君之威,而受命于使。君有二心于狄,曰:‘晋将伐女。’狄应且憎,是用告我。楚人恶君之二三其德也,亦来告我曰:‘秦背令狐之盟而来求盟于我,昭告昊天上帝,秦三公,楚三王,曰:“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不谷恶其无成德,是用宣之,以惩不一。’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寡人帅以听命,唯好是求。君若惠顾诸侯,矜哀寡人而赐之盟,则寡人之愿也;其承宁诸侯以退,岂敢徼乱?君若不施大惠,寡人不佞,其不能以诸侯退矣。

“敢尽布之执事,俾执事实图利之。”

【注释】①吕相绝秦:鲁成公十一年,晋厉公原定与秦桓公盟会于令狐,结果晋君先到,秦君临时变了主意,违反盟约。后来秦又召狄与楚,打算引导它们伐晋,于是,晋派吕相为使,数秦之罪,与之绝交。本文是一篇外交辞令,指责秦国的地方,有些与史实不尽相符。吕相,人名,晋大夫,魏锜之子。文中晋侯,即晋厉公,景公之子。鲁成公十一年(公元前580年)即位,在位十八年。②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全句说:从这两君开始,两国关系是友好的。逮,自从。献公,晋献公;穆公,秦穆公。③戮(露)力:努力,协力。④申:明。⑤重之以昏姻:全句说:两国结为婚姻,加深了彼此间的友好关系。重,加重,即加深。昏,同“婚”。秦穆公的夫人是晋献公的女儿。⑥天祸晋国,文公如齐,惠公如秦:指晋献公听骊姬的谗言,逼死太子申生,公子重耳(文公)奔齐,公子夷吾(惠公)奔秦。⑦无禄:不幸。⑧即世:去世。⑨用能奉祀于晋:因而能主持晋国的祭祀。指晋惠公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国即位为君。用,因而。⑩又不能成大勋而为韩之师:大勋,大功,韩之师,指秦穆公和晋惠公在韩(今山西河津、万泉两县)的战事。这一次晋师大败,惠公被俘。亦悔于厥心:悔,表示遗憾;厥,其,代词,指秦穆公。集我文公:指秦穆公支援晋文公回国事。集,安定。成:成全,帮助。躬擐(huàn)甲胄:亲自戴胄披甲。擐,穿。(跋(bá)履)跋涉和践踏。逾(yú)越险阻:越过艰险障碍的地区。征:率领。胤(yìn):后代。而朝诸秦:而到秦国,朝见秦君。怒君之疆场埸(yì):激怒您而又冒犯您的边境。秦大夫不询于我寡君,擅及郑盟:秦不和我君商议,即和郑擅自订立盟约。疾:憎恨。致命于秦:和秦国拚命。绥靖:安抚,引申有说服之意。有大造于西:有大恩于西方的秦国。造,恩;西,指秦国,因秦在晋之西。不吊:不吊唁。蔑死我君:轻蔑我先君文公。我君是“死”的宾语,意谓秦国因文公新死而轻蔑他。寡我襄公:秦以晋襄公为弱者而加以轻视。寡,作动词用,轻视。迭(yì):越过,侵袭。奸绝我好:拒绝和我国友好。奸,同“干”,冒犯。保城:指晋人所保守的城邑。殄(舔)灭我费(bì)滑:灭掉了滑国。费,滑国的都城,在今河南省偃师县附近。兄弟:郑、滑都是晋国的同姓国,故称兄弟。犹愿赦罪于穆公:还希望晋国的罪行为穆公所赦免。此句是外交辞令。赦罪,指鲁僖公三十三年,晋曾败秦师于殽。即楚谋我:和楚国亲近来谋算我国。即,亲近。天诱其衷:意谓上天开导人心。即是说:天有眼睛,不愿秦晋两国再有战争,所以楚成王被其子商臣所杀。诱,开导;衷,内心;其,泛指人们,代词。陨(yǔn):死亡。逞志:满足意图。康、灵:秦康公、晋灵公。康公我之自出:康公的母亲穆姬,是晋献公的女儿,那么,康公就是晋献公的外孙。所以说,我之自出。阙翦:削弱,损害。蟊(毛)贼:蟊,伤害庄稼的害虫。这里指晋灵公即位的时侯,秦康公支持晋公子雍回国争位之事。此处吕相指公子雍为“蟊贼”,意谓他是内奸。令狐:地名,在今山西临猗县西。在这一次战役里,晋师打退了秦师的进攻。康犹不悛(quān):康公还不改悔。悛,改悔。河曲:地名,在今山西省西南。其地恰值黄河转折之处,故名河曲。涑(sù)川:水名,在今山西省西南,流至永济县,入黄河。王官:地名,在今山西省闻喜县南。羁马:地名,在今山西省永济县南。东道之不通:晋在秦东,故称东道,不通,指秦晋两国外交关系的断绝。君:指秦桓公。引领:伸长着颈项。庶抚我乎:意思是:“秦国或者会对我们晋国结好了吧!”庶,表示希望之词。抚,抚恤。不惠称盟:不肯加惠于晋,结为盟好。利吾有狄难:利用晋国和狄人发生战事处于艰难的境地。河县:晋国靠近黄河的各县。箕、郜(gào):两地名,箕,箕城,在今山西省蒲县东北;郜,在今山西省祁县西七里。芟(shǎn)夷我农功:全句指割除、损伤晋国的农作物。芟,删除;夷,损害。(虔(qián)刘我边陲:屠杀了晋国边境的人民。虔、刘两字都是杀害;边陲,边境。辅氏之聚:辅氏,地名,在今陕西省朝邑县西北;聚,指聚众布防于辅氏以抗秦。悔祸之延:对于两国战祸的延长感到后悔。徼福于先君献穆:即指下文“复修旧德,追念前勋”。徼,求。伯车:秦桓公的儿子。君又不祥,背弃盟誓:说秦桓公又存不善之心。成公十一年,秦桓公提出秦、晋两君在令狐相会,举行盟誓。晋厉公先到,秦桓公临时变计,没有会面。不祥,不善。白狄及君同州:白狄与贵国同居住于雍州界内。雍州包括今陕西、甘肃二省及青海的一部分。我之昏姻:和我国有婚姻的关系。亦狄的女儿季隗,被白狄俘获,又把她给了文公。君有二心于狄:意思是秦君表面对狄表示友好,实则施展了两面派手段。狄应且憎:狄口头上答应秦,心中却憎恨秦的不讲信用。二三其德:三心二意,反复无常。昭:明。昊天:广大的天。秦三公:秦穆公、康公、共公。楚三王:楚成王、穆王、庄王。全句说秦君向着皇天上帝和秦、楚的先王宣誓。出入:来往。恶其无成德:憎恨他的“二三其德”。不谷,楚共王自称。是用宣之,以惩不一:进行揭露用以惩诫言行不一的人。宣,宣布,揭露。备:尽,完全。昵就:亲近。其承宁诸侯以退:秦如果允许订盟,那晋国就接受秦君之命,把诸侯安定下来,然后退兵。承,接受;宁,安宁,安定。岂敢徼乱:意思是:“晋岂敢用兵以自求祸乱呢?”徼,求。不佞(nìng):自谦之词,不才。敢尽布之执事,俾执事实图利之:大意是:“我大胆地把所有的意见都向你宣布了,或战或和,望您好好地权衡一下轻重利害。”执事,此处指秦君,是外交辞令中的敬称。

【译文】晋厉公派吕相去和秦国绝交,说道:“从我的先君献公和您的先君穆公开始,两国关系向来友好,同心协力,互订盟约,结为婚姻,(从而)明确并加深了我们两国的关系。后来,天降祸于晋国,(献公听了骊姬的谗言,)使得文公奔往齐国,惠公奔往秦国。

不幸啊!献公去世了,承穆公不忘旧日的友好,使我惠公因而能回国为君,主持祭祀,可是秦国未能把好事做到底,却和我国在韩原发生了战争,(将惠公虏获;)不过,事后表示了遗憾,又助我文公回国安定君位,这是穆公帮助成全的啊!

“文公亲自戴胄披甲,登山涉水,越过艰险有障碍的地区,率领东方的诸侯——他们都是虞、夏、商、周的后代,到秦国朝奉秦君,这也可算报了旧时的恩德了。郑人冒犯您的边境,我文公率领诸侯和秦一道去围郑。可是秦大夫竟不和我君商量,擅自和郑结盟,诸侯痛恨这事,要和秦国拚命;我文公恐怕秦国受害,便说服诸侯,所以秦师得以安然回国,这也是我君有恩德于西方秦国的。“不幸,文公去世,穆公见我君新死,不来吊唁,轻视襄公,越过我殽地,拒绝和我国友好,攻打我保城,消灭滑国和费城,散离我们兄弟国的关系,扰乱我们的同盟,要覆灭我们这个国家。我襄公虽不忘穆公对我文公的旧德,但恐国家被灭亡,才在殽地和秦作战,(这也是出于不得已,)所以希望晋国的罪行得到穆公的赦免。然而穆公不听,竟和楚国亲近,谋算我国,幸苍天(有眼),开导人心,(不愿秦、晋再发生战争,)使楚成王被(他的儿子)商臣杀死,于是穆公对我侵犯的意图就不能得逞了。“穆公、襄公去世后,康公、灵公登了君位。康公是我晋献公的外孙,本是亲戚,他竟想损害我公室,颠覆我国家,支使公子雍回国争位,好比蟊贼来动摇和扰乱我国的边疆。于是有了令狐的战役。可是康公还不肯罢休,又侵入我河曲,征伐我涑川,虏撩我王官,损害我羁马,因此我国和秦国又有了河曲的战争。东道不通,乃是康公把两国关系弄断绝了的。

“到了秦桓公即位,我君景公伸着脖子向西边说道:‘秦国或者会和晋国结好了吧!’但您桓公也不肯加惠于我,结为盟好,趁我和东狄发生战事,处境艰难,便侵入我河县,焚烧我箕、郜二城,毁坏我们的庄稼,杀戳我边境的百姓。因此我们才在辅氏聚众布防,以抗秦国。您对两国战祸的延长感到后悔了,想求福于先君献公、穆公,派伯车来吩咐我景公道:‘我和你共弃前恶,重修旧好,以追念先君献、穆以前的功绩。’话刚说出,盟誓未成,景公就去世了。我厉公和秦国于是有了令狐的盟会。您桓公又生了不善之心,背弃盟誓。白狄和贵国同居雍州界内,白狄是您的冤家,却是我的亲戚。您来命令道:‘我和你征伐狄国。’我君不敢顾及亲戚关系,畏您的威势,就接受来使的命令。可是您对白狄施展了两面派的手段,对狄国说:‘晋国将要攻打你了。’白狄虽是口头上答应您,心里却憎恶您,所以来告诉我国;楚国人同样憎恶您的三心二意。反复无常,也来告诉我国道:‘秦国违背和贵国订的令狐之盟,竟向着皇天上帝和秦三公、楚三王宣誓道:“我虽和晋有往来,我是唯利是图的。”我(不谷)憎恨这种反复无常,因此加以揭露,以惩诫言行不一的人。’诸侯对这些话全都听见了,因而感到痛心疾首,都来和我亲近。我君现在率领诸侯过来听命,唯求结为盟好,如您惠顾诸侯,并哀怜我,而肯赐结盟约,这是我的愿望;那就接受您的旨意,安定诸侯就此退兵,晋岂敢用兵自求祸乱呢?如您不施大恩,我实不才,恐怕不能让诸侯退却了。

“我大胆地把所有的意见都向您宣布,或战或和,望您好好地权衡一下轻重利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