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常见疾病诊治:常见产科疾病诊治
45140700000028

第28章 妊娠期出血性疾病(3)

3出血后随之出现急剧的胎心变化。有时在血管破裂处发生凝血块,可能是小支静脉破裂,由于出血后,胎儿出现低血压,血流减缓而出现凝血块,于是出血停止,但以后还可以再次出血,如一次出血量较少,胎心率可以无改变,但出血量稍多,胎心率往往有改变。

4在人工破膜时突然发现出血应怀疑前置血管的可能,有时人工破膜后当时并无出血但以后发生出血,此系开始时胎膜破裂部位并未伤及前置血管,但当胎膜破裂口扩大时,撕裂前置血管而出血。极少数情况下,出血时间长达数小时,但胎儿仍有存活者,胎心率尚可以表现正弦胎心率。

【诊断】

1诊断影像学检查

(1)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于孕中期和孕晚期作宫颈内口的超声检查,经腹部超声显像见邻近宫颈内口处有平行或环绕的回声线者,再经阴道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证实。阴道超声较腹部超声更为清晰,可以获得腹部超声难以显示的图像,并可确定胎盘和内口的关系。根据Oyelese等的实际经验,可以在孕20周第一次做B超时,作胎盘定位,为诊断有无前置血管提供依据,并对所有高危孕妇,特别是多胎妊娠、胎盘低置、双叶胎盘及有副胎盘者作经阴道超声及多普勒检查,其中也包括体外授精及胚胎移植的妊娠者。

(2)磁共振检查:磁共振显像亦为检查前置血管的方法,准确率高。但其费用过高难以推广。

(3)羊膜镜检查:通过羊膜镜直接看到帆状血管经过子宫颈内口是十分可靠的办法,但该法亦有其局限性,因前置血管易出现在双叶胎盘或有副胎盘者、低置胎盘、多胎胎盘、产程中出血或胎心率不规则等情况下,在人工破膜前作羊膜镜检查将有助于发现前置血管。

2确定阴道出血系胎儿血液的方法

(1)显微镜下观测红细胞的来源:一般用观察有核红细胞来区别出血的来源,如有较多有核红细胞,提示血液来自胎儿的可能性很大,但其特异性差。

(2)APT试验:试管内置阴道血2~3ml加等量水,以2000r/min离心,采集上清液加1%NaOH,观察2min,如为母血,色为棕黄,如为胎儿血,则仍为粉红。其敏感性低。

(3)蛋白电泳试验:本法先以Beckman溶血试验剂将阴道血稀释一倍,再以顺丁烯二盐酸缓冲液稀释五倍,然后将溶血物进行电泳,本法敏感度较高,但需一定设备,需时长,约1h,且不宜在室内进行。

【处理】

如在产前已确诊为前置血管,应在孕37~38周终止妊娠,以避免前置血管破裂或受压带来的危害,分娩方式应该选择剖宫产。如发生前置血管破裂,虽然学者们都认为胎儿预后较差,但如胎儿存活,宜即刻以剖宫产终止妊娠。积极备血,行新生儿复苏术,请新生儿科医生参加抢救,新生儿一般均有重度贫血,色苍白,应考虑立即输血,输入途径之一为脐静脉,因配血需要时间,紧急时可用O型血,如胎儿已死亡,则经阴道分娩。

(王丽辉)

宫颈息肉合并妊娠

宫颈息肉是最常见的子宫颈良性病变,是小的子宫颈赘生物,有蒂或无蒂。宫颈息肉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妇女,很少发生于月经初潮前,最常见于生育年龄的妇女。绝大多数息肉来源于子宫颈管,来源于阴道部子宫颈的为少数。

【病因】

宫颈息肉发生的原因,一般认为由于慢性炎症的长期刺激,引起子宫颈管局部黏膜增生,由于子宫的排异倾向,增生的黏膜逐渐自基底部向宫颈外口突出而形成息肉。但也不是所有的宫颈息肉均是宫颈黏膜引起的柱状上皮增生堆集。也常见到一小部分患者息肉发生于宫颈阴道部的鳞状上皮部位,此种类型的息肉一般没有较细的蒂,呈舌状突出,质地比较坚实,不易出血,表面被覆鳞状上皮,色泽与宫颈表面的颜色一致,呈粉红色。而起源于宫颈管黏膜的息肉,大多有一个细长的蒂,表面鲜红色,质软,极易出血。息肉可单发,也可多发。多发性息肉往往蒂比较短,呈簇状堆集于宫颈口处。息肉的大小不一,小者直径仅几毫米,大者可达数厘米。

【病理】

宫颈管息肉病理检查时可见息肉中央为一纤维结缔组织形成的纵轴,其中血管多而密集,外有宫颈固有的组织,包括腺体与间质,表面为宫颈黏膜覆盖,组织成分和结构基本上与正常宫颈组织相同,此为典型的息肉组织相。起源于宫颈阴道部表面覆盖鳞状上皮的息肉比较少见,此种息肉实质上为宫颈管组织增生后自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区疝性脱出,与宫颈管息肉的区别是表面被覆的上皮不同。

【临床表现】

宫颈息肉虽为比较常见的妇科疾病,但由于其体积小,可无任何症状,往往因患其他妇科疾病检查时才被发现。较大的息肉可能出现白带增多,或主诉有接触性出血,特别在性交或排便后出现点滴状出血或血性白带,出血量一般不多。表面被覆鳞状上皮的息肉,由于其质地较韧,一般无接触性出血或血性白带。如宫颈息肉伴有较重的宫颈炎,也可出现宫颈炎的症状。若宫颈息肉合并妊娠,妊娠期间,由于生殖器官血液供应更加丰富,子宫颈息肉较易出现充血、增大,致使病变发展,与非妊娠期相比,更容易出现相应的一些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接触性出血或者阴道分泌物的增多,可以诱发感染。一些症状容易和妊娠期的一些并发症相混淆,比如前置胎盘和胎盘早剥等。因此,对于妊娠期有阴道流血的孕妇,也应注意是否有子宫颈息肉的可能。

【治疗】

宫颈息肉一般均为良性,但摘除后常复发。宫颈息肉偶有恶变可能,恶变率为04%,摘除后应常规送病理检查,以免延误诊断。如果在妊娠的某个时期发现有子宫颈息肉,在决定具体处理方式时可根据孕期的早晚以及子宫颈息肉病变的具体情况而定。如果病变小,没有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可以继续观察;如果子宫颈息肉较大,已经出现阴道流血等情况,可考虑行宫颈息肉摘除术。一般情况下,由于手术本身较简单,对妊娠而言,通常不会引起明显的不良影响,引起流产、感染等并发症亦少见。摘除的组织标本应常规送病理学检查。

(侯双霞)

子宫颈癌合并妊娠

【病因】

宫颈癌虽为妇产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但合并妊娠者较少见。子宫颈癌合并妊娠是指妊娠期间、分娩或产后半年内发现的宫颈癌,但也有将产后18个月内新发的病例包括在内。在期别上,多数学者指1A期及以上的期别,有的学者将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也列在其中。妊娠合并宫颈癌的发病率为1/2200,平均年龄31~365岁,以早期肿瘤为多。

【临床表现及诊断】

子宫颈癌合并妊娠主要的临床表现是阴道出血,白带量多或混有血丝或有腥臭味。宫颈内瘤样病变(CIN)通常没有症状。临床上常将妊娠期阴道出血归咎为妊娠期并发症(如流产等),异常白带简单地视为阴道炎而延迟本病的诊断。所以,所有孕妇在第一次孕期检查时都应进行仔细的盆腔检查及宫颈刮片、荧光检查,如果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在3级或3级以上、荧光检查可疑时,则行阴道镜检查或阴道镜下活检。阴道镜检查与阴道镜下活检诊断符合率95%,后者与最后的病理学诊断结果符合率为95%。

【处理】

子宫颈癌合并妊娠的治疗应根据其临床分期、疾病诊断时期(妊娠早期、中期、晚期和产后)区别对待。

1妊娠期宫颈内瘤样病变(CIN)的治疗由于妊娠期内分泌改变,阴道和宫颈上皮角化的趋势,子宫颈移行带区的基底细胞出现的不典型增生可类似原位癌,造成诊断上的假阳性,产后能恢复正常。妊娠期宫颈刮片异常率可达10%~15%。如果活检确诊,并排除子宫颈浸润性癌的可能,患者可继续妊娠,妊娠期间每隔4~6周作一次细胞学检查,产后6~8周作细胞学检查或活检,如果仍然为原位癌,则按原位癌处理。原则上应行全子宫切除,但对有手术禁忌症或病人及家属有强烈的生育欲望而要求保留生育功能者,可考虑行冷冻、激光、宫颈电环切除术或锥型切除术,并进行严密的定期随访。

2微小浸润癌的处理Ⅰa1期,间质浸润小于3mm,无淋巴血管浸润,可维持妊娠至足月,经阴道分娩,于产后6周行阴式子宫切除术;Ⅰa2期,间质浸润3~5mm,并伴有淋巴管浸润者,也可随访至足月,分娩方式为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根治性手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Ib期合并妊娠一经确诊,应尽快行广泛性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3晚期浸润癌的治疗Ⅱb~Ⅳ期患者,如果在早期确诊,应首先采用外照射,照射剂量达到40Gy前自然流产,子宫复旧后行腔内照射,未流产者行清宫术。在妊娠中期或末期,原则上不管胎儿有无存活能力,都应行古典式剖宫产终止妊娠,并争取产后10天内体外照射,待子宫完全复旧后加腔内放疗,必要时行腹主动脉区照射和组织间插植治疗。各种方法的适应症及剂量同非妊娠子宫颈癌患者。

【预后】

子宫颈癌合并妊娠报道资料不多,其预后说法不一。总体来说,和非妊娠期子宫颈癌相比,由于宫颈癌合并妊娠Ⅰ期病例相对增加,其总体生存率略高于前者。妊娠期宫颈癌发现越晚,预后越差,产后诊断的宫颈癌有更晚的临床分期的趋势,生存率相应下降。至于分娩方式对其疗效的影响,目前尚有不同的看法,一般认为Ⅰ期宫颈癌合并妊娠患者,阴道分娩与剖宫产5年生存率没有差异,但有些学者发现,Ⅲ期和Ⅳ期患者阴道分娩5年生存率较剖宫产5年生存率高。

(王丽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