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化验检查化验检查主要了解病人贫血程度及凝血功能状态。2、3度患者应检测肾功能及二氧化碳结合力,若并发DIC,应作筛选实验(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及血纤维蛋白原测定),结果可疑者,可作纤溶确诊试验(凝血酶时间、优球蛋白溶解时间和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实验),以便早期发现,积极治疗。血纤维蛋白原<250mg/L为异常,如果<150mg/L对凝血功能障碍有诊断意义。情况紧急时,可抽取肘静脉血于一试管中,轻叩管壁,7~10min后观察是否有血块形成,若无血块或血块质量差,说明有凝血功能障碍。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及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作出诊断并不困难。1度临床表现不典型,主要与前置胎盘相鉴别,2度及3度胎盘早期剥离症状与体征比较典型,诊断多无困难,主要与子宫破裂相鉴别。
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先兆子宫破裂,与发病有关因素经产妇多见常伴发于妊娠高征或外伤史有头盆不称、分娩梗阻或剖宫产史腹痛无腹痛发病急,剧裂腹痛强烈子宫收缩,烦躁不安。
阴道出血外出血,阴道出血量与全身失血症状成正比有内、外出血,以内出血为主,阴道出血量与全身失血症状不成正比,严重时也可出现血尿少量阴道出血,可出现血尿子宫子宫软,与妊娠月份一致子宫板样硬,有压痛,可比妊娠月份大可见病理缩复环,子宫下段有压痛。
胎位胎心胎位清楚,胎心音一般正常胎位不清,胎心音弱或消失胎位尚清楚,胎儿有宫内窘迫。
阴道检查于子宫口内可触及胎盘组织无胎盘组织触及无胎盘组织触及胎盘检查胎膜破口距胎盘边缘在7cm以内早剥部分有凝血块压迹无特殊变化。
【并发症】
1DIC与凝血功能障碍胎盘早剥是妊娠期发生凝血功能障碍最常见的原因,特别是胎死宫内的患者,约有1/3可发生。临床表现为皮下、黏膜或注射部位出血,子宫出血不凝或仅有较软的凝血块,有时可发生尿血、咯血及呕血等现象。对胎盘早剥患者从入院到产后均应密切观察,结合化验结果,注意DIC的发生及凝血功能障碍的出现,并给予积极防治。
2羊水栓塞胎盘早剥时羊水可经剥离面开放的子宫血管,进入母血循环,羊水中的有形成分形成栓子栓塞肺血管致羊水栓塞。
3急性肾功能衰竭胎盘早剥大多伴有妊高征,在此基础上加上失血过多、休克时间长及DIC等因素,均严重影响肾血流量,造成双侧肾皮质或肾小管缺血坏死,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
4产后出血胎盘早剥可致子宫肌层发生病理变化而影响收缩,一旦发生DIC和羊水栓塞,产后出血更不可避免。
【预防】
加强产前检查,积极预防及治疗妊高征,对合并慢性高血压、慢性肾炎等高危妊娠应加强管理;妊娠晚期避免仰卧及腹部外伤;胎位异常作外倒转术纠正胎位时,操作必须轻柔;处理羊水过多或双胎分娩时避免宫腔压力骤然降低。
【治疗】
胎盘早剥若处理不及时,严重危及母儿生命,故应及时诊断,积极治疗。
1纠正休克失血休克患者,开放静脉通道,迅速补充血容量,尽量用新鲜血,以补充凝血因子。
2及时终止妊娠胎盘一旦早期剥离,很可能继续剥离,持续时间越久,病情越趋严重,并发凝血功能障碍等合并症的机会也越多。因此,一旦确诊后,应及时终止妊娠。终止妊娠的方法,根据孕妇的胎产次、病情轻重、胎儿宫内状况及产程进展等决定。
(1)阴道娩出:出血以显性为主,1度患者一般情况较好,宫口已扩张、估计短时间内能迅速分娩者可以经阴道分娩。先行人工破膜,使羊水缓慢流出,缩小子宫容积,压迫胎盘使之不再继续剥离,并可促进子宫收缩,诱发或加速分娩。破膜后用腹带包裹腹部,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宫底高度、宫体压痛、阴道出血量及胎心音等变化,必要时还可以用静脉滴注催产素,以缩短产程。
(2)剖宫产:适用于2度胎盘早剥,尤其是初产妇,不能在短时间内结束分娩者;1度胎盘早剥,胎儿存活,但有宫内窘迫,须要抢救胎儿者;3度胎盘早剥,产妇情况恶化(不论胎儿存亡),或破膜后产程无进展者。剖宫产若取出胎儿、胎盘后,宫缩不佳,应用大量宫缩剂,按摩子宫,宫壁内注射子宫收缩剂,大多数经过积极处理,宫缩好转,流血自止;若子宫仍不收缩或出血多,血液不凝,出血不能控制,则应在输入新鲜血、新鲜血浆及血小板的同时作子宫切除术。
3并发症的处理
(1)产后出血:胎盘早剥患者常易发生产后出血,故在分娩后及时使用子宫收缩剂,如催产素、米索前列醇和麦角新硷等,持续按摩子宫。如经各种措施仍未能控制出血,子宫收缩不佳,须及时作子宫切除术。如大量出血且无凝血块,应考虑凝血功能障碍,按凝血障碍处理。
(2)凝血功能障碍:在迅速终止妊娠、阻断促凝物质继续进入母血循环基础上纠正凝血机制障碍。①抗凝:在DIC的高凝阶段及早应用肝素抗凝至关重要,可阻断DIC的发展。对已发生凝血障碍而有活动性出血的患者,不用肝素,否则加重出血。②补充凝血因子:及时、足量输入新鲜血液及血小板是补充血容量及凝血因子的有效措施。库存血若超过4h,血小板功能即受破坏,效果差。为纠正血小板减少,有条件者可输血小板浓缩液,输纤维蛋白原更佳。一般1L新鲜冰冻血浆中含纤维蛋白原3g,每4g纤维蛋白原可提高血纤维蛋白原1g/L。③抗纤溶:应在肝素化和补充凝血因子的基础上应用抗纤溶药物。常用的药物有6-氨基已酸、氨甲环酸和氨甲苯酸等。
(3)肾功能衰竭:在处理过程中,应随时注意尿量,若每小时尿量少于30ml,应及时补充血容量;少于17ml或无尿时,应考虑有肾功能衰竭的可能,可用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脉滴注,或速尿40mg静脉推注,必要时可重复使用,一般多能于1~2日内恢复。经处理尿量在短期内不见增加,血尿素氮、肌酐、血钾等明显增高,CO2结合力下降,提示肾功能衰竭情况严重,出现尿毒症,此时应进行透析疗法,以抢救产妇生命。
(王丽辉)
前置血管
前置血管是一种十分少见的产科疾病,其表现是妊娠中、晚期无痛性的阴道出血。易误诊为前置胎盘或胎盘早期剥离延误处理而使胎儿死亡。正常情况下,脐带附着于胎盘中心或偏中心部位,但有少量脐带附着于靠近胎盘的胎膜上,脐血管可以分散成数支在羊膜及绒毛膜之间经过,然后附着于胎盘的边缘部分,这分散的血管包括两支脐动脉,有时仅为一支,即单脐动脉及一支或两、三支汇合而成的脐静脉,这些血管分散成为帆状,因此这种附着称为脐带的帆状附着,亦称“帆状胎盘”。血管周围无华通氏胶。如果脐带的帆状附着发生于子宫下段,不受脐带华通氏胶保护及胎盘组织支持的脐血管横越子宫下段,在胎儿先露部前,横过子宫颈内口时,称为前置血管。
【对母儿的影响】
前置血管的危险在于先露部下降时,可直接压迫血管导致胎儿窘迫,但更危险的是胎膜的自然破裂或人工破膜时由胶原纤维固定于胎膜上的前置血管被损伤而发生出血,这种出血纯粹属于胎儿的出血,对母体无害,但对胎儿危险极大,甚至可致使胎儿迅速失血死亡。因此,前置血管的胎儿死亡率极高。
【病因及危险因素】
前置血管的病因不明。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体蒂是脐带的始基。在正常情况下,体蒂总是以和血供最丰富的蜕膜部位接触的绒毛膜伸向胎儿。Franqua(1900)提出,在早孕时,有可能血供最丰富的部位是包蜕膜,而体蒂即起源于此。但随妊娠的进展,血供最丰富的区域已移至底蜕膜,胎盘在此形成,可是体蒂仍在原位,此处的绒毛已萎缩成为平滑绒毛,于是该部位的血管呈帆状分布,而使脐带附着于胎盘的边缘。简言之,脐带发生在囊胚着床处的对面。以后Strausman(1902)提出,呈帆状附着的脐带,在开始时胎盘种植于底蜕膜,以后由于胎盘向血液灌注更好的区域伸展,而原来附着于中央部位的脐带逐步变为偏心以致边缘附着,而围绕于附着部位的胎盘子叶退化成为光滑绒毛膜,最后发展成脐带的帆状附着。这与以后Benirschke和Driscoll(1967)所持的观点基本相同。
前置血管相伴的危险因素常与胎盘异常有关,在前置胎盘、双叶胎盘、副胎盘、多胎妊娠中易发生前置血管,特别是在双胎中脐带帆状附着者约占10%,故易伴发前置血管。亦有报道认为前置血管中胎儿畸形增多,例如尿路畸形、脊柱裂、心室间隔缺损和单脐动脉等。
【临床表现】
1前置血管的临床表现为妊娠中、晚期无痛性的阴道出血,其特点为持续、少量和出新鲜血。
2血管破裂出血常伴随破膜,但并非一成不变,有一些前置血管破裂发生在胎膜破裂之前,可以在产前或产程中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