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勇于探索,才会增加成功的可能性。马云说过,他之所以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和他的团队在梦想的道路上从未停止过探索的脚步。生命是一场充满意外收获的伟大历险,看上去难以掌握,其实机会无处不在。大胆探索的人,才能收获成功。
在烈日下,一群饥渴的鳄鱼陷于水源快要断绝的池塘中。面对这种情形,只有一只小鳄鱼离开了池塘,尝试着去寻找新的绿洲。当时其他鳄鱼都对小鳄鱼说:“外面的世界更加不适合我们的生存,你这样出去只会自取灭亡。”但小鳄鱼没有因此而退缩,它知道继续待在这里,也会死,既然如此,何不出去一搏,去寻找生存的机会。
后来,池塘中的水越来越少,鳄鱼们开始吞噬身边的同类,但仍不见有鳄鱼离开。最后,池塘完全干涸了,唯一幸存的鳄鱼也因饥渴而死去了。然而,那只勇敢的小鳄鱼经过多天的跋涉,终于在干旱的大地上,找到了一处水草丰美的地方。
虽然不知道前方的路,我们还是应该勇敢地去接受未知的挑战。有些时候,冒险尝试比坐以待毙能赢得更多发展的机会。有的人犹豫不决是因为他总会想自己这样去做了会不会后悔?结果是否令自己满意?自己是否能坚持走下去?这些顾虑束缚住了他前进的脚步。如果你因为害怕犯错、害怕失败而止步,那么成功只能永远在离你千里之外的地方。
有了牛顿的研究,才有了震惊世界的“万有引力”定律;有了徐霞客的探索,才有了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研究岩溶地貌的科学著作《徐霞客游记》;有了李时珍的踏遍千山,才成就了药典名著《本草纲目》;有了居里夫人的反复实验,才发现了镭元素。
古往今来,圣者贤人们的足迹,无不印证着一个朴素的道理:有拼搏就有胜利,有探索就有成功。有了这一次次的探索,才让我们告别了愚昧和落后。不要怕尝试,自己的强项是探索出来的,一定要下定决心,用信心不断去探索成功的可能。
探索的道路上总是荆棘与鲜花同在,汗水和欢乐相伴,探索的征程不会一帆风顺。但在人生这艘航船上,与其躲在避风港中做一个懦夫,不如大胆地驶入海洋,享受在风浪中拼搏的快感。
美国人马克·维克多·汉森所经营的建筑业破产了。失败后的他果断地选择了退出建筑业,他决定去一个新的领域创业。他很快发现自己对公众演说有独到的领悟和热情,所以他决定朝演说家的方向发展。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成为一个具有感召力的一流演讲师。后来他出版了著作《心灵鸡汤》和《心灵鸡汤2》,两本书都一再登上畅销书排行榜,马克不仅因此名噪一时,而且拥有了巨大的财富,最重要的是,他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另外一条道路。马克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人们:只要勇于尝试,敢于探索,就有成功的可能。
人生有许多新鲜事物等着我们去尝试、探索,挑战自己,去做没做过的事,谁说就一定不会成功?
敢于探索是开启成功大门的钥匙。害怕攀登高峰的人,只能在洼地里徘徊;敢于为别人开路的人,总是走在最前面。只要大胆尝试,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近。探索不一定成功,但如果你缺乏探索的勇气,那就永远没有成功的机会。
如果你连试都不试,那你成功的机会只能是零。成功者勇于尝试,创造机遇;失败者抱怨生不逢时,错失机遇。与其站在原地苦苦等待,还不如抛开杂念,大胆探索。就如卡耐基所说:“人生本来就是一场冒险,那些有成就的人往往都是勇于尝试的人。”在探索中,人们将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勤于探索,敢于尝试,你的成功之路才会被开拓得更宽。
没有把握只是因为你的准备不充分
机会只垂青有准备的人,多一分准备,你就多一分自信。准备是一切行动的基础,是成功的保证。如果你对一件事情没有把握,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你根本就没有做好准备。
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不断加深,2009年的就业形势格外严峻。如今若想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
无论你学历多高,资历多深,工作经验多丰富,当面试官发现应聘者对申请的职位知之不多,甚至连最基本的问题也回答不好时,印象分自然大打折扣。面试官不但会觉得应聘者准备不足,甚至会认为他们根本无志于在这方面发展。无论你是要考研、考公务员,还是找工作,都需要面试,如果你准备工作没做好,那你达到目的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减小。
那面试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呢?首先,我们应该了解面试的一般步骤。其次,就是面试中可能会被问到的问题。
一般来说,面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准备阶段。刚开始面试官会像聊天一样跟你聊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比如路上车堵不堵啊,家住得远不远之类的,主要都是些轻松的话题,目的是使应聘者消除紧张的情绪。这时你大可不必那么紧张,可以像聊家常一样随机应答就行。
第二,引入阶段。一般面试官会问类似“请用简短的语言介绍一下你自己”、“谈谈你在校期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等问题。从你的表述中,面试官会得知你这个人大致的性格,做事的风格等。
第三,正题阶段。为了深入了解应聘人员不同侧面的心理特点、行为特征、能力素质等,面试官会进入面谈的实质性正题阶段,提问的范围较广,专业性也较强。这是最关键的时刻,如果你回答的逻辑性很好,专业知识能随口道来,自然会给面试官留下一个好印象。
第四,结束阶段。面试官把该问的问题都问完后,会以类似“我们的问题都问完了,请问你有没有什么问题要问”这样的话题进入结束阶段,这时你可以提出一些自己想提问的问题。所以在面试之前你一定得想好自己要问些什么问题,一方面能显示你做足了准备,另一方面也能获取更多对自己有利的信息。
面试中最经常被问到的问题你也得提前练习好,做一个有心人。
(1)请介绍一下你自己。你所说的内容要流畅自然,并且不能过于冗长,挑出最能突显你特色的地方说。
(2)你有什么优缺点。切忌只说优点,应该提一些无关痛痒的小缺点,以此显示你是个诚实的人。
(3)对于未来有什么打算。有抱负、有上进心的人才能受到重用。
(4)你如何评价你的大学生活。话语中一定要表现出积极向上的情绪。
(5)你担任过什么职务或参加过什么活动。这是展示你能力的最好时机,挑选最出彩的说出来。
(6)你找工作最重要的考虑因素是什么。可以侧重从你的兴趣、你对在事业上取得成绩的渴望、施展你的才能的可能性、未来的发展前景等方面来谈。
(7)你认为你适合什么样的工作。结合你的长处或者专业回答,也许单位是结合未来的工作安排来提问,也许只是一般性地了解你对自己的评价,不要说不知道,也不要说什么都行。
(8)你了解我们单位吗?如果你事先没有准备好,答非所问或张口结舌,场面可能会很尴尬。提前做些准备,从多种途径收集用人单位的信息,这样的问题就比较容易回答。
(9)你了解我们所招聘的岗位吗?这样的问题可以从岗位职责和对应聘者的要求两个方面谈起。
(10)你为什么应聘我们单位?可以从该单位在行业中的地位、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以及日后的发展前景等角度回答此问题。
最后,面试官可能会提出一些问题让你当场解决,所以在前期准备阶段你可以设想一些和所应聘职位相关的可能会碰到的一些问题。
当你了解了面试的基本流程和一些问题,并做了充分的准备后,你的自信心就会大增,你就不会没有把握了。其实不单单是在面试中,对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予以重视并善做准备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卓越的人。忽视准备,你首先在心理上就落后于他人。
高凡与温米同在一家公司的销售部做客户经理,虽然他们是同时进入公司的,但是两人的差距在不久后就显现了出来。
有一次,高凡提前一周预约了一个客户来签单,可临近日子时却因为忙于整理一大堆客户资料,而忘了客户要来的事。当约好的那天到了,他看到客户时,才想起之前的预约。由于复印的文件和资料以及产品的说明书都还没有准备好,高凡连声道歉,匆忙跑去复印。回来后,对客户介绍产品性能也逻辑不清,当讲到第二点时,高凡才发现产品说明书复印错了。客户没有接受高凡的道歉,直接就转身离去。原本已经水到渠成的签单就这样泡汤了。
而温米则从没犯过这样的错误,每次他都会在预约好的时间,笑容可掬地站在洽谈室门前等待客户的到来。待客户坐好,温米就不慌不忙地打开文件夹,里面的产品资料、使用说明、文本合同一应俱全。不仅如此,温米还会把近期公司的相关优惠活动详细告诉给客户,有时还会站在客户的立场上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有一次通过温米的推荐,客户将原本要订100万美元的货物增加到了200万美元。销售部经理得知此事后非常高兴,并在以后的工作中有意培养温米。因为温米养成了在做每件事之前做足准备的习惯,所以,每次他都胸有成竹,并把工作做得很圆满,不久后他便被提升为部门经理。
做足准备,遇事不慌。如果你没有信心、没有把握做好一件事,那你肯定是缺乏充足的准备。机会总是留给时刻做好准备的人,无论你是要冒风险做一件事,还是对待平时的日常工作,都不要疏于准备。
三分把握,十分付出
有的人总是抱怨:为什么成功总是别人的!上帝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成功的机会人人都有。有的人能做到三分把握,十分付出,而有的人却觉得机会渺茫,不肯倾尽全力,成功自然也就归入前者囊中。
渥沦·哈特葛伦年轻时曾是一名挖沙工人,艰苦的劳动环境促使他萌发了必须要成就自己的人生事业的欲望。他对树蛙非常感兴趣,所以他萌发了成为一名研究南非树蛙专家的想法。但是以他的教育程度,又不具备这方面的才能。
这是一个十分遥远的梦想,但哈特葛伦仍然在用他的汗水浇灌着。他从1969年开始,就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了研究的专项上。他每天都会收集150个标本,几年累积下来共做了大约300万字的笔记,并找到了南非树蛙的生活规律。长时间的观察和积累让他在研究树蛙的方面逐渐成为专家。到后来,他从这些蛙类身上提取出世界上极为罕见的一种能预防皮肤病的药物,并因此一举成名,获得了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
后来他曾问一位年轻人是否了解南非树蛙,年轻人坦白地说不知道。于是渥沦告诉他:“如果你想知道,你可以每天花5分钟的时间阅读相关资料,这样,5年内你就会成为最懂南非树蛙的人,成为这一领域最具权威的人。”
即使仅有1%的可能性,也要付出100%的努力去追求。汗水和时间的累积能铺平通往成功的路,多一分付出就多一分把握。同样三分把握的事情,只有你努力了、奋斗了,十分的付出才能换回十分的回报。
伍迪·艾伦说过:“想要成就自己的事业,必须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你的目标上,你就能非同寻常。”你的时间和精力能增加成功的可能性,不管你有没有十足的把握做好这件事,倾尽全力就会有希望。
歌德用诗、戏剧、小说等文学形式,创作了很多伟大的作品。他27岁被任命为魏玛公国参议员,在政界也相当活跃,做出了很多业绩,1815年被任命为国务大臣。除此之外,他也绘画,还从事解剖学、地质学、矿物学、植物学、光学等自然科学的研究,在各方面都有卓越的贡献。不是因为歌德提前就预知自己能行,而是他不管做什么都全力地付出,所以才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成功不在于你有多大的把握,而在于你付出的多少。成大事者在成功之前,也没有把握自己将来就一定会成功,但他们会倾尽全力向着目标努力,所以才有了卓越的成绩。
著名影星施瓦辛格出生于奥地利一个很普通的家庭。15岁的时候,施瓦辛格对健美发生了兴趣。当时他的体型瘦削,虽然这样的身材离他的偶像——当时美国著名的健美先生力士柏加还很远,但他并不认为自己就不可能成为肌肉健硕的人,于是他开始向自己的目标靠近。
他把零花钱省下来买健美杂志,他还利用课余时间去打工,用赚来的钱购买健身器材。当时施瓦辛格的父母十分不愿意儿子这么做,朋友也讥讽和耻笑他,面对重重压力,施瓦辛格置之不理,他不管自己的梦想最终能否实现,他只知道向着目标前进。
功夫不负有心人,施瓦辛格的付出得到了回报。他先后获得了一届国际先生,三届环球先生和连续六届的奥林匹克先生等荣誉。
凭着一身健壮的肌肉,施瓦辛格进入了电影行业。他主演的《终结者》《龙兄鼠弟》等影片深受中国观众的喜爱,他还被当时的美国总统布什委任为国家健康顾问委员会主席。
成功的机会从来不是唾手可得的,而是用比别人更多的汗水换来的。不是不做没有把握的事,而是不做没有准备的事。迎接生活未知的挑战,全力以赴去做只有三分把握的事!
抢占先机,做没把握的事情
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用商界的话说就是:风险越大,赚钱的机会也越多。敢为天下先的人往往能先于别人掘到第一桶金,所以当机会来临时,要想求得发展,就必须争做第一人。抢占先机,敢做没把握的事,会使你更快地走上成功之路。
万向集团总裁鲁冠球最开始靠生产小农机起步,但时间一长,这些小产品常常弄得鲁冠球身心疲惫。鲁冠球开始渐渐认识到,总是这样小打小闹干不出一番大事业,一个企业要发展,总得有个主攻的方向,得有自己的“拳头”产品。于是他开始在报纸杂志上寻找市场契机。
偶然的一天,他从报纸上得知了这么一个消息:国家在安排1980年的国民经济计划时,提出汽车的货运要达到54亿吨的指标。有些专家还建议要缓解中国铁路运输的紧张状况,进一步挖掘公路的运输潜力。
看到这个消息后的鲁冠球立刻想到:按照这种趋势,汽车在接下来的几年肯定要增加许多,修理汽车的总量必然也会攀升,修理汽车需要万向节,而很多厂家都不愿生产这种精确度要求高、利润又薄的汽车零件。为什么我们不趁此机会乘虚而入,大干一场呢?就专业生产万向节!
通过调查,鲁冠球了解到因为进口车型号多、批量小,质量要求高,但利润还少,许多厂不愿要生产万向节,所以国家每年要花一大笔外汇去国外买进口汽车的万向节。通过努力,鲁冠球终于从北京中汽公司拿到了生产万向节的计划指标。当时全国生产万向节的大小厂有56家,但只有鲁冠球的厂在第一时间把这一先机收入囊中。